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藏世界的構造與存在形式研究(啓明法師)▪P3

  ..續本文上一頁西邊,也列“可愛樂寶光明”世界海;在華藏世界海的北邊,也有“毗琉璃蓮華光圓滿藏”世界海;在華藏世界海的東北方,還有“閻浮檀金玻璃色幢”世界海;同樣在東南方有“金莊嚴琉璃光普照”世界海;在西南方有“日光遍照”世界海;在華藏世界海的西北方有“寶光照耀”世界海;下方有“蓮華香妙德藏”世界海;在華藏世界海的上方也有“摩尼寶照耀莊嚴”世界海;華藏世界海中的這些佛刹微塵數世界海中,每一世界海各有國土,以及諸佛的教化,微塵數的菩薩親近圍繞,輔助宣揚,此皆爲毗盧遮那佛的願力所成,願力遍周法界,在一切國土中,恒轉無上*輪,並且無有邊際。〔21〕

  除了上述的華藏世界海的觀念外,還有大量的六道衆生、四大部洲、須彌山、色界等概念。譬如餓鬼、地獄、龍、金翅鳥、阿修羅等衆生類的相狀,在《光明覺品》卷十叁有雲:

  放百億光明,照此叁千大千世界、百億閻浮提、百億弗婆提、百億瞿耶尼、百億欝單越、百億大海、百億輪圍山……百億須彌山王、百億四天王衆天、百億叁十叁天、百億夜摩天……百億色究竟天……其百億閻浮提中,百億如來亦如是坐。〔22〕

  《入法界品》卷六十四雲:“須彌山頂六種震動……複有十千龍王,所謂伊那跋羅龍王、難陀優波難陀龍王等,于虛空中,雨黑栴檀……金翅鳥怖,滅除瞋恚,身得清涼。”〔23〕這些無非是由于衆生業力所致,而菩薩爲教化變現諸般衆生形相,在《華嚴經》中所表達的通常是百千億,乃至佛刹微塵數等無限寬廣的概念,這些也都是毗盧遮那佛願力所成。說明嚴宇宙觀本身就包含了初期佛教宇宙觀的內涵實質,在須彌山爲中心的宇宙觀念上是一致的。由于衆生心量局限于見聞覺知,不知法性無邊境界,雖開演小世界,也是歸屬于華藏世界中;相對而言,華藏世界海的範疇和空間視野要來得更廣闊無邊;因而,華藏世界也完全包含了以下的較微細的觀念:

  以一個須彌山和四大部洲組成的一小世界,中間是須彌山,象柱獨立,呈上下大而半山縮小的腰鼓般形狀,須彌山頂是忉利天宮,山外還有七金山、七香水海,次第相間圍繞著須彌,就像七重城塹次第圍繞。第七山外就是大鹹水海,氵彌漣四方,四方鹹海各有一大洲,東海稱東勝神洲,南海名南瞻部洲,西海稱西牛賀洲,北海名北俱盧洲,每洲旁邊有兩個中洲,數百個小洲作爲眷屬。大鹹海外的四面有鐵圍山象外城般地環繞著,這就是一個小世界。一小世界外圈應作渾圓如球觀,從下方風輪,上至鐵圍山應作平圓輪相觀,海中七金山應作周圓圍繞觀。一小世界包括欲、色、無色叁界,並次第安立著諸山、諸海和四洲的形量:

  第一,須彌山:純是金、銀、琉璃、玻璃四寶所成,樹木郁茂,香氣遠聞,多諸聖賢天人,福德神衆夜叉等住各有寶宮殿。其上下自水際上升高84000由旬,上下俱大,山半獨小,又山根入水亦爾許由旬。

  第二,七金山:包括42000由旬的雙持、21000由旬的持軸、12000由旬的擔木、6000由旬的善見、3000由旬的馬耳、1200由旬的障礙、600由旬的持地等七座山;每山也多有聖賢、神鬼所住。

  第叁,七香海:七海闊狹,也次第如七山之數,各海中俱有優缽羅華、缽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迦華等,遍覆水上。

  第四,大鹹海:北自外等七重金山山根,南至鐵圍山山根,二山中間鹹海闊36萬2千由旬,如是瀰連四方,余叁方之距兩山,闊也如此。

  第五,四大部洲:東邊的鹹海中有東勝神洲,地形象半月,縱廣9000由旬;南邊的鹹海中有南瞻部洲,地形象田字,縱廣7000由旬;西邊的鹹海中有西牛賀洲,地形象滿月,縱廣8000由旬;北邊的鹹海中有北俱盧洲,地形象方版,縱廣1萬由旬。

  第六,斫迦羅山:又稱“輪圍山、鐵圍山”,純鐵所成,高廣各300由旬,周圍36億1萬350由旬,總圍大鹹海。

  九重山根入海皆8萬由旬,諸海之深也是如此;都住金輪之上,從此海面上升欲界六天,並色界中一個初禅叁天,上下合之爲一小世界。這叁界次第安立的相狀,就是第十叁佛刹微塵世界中的一微塵世界。在這世界下唯一虛空,從空中起大風輪,風上而持水輪,以衆生業力水不流散,如食未消不墮熟髒;水上複持金輪,如熟乳生膏而浮于面,金輪之上即大地,大地之上滿中鹹海,地邊周匝有斫迦羅山(即鐵圍山或輪圍山),此山環繞地邊如外城,圍匝鹹海,海之極中有七重金山,與七重香水海次第相間圍繞,如七重城塹,七重內心有須彌山卓然孤聳,高84000由旬,上下大而半山小,其大處縱廣8萬由旬;七重山外即大鹹海氵彌連四圍,須彌山東鹹海中有東勝神洲,南鹹海有南瞻部洲,西鹹海有西牛賀洲,北鹹海有北俱盧洲,每洲傍各有中洲,數百小洲而爲眷屬;又自須彌山腳上升1萬由旬有堅手天住,又升1萬由旬有持華鬘天住,又升1萬由旬有常放逸天住,此叁天皆繞山環列而住,皆是夜叉、鬼神,其福如天。又升1萬由旬,即半山腰處有四天王天依山四面各各而住,日月星宿日夜行繞四方,雖依空轉亦與相平。又升42000由旬至須彌頂,即叁十叁天住,最中即忉利天,天主名釋提桓因(即帝釋、玉皇大帝),這以前的四天王天及忉利天等都依須彌山而住,故稱“地居天”。從這以上升都是依雲而住,稱“空居諸天”;自忉利天上升16萬由旬名夜摩天,再升32萬由旬名兜率天,又升64萬由旬名化樂天,又升128萬由旬名他化自在天,這四天與前四天王、忉利共六天,乃至下到風輪中,其中地居天由修持十善業所感生的;夜摩等四天屬空居天,是修十善兼修禅定所感生,都俱有男女情欲,總稱欲界。

  從他化自在天上升256萬由旬就是色界初禅初天,這樣初禅叁天,二禅叁天,叁禅叁天,四禅九天,共十八天。上升都是成倍而增。再從四禅第九天色究竟天又倍增而上升,就是無色界的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和非非想處共四天,都是成倍上升;這樣叁界總共28層天。據《阿毗昙論》載,若從色究竟天放大石山要經過65535年,中間沒有障礙下才到閻浮提的地面,無色界四天就更是成倍距離。這樣的叁界和人道、修羅、畜生、餓鬼和地獄共同構成了叁界次第世界。

  下自地輪、鐵圍山、四洲、七金山、須彌山、日月、六欲天以及初禅,稱作“一小世界”。這樣的一千個小世界,外邊有一總輪圍山環繞,其山高至初禅天,故稱“小千世界”;如此一千個小千世界,外邊更有一大總輪圍山環繞,其山高至二禅天,故稱“中千世界”;這樣的一千個中千世界,外邊再有一大總輪圍山環繞,其山高至叁禅天,故稱“大千世界”。在這大千世界中總有萬億個鐵圍山、四洲、須彌、乃至初禅等各有其一,通稱“叁千大千佛刹世界”,相當于娑婆世界釋迦如來教化的世界。這輪圍山共有四等,而叁界總括了一大千世界;另外,在小世界範圍中,須彌山和須彌山之間距離爲12億83450由旬,其中八方山山相互間距也是這樣。

  色界禅天覆蓋狀況爲:初禅覆蓋六欲天等各一,爲一小世界;二禅覆蓋一千初禅,爲一小千世界;叁禅覆蓋一千二禅,爲一中千世界;四禅覆蓋一千叁禅,爲一大千世界。故《毗婆沙論》言:“如四天下齊量,初禅地齊量亦如是;如千世界齊量,第二禅地齊量亦如是;如二千世界齊量,第叁禅地齊量亦如是;如叁千大千世界齊量,第四禅地齊量亦如是。”〔24〕也就是說,初禅廣如四天下,二禅廣如小千界,叁禅廣如中千界,四禅廣如大千界;地輪之下,金、水、風輪各遍大千。有關叁界諸天身衣、壽量,以下表爲示:

  諸天名稱項目身長壽限衣量無色界非非想處天無所有處天識無邊處天空無邊處天無業果色,故無身質,還有定果色,唯彼定中能見,故無身量,唯有定力壽命。8萬大劫6萬大劫4萬大劫2萬大劫色界四禅色究竟天16000由旬1萬6千大劫善現天8000由旬8千大劫善見天4000由旬4千大劫無熱天2000由旬2千大劫無煩天1000由旬1千大劫無想天500由旬500大劫廣果天500由旬500大劫福生天250由旬250大劫無雲天125由旬125大劫叁禅遍淨天64由旬64大劫無量淨天32由旬32大劫少淨天16由旬16大劫二禅光音天8由旬8大劫無量光天4由旬4大劫少光天2由旬2大劫初禅大梵天1.5由旬(60裏)1.5(中)劫=60(小劫)梵輔天1由旬(40裏)1(中)劫=40(小劫)梵衆天0.5由旬(20裏)0.5(中)劫=20(小劫)不著衣服與著衣服沒有差別,頭雖無髻,如戴天冠;修根本禅,離欲上升,隨禅淺深而感生色天,還有身質,故稱“色界”。欲界魔羅天3裏3萬2千歲(以人間1600年爲1天)0.5铢他化天3裏1萬6千歲(以人間1600年爲1天)0.5铢化樂天2.5裏8千歲(以人間800年爲1天)1铢兜率天2裏4千歲(以人間400年爲1天)2铢夜摩天1.5裏2千歲(以人間200年爲1天)3铢忉利天1裏1千歲(以人間100年爲1天)6铢四天王天0.5裏500歲(以人間50年爲1天)0.5兩相對此微細的小世界,《華嚴經》所表述的華藏世界要恢宏廣闊得難以诠釋。譬如對世界的依住問題,有依一切莊嚴住,有依虛空住,或依一切寶光明、一切佛光明、一切佛音聲、一切世主身、一切差別莊嚴海等世界海微塵數所依住。在世界的形狀上也是極爲豐富多彩的,有圓有方,或非圓方、水漩、山焰、樹、摩尼輪狀蓮華、宮殿,或叁維八隅等微塵數形,都是衆生業力導致的差異。

  在《毗盧遮那品》中還對具體的某個“勝音”世界進行了細述:“依摩尼華網海住,須彌山微塵數世界而爲眷屬,其形正圓,其地具有無量莊嚴,叁百重衆寶樹輪圍山所共圍繞,一切寶雲而覆其上,清淨無垢,光明照耀,城邑…

《華藏世界的構造與存在形式研究(啓明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