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藏世界的構造與存在形式研究(啓明法師)▪P4

  ..續本文上一頁宮殿如須彌山,衣服飲食隨念而至。”〔25〕在“勝音”世界中有大蓮華須彌山,山上有大林,無量華樓閣、寶臺觀、妙香幢、寶山幢,以及無量寶芬陀利華、摩尼蓮華網周匝垂布;並有無量種種衆生在其中安住。在“勝音”世界的最初劫中,有十須彌山微塵數如來興世,第一佛號“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轉妙*輪,一切世間主及其無量百千眷屬來詣佛所;還有“喜見善慧王”統領百萬億那由他城,攜夫人采女、王子、大臣等百千億那由他衆,至于佛所,頂禮佛足;另有善化幢天王與十億那由他眷屬、淨光龍王與二十五億眷屬、猛健夜叉王與七十七億眷屬乃至最勝梵王與十八億眷屬俱,都共往詣如來所。一切功德須彌勝雲佛的壽命有50億歲,如來爲衆會道場海中,說普集一切叁世佛自在法修多羅,世界微塵數修多羅而爲眷屬,隨衆生心,悉令獲益。

  如來所昭示的一小世界形狀漸次增廣,乃至到華藏世界海的微塵佛刹不可說,重在對治衆生狹劣知見。若能離妄執而妙契一真法界,身中現刹,刹中現身,重重交參,自在無礙,哪裏還有大小分量可得?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 故而對一真法界的契入至關重要,一真法界是華嚴宗所用極理之稱,澄觀《華嚴大疏》有曰:“往複無際,動靜一源,含衆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者,其唯法界欤。”〔26〕其《大疏鈔》卷一也有:“以一真法界,爲玄妙體”;〔27〕既然“一真法界”被視爲“統該萬有”之根源,那麼其又如何呢?《華嚴隨疏演義鈔》稱:“謂一真法界,本無內外,不屬一多。”〔28〕通常而言,“無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徹融攝,故曰法界”。可知,“一真法界”即是諸佛的平等法身,不生不滅、非空非有、無內無外,離言絕相,其體絕待而惟一真實,能融攝萬法,且交徹無礙。故此,宇宙萬物的每一微塵盡足爲一真法界。

  既然每一微塵盡具一真法界,那麼,就表征心性方面來看,上述的“空輪”可表一心真如,是法界大總相法門體,也就是根本無差別之理;“須彌山”表一心真智;“風輪”表從心智起無量大願;“水輪”表大悲心水湛然周流普澤;“大蓮華”表從悲願而行不思議功行;“十不可說”表十地在遍法界中行不可說功德事;“各二十重下狹上廣”表十地升進有正有向,各有因果報得,漸漸廣大殊勝;“重重有佛果名號”表隨位升進因果佛號。總各二十重佛果,都是一根本普光明智,隨位升進而立名,體實無別;“金剛山邊周圍有十世界上下唯四重”表四攝法、四無量心。概括地說,總一清淨真心無差別空智,而成風輪等差別智行,然而,這總華內有如許刹海,無一不是一佛報化之境。只因一心智境無限,就攝化利生無限,攝化利生無限才能報化莊嚴無不稱性無限。所以經中表明釋迦佛修因,在此華中無處不遍,顯現成就果報之時,也在此中普現叁類身隨機應物。然則華中有無量諸佛,佛佛悉是互遍互應,這華既是佛佛之妙境妙心,也是常人一心的妙境妙心。所以修行若能依照華藏世界海作爲觀照,觀照漸漸純熟,心量恢宏廓然,則“華藏玄門,毗盧性海”自然融通無礙,所謂“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衆生本具無邊功德妙門,若能覺察與修行,清淨真心全體顯現,至此,虛空雖然穹寰難思,都依然在衆生心內。〔29〕

  叁、華藏世界的存在形式

  華藏世界是毗盧遮那佛修菩薩行圓滿所感召,在《六十華嚴》中就有:“此蓮華藏世界海,是盧舍那佛本修菩薩行時,于阿僧祇世界微塵數劫之所嚴淨,于一一劫恭敬供養世界微塵等如來,一一佛所淨修世界海微塵數願行。”〔30〕可見華藏世界就是毗盧遮那佛的全體顯現。此外,華藏世界中的一切世界海,略有十種因緣而在過去、現在及未來叁世中,能成就和安立。在《世界成就品》稱:

  略說以十種因緣故,一切世界海已成、現成、當成……如來神力故,法應如是故,一切衆生行業故,一切菩薩成一切智所得故,一切衆生及諸菩薩同集善根故,一切菩薩嚴淨國土願力故,一切菩薩成就不退行願故,一切菩薩清淨勝解自在故,一切如來善根所流及一切諸佛成道時自在勢力故,普賢菩薩自在願力故。〔31〕

  所謂十種因緣中,一切衆生的行業、菩薩願力和善根聚集等都是形成的因緣條件。如果廣說,則有世界行微塵數的因緣條件促使一切世界海的成立

  有關華藏世界的存在形式,其數量上是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之衆多;其存在的形狀各式各樣,有須彌山形、江河形、回轉形、漩流形、輪辋形、壇墠形、樹林形、樓閣形、山幢形、普方形、胎藏形、衆生身形、一切門闼形等難以計數的形相。

  華藏世界的體相也是千差萬別,“或有以十方摩尼雲爲體;或有以衆色焰爲體;或有以諸光明爲體;或有以寶香焰爲體……福德海音聲爲體;或有以一切衆生諸業海音聲爲體;或有以一切佛境界 ,清淨音聲爲體……或有以一切衆生善音聲爲體;或有以一切佛功德海清淨音聲爲體。”〔32〕這種體相也是有世界海微塵數不可盡說。

  華藏世界存在的方式,其實是涉及宇宙空間無限的觀念。無限的宇宙是包羅萬象,無所不有的,但又能夠井然有序,不相混雜。在《六十華嚴》就有:“法界不可壞,蓮華世界海,離垢廣莊嚴,安住于虛空。此世界海中,刹性難思議,善住不雜亂,各各悉自在。”〔33〕華藏世界就是“法界”,法界是不可壞的,華藏世界是與如來法身等同的,也是不可壞。實際上華藏世界就是毗盧遮那佛的法界身,具有無限差別的事相中,蘊含著統一性。因此,華藏世界是由毗盧遮那佛法身統一起來,整體上不相紊亂,且秩序井然,各個組成部分又能自在無束。另則,華藏世界由于菩薩住堅固的信藏,也使得整體上能清淨不雜,如《十無盡藏品》言:“此菩薩入佛智慧,成就無邊無盡信;得此信已,心不退轉,心不雜亂,不可破壞,無所染著,常有根本,隨順聖人,住如來家。”〔34〕可見,由于對清淨心生起堅信,能隨順一切如來善根,出生諸佛方便,聞持一切佛法,並爲衆生演說,理所當然也就使華藏世界整體不相雜亂。

  華藏世界存在的時間是無限長的概念,爲充分闡述時間的無限性,采取了諸佛世界之間的對比手法,以此來顯襯華藏世界存在是無限的。如《如來壽量品》卷四十五雲:

  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刹一劫,于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刹爲一日一夜;極樂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剛堅佛刹爲一日一夜;袈裟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轉音聲輪世界善勝光明蓮華開敷佛刹爲一日一夜……難超過世界一劫,于莊嚴慧世界一切神通光明佛刹爲一日一夜;莊嚴慧世界一劫,于鏡光明世界月智佛刹爲一日一夜。〔35〕

  經過不斷的類比,最後“乃至過百萬阿僧祇世界,最後世界一劫,于勝蓮華世界賢勝佛刹爲一日一夜,普賢菩薩及諸同行大菩薩等充滿其中。”這樣,就把表示極長時間的“劫”與“一日一夜”比較後,華藏世界的一晝夜理應是無量無邊,難以算計。

  這樣一個毗盧遮那佛教化的華藏世界,總括了世出世間以及凡聖諸境,既是輪回的事相界,又是解脫的理體界,既可見知又不可見知,彼此間矛盾對立的界限被打破,成爲完全的統一體。那麼,如此絢麗多彩、廣闊無垠、重重圓融的華藏世界,怎麼才能親見親證?從《華嚴經》中可以看出幾條路線:

  第一,憑借佛力加被,諸菩薩衆可以親睹華藏世界。在《如來現相品》中有:“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即于面門衆齒之間各放佛刹微塵數光明……彼世界海諸菩薩衆,于光明中各得見此華藏莊嚴世界海。”〔36〕另在《世主妙嚴品》卷二曰:“若有衆生堪受法,佛威神力開導彼,令其恒睹佛現前,嚴海天王如是見。”〔37〕《普賢叁昧品》也有:“如來神力之所加,處處現前皆可見……如是諸佛神通力,一切皆由業性起,一一塵中叁世佛,隨其所樂悉令見。”〔38〕這種佛力的加持是有一定的因緣,同時,也要衆生自身的堪受法,此堪受就是信念與業力。《華藏世界品》卷十就言:“衆生非法器,不能見諸佛,若有心樂者,一切處皆見。”〔39〕衆生若能堪受佛力的加持,當然也就在特殊的因緣條件下親見了華藏世界。

  第二,通過衆生廣發菩提心,修習禅定而獲得種種神通或斷除煩惱,使內心清淨湛然而親證華藏世界,這應該是最根本、最通用和最實際的方法。

  1.修菩提道而得見法界:在《毗盧遮那品》卷十一有:“善哉功德智慧海,發心趣向大菩提,汝當得佛不思議,普爲衆生作依處……汝已入于叁昧海,當具種種大神通……普見十方一切佛,離垢莊嚴衆刹海,如是莊嚴汝鹹見”;“爲利衆生故,發趣菩提道,汝獲智光明,法界悉充遍……獲大精進力,乃能淨刹海,一一微塵中,無量劫修行,彼人乃能得,莊嚴諸佛刹。”〔40〕這種依靠自身發菩提心,精進修行,就能得見華藏世界。

  2.修普賢行願而得見知法界:《華藏世界品》卷十就有:“諸修普賢願,所得清淨土,叁世刹莊嚴,一切于中現……于一刹種中,一切悉觀見。”〔41〕《世界成就品》也有:“略說以十種因緣故,一切世界海已成、現成、當成……普賢菩薩自在願力故。”〔42〕普賢十大行願,是因地修菩薩道的基礎,也是成佛的根本,憑借普賢菩薩的自在願力,故而修持普賢行願者就能契入法界,是親睹華藏世界的良好途徑。

  3.修持禅定叁昧而親證法界:《毗盧遮那品》卷十一有:“汝已入于叁昧海,當具種種大神通……普見十方一切佛……如是莊嚴汝鹹見。”〔43〕在《普賢叁昧品》卷七也雲:“普賢菩薩摩诃薩……入此叁昧……法界海漩,靡不隨入;出生一切諸叁昧法,普能包納十方法界。”〔44〕顯然,能進入禅定叁昧境界,引發的神通力,並于一念間遍至十方無量諸佛刹海,華藏世界也即了然明鑒。禅定叁昧的力量難可思議,佛在海印叁昧中,能使無限的世界像平靜的大海映現萬…

《華藏世界的構造與存在形式研究(啓明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