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二祖智俨法師(覺深法師)

  

華嚴二祖智俨法師

  

覺 深

  內容重點作爲華嚴宗二祖的智俨法師,廣學多聞,曾從多位法師學習,但其最後依慧光法師所著《華嚴疏》而明華嚴別教一乘之理,並著《搜玄記》、《孔目章》等著作來闡明自已的華嚴思想,說六相、立十玄、明性起,這些思想爲後來人所繼承,更爲後來叁祖法藏法師完善華嚴思想體系打下了基礎。本文主要即是對智俨法師的生平、著作以及他的一些主要思想作一個闡述。

  關鍵詞

  作者覺深法師,中國佛學院講師。

  

一、引 言

  在中國佛教各學派中,論思想的豐富和圓熟,當首推華嚴宗,華嚴宗的思想體系,爲法藏法師所完善,而法藏師事于智俨法師,其學說的主要觀念,均多承襲自智俨;智俨可說是中國華嚴教學的先驅,是故被後人推尊爲華嚴宗的第二祖。

  就智俨法師的一生來說,是簡單明晰的,幼年隨杜順法師出家,隨後即入至相寺,先後隨多位法師學習佛教各類典藉,後獨立研究《華嚴經》,吸收慧光法師的《華嚴疏》的思想,領承慧光的華嚴別教一乘說與無盡緣起說。隨後在二十七歲時就作了對後世影響極深的《搜玄記》來注釋晉譯《華嚴經》。在此書中,實際上已包含了智俨學說的基本內容。後來又作《華嚴一乘十玄門》、《孔目章》、《華嚴五十要問答》等論著,在若幹問題上對其華嚴思想進行了補充和完善。我們現今對智俨法師華嚴思想的研究主要也是來自于這幾部著作。

  由于智俨法師的生平事迹少見于傳記,現在所能依靠的也多以法藏法師的《華嚴經傳記》爲主,而在法藏所作的《華嚴經傳記》中記載,智俨法師是從智正法師學習《華嚴經》,是故近現代有人提出以智正法師爲華嚴初祖的說法。但自古華嚴學人均以初祖杜順、二祖智俨、叁祖法藏這樣的說法作爲華嚴宗的傳承,其必有一定的理由,本文將在後文中將這些說法一一列出。

  依法藏法師的說法,智俨法師一生著書有二十多部。然現今能夠存于世的並不太多,對其著作的考證也只能見諸于諸傳記與經錄中,本文亦是從這方面著手,對智師法師的著作名目作一些整錄。

  在華嚴學中,六相、十玄、性起、別教一乘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智俨法師的這些思想有的是承繼于前人並加以發揮,有的爲智俨法師所提倡。這些思想也都爲後來的華嚴叁祖法藏法師所繼承,對後世的華嚴學者起著指導性的作用。

  華嚴判教是佛教諸家判教中較爲有系統的一家,在智俨法師之時,雖然沒有明確以哪一種判教作爲自已的固定模式,但其在承繼前人的漸、頓、圓叁教判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五位分教”等判法,這應該說爲後來的“賢首五教判”提供了理論基礎,本文也將智俨法師著作中所表現的各種判教說作一個展示。

  

二、智俨法師生平

  

在談及華嚴宗的祖師時,我們通常以華嚴五祖說之,智俨法師就是華嚴宗的二祖,有關智俨法師的生平,史料中記載的並不是太多,在道宣的《續高僧傳》中只用了幾句話就統而概之。對于智俨法師的生平事迹的記載,現在所能依靠的也就是法藏法師的《華嚴經傳記》了。在法藏法師的《華嚴經傳記》裏記載了智俨法師曾從學于地論學派的智正法師,所以近現代有人提出華嚴宗的初祖應是智正法師。另外,就智俨法師的生卒年代也有兩個說法,一是六十七歲,此爲法藏的《華嚴經傳記》中所說;一說是七十二歲,此是續法的《法界宗五祖略記》中所說。本章主要就這些問題作個討論。

  

  

1、智俨生卒年說

  

智俨法師,俗姓趙,是天水(今甘肅天水)人,據傳,其幼時即有志于佛道,于嬉戲時常累石爲塔,或以友伴爲聽衆,自任法師。他的父親趙景,任申州(今河南信陽市)錄事參軍。其生卒年月,有兩種說法。

  

一、依續法的《法界宗五祖略記》所說,法師生于開皇二十年(600),至總章元年(668),法師于法座上說法而逝。而續法又說其壽年七十二。若依上續法所說之生卒年與壽年比較,並不相符:如果說續法所記智俨法師生卒年代均無有錯誤的話,那麼,法師的壽年就不應該是七十二歲,而應是壽年68歲;如果說續法所記的智俨法師的壽年與圓寂年無誤的話,那麼智俨法師應是生于開皇十七年(597),亡于總章元年(668)。

  

二、依法藏法師的《華嚴經傳記》中記載,智俨法師于總章元年(668)夢見本寺般若臺倒塌,知時日無多,故告曉門人,其將往生西方,至十月二十九日夜,于清淨寺圓寂,是年法師春秋六十有七。若依此說,則智俨法師應是:生于隋仁壽二年(602),亡于總章元年(668)[1]。

  

如此,則智俨法師的生卒年代有二種說法,其圓寂年說法相同,而只是生年不同而已。

  

從《法界宗五祖略記》中所述可以看出,其對諸位祖師的生平敘述都只是交待性的闡述,無有過多的說明,其所說應都是根據前人所傳而記,因畢竟續法是清代人,離祖師所處年代相距較遠。而從續法所記的智俨法師的出生年、圓寂年、壽年這叁者之間的不相符合可以看出,續法在參照前人的記載存有一定的疏漏。而對于法藏法師在《華嚴經傳記》中所載,雖沒有交代智俨法師的生年,但法藏法師作爲智俨法師的弟子,對智俨法師的壽年與圓寂年的記載應該不會有錯。所以,在此上關于智俨法師的生卒年的二種說法應以法藏法師所說爲准,即是:生于隋仁壽二年(602),圓寂于總章元年(668),世壽六十七歲。

  

  

2、智俨法師師承

  

就華嚴宗人來說,智俨法師是華嚴宗二祖,法藏法師曾從其習學《華嚴經》,法藏法師撰《探玄記》就是在其所著的《搜玄記》的基礎上對《華嚴經》的注解,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但智俨法師在其遊學的過程中,曾從學過多位法師,這也是在諸傳記中有記載的。所以,就一般華嚴宗人而言:杜順法師是華嚴宗初祖,智俨法師自是從學于杜順法師。但是近代有人認爲此說不可靠,認爲智俨法師應是從學于智正法師,這一說法非常流行,如呂澄先生所說:

  關于華嚴宗學說開始的傳承,早年在日本的佛學界曾有過激烈的爭辯。先是境野黃洋主張推翻舊傳的華嚴宗世系即杜順、智俨、賢首叁代說。他以爲華嚴宗的杜順始祖說乃出于後人的僞托。實際上最初是智正、智現、賢首叁代相傳。在《續高僧傳》裏雖然說到智俨和杜順有師弟的關系,卻無華嚴學說傳授的明文。後人也說智俨的華嚴學說得之于至相寺的智正,但智正的傳文裏說他所傳授的是智現,並無什麼智俨。這或者是俨現兩安聲音相近而誤傳爲一個人吧。所以華嚴宗開始的真正傳授,應該是智正、智現、賢首叁代。境野黃洋以後有鈴木宗忠,根據古人鳳潭、覺州兩家的舊說,也否認了杜順初祖說。這兩家都是日本的華嚴宗學者[2]。

  

從呂澄先生上面所述的這一段文字來看,境野黃洋先生否定了杜順法師作爲華嚴初祖的資格,同時也否認了杜順與智俨二人的師、弟關系,甚至否定了智俨法師這個人的存在。在這一點上,本人不敢苛同。而對于智俨法師的師承,私下裏以爲,古人向有參學遊方的習慣,一人學于多師不是沒有可能的事。關于智俨法師的傳記雖然並不太多,但是本人認爲,在諸傳記中,作爲與智俨法師同時代的人,道宣法師所撰的《續高僧傳》中的記載應該是最爲可信的;另外,作爲智俨法師的弟子法藏,對于自已的師承記載也不可能出錯,一個人總不可能連自已的師承都記不明白,所以境野黃洋所說的法藏從學于智現而非智俨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在《華嚴經傳記》中,法藏對于智俨法師的師承作了如下描述:

  

年十二,有神僧杜順,無何而辄入其舍,撫俨頂謂景曰:“此我兒,可還我來”。父母知其有道,欣然不吝。順即以俨付上足達法師,令其順誨。曉夜誦持。曾無再問。後屬二梵僧來遊至相。見俨精爽非常。遂授以梵文。不日便熟。……後依常法師聽攝大乘論,未盈數歲,詞解精微;……後于琳法師所,廣學征心,索隱探微,時稱得意;……于當寺智正法師下,聽受此經,雖閱舊聞,常懷新致;……討尋衆釋,傳光統律師文疏,稍開殊轸,謂別教一乘無盡緣起;……後遇異僧來,謂曰:“汝欲得解一乘義者,其十地中六相之義,慎勿輕也。可一兩月間,攝靜思之,當自知耳”。言訖忽然不現。俨驚惕良久。因則陶研。不盈累朔。于焉大啓。遂立教分宗。製此經疏。時年二十七[3]。

  

從法藏法師這一段對智俨法師的師承的描述中,我們可以對智俨法師的師承按其所從學的時間先後作一個總結:

  

1、杜順法師,其于智俨十二歲時帶智俨出家;

  

2、達法師,杜順法師的弟子,爲智俨法師出家後的依止師;

  

3、二梵僧,此二人教導智俨梵文;

  

4、常法師,智俨隨其學習《攝大乘論》;

  

《華嚴二祖智俨法師(覺深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