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藏世界的构造与存在形式研究(启明法师)▪P3

  ..续本文上一页西边,也列“可爱乐宝光明”世界海;在华藏世界海的北边,也有“毗琉璃莲华光圆满藏”世界海;在华藏世界海的东北方,还有“阎浮檀金玻璃色幢”世界海;同样在东南方有“金庄严琉璃光普照”世界海;在西南方有“日光遍照”世界海;在华藏世界海的西北方有“宝光照耀”世界海;下方有“莲华香妙德藏”世界海;在华藏世界海的上方也有“摩尼宝照耀庄严”世界海;华藏世界海中的这些佛刹微尘数世界海中,每一世界海各有国土,以及诸佛的教化,微尘数的菩萨亲近围绕,辅助宣扬,此皆为毗卢遮那佛的愿力所成,愿力遍周法界,在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并且无有边际。〔21〕

  除了上述的华藏世界海的观念外,还有大量的六道众生、四大部洲、须弥山、色界等概念。譬如饿鬼、地狱、龙、金翅鸟、阿修罗等众生类的相状,在《光明觉品》卷十三有云:

  放百亿光明,照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阎浮提、百亿弗婆提、百亿瞿耶尼、百亿欝单越、百亿大海、百亿轮围山……百亿须弥山王、百亿四天王众天、百亿三十三天、百亿夜摩天……百亿色究竟天……其百亿阎浮提中,百亿如来亦如是坐。〔22〕

  《入法界品》卷六十四云:“须弥山顶六种震动……复有十千龙王,所谓伊那跋罗龙王、难陀优波难陀龙王等,于虚空中,雨黑栴檀……金翅鸟怖,灭除瞋恚,身得清凉。”〔23〕这些无非是由于众生业力所致,而菩萨为教化变现诸般众生形相,在《华严经》中所表达的通常是百千亿,乃至佛刹微尘数等无限宽广的概念,这些也都是毗卢遮那佛愿力所成。说明严宇宙观本身就包含了初期佛教宇宙观的内涵实质,在须弥山为中心的宇宙观念上是一致的。由于众生心量局限于见闻觉知,不知法性无边境界,虽开演小世界,也是归属于华藏世界中;相对而言,华藏世界海的范畴和空间视野要来得更广阔无边;因而,华藏世界也完全包含了以下的较微细的观念:

  以一个须弥山和四大部洲组成的一小世界,中间是须弥山,象柱独立,呈上下大而半山缩小的腰鼓般形状,须弥山顶是忉利天宫,山外还有七金山、七香水海,次第相间围绕着须弥,就像七重城堑次第围绕。第七山外就是大咸水海,氵弥涟四方,四方咸海各有一大洲,东海称东胜神洲,南海名南瞻部洲,西海称西牛贺洲,北海名北俱卢洲,每洲旁边有两个中洲,数百个小洲作为眷属。大咸海外的四面有铁围山象外城般地环绕着,这就是一个小世界。一小世界外圈应作浑圆如球观,从下方风轮,上至铁围山应作平圆轮相观,海中七金山应作周圆围绕观。一小世界包括欲、色、无色三界,并次第安立着诸山、诸海和四洲的形量:

  第一,须弥山:纯是金、银、琉璃、玻璃四宝所成,树木郁茂,香气远闻,多诸圣贤天人,福德神众夜叉等住各有宝宫殿。其上下自水际上升高84000由旬,上下俱大,山半独小,又山根入水亦尔许由旬。

  第二,七金山:包括42000由旬的双持、21000由旬的持轴、12000由旬的担木、6000由旬的善见、3000由旬的马耳、1200由旬的障碍、600由旬的持地等七座山;每山也多有圣贤、神鬼所住。

  第三,七香海:七海阔狭,也次第如七山之数,各海中俱有优钵罗华、钵头摩华、拘牟陀华、奔茶利迦华等,遍覆水上。

  第四,大咸海:北自外等七重金山山根,南至铁围山山根,二山中间咸海阔36万2千由旬,如是瀰连四方,余三方之距两山,阔也如此。

  第五,四大部洲:东边的咸海中有东胜神洲,地形象半月,纵广9000由旬;南边的咸海中有南瞻部洲,地形象田字,纵广7000由旬;西边的咸海中有西牛贺洲,地形象满月,纵广8000由旬;北边的咸海中有北俱卢洲,地形象方版,纵广1万由旬。

  第六,斫迦罗山:又称“轮围山、铁围山”,纯铁所成,高广各300由旬,周围36亿1万350由旬,总围大咸海。

  九重山根入海皆8万由旬,诸海之深也是如此;都住金轮之上,从此海面上升欲界六天,并色界中一个初禅三天,上下合之为一小世界。这三界次第安立的相状,就是第十三佛刹微尘世界中的一微尘世界。在这世界下唯一虚空,从空中起大风轮,风上而持水轮,以众生业力水不流散,如食未消不堕熟脏;水上复持金轮,如熟乳生膏而浮于面,金轮之上即大地,大地之上满中咸海,地边周匝有斫迦罗山(即铁围山或轮围山),此山环绕地边如外城,围匝咸海,海之极中有七重金山,与七重香水海次第相间围绕,如七重城堑,七重内心有须弥山卓然孤耸,高84000由旬,上下大而半山小,其大处纵广8万由旬;七重山外即大咸海氵弥连四围,须弥山东咸海中有东胜神洲,南咸海有南瞻部洲,西咸海有西牛贺洲,北咸海有北俱卢洲,每洲傍各有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又自须弥山脚上升1万由旬有坚手天住,又升1万由旬有持华鬘天住,又升1万由旬有常放逸天住,此三天皆绕山环列而住,皆是夜叉、鬼神,其福如天。又升1万由旬,即半山腰处有四天王天依山四面各各而住,日月星宿日夜行绕四方,虽依空转亦与相平。又升42000由旬至须弥顶,即三十三天住,最中即忉利天,天主名释提桓因(即帝释、玉皇大帝),这以前的四天王天及忉利天等都依须弥山而住,故称“地居天”。从这以上升都是依云而住,称“空居诸天”;自忉利天上升16万由旬名夜摩天,再升32万由旬名兜率天,又升64万由旬名化乐天,又升128万由旬名他化自在天,这四天与前四天王、忉利共六天,乃至下到风轮中,其中地居天由修持十善业所感生的;夜摩等四天属空居天,是修十善兼修禅定所感生,都俱有男女情欲,总称欲界。

  从他化自在天上升256万由旬就是色界初禅初天,这样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共十八天。上升都是成倍而增。再从四禅第九天色究竟天又倍增而上升,就是无色界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和非非想处共四天,都是成倍上升;这样三界总共28层天。据《阿毗昙论》载,若从色究竟天放大石山要经过65535年,中间没有障碍下才到阎浮提的地面,无色界四天就更是成倍距离。这样的三界和人道、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共同构成了三界次第世界。

  下自地轮、铁围山、四洲、七金山、须弥山、日月、六欲天以及初禅,称作“一小世界”。这样的一千个小世界,外边有一总轮围山环绕,其山高至初禅天,故称“小千世界”;如此一千个小千世界,外边更有一大总轮围山环绕,其山高至二禅天,故称“中千世界”;这样的一千个中千世界,外边再有一大总轮围山环绕,其山高至三禅天,故称“大千世界”。在这大千世界中总有万亿个铁围山、四洲、须弥、乃至初禅等各有其一,通称“三千大千佛刹世界”,相当于娑婆世界释迦如来教化的世界。这轮围山共有四等,而三界总括了一大千世界;另外,在小世界范围中,须弥山和须弥山之间距离为12亿83450由旬,其中八方山山相互间距也是这样。

  色界禅天覆盖状况为:初禅覆盖六欲天等各一,为一小世界;二禅覆盖一千初禅,为一小千世界;三禅覆盖一千二禅,为一中千世界;四禅覆盖一千三禅,为一大千世界。故《毗婆沙论》言:“如四天下齐量,初禅地齐量亦如是;如千世界齐量,第二禅地齐量亦如是;如二千世界齐量,第三禅地齐量亦如是;如三千大千世界齐量,第四禅地齐量亦如是。”〔24〕也就是说,初禅广如四天下,二禅广如小千界,三禅广如中千界,四禅广如大千界;地轮之下,金、水、风轮各遍大千。有关三界诸天身衣、寿量,以下表为示:

  诸天名称项目身长寿限衣量无色界非非想处天无所有处天识无边处天空无边处天无业果色,故无身质,还有定果色,唯彼定中能见,故无身量,唯有定力寿命。8万大劫6万大劫4万大劫2万大劫色界四禅色究竟天16000由旬1万6千大劫善现天8000由旬8千大劫善见天4000由旬4千大劫无热天2000由旬2千大劫无烦天1000由旬1千大劫无想天500由旬500大劫广果天500由旬500大劫福生天250由旬250大劫无云天125由旬125大劫三禅遍净天64由旬64大劫无量净天32由旬32大劫少净天16由旬16大劫二禅光音天8由旬8大劫无量光天4由旬4大劫少光天2由旬2大劫初禅大梵天1.5由旬(60里)1.5(中)劫=60(小劫)梵辅天1由旬(40里)1(中)劫=40(小劫)梵众天0.5由旬(20里)0.5(中)劫=20(小劫)不着衣服与着衣服没有差别,头虽无髻,如戴天冠;修根本禅,离欲上升,随禅浅深而感生色天,还有身质,故称“色界”。欲界魔罗天3里3万2千岁(以人间1600年为1天)0.5铢他化天3里1万6千岁(以人间1600年为1天)0.5铢化乐天2.5里8千岁(以人间800年为1天)1铢兜率天2里4千岁(以人间400年为1天)2铢夜摩天1.5里2千岁(以人间200年为1天)3铢忉利天1里1千岁(以人间100年为1天)6铢四天王天0.5里500岁(以人间50年为1天)0.5两相对此微细的小世界,《华严经》所表述的华藏世界要恢宏广阔得难以诠释。譬如对世界的依住问题,有依一切庄严住,有依虚空住,或依一切宝光明、一切佛光明、一切佛音声、一切世主身、一切差别庄严海等世界海微尘数所依住。在世界的形状上也是极为丰富多彩的,有圆有方,或非圆方、水漩、山焰、树、摩尼轮状莲华、宫殿,或三维八隅等微尘数形,都是众生业力导致的差异。

  在《毗卢遮那品》中还对具体的某个“胜音”世界进行了细述:“依摩尼华网海住,须弥山微尘数世界而为眷属,其形正圆,其地具有无量庄严,三百重众宝树轮围山所共围绕,一切宝云而覆其上,清净无垢,光明照耀,城邑…

《华藏世界的构造与存在形式研究(启明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