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藏世界的构造与存在形式研究(启明法师)▪P4

  ..续本文上一页宫殿如须弥山,衣服饮食随念而至。”〔25〕在“胜音”世界中有大莲华须弥山,山上有大林,无量华楼阁、宝台观、妙香幢、宝山幢,以及无量宝芬陀利华、摩尼莲华网周匝垂布;并有无量种种众生在其中安住。在“胜音”世界的最初劫中,有十须弥山微尘数如来兴世,第一佛号“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转妙*轮,一切世间主及其无量百千眷属来诣佛所;还有“喜见善慧王”统领百万亿那由他城,携夫人采女、王子、大臣等百千亿那由他众,至于佛所,顶礼佛足;另有善化幢天王与十亿那由他眷属、净光龙王与二十五亿眷属、猛健夜叉王与七十七亿眷属乃至最胜梵王与十八亿眷属俱,都共往诣如来所。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的寿命有50亿岁,如来为众会道场海中,说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法修多罗,世界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随众生心,悉令获益。

  如来所昭示的一小世界形状渐次增广,乃至到华藏世界海的微尘佛刹不可说,重在对治众生狭劣知见。若能离妄执而妙契一真法界,身中现刹,刹中现身,重重交参,自在无碍,哪里还有大小分量可得?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故而对一真法界的契入至关重要,一真法界是华严宗所用极理之称,澄观《华严大疏》有曰:“往复无际,动静一源,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迥出者,其唯法界欤。”〔26〕其《大疏钞》卷一也有:“以一真法界,为玄妙体”;〔27〕既然“一真法界”被视为“统该万有”之根源,那么其又如何呢?《华严随疏演义钞》称:“谓一真法界,本无内外,不属一多。”〔28〕通常而言,“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可知,“一真法界”即是诸佛的平等法身,不生不灭、非空非有、无内无外,离言绝相,其体绝待而惟一真实,能融摄万法,且交彻无碍。故此,宇宙万物的每一微尘尽足为一真法界。

  既然每一微尘尽具一真法界,那么,就表征心性方面来看,上述的“空轮”可表一心真如,是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也就是根本无差别之理;“须弥山”表一心真智;“风轮”表从心智起无量大愿;“水轮”表大悲心水湛然周流普泽;“大莲华”表从悲愿而行不思议功行;“十不可说”表十地在遍法界中行不可说功德事;“各二十重下狭上广”表十地升进有正有向,各有因果报得,渐渐广大殊胜;“重重有佛果名号”表随位升进因果佛号。总各二十重佛果,都是一根本普光明智,随位升进而立名,体实无别;“金刚山边周围有十世界上下唯四重”表四摄法、四无量心。概括地说,总一清净真心无差别空智,而成风轮等差别智行,然而,这总华内有如许刹海,无一不是一佛报化之境。只因一心智境无限,就摄化利生无限,摄化利生无限才能报化庄严无不称性无限。所以经中表明释迦佛修因,在此华中无处不遍,显现成就果报之时,也在此中普现三类身随机应物。然则华中有无量诸佛,佛佛悉是互遍互应,这华既是佛佛之妙境妙心,也是常人一心的妙境妙心。所以修行若能依照华藏世界海作为观照,观照渐渐纯熟,心量恢宏廓然,则“华藏玄门,毗卢性海”自然融通无碍,所谓“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众生本具无边功德妙门,若能觉察与修行,清净真心全体显现,至此,虚空虽然穹寰难思,都依然在众生心内。〔29〕

  三、华藏世界的存在形式

  华藏世界是毗卢遮那佛修菩萨行圆满所感召,在《六十华严》中就有:“此莲华藏世界海,是卢舍那佛本修菩萨行时,于阿僧祇世界微尘数劫之所严净,于一一劫恭敬供养世界微尘等如来,一一佛所净修世界海微尘数愿行。”〔30〕可见华藏世界就是毗卢遮那佛的全体显现。此外,华藏世界中的一切世界海,略有十种因缘而在过去、现在及未来三世中,能成就和安立。在《世界成就品》称:

  略说以十种因缘故,一切世界海已成、现成、当成……如来神力故,法应如是故,一切众生行业故,一切菩萨成一切智所得故,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同集善根故,一切菩萨严净国土愿力故,一切菩萨成就不退行愿故,一切菩萨清净胜解自在故,一切如来善根所流及一切诸佛成道时自在势力故,普贤菩萨自在愿力故。〔31〕

  所谓十种因缘中,一切众生的行业、菩萨愿力和善根聚集等都是形成的因缘条件。如果广说,则有世界行微尘数的因缘条件促使一切世界海的成立

  有关华藏世界的存在形式,其数量上是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之众多;其存在的形状各式各样,有须弥山形、江河形、回转形、漩流形、轮辋形、坛墠形、树林形、楼阁形、山幢形、普方形、胎藏形、众生身形、一切门闼形等难以计数的形相。

  华藏世界的体相也是千差万别,“或有以十方摩尼云为体;或有以众色焰为体;或有以诸光明为体;或有以宝香焰为体……福德海音声为体;或有以一切众生诸业海音声为体;或有以一切佛境界 ,清净音声为体……或有以一切众生善音声为体;或有以一切佛功德海清净音声为体。”〔32〕这种体相也是有世界海微尘数不可尽说。

  华藏世界存在的方式,其实是涉及宇宙空间无限的观念。无限的宇宙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的,但又能够井然有序,不相混杂。在《六十华严》就有:“法界不可坏,莲华世界海,离垢广庄严,安住于虚空。此世界海中,刹性难思议,善住不杂乱,各各悉自在。”〔33〕华藏世界就是“法界”,法界是不可坏的,华藏世界是与如来法身等同的,也是不可坏。实际上华藏世界就是毗卢遮那佛的法界身,具有无限差别的事相中,蕴含着统一性。因此,华藏世界是由毗卢遮那佛法身统一起来,整体上不相紊乱,且秩序井然,各个组成部分又能自在无束。另则,华藏世界由于菩萨住坚固的信藏,也使得整体上能清净不杂,如《十无尽藏品》言:“此菩萨入佛智慧,成就无边无尽信;得此信已,心不退转,心不杂乱,不可破坏,无所染着,常有根本,随顺圣人,住如来家。”〔34〕可见,由于对清净心生起坚信,能随顺一切如来善根,出生诸佛方便,闻持一切佛法,并为众生演说,理所当然也就使华藏世界整体不相杂乱。

  华藏世界存在的时间是无限长的概念,为充分阐述时间的无限性,采取了诸佛世界之间的对比手法,以此来显衬华藏世界存在是无限的。如《如来寿量品》卷四十五云:

  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极乐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刚坚佛刹为一日一夜;袈裟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转音声轮世界善胜光明莲华开敷佛刹为一日一夜……难超过世界一劫,于庄严慧世界一切神通光明佛刹为一日一夜;庄严慧世界一劫,于镜光明世界月智佛刹为一日一夜。〔35〕

  经过不断的类比,最后“乃至过百万阿僧祇世界,最后世界一劫,于胜莲华世界贤胜佛刹为一日一夜,普贤菩萨及诸同行大菩萨等充满其中。”这样,就把表示极长时间的“劫”与“一日一夜”比较后,华藏世界的一昼夜理应是无量无边,难以算计。

  这样一个毗卢遮那佛教化的华藏世界,总括了世出世间以及凡圣诸境,既是轮回的事相界,又是解脱的理体界,既可见知又不可见知,彼此间矛盾对立的界限被打破,成为完全的统一体。那么,如此绚丽多彩、广阔无垠、重重圆融的华藏世界,怎么才能亲见亲证?从《华严经》中可以看出几条路线:

  第一,凭借佛力加被,诸菩萨众可以亲睹华藏世界。在《如来现相品》中有:“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即于面门众齿之间各放佛刹微尘数光明……彼世界海诸菩萨众,于光明中各得见此华藏庄严世界海。”〔36〕另在《世主妙严品》卷二曰:“若有众生堪受法,佛威神力开导彼,令其恒睹佛现前,严海天王如是见。”〔37〕《普贤三昧品》也有:“如来神力之所加,处处现前皆可见……如是诸佛神通力,一切皆由业性起,一一尘中三世佛,随其所乐悉令见。”〔38〕这种佛力的加持是有一定的因缘,同时,也要众生自身的堪受法,此堪受就是信念与业力。《华藏世界品》卷十就言:“众生非法器,不能见诸佛,若有心乐者,一切处皆见。”〔39〕众生若能堪受佛力的加持,当然也就在特殊的因缘条件下亲见了华藏世界。

  第二,通过众生广发菩提心,修习禅定而获得种种神通或断除烦恼,使内心清净湛然而亲证华藏世界,这应该是最根本、最通用和最实际的方法。

  1.修菩提道而得见法界:在《毗卢遮那品》卷十一有:“善哉功德智慧海,发心趣向大菩提,汝当得佛不思议,普为众生作依处……汝已入于三昧海,当具种种大神通……普见十方一切佛,离垢庄严众刹海,如是庄严汝咸见”;“为利众生故,发趣菩提道,汝获智光明,法界悉充遍……获大精进力,乃能净刹海,一一微尘中,无量劫修行,彼人乃能得,庄严诸佛刹。”〔40〕这种依靠自身发菩提心,精进修行,就能得见华藏世界。

  2.修普贤行愿而得见知法界:《华藏世界品》卷十就有:“诸修普贤愿,所得清净土,三世刹庄严,一切于中现……于一刹种中,一切悉观见。”〔41〕《世界成就品》也有:“略说以十种因缘故,一切世界海已成、现成、当成……普贤菩萨自在愿力故。”〔42〕普贤十大行愿,是因地修菩萨道的基础,也是成佛的根本,凭借普贤菩萨的自在愿力,故而修持普贤行愿者就能契入法界,是亲睹华藏世界的良好途径。

  3.修持禅定三昧而亲证法界:《毗卢遮那品》卷十一有:“汝已入于三昧海,当具种种大神通……普见十方一切佛……如是庄严汝咸见。”〔43〕在《普贤三昧品》卷七也云:“普贤菩萨摩诃萨……入此三昧……法界海漩,靡不随入;出生一切诸三昧法,普能包纳十方法界。”〔44〕显然,能进入禅定三昧境界,引发的神通力,并于一念间遍至十方无量诸佛刹海,华藏世界也即了然明鉴。禅定三昧的力量难可思议,佛在海印三昧中,能使无限的世界像平静的大海映现万…

《华藏世界的构造与存在形式研究(启明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