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西藏原始祭祀習俗、儀式和藝術
早期宗教性祭祀文化藝術,以驅鬼逐疫、祭神祈祥爲目的,以巫術和祭祀儀式及其諸多習俗、藝術活動爲中心內容,是世界上所有古老民族共生的一種人類原始文化現象。在中國內地漢語文中,這種早期祭祀文化藝術稱爲雄,有分帷、大帷、民間灘、宮廷帷、軍帷、歌舞帷、戲劇灘等;以藝術形式和門類來分,還有帷祭、惟儀、灘歌、灘舞、雄說唱、帷歌舞說唱儀式藝術(綜合活動)、帷戲,等等稱謂。灘文化藝術在地域遼闊、民族衆多、人文地理環境複雜、多種宗教並存和融合的中華大地上,形成了許多不同的祭祀文化圈,如北方薩滿文化圈、中原帷文化圈、巴楚巫文化圈、百越巫文化圈、青藏巫苯佛文化圈、西域誰文化圈等。帷文化藝術還流播到日本、朝鮮、越南,形成了一個與東亞儒教文化圈大致相同的東亞錐文化圈。西方國家因科學技術文明的發展,這種人類早期祭祀文化藝術早已消失或基本上消失,象古希臘的酒神崇拜及其祭祀習俗和文化藝“術活動如雅典戲劇節和狂歡節等,也只是作爲在曆史上曾經存在過的一種古代人類的祭祀文化藝術。但在非洲、東北亞、東南亞、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至今都有相當豐富的祭祀文化藝術的遺迹。而作爲世界上人類早期祭祀文化藝術遺迹至今保留存活得最多、最爲集中之地的青藏巫苯佛文化圈中的西藏祭祀藝術,其遺存厚積盈藏如“山”,廣涵蘊蓄似“海,;其內涵博大精深如“佛”,詭秘古奧似“人”。西藏這種稀世特殊古文化資源的豐富殷厚,它那種形式風格的獨樹一幟和特色卓著,在全國和世界都是爲人們所觸目的。對它進行研究和開發,不僅具有世界上許多熱門學科如文化人類學、民族學、宗教學、神話學、文化史、文化未來學和各種藝術發生學等及各學科交叉的邊緣新學科進行開拓性研究的學術價值,而且對發展西藏文化經濟、文化旅遊和整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以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創造有中國特色的西藏社會主義新文化,都將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概述對象的界定
由于西藏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其藏文化傳播的戶闊地域,由于西藏的特殊社會曆史的發展及其文化藝術的悠久燦爛,作爲藏文化發祥和起始階段遺存至今的西藏祭祀藝術,呈現出了異常豐富而又十分複雜的情況,故而首先對本論著的研究和概述對象,作如下必要的界定。
縱向界定。西藏祭祀藝木,包括最早高原彗域原始人群由動物逐漸。演變爲人的遠古時期和截族發祥時期,及其文化、文明起始階段的巫木、、占蔔、祈福、祭儀、圖騰崇拜和對鬼魂魔贊的祭祀等,和各個曆史時期自然宗教和人爲宗教的産生與發展、鬥爭與融合,從而逐漸形成原始巫教、笨教和藏傳佛教多種祭祀文化藝術的多元並存,抑或分主次的二者或叁者的融渾化合成的各種形式和形態;也包括了最晚的、發展至今仍在普遍盛行的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大量祭祀活動和各個門類的祭祀藝術。
橫向界定。包括民間各地各種節日祭祀習俗、儀式、物品及其文化藝術活動、形式、種類、風格、特色,等等;也包括星羅棋布的各派宗教寺院、活佛“拉讓”(駐錫宅邸)和政教領袖的宮殿之各個門類的祭祀文化藝術。
地域界定。以西藏自治區的行政區爲主,兼及國內藏文化圈(青海、甘肅、四川、雲南四省藏區);也包括內蒙古自洽區及其鄰近省區的某些_地區之藏傳佛教影響所及的寺廟及其屬地民間,東邊涉及內蒙古的科爾沁草原和遼甯省的北鎮,北邊涉及呼倫貝爾的海拉爾一帶,西邊涉及到南盔某些地區;同時,也涉及到國外藏文化圈各國各地,如錫金、尼泊爾、拉達克、蒙古人民共和國和俄國布裏亞待地區的藏傳佛教寺廟及其屬地民間。
民族界定。以藏民族爲主,兼及西藏自治區內的門巴族、路巴族、戒瓷一人、夏爾巴人等不同民族和種族部落,也涉及多層面藏文化圈內的其他民簇,包括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所有信奉藏傳佛教的不同民族和種族部落的祭祀文化藝木。
自成體系的西旅祭祀藝術
因爲西藏有特殊的地理條件和人文環境,以及藏族長期的社會文化、宗教文化、藝術文化、習俗文化的曆史積澱,決定了至今仍然活躍地存在著大裏的原始祭祀儀式、習俗、活動和與此附著粘連抑或爲共生的豐姿多彩“的祭祀藝術,這些祭祀藝術在各個民族、部族呈現的情況均不相同,在各個藏族地區和同一藏區的各個地方其表現的形態和特點也都有區別,它們之間都各有自己的形式、風格和特色。稍加系統、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就可、、以發現,”西藏祭祀藝術不僅是蘊藏極其豐厚,遺存尤爲富集,品類更是繁多;而且,以西藏本土古人類發祥時期的自然宗教爲根基的原始巫祭;以雪域遠古先民的原始巫教爲根基發展起來的苯教祭祀;以外來佛教中尤重巫術咒祭的密宗金剛乘爲內核,以高原雪域本身的巫教和苯文化爲借以生根的土坡而發展起來的藏傳佛教祭祀。這樣多重宗教祭祀相結合、演變,以至獲得政教合一的特殊社會製度的依托、庇護和推崇而大盛特盛推廣普及一至全民,滲入世俗生活的各個領域,且一直發展盛行至今,在祭祀觀念、神祛、儀式、場所等,包括寺院祭祀、民間祭福、宮廷祭祀、軍陣祭祀等,還有祭祀歌舞、說唱、戲劇、面具、器皿、繪畫、雕塑、工藝、建築等,以及祭神驅鬼、行巫作法、降神占蔔、求子建房、婚姿喪葬、超度亡魂等祭祀行爲活動等等方面,都有了格外充分而又自主獨到的發展和創造,在中國各民族、各地區的祭祀文化藝術的大系統中,乃至在世界上至今尚能保留有這種人類原始文化遺存中,都可以說是自創一格、神韻獨標的,形成了西藏祭祀文化藝術卓具特色的龐大體系。
西藏祭祀藝術的墓本特點
古老性。自高原雪域遠古的巫教和苯教時期就開始産生的西藏祭祀藝術,以現代的科學方法和手段,下一番考察、研究、分析、探索、辨別、鑒定的功夫,可以爲今天的人們傳達遠古以來不同曆史時期雪域先民們所創造的原初文化和文明起始階段的各種信息,可以追溯尋找得以一睹藏族燦爛古文化源頭萬千溪流彙注和泉眼奔突的輝煌而雄渾拙樸的景觀。象酋藏各地比較多的男女性器的生殖崇拜祭祀物遺存,就反映了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時期高原先民對自身生産的神勢所作的一種祈求和抗爭。日土縣烏江窟壁畫上有一幅動物式交烤姿態的男女畫像,那是人類童年在脫離動物系統的前夕,同哺乳類動物一樣從背後作性交配烤的事實的一種反映。也就是說,這一幅祭祀壁畫藝術爲我們傳達了高原人類還處于從稱猴向人演變的過程中文化發展狀態的信息。它也炎我們研究人類起源、發展提供了極其珍貴而又十分難得的形象的原始資料。僅就此一例證,就足以說明西藏祭祀藝術具有十分古老的基本特點。
神秘性。西藏近十年來,發現了大量的史前岩畫群,不少的古代葬俗遺存,衆多的新舊石器文化遺存,兩個已發掘的新石器文化遺址,還有部分古人類遺骸。根據已經發掘和考查獲得的占總數極爲有限的部分考古資料,西藏新成長起來的一代年輕學者,已經提出了西藏高原及其鄰近地區可能是世界人類發祥地之一的大膽假說。距今約3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末-期,西藏高原在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中隆起,特提斯古海已經消失,地面海拔只有1000米左右,以後的不斷隆起經過了一、二千萬年。而人類從猿類分化出來到人類的逐漸起源,正是在這西藏高原隆起的一、二千萬年之中完成的。已經考察發現爲數可觀的西藏祭祀文化藝術的種種遺存資料表明,與雪域古人類從動物演化爲義和人類初始階段的文化創造是相吻合的。所·以,遠古和上古時期創造的西藏祭祀藝術,就呈現出了十分神秘、溟蒙、奇特的狀況和色彩。首先,它有源自猿類演變爲人類和人類舊石器文化至新石器文化的種種自然宗教性的巫祭及其文化藝術的神秘面紗。如四川嘉戎藏戲中的早期亞攤戲《色爾尼斯吉》,表演一個野人在與猴子打交道多了吃虧之後,與獵人交朋友並向獵人學會獵得猴子和殺吃猴肉以及祭祀山神等本領的情節,這曲折地反映了人如何從動物系統脫離出來,逐步創造和學會征服自然環境求取自已的生存和發展的那種演變的過程和信息。其次,有以巫文化爲基礎的、由自然宗教向人爲宗教過渡、發展而成的雍腫苯教祭祀文化藝術的神秘面紗。如門巴族的早期雄戲《阿拉卡教父子》中,就有藏南喜瑪拉雅山麓南坡原始森林中的門巴族創世紀時的祭自然神.降魔的情節:鳥象征人間,妖怪象征災難,大鵬象征神的力量。門巴獵人阿拉卡教父子叁人和林中的鳥自由幸福地生活著,一天妖怪卻降臨破壞,人和鳥共同祈求大鵬神來除害,大鵬田場後不斷地向妖怪撒沙土和用鐵盤子擊打,並做吃妖怪肉的動作。這個戲在演出之前,首先要請僧人來念經作祭供儀式,詠頌《夏索》(祭鹿神之經)、《錯索》(祭湖神之經)、《贊索》(祭土地神之經)、《魯索》(祭水龍之經)《吉索》(祭護法神之經)等,祭不同的神都有不同的祭品。再次,有源自于印度教、婆羅門教印度民間早期巫文化的佛教密宗金剛乘祭祀文化藝術的神秘面紗。如藏傳佛教中衆多外來本尊和護法神,從它們的羌姆面具到雕塑、描畫、唐卡中的形象,都充滿了莊嚴、肅穆、神秘氛氣的和憤狠、凶殘的神情,“給人以恐怖感,它們作爲密宗神聖、秘密的儀軌的一個組成部份而嚴禁向外宣淺和解釋。正因爲密宗祭祀活動完全是秘密進行的,再加它的義理十分繁瑣和艱深,使其祭祀藝術更增添了神秘性。
獨特性。作爲西藏祭祀藝術的集大戍者藏傳佛教本身,就具有格外強烈的獨特性。它不同于印度大乘佛教的整體面貌,因爲傳入西藏的主體僅爲其中密宗金剛乘;它也不同于印度佛教中密宗金剛乘的原貌,因爲它與西藏本土的苯教文化精萃相融合而發展有了很大的變化。同時,它既不同于東傳佛教(…
《論西藏原始祭祀習俗、儀式和藝術(劉志群)》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