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企圖削弱藏傳佛教在民衆中的影響,鞏固自己的王權。這些都造成矛盾不斷激化。1630年春,安奪德返回印度果阿,隨後古格王紮西紮巴德身患重病,古格的佛教僧侶們乘機發動了反對古格王的武裝暴動,將古格王包圍在紮布讓的王宮城堡中。古格王的弟弟聯合與古格王室同宗的拉達克,拉達克王僧格南傑(
-1646)乘機出兵古格攻打古格王,最終結果古格王紮西紮巴德及全家被拉達克人帶回拉達克首邑列城,關進了監獄。
拉達克王統治古格以後,委派自己的兒子因陀羅菩提南傑(Indara-bhoti-rnam-rgyal)統治古格地 區,和第悉藏巴的管轄區直接接界,當時第悉藏巴主要是在前藏地區擴展自己的勢力,無力西顧,雙方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平靜。在1644年甘丹頗章政權建立以及隨後的蒙藏聯軍與不丹戰爭期間,拉達克王僧格南傑及其子德丹南傑(bde-ldan-rnam-rgyal,約1646-1675年在位)都聲稱自己信奉噶舉派,應當支持不丹。在1678年不丹和西藏之間又發生了沖突,這時的拉達克王是德丹南傑之子德列南吉(bde-legs-rnam-rgyal,約1675-1705年在位),他更是以支持不丹的名義加緊打擊在古格的格魯派僧人和寺院,宣稱要把格魯派驅除出阿裏地區,並准備出兵東進,在軍事上呼應不丹打擊格魯派,這就造成了西藏和拉達克之間的一次大規模的戰爭。
在得到拉達克軍將從阿裏地區東進的消息後,五世達賴喇嘛專門派人去召請一位名叫甘丹次旺(dgav-ldan-tshe-dbang,亦譯噶爾丹策旺)的和碩特蒙古王族的成員。藏文文獻記載,甘丹次旺笃信格魯派,極有膽略,當時正在紮什倫布寺出家爲僧。五世達賴喇嘛命他去阿裏反擊拉達克軍的進攻,改變格魯派在阿裏地區受迫害的局面,並對他面授機宜,親手授予他護身符、護法神幢,對他寄以莫大的期望。甘丹次旺亦表示願意遵命而行,但是考慮到參與征戰必定要殺害生靈,所以便提出要退戒還俗,才能夠率兵出征,在得到達賴喇嘛同意後,向自己的堪布退還了戒律和袈裟。他從藏北的納木錯湖畔征集了2500名蒙古騎兵,向阿裏進發。甘丹次旺進抵薩噶地方時,得到在此處任職的頗羅鼐的祖父阿松的配合支持,征調了一些當地的武裝一同出征。
關于這次西藏軍隊和拉達克的戰爭的情況,成書于1733年的《頗羅鼐傳》,由于傳主頗羅鼐的祖父和父親都與此有關,特別是頗羅鼐的父親頗拉哇·白瑪傑布是甘丹次旺的主要部下,因此對甘丹次旺和這場戰爭有比較詳細的記載,恰白·次旦平措等先生編寫的《西藏通史——松石寶串》則主要依據《頗羅鼐傳》對此做了詳細的論述。該書記述說,甘丹次旺帶領的蒙藏近萬人的軍隊,大獲全勝,而且奪占了拉達克國都列城。從甘丹次旺作爲一個剛剛還俗的僧人就能夠指揮近萬人的軍隊攻打拉達克的首府列城來看,他的和碩特蒙古王族的出身和五世達賴喇嘛對他的委任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同時,這次戰爭表明當時在西藏的蒙藏統治集團在遇到重大問題時能夠通力合作,甘丹頗章政權還具有蓬勃向上的朝氣,所以蒙藏聯軍能夠在遙遠的西部邊境可以集中全力來爭取勝利,這一點對甘丹頗章政權的鞏固確實具有重要的意義。
然而,拉達克王及其臣下不甘心失敗,請求克什米爾的巴恰王(pa-chavi-rgyal-po),出兵援助。克什米爾王來到比圖(spi-thub)地方和蒙藏聯軍交戰。蒙藏聯軍仍取得勝利。此後,主巴噶舉派的活佛巴薩姆旺布(vbrug-pa-sprul-sku-dpag-bsam-dbang-po)前來斡旋,蒙藏聯軍後勤供應困難,也不想繼續追擊,于是交戰雙方罷兵。拉達克王德列南吉前來甘丹次旺將軍處認錯,叩頭賠禮。甘丹次旺將列城、比圖、赤斯(krig-se)等7處碉樓、土地、財産歸還給拉達克王,並要求拉達克方面發誓保證今後不再危害而要敬奉格魯派,並要善待衆屬民。甘丹次旺還把生活在阿裏地區的吐蕃贊普後裔洛桑白瑪(blo-bzang-pad-ma)委任爲王,撥給他1000戶百姓。此外,還令阿裏地區的達布噶舉派和甯瑪派的各個寺院仍照以前的規矩奉行本派教法,不得對其擾害。對阿裏地區的格魯派的各個寺院,已破敗者進行修葺,未破敗者則加以擴展。雙方還約定,拉達克王每年要向西藏進貢致謝,向達賴喇嘛的商上繳納10錢黃金和10兩藏紅花,10匹霍索布料(hor-zhog)及1匹頗達布料(bab-sta);西藏方面則爲拉達克進貢的使團發放路費,派馱畜200頭、馬15匹等幫助運輸。甘丹頗章政權還同意,從那時起,拉達克可與西藏阿裏地區牧民進行商品交換,西藏地方政府商人每年趕200頭馱畜運送茶葉,銷往拉達克,拉達克方面則保證爲其格魯派寺院每年向拉薩正月祈願大法會敬獻供神燈火提供便利。
無論如何,自此時開始,阿裏地區又重新歸屬西藏地方政府管轄。《頗羅鼐傳》還記載說,甘丹次旺在戰爭勝利後留下數百名蒙古兵丁駐守阿裏,帶領其他的軍隊返回。甘丹次旺到達拉薩時,五世達賴喇嘛已經圓寂,但是當時第悉桑結嘉措正秘不發喪,宣稱五世達賴喇嘛嚴格閉關修行,不會見任何人,因此他只能把大量的戰利品奉獻在五世達賴喇嘛的寢宮外面,把阿裏地方及其百姓的名冊奉獻給甘丹頗章政權。當時掌政的達賴汗和第悉桑結嘉措特別在大昭寺爲他舉行了隆重的慶功儀式,賜給他大量財物。後來,他又奉命返回阿裏駐守。甘丹次旺可能就是甘丹頗章政權委任的第一任阿裏總管。他應該是1682年到1688年在阿裏地區任總管,按照甘丹頗章政權的製度,在阿裏地區建立行政製度,設立駐軍和委任宗本的製度,改變了阿裏地區一直由土王統治的局面,對于加強阿裏地區和前後藏的聯系起了重要的作用。從他以後,西藏地方政府向阿裏地區派駐總管、噶本,並委任各宗的宗本,形成了定製,直至1959年民主改革時爲止。
這一時期的西藏地方的曆史演變說明,格魯派和噶舉派作爲藏傳佛教的重要教派,長期以來一直深深地卷入到西藏地方的政治事務之中,格魯派通過與蒙古各部的關聯,其命運又與更大範圍的中國民族關系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固始汗和格魯派在西藏的聯合統治的建立和鞏固,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平穩地發展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戰爭和各種政治權謀,內部和外部的矛盾和鬥爭成爲這一時期西藏政治曆史的主要的內容。
[本文責任編輯 黃維忠]
中國藏學2008年第1期
《固始汗和格魯派在西藏統治的建立和鞏固(陳慶英)》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