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間導師,是大醫王!信佛,學佛,可說已踏上正道,走向光明的前途!不要太看重現在,還有無限的未來,不要太執著色身,還有自在的精神!在叁寶的恩德與威德中,爲諸位祝願:從身苦而心不苦,走向心淨而身淨的前途! [P273]
二七、人生的意義何在
「人生的意義何在」?這是個大問題。人從有生以來,很快的老了,死了;在生老病死的過程中,忙著工作,也忙著吃,忙著穿……。這到底爲了什麼?到底有什麼意義?謎一樣的問題,在兒童,在渾渾噩噩,順從社會習慣而過著一生,不曾想到這一問題的,固然是有的。但感受敏捷的;或環境惡劣,事業挫折,身體受到病苦侵襲,失去一分,甚至失去了一切希望。那時,這個問題──這一生到底爲了什麼,忙些什麼,就會湧現心頭。雖然問題的偶然想起,或一直萦回腦際,並不能解決,還是不得不一直忙下去──忙著工作,忙著吃,忙著穿…… 。唉!到底「人生的意義何在」?
「一切都是空的」──在某些人心中,得到了這樣的答案。在這些人的意見,人生忙著工作,忙著吃,忙著穿……,實在毫無意義。過去,流傳一首通俗的 [P274] 『醒世歌』。開頭是:「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冥在其中」。說什麼:「夫也空,妻也空,大限來時各西東」。「母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末了說:「人生好比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後,到老辛苦一場空」!這是多麼失望,多麼空虛呀!「一切都是空的」──人生毫無意義,與佛法的「一切皆空」,解說上是完全不同的。『醒世歌』代表的看法,一切都歸于失望,幻滅,人生毫無意義。而佛法卻是:從現實人生中,否定絕對意義,肯定其相對的意義;更深入的,揭示人生的絕對意義,而予人以究竟的歸宿。
雖然在人生的旅程中,受到空虛、失望、幻滅的侵襲,但人總不能沒有意義。即使是不完善、不正確的,也總會有些意義,以安慰自己,一直活下去。如古人說:「立德」、「立功」、「立言」爲「叁不朽」,也就是以爲如能這樣,就不虛此生,而具有不朽的永久意義。大概的說,一般所說的人生意義,不外乎二類:一、在現實人間;二、在未來天國。在現實人間的,或重視家庭──家族的繁衍:這是將人生的意義,寄存于家族的延續。所以人雖死了,而有永久的意義 [P275] 存在。中國儒家,是特重于此的。人在家族!9鳔延中,「承先啓後」。所以人要能「裕後光前」,對祖先要慎終追遠。老祖母們,別無所求,只希望有幾個孫兒。生前「含饴弄孫」,死後承受其祭祀。這樣,就可以忍受苦痛,安心地了此一生。依于這一意義,「不孝有叁,無後爲大」。而我人所作的事業,或善或惡,也會報在兒孫。所以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或重視國家,將人生的意義,寄存于國家中。極端的國家主義者,以爲個人從屬于國家,唯有在國家中,人生才有意義。似乎人的一生,只是爲了實現國家的大方針。這與家族!9鳔延,本出于同一根源。古代某些氏族,以全族爲一體;而任何一人受到損害,看作對全族的損害,而采取全體的報複。在這種觀念下,爲氏族而作戰犧牲,被提升到神的左右。等到氏族的擴大而組成國家(或融合多數氏族),就形成人生的意義,存在于國家的強盛與繁榮。儒家重視近親,因而重視家庭或宗族,這才分化了。
或著眼于全人類,而以人生的意義,存在于人類社會的進步之中。人類的進 [P276] 步,人生才有意義,也就是人類的理想。所以人類但應爲全人類的進步,多數人的利益而努力。
將人生的意義,寄存于家庭,國家,全人類,並不是人類所願意的,而只因個人的身心組合,不久朽壞,而得不到著落。然而,這就能確立人生的意義嗎?重在家庭,如人生而沒有兒女的,那就豈不是人生就沒有意義!重在國家,而從曆史看來,多少盛極一時的國家,而今安在?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成爲陳迹了。全人類嗎?人類──我們所知的現實人類,依地球的存在而活動。雖可能是遠在將來,但卻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地球毀壞了,到那時,人類文化的進步,人生的意義,又如何存在?這麼說來,一般所說的人生意義,終歸空虛,竟逃不出『醒世歌』所代表的看法。
從未來上生天國以說明人生意義的,是一般宗教,特別是西方神教。在天神教看來,人間只是空虛。人類的生在人間,信神,愛神,奉行神的旨意,爲了希望未來的進入天國。據說:世界的末日到了,不信神的將陷于永苦的絕境;信神 [P277] 的將進入天國,享受永恒的福樂。嚴格的說,在人間的一切信德善行,不過是爲了進入天國作准備而已。然而天國是未來的事,而現生卻不可能進入天國。那末,這只是信仰;因爲在現實人生中,天國是不能證實的。以不可能證實的天國,作爲人生的究極意義,不覺得過于渺茫了嗎?
佛法對于人生,否定其絕對意義,而說是苦,是空。然而人生不是沒有相對的意義;如沒有相對意義,也就不可能經實踐而體現絕對的意義了。先從人生的相對意義來說。依佛陀的開示,人生,世間,不外乎「諸行」──一切生滅現象,生滅流變的過程。沒有不變的,稱爲「無常」。「無常」,那就沒有永恒的福樂,終歸于滅,終歸于空,所以說是「苦」。苦,那就沒有究竟的,完滿的自由,所以說「無我」(我,是自在義)。婆羅門教面對這樣的人生世間,構想一形而上的實體,說是「常」,是「樂」,是「我」。佛陀徹底的否定他,稱之爲顛倒。佛陀是面對現實,而說「無常」、「苦」、「無我」的正觀。在無常苦無我的正觀中,又怎樣肯定人生的意義呢? [P278]
依佛陀的開示,人生世間,是「緣起」的。緣起的意義是:一切現象,一切存在,所以成爲這樣的現象,這樣的存在,並不是神意的,不是自然的,不是宿命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依緣而起的。在主要的、次要的,複雜的種種條件,種種原因下,才成爲這樣的現象,這樣的存在。一切依于因緣;對因緣說,稱爲果。所以人生世間,是無限複雜的因果系,受到嚴格的因果法則所規定。
從緣起來說,人是緣起的存在。緣起,有對他的同時互相關系,對自(也間接對他)的前後延續關系。例如人,在同一時間,與其它的人,衆生,自然界的地、水、火、風(空氣),是有互相關系的,展轉的互爲因果。一種存在,就是一種活動,當下都有對自對他的不同影響,成爲不同的因果關系。例如一個國家,無論是政治,經濟,教育,外交……,一種措施,一種行動,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別的國家;當然,受到最深遠影響的,還是自己(國家)。一個社團,一個家庭,也是這樣的。所有的行動,都要影響別的社團、家庭;而更主要的,影響了自己(社團、家)。個人也是這樣,無論語言文字,身體行爲,都會影響別人 [P279] ,當下又影響了自己,影響自己的未來。就是沒有表現于外的內心行爲,也(對他)影響生理,更深遠的影響自己的內心。緣起世間,緣起人生,就是這樣的能動被動,對自對他的關系網絡。經中形容爲「幻網」,「帝網」,從無限的相互關系,延續關系中,去理解人生──世間的一切。
依緣起的因果觀,佛法確認人生的身心活動,或善或惡,不但影響于外,更直接的影響自己,形成潛在的習性(姑約業力說)。等到一生的身心組合,宣告崩潰──死亡,潛在的習性(業力),就以自我愛染的再生欲(「後有愛」)爲緣,又展開一新的身心組合,有一新生命的開始。對過去說,這是受到過去業力所決定的(但佛法還有現生的功力,所以不落于定命論)。佛法是這樣的,從緣起因果的延續中,無常無我(沒有一般宗教所說的,不變的個靈),而一生一生的無限延續下去。正如國家一樣,並沒有不變的國家實體,而王朝不斷崩潰,又一個個的宣告成立。確認人生是這樣的緣起,就會肯定人生,或善或惡的一切,或者現生受報,或在未來的新生中受報。總之,因果是必然的定律。這一生的身 [P280] 心,可以崩潰死亡,而或善或惡的行爲,影響自己,決定不會落空。衆生業報的延續,或善或惡,都有或正或負的價值,而影響未來,受或樂或苦的果報。所以死亡是生命的一個過程,而不是從此消滅。一切都有果報,而又一生一生,不斷的造作新業。暫時的苦難,墮落,都不用失望;這是短暫現象,前途是充滿光明的。不過,離苦得樂,唯有順從因果定律,從離惡行善中得來。此外,沒有任何幸運,也不是神力所能幫助。
人生,是善業所得;而現生的行爲善惡,成爲未來升沈的樞紐。「人生難得」,佛一再的告示我們。可惜的是,一般佛弟子,誤解佛法,所以僅有人生是苦的歎惜,卻少有「人生難得」的慶幸!依經上說:人類有叁種特勝,不但勝過畜生,鬼,地獄,也勝過了天神。人類所有的特勝是什麼?是道德,是知識,是堅強的毅力。在人世界中,知道苦而能救濟苦。雖然人類的道德,知識,毅力,還不是完善的,不免引起副作用,甚至引起自我毀滅的危機。然而人類憑借這些,到底發展出高尚的文化,爲不容否認的事實。人類文化的進步,終于理解到的不 [P281] 徹底、不完善,而有完善、究竟的傾向。所以人類不但能離惡行善,自求多福,而更有超越的向上一著。依佛法,唯有人類自己,才能發出離心,發菩提心。唯有人類,才有超越相對而契入絕對(最初悟證)的可能。人生是怎樣的難得!確認「人生難得」,人生的意義,就充分的表現出來。所以,「人生難得」,應好好的珍惜這一生,好好的利用這一生,而不要辜負這一生!
再從人生的絕對意義說:人生能行善而向上,但到底是不完善的,沒有永恒的意義。任何智力或福力,都在時間中消失了。人,還在或升或…
《佛法是救世之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