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是救世之光▪P32

  ..續本文上一頁有自宗的功課,簡要而不費多少時間,這還是唐、宋時代的佛教情況。我們中國近代的課誦,一、是叢林所用的;叢林住了幾百人,集合一次,就須費好長時間,爲適應這特殊環境,所以課誦較長。二、元、明以來佛教趨向混合;于是編集的課誦儀規,具備各種內容,適合不同宗派的修學。其實在家居士,不一定要如此。從前印度大乘行人,每天六次行五悔法。時間短些不要緊,次數不妨增多。總之學佛,不只是念誦儀規;在家學佛,決不可因功課繁長而影響家庭的工作。

  四、燒紙:古代中國祭祖時有焚帛風俗,燒一點綢緞,給祖先享用。後來爲了簡省,就改用紙來代替;到後代做成錢、元寶、鈔票,甚至紮成房子、汽車來 [P302] 焚化。這些都是古代傳來的風俗習慣,演變而成,不是佛教裏面所有的。

  這些事情,也有一點好處,就是做兒女的對父母表示一點孝意。自己飲食,想到父母袓先;自己穿衣住屋,想到祖先,不忘記父祖的恩德,有慎終追遠的意義。佛教傳來中國,適應中國,方便的與念經禮佛合在一起。但是,在儒家「送死爲大事」及「厚葬」的風氣下,不免鋪張浪費,燒得越多越好,這才引起近代人士的批評,而佛教也被認爲迷信浪費了。佛教徒明白這個意義,最好不要燒紙箔等,佛法裏並沒有這些。如果爲了要紀念先人,象征的少燒一點,不要拿到寺廟裏去燒,免得佛教爲我們受罪。

  五、抽簽問蔔扶乩:有些佛寺中,有抽簽,打笤,甚至有扶乩等舉動,引起社會的譏嫌,指爲迷信。其實,純正的佛教,不容許此種行爲(有沒有效驗,是另外一件事)。真正學佛的,只相信因果。如果過去及現生作有惡業,決不能用趨吉避凶的方法可以避免。修善得善果,作惡將來避不了惡報,要得到好果報,就得多做有功德的事情。佛弟子只知道多做善事;一切事情,如法合理的作去, [P303] 決不使用投機取巧的下劣作風。這幾樣都與佛教無關,佛弟子真的信仰佛教,應絕對的避免這些低級的宗教行爲。

  

  四 由于佛教現況而來的誤解

  一般中國人,不明了佛教,不明了佛教國際的情形,專以中國佛教的現況,隨便批評佛教,下面便是常聽到的兩種。

  一、信仰佛教國家就會衰亡:他們以爲印度是因爲信佛才亡國,他們要求中國富強,于是武斷的認爲不能信仰佛教。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研究過佛教曆史的,都知道過去印度最強盛時代,便是佛教最興盛時代。那時候,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統一印度,把佛教傳播到全世界。後來婆羅門教複興,摧殘佛教,印度也就日見紛亂。當印度爲回教及大英帝國滅亡時,佛教已經衰敗甚至沒有了。中國曆史上,也有這種實例。現在稱華僑爲唐人,中國爲唐山,就可見到中國唐朝國勢的強盛。那個時候,恰是佛教最興盛的時代;唐武宗破壞佛教,也就是唐代衰落了 [P304] 。唐以後,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都崇信佛教,也就是宋朝興盛的時期;明太祖本身是出過家的,太宗也非常信佛,不都是政治修明,國力隆盛的時代嗎?日本現在雖然失敗了,但在明治維新之後,跻入世界強國之列,他們大都是信奉佛教的,信佛誰說能使國家衰弱?所以從曆史上看來,國勢強盛的時代正是佛教興盛的時代。爲什麼希望現代的中國富強,而反對提倡佛教呢!

  二、佛教對社會沒有益處:近代中國人士,看到天主教、基督教等辦有學校醫院等,而佛教少有舉辦,就以爲佛教是消極、不做有利社會的事業,與社會無益,這是錯誤的論調!最多只能說:近代中國佛教徒不努力,不盡責,決不是佛教要我們不做。過去的中國佛教,也大抵辦有慈善事業。現代的日本佛教徒,辦大學、中學等很多,出家人也多有任大學與中學的校長與教授。慈善事業,也每由寺院僧衆來主辦。特別在錫蘭、緬甸、暹羅的佛教徒,都能與教育保持密切的關系,兼辦慈善事業。所以不能說佛教不能給與社會以實利,而只能說中國佛教徒應該自己覺得沒有盡了佛弟子的責任,應該多從這方面努力,才會更合乎佛教 [P305] 救世的本意,使佛教發達起來。

  中國一般人士,對于佛教的誤解還多得很,今天所說的,是比較更普遍的。希望大家知道了這些意義,做一有純正信仰的佛教徒,至少也能夠清除一下對佛教的誤會,使純正佛教的本來意義發揚出來。否則,看來信仰佛教極其虔誠,而實包含了種種錯誤,信得似是而非,這也難怪社會的譏嫌了!(明道記) [P307]

  

  二九、誰是胡塗蟲

  去年秋初,孫居士交來兩篇妙文──『胡塗蟲回頭』,『人類之迷夢與中國之出路』。當時隨手一放,竟一時找不到了。上月拉開抽屜,這兩篇妙文,卻重行現在眼前,再讀一遍,覺得作者的目的,爲了反對馬克斯的經濟製度,政治革命,從動機上說,我們只有同情他,贊成他。然而他卻把佛教的悟證,拉在一起說,「釋迦牟尼坐在菩提樹下,空想一個極樂世界,世界上最大的胡塗蟲,第一個是釋迦牟尼」;「六朝隋唐,又出了一批大菩薩,靜坐參禅,空想冥索,全用智慧以求真理。立論雖深,竟無補于中國之文化」。作者既推重實驗,試問對于佛教的理論,智慧的內容,有沒有確實地了解過、審查過、試驗過?老實說,對于佛教的悟證,什麼都不知道,只是空想的、偏激的,基于邪惡的反宗教精神,加上流俗的誤解,而作出不負責任,不著實際的毀謗!空想而胡塗的狂言,也不 [P308] 需要批評,讓他知道一點就得了!

  直線的觀念,平面的觀念,固定的觀念,絕對時空的觀念,作者依據相對論,一一的稱之爲錯誤胡塗。在他想來,釋迦佛的自覺實證,是推理冥索而違反這些的。那裏知道,釋尊的自覺實驗,是從根否定了「自性見」,就是人類意識中的普遍成見,從來不曾離開過,成爲一切錯誤與胡塗的心理因素。佛是徹底的大覺大悟,離去這種顛倒妄見,這才從現證一切法性中,發見了:「諸行無常」,一切只是不斷的生滅與延續過程,而沒有不變的事物;「諸法無我」,一切只是種種關系所和合的現象,而沒有獨存的個體;「涅槃寂靜」,一切的差別與動亂現象,當下爲平等的、和諧的、甯靜的。釋迦佛本此自覺實證,爲我們開示,一切是緣起的、相待(相對)的;一切事物,無非是緣起空而爲無常、無我、無生的。這在大中觀者,特別明徹的發揚它,觀破固定的觀念,絕對時空等謬論。所以依據實驗與相對論,而盲目地牽涉佛教,只是說明了作者的推論與胡塗。

  今日世界的錯誤(古已有之,于今爲烈),是一種一元的邪見。什麼人,都 [P309] 想依據一種自以爲然的(其實最多是部分的)事理,而推論到一切。如以物理科學爲依據,而解說生理、心理,到達唯物論的謬見。依據經濟,而解說一切社會變動,到達經濟史觀的謬見。又如專憑物理科學的實驗,而想拿來衡量一切,以爲不如此便不是實驗。不知物質世界的實驗,與社會界的實驗不能全同,而社會界政治經濟的實驗,又決與生命及自心的實驗不同。這種夾雜著權力觀念的一元謬論,無非從違反相待性(相對)而來的錯誤與胡塗。作者大談相對論,高唱實驗論,其實他自己,既缺乏實驗,也忽略相對。如主張「有治人,無治法」便是一種偏激的反法治論。人與法是相對的;人而爲賢明的,固然可以促進造成良好的法製;良好的法製下,也容易造成、發展良好的人才。反之,人而不賢不明,一切良法美製,都會無效;如法紀蕩然,製度紊亂,不一定有好政績,甚至好人不能存在在壞環境中。這在人法相待的關系下,互相影響,何等明白!爲什麼要偏說「有治人,無治法」?問題是他從來不知「相對」論。相對,相對,只在他的口裏,並不在他的心裏。 [P310]

  釋迦牟尼佛的自覺實證,首先從分別事相入手(法相善巧);進一步,把握根(生理的)、境(物理的)、識(心理的)的內在關聯,一切心境相關,自他相關,物我相關的,活動的一般程序(緣起善巧);再深入到法法本性的內證,真實的體驗。此與科學的從觀察而實驗,並無不合。此覺證的實驗,何以知其真實?因爲在這自覺的法性中,發見一切事物的緣起相待性,緣起與空性──二谛融通而並無矛盾。所以,推理無不合,佛的究竟大覺,可斷定而無疑。佛在大覺心中,開示宇宙人生的緣起相對性;開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性,被進步的智識界,證明爲永遠撲顛不破的真理。作者自己空想,自己胡塗,而以己心推佛心,誣謗我佛爲「不去實驗」;爲「缺乏經驗的」!請冷靜的反省吧!你是不空想的,實驗的,生在二千五六百年後的今日,還只能剽襲一些別人的相對論,挂在口頭而不在心裏。佛如果是空想的、胡塗的,生在愛因斯坦二千五百年前,卻能發見更完善的相對論(愛氏的相對論,還在四度時空裏)!真正的胡塗蟲,到底是誰?實際上,說實驗,佛陀的自覺實證,便是實驗。誰肯依著修習去 [P311] ,誰也能實驗,有著必然性與普遍性,並非主觀的産物。所以說:此法(體驗到的),「非佛作,亦非余人作,法性法爾」。不過這種實驗,爲根本而最深徹的實驗,不重于自然界、社會界,而重于從生命自體去實驗,爲向外馳求者所不能通達而已。所以太虛大師曾著『科學的人生觀』,說佛法是廣義的科學,廣義的實驗。空想而偏激的狂論家,那裏曉得!

  對于中國文化,作者贊美戰國秦(西)漢時代,說:「孔孟之書,絕(?)無迷信」;「中國之所以能有此前期文明,而至今無宗教者也」。很顯然的,這是代表中國後期非宗教或反宗教者的口吻。中國文化史上,秦、漢便是富有宗教性的。在西漢的儒者看來,孔子不是神嗎?五行、谶緯、休咎,不大都是儒者嗎?至于隋、唐文明的隆盛,史實具在。外人稱華僑爲「唐人」,華僑稱故鄉爲「唐山」,決不會比兩漢遜色。…

《佛法是救世之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