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決。曼谷有一僧伽醫院,設了二千五百病床,凡出家人有病,便可以免費住進去,醫藥飲食一切成就。同時,市區裏的公共汽車,出家人乘搭,不必買票;只有長途汽車,才要費錢。好在出家人平時沒有事,也很少外出遠行。
泰國佛教,因爲尊重佛製,出家的大致都能依律而行,所以生活簡單,衣食住行易于解決,而省了許多麻煩。僧團容易清淨,信徒也才能生起信心,恭敬供養。我國出家人之所以不受社會尊重,甚至不能爲信徒所尊敬,大約有兩種原因,即金錢和男女的糾結。只要有一問題發生,就會被人輕視,令人退失信心。寺裏有田産的,出家人當然要收租,佃戶便難得歡喜。有錢放利息的,往往引起糾紛。或是大殿要修理,佛像要裝金,向施主們去募化。僧衆自己去乞化,數目又大,次數又多,其中或有些不盡不實,有些人便會引起反感,退失信心。男女問題,不但犯戒受人輕毀,就是並非真有穢行,如不能避世譏嫌,太多接觸,就會引起誹謗。泰僧是奉行小乘律的,對此特別重視。爲了減少惡緣,避免譏嫌,出 [P376] 家比丘,就連跟女人身體碰一碰,也不可以。在公共汽車上,如果中間沒有男人隔開著,即不可與女人同座。所以在大都市,出家人走路要特別小心,否則一不留神,碰上女人的身體,便不得了。好在泰國的婦女們,見到了出家人,都懂得規避。從泰僧的這些生活情形,可以說,困擾佛教的兩大問題──金錢和男女,在泰國的出家人,是大體解決了的。因爲他們的衣食住行,都能獲得解決,而不致貪得無厭;而男女之間,又是遠離得那麼認真。這自然能成爲比較和樂清淨,受人尊重的僧團了。
泰國民衆對于出家人的恭敬,真是到了極點。居士向出家人禮拜,出家人不要還禮,也不必說客氣話。如遇有與人談話,那麼你談你的,拜由他拜,這並不失禮。因爲他們禮拜出家人,是恭敬僧寶,自己修福,不是爲了客氣。一般民衆,經過出家人前,總是低著頭,從旁邊輕輕走過。若有什麼話要跟出家人說,則先蹲下來,雙手合掌,然後低聲說話。信徒供養僧衆,如毛巾等日用品,要是中國,交給寺裏當家的去分發就算了。但在泰國,施主會親自端著物品,一一奉送 [P377] ,一一敬禮。他們恭敬出家人,決不是一個兩個或少數人,而是恭敬整個佛教的僧寶。凡是出家人,不管老的少的,只要剃光頭,穿黃衣,具比丘相的,就是代表僧寶,要恭敬供養,一律平等,絕不分相。中國人不大懂敬僧的意義,在家信徒,只知道供養自己的皈依師,或有名的大法師。我在香港,曾聽到一位居士說:「只要有道有德的法師,自然有人供養」。這是錯誤的,如有道德有學問的才供養,那麼那些初出家的,學德還不足的,又有什麼人去供養?時常聽人說,某法師才是僧寶;言外之意,即是其它都不成。所以有些居士,對師父或大法師,也恭敬禮拜,但若見到普通出家人,則頭仰得高高地,理都不理,好象這些年紀沒有他大,學問沒有他好,就不足以代表僧寶了。這種觀念,障礙了出家佛教的合理發展,也即是對于恭敬叁寶的意義,沒有正確的理解。在泰國,情形便不同。據說,從前某國王出去,跟一個出家人相遇,他們原是相識的,出家人就和國王致敬,國王大不愉快。他說,我是白衣弟子,你是比丘,怎好向我行禮呢?我們這次到泰國,華僑告訴我們,有人向僧人合掌或禮拜,千萬不要跟他客氣。看 [P378] 見小孩子,也不要摩他,不可起來與人拉手。總之,泰國人士,由上至下,非常敬僧;從這裏看出了泰國佛教的興盛。
六、念咒:泰國的密咒非常盛行,在二十萬出家人中,至少有兩千多咒師。這些念咒的出家人,據說也有許多神奇靈異。民間對于咒師們,極具信心,如逢病患,或家庭不順,都請咒師念咒加持。甚至想發財,買獎券,也去請教咒師,以致僧皇不得不下令禁止咒師爲信徒指示獎券號碼。但民衆仍然趨之若骛,想盡方法,以求得咒師的一點暗示。
本來,佛教從印度傳到錫蘭,又從錫蘭傳入緬甸和泰國等地。根據巴利教典,是不應有此密咒流布的。但從古代的佛教史實看,則錫蘭、泰國、高棉一帶,實在也有大乘,也有密咒,不過後來衰微了,成爲純粹小乘教的世界。大乘教義雖然無存,而過去所流行的密咒,卻仍師承下來。他們原爲師師相承,傳承下來,經過時間太久,也不知道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祗有信仰,認定它與巴利叁藏不相違而已。 [P379]
七、總結:泰國一般人民,對佛教的信心非常好,可說真正表現了「信敬」二字。普通在家信徒,論修行,只是叁皈五戒,布施作福,就滿足了,不像我們中國行門之多,理想之高。這也許是泰國民衆知識水准稍低,故對佛法深義,以及信佛所應實現的崇高理想,未能深切重視。然也因爲如此,泰國上下一致,人人信仰,佛教傳布普遍,而並非少數人的佛教。將來,若能配合高深的教義與行持,使佛教得到更合理、更正確的發展,那才是人類渴望的佛教呢!(常覺記) [P381]
叁五、海潮音之意義及其旨趣
──太虛大師去世六周年之追思──
太虛大師創辨本刊以來,已進入叁十四個年頭。當時就定名爲海潮音,所下的定義是:「人海潮中之覺音」。現代的人海思潮,雖有他的光明面,然從他的黑暗面看,真是越來越愚癡,越來越狂妄!獨斷的排他性,唯物的功利觀,掀起了掠奪、奴役、仇恨、鬥爭的人海狂潮。現代的人海,無疑是機心越深,法製越密,手段越辣,控製越嚴,破壞越厲害;發展到無視真理,毀棄道德,引導人類,驅迫人類,走向集體毀滅的屠場!卅四年來,這種情勢,一天惡劣一天。如人類不從速覺悟,不徹底反省,自以爲然,一錯到底,這真是人類的悲劇!我們抱著「小鳥救火」的精神,決不因力量的微薄而自餒;遵循虛大師踏出的徑路,盡我們的智慧,來播送人間的覺音。我們仰承佛陀的悲懷,發揚佛的慧光,想從人 [P382] 海思潮的正覺中,來實現人世與人心的和平與自由。這一堅決的信念,從本刊創辦以來,叁十四年如一日。此後叁十四年,無數的叁十四年,相信也一定會如此。
爲了傳達「人海潮中之覺音」而發行本刊,所以本刊的旨趣,虛大師明確的定爲:「發揚大乘佛教真義,應導現代人心正思」。人類本來多苦,而現代人類的苦難更多。我們相信:佛陀的覺音,是最能給予安樂,最能度脫苦厄的正道。佛法爲了適應不同的時地機宜,有著種種方便。庸常的人乘行,神秘的天乘行,厭離而著重己利的聲聞、緣覺乘行,都不能圓滿而究竟的代表佛教。究竟而圓滿的佛教,唯有大乘。在大乘佛教中,虛大師分別爲:有依二乘行而趣入菩薩行,有依天乘行而趣入菩薩行,有依人乘行而趣入菩薩行。以現代人心來看此叁類菩薩行,如依二乘行爲方便,會被人誤會爲獨善的,厭世的。如以天乘行爲方便,會被人指責爲神秘的,怪誕的。「佛出人間」;「人身難得」;「人爲天之善處」──佛法根本是重人的。而我們自己是人,所要化導的根機,主要的也是人。 [P383] 尤其是,現代是著重人事的時代,中國是一向重人事的國家。以人乘行爲方便的菩薩行,才是大乘佛教真義,才能應導現代人心。人菩薩行,不是庸常的人乘法,是發菩提心,趣向無上菩提的大乘行;是依信戒爲道基,以悲慧爲方便,不離人間,不棄人事,而能自利利他,功德莊嚴的人菩薩行。這樣的人菩薩行,虛大師晚年,曾說偈贊歎以表示「即人成佛」的真義,如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是名真現實」。
現代人心,有他的黑暗,也有他的光明。如傾向于平等,自由,民主,大同,無論他是否能兌現,到底不能不說是正確的,合佛法的。又如重視大衆福利,集體生活,現前實驗,也並不與佛法的精神相違。契應現代人心,要重視現代人心的趨向,抉發大乘中契應現代人心的正道。然這決不是迎合潮流,隨波逐浪的。發揚佛法,是要傳達覺音于現代人心,引導人類,進向真平等,真自由,充滿了無限光明的前途。如但求適應,而不能引導人心向上,向光明,向究竟;或者適應低級趣味,以爲大弘佛法,而不知反蔽佛法的真光,也就失去了大乘救世的 [P384] 真正意義。佛法的適應現代人心,要引導而使人類發生向上向究竟的正思,從正思而起正行,以達到覺化人海潮的目標。所以,我們的發揚大乘,著重適應,更著重引導,導向于正覺的光明。
本刊的創辦者──太虛大師,爲我們指出了弘揚佛法的正確方針,恰當態度。我們在秉承大師的慈訓下,應相慰相勉,而踏實地前進。在這大師圓寂六周年的今日,應該重溫大師的遺訓,來表示我們虔誠的追思;堅定我們的信念,認清我們的目標,追蹤大師的遺軌而邁進! [P385]
叁六、關于海潮音的話
本社同人,要我出來主持,這雖說義不容辭,而事實是非常勉強的。單以文稿來說,來源就夠困難了。自由中國與散處國外的執筆者,沒有過去那樣多,這不能不請求愛護本刊的作家,多多給以文字的幫助!
有人覺得,本刊一向過于高深,這也許是對的。但本刊有卅叁年曆史,有他自己的風格;秉承大師的遺意,似乎不能過于降低水准,或者改變作風。不過佛法的高深,決不等于繁瑣艱澀。所以真能言之有物,倒希望能多載一些通俗而有內容的東西!
在佛法中,本刊一向有著自己的立場──「即人成佛的人菩薩行」。然對于佛法,決不爲狹隘的宗派成見所拘束,願意在友意而求真的立場,使本刊成爲各家共同發表的刊物。大乘法,本來就是充滿容忍與諒解精神的。 [P386]
有關改進本刊充實本刊的意見,本刊將真誠的樂于接受。
這個時代,有內容有分量的刊物,不要說佛法,推銷都是難得理想的。所以維持本刊慧命…
《佛法是救世之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