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能不請求多方協助。發心擔任社董,長期幫助,這當然萬分感念。能爲本刊作介紹,作推銷,就是自己長期定閱,也都是維持本刊,做著護持正法的功德!這點,懇切的熱望大家來發心! [P387]
叁七、新年的舊希望
一年又這麼過去!蒙叁寶的恩威護念,社董、作者、讀者的熱情支持,本刊又完成了卅四卷的一年。回想起來,歡喜中充滿慚愧。歡喜的是:無論如何,又完成了一年的曆史;虛公大師留下的弘法事業,在這險惡艱苦的時代,還能繼續其光榮的任務。然想到刊物自身,無論是文章的內容,適應這個時代的特殊意義;以及編排方面,校對方面,都不曾能達到預期的理想。雖不是不想做好,而有些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然負責者的才能與經驗不足,不能不說是問題之一。希望同人能日有進步!希望今年的本刊,比去年更理想些!這才能對得住社董、作者與讀者的熱忱!才對得住本刊創辨人──虛公大師!
新年新色,論理有一番新的希望。然而中國佛教,一向陳陳相因;所希望于佛教的,都只是曆久猶新的問題。所以趁此一年一度的新年,重提舊希望──從 [P388] 本刊說到佛教。
「佛法的高深,並不等于繁瑣艱澀。所以真能言之有物,倒希望多載一些通俗而有內容的東西」(本刊卅四卷複刊號)。這是不曾能實現的希望。專門化,過于繁瑣艱澀,那佛法只是極少數人的佛法。而一般信衆,仰信佛教而得不到正確的信解,莫明其妙,必然的變質爲庸俗的,迷信的。深的是玄之又玄,門牆萬仞;而淺的是俗而又俗,鬼話連篇。這對于攝引現代信衆,都是障礙而不是方便。深入淺出而言淺意深的;意趣純正而高尚的通俗文章,希望今年佛教界能多多産生!本刊是竭誠歡迎刊載這一類的作品。
本刊在上年,介紹了一些國際佛教。如「日本佛教一瞥」、「菲律賓的佛教」、「錫蘭佛教的現狀」、「柬埔寨的佛教」、「香港佛教素描」:這是各地佛教的報道。「歐洲最近之佛教研究」,「日本佛學界現狀」:是現代國際佛學的研究情況。「巴利文獻」,可說是南傳佛教的書目提要。「鈴木大拙選集跋」,「序佛教聖典史論」:是日本佛學思想的一面。我們覺得,佛教不僅是中國的佛 [P389] 教,是創始于印度,傳布于全世界的佛教。從加強中國佛教活力來說,從佛教徒的團結以發揚佛教來說,從聯系世界佛徒,來爲反*抗俄,爲自由與和平而努力來說;都應該了解別人,彼此諒解。佛教是有著國際性的,以印度文明爲背景而施設的,所以決不能專以中國佛教爲獨一無二,以中國佛教來衡量一切。例如錫蘭、緬甸等佛教,以大乘爲非佛說,這當然是我們所不能同情的。然而決不能把他看作魔說,看作佛教叛徒,他們還是于佛教有信行的。如日本及西方的佛教徒,或著重事實,作嚴密的考證。或依據發現于現實人間的佛教文化活動,從曆史觀點,比較研究,而把握他的內容。他們有時是:「如九方歆之相馬,略其玄黃而取其駿逸」;與我國一分信徒的確信一字一句爲金口親說,相當不同。然而他們的信解佛法,也許並不比我們差,能說他不是佛教嗎?國際佛教差異性,過去是聲聞學與菩薩學,或重顯與重密的不同,現在更是方法論的不同。無論他是或非,純正或駁雜,都需要理解他,理解他才能溝通他。也唯有了解他,才能批判的攝取他,接受他的長處而不是盲從他。本著中國佛教的特色,來攝取國際佛教 [P390] 的長處,以加強充實中國佛教,謀求中國佛教的複興,這是虛公大師的願望。虛大師的偉大,除了悲心爲教的永不失望而外,就是這放眼全體,心胸闊大,而不自蔽于狹隘的洞穴。這種願望,也就是本刊的願望,真是任重道遠!希望自由中國的法師與居士們,能予以同情贊助!
怎樣整理僧製,充實僧衆的學德?這是虛公大師對于複興佛教的核心問題。一向以本刊爲中心,不斷的鼓吹,不斷的建議。然而虛公大師的興教大願,在傳統的巨大抗力下,始終不曾能實現。現在是大陸淪陷,面目全非,一切得從頭做起。這必須設想到實際情況,然後設計來整理建設。過去虛公大師,曾以「教産革命」,「教製革命」,「教理革命」爲號召。叁、四年前,我也曾歸納爲「經濟問題」,「思想問題」,「組織問題」,「僧俗問題」,爲建設佛教的先決問題。即是必先考慮這些重要問題,在建設的未來佛教中,希望是怎樣的?怎樣才能不違佛法,契合時代,而容易到達佛教的複興!不知中國佛教的症結所在,無計劃地建設,無條理地執行,將是中國佛教複興途程中的障礙。這些,希望大家 [P391] 來考慮,希望能有積極性的、建設性的提議!這是本刊的願望,中國佛教而沒有複興,這將永遠是迫切的願望。
世界人類的和平與自由,國家民族的複興與光複大陸,希望能從速的實現!希望在叁寶恩威的光明中,佛教發揚的途程中,真自由與真和平,能實現于人間。特別是「回大陸去」,是最迫切的要求實現于今年的大願。
南無佛陀!南無達磨!南無僧伽!娑婆诃! [P393]
叁八、佛化音樂應有的認識
──爲岷尼拉精進音樂團說──
諸位青年善友們:今天貴團約我到此地來與大家見見面,講幾句佛法,心裏覺得非常的歡喜!因爲我過去到過這兒,叁年後故地重遊,發現一種不同的新氣象,知道有青年的組織──佛教精進音樂團的創立。大家藉音樂的助緣來修學佛法,以佛法的精神領導音樂活動。而且有這麼多的青年虔誠學佛者,同聚在一堂,互相切磋勵進,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域,可說是我這次感到最興奮的一樁事情!
貴團名精進,以音樂底方便來學佛,我也想提供一點佛教與音樂的道理,供獻給大家作探討,研究的材料。記得此地新近出版的「釋迦聖誕特刊」裏,蘇志祥居士的一篇文章──「精進音樂團佛誕演奏之意義」,說明音樂與佛教的關系 [P394] ,寫得很詳盡、美好。我現在祗略加補充,或者是重說。
音樂對我們人類感動的力量很大。在大乘的佛法中,對于藝術,特別是音樂、歌詠,向來非常的重視。我們見到很多的信衆,每每都因在贊仰叁寶的歌唱中,生起宗教的情褚,漸漸與佛教發生關系,而走向到皈依叁寶的路上。在佛滅四、五百年間,大家都知道印度有位很著名的馬鳴菩薩,相傳他是以音樂化度衆生的。曾經作過一首很美妙動人的歌曲(「賴咤和羅」),而且由他親自演奏。當時很多人受了感動而信仰叁寶,甚至自動捐棄王位底尊榮來出家的。不單止于音樂,就是像寺院裏的鍾聲,在清晨天將亮未亮的時分,震徹大地的昏暗,也會激發人們的宗教仰信情緒而來學佛的。所以我們要善爲利用音樂的工具,作爲弘揚佛法、教化衆生的前導。
弘法的意義,可以說是將佛法宣揚、傳布出去。這可以分爲二類:1 知識的傳授;2 (藝術)音樂的感化。把佛教的理論,修行的方法,條分縷析地說明,使人們對佛教的理法,行法,有了明確的認識,加深信仰,真實修行。這種訴之 [P395] 理智的說教方式,當然是重要的,但有時反沒有歌唱、贊詠的感化力來得快,來得強。因藝術是情意的,直接激動感情、意志,引生同情、好感底共鳴。僧團中誠摯虔敬的贊佛聲,或念佛念得非常和諧、懇切的聲浪裏,最容易激發宗教底信仰情緒。所以在過去的大寺廟裏,對于音樂也很重視的。諸位專門以音樂爲中心、來修學佛法,將來的成果一定非常的大。
音樂最容易感動人,可是缺不了真實性的。這是甚麼意思?因音樂是由口唱或用樂器演奏的;像古時的琵琶、箫、笛,現代的口琴、鋼琴,佛教裏的铛、铪。而這些音樂的唱奏,是要由手、嘴來表達的,而嘴與手當然要啓發于心的。如果內心沒有真實的感情,這種音樂決不能感動人。換句話說,具有豐富、真摯、誠懇底情感,那末不管敲打、歌唱都好,一定能感人的。所以音樂,實際就是表達內在的心聲。比方某首歌詞是恬遠、柔美的,但演唱的當下,心裏非常的憂愁、苦悶,那末聽者絕對得不到愉快、舒適的感覺。而悲哀的歌詞,演奏者假使滿腔歡喜,這還能引生別人的悲哀的同感嗎?樂器的演奏,也要內心感情相配合的 [P396] 。我想諸位在歌唱、演奏的時候,一定可以體會出這個道理。所以在演唱之前,應將歌調,歌調的主題,有個徹底的認識,然後體會這種心境,激發自己的情愫,然後去演奏,去歌唱,才能表達出音樂的內容來,激發聽衆的共鳴。
精進音樂團,是佛教化的音樂團體,所有一切歌詞樂曲,應以佛教爲主爲中心。所以我希望大家要先了解內容的真實意義。譬如贊佛的功德,就要深刻地知道佛是怎樣的偉大、尊貴、慈悲,而後才能將佛的境界完整地表達。如說人生是無常的,有種種的悲哀,那末對于生、老、病、死的變易苦,乃至現前的種種境象,是怎麼虛幻?都要有親切的體會,始能引發旁人對無常生起有同樣的感覺。再說贊歎淨土,當然對極樂世界,是如何的微妙,如何的快樂,自己一定要去,像非去不可。歌唱要具備這種心境,使聽衆生起共鳴、同情。諸位無論是修學、研習,或做宣化的工作,希望本著這種精神去努力,我想更加能夠成功。
一般的音樂,佛化的音樂,當然也不能例外,大約有兩種作用:一、感官滿足;二、感動內心。在有節拍的旋律中,發出動聽的聲韻,使人有適意、愉快、 [P397] 恬靜底耳根耳識的滿足。無論是喜樂,悲哀,輕松,嚴肅,一樣的可以使人的感官得到滿足。這祗是好聽。然而,一切音樂都是會感動內心,影響內心,變化內心的。不論音樂的性質怎樣,對人心有益或有損,總之,都是會感動人而變化人之性情的。所以如利用音樂感人的力量,來贊揚叁寶的功德,歌頌淨土的聖潔,表達佛法的真理,讓聽衆聞歌,而能轉移、影響他(她)們…
《佛法是救世之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