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空界本來明淨,爲一切光明本體;從此顯現出日 月等無邊的光明。
依現代的知識來說,星有恒星、行星、衛星,如八大行星與月亮的光明,都 從日而來。但古人,是把日月星星的光明,想象爲從虛空界而顯現,所以空界是 「明淨」的。比擬于空界的明淨,所以稱佛爲琉璃光。約智慧說,名法界體性智 。上來的說明,著重在涅槃唯有虛空可爲比喻;或者說,取象于虛空界的明淨, 而表示佛與涅槃的真義。
四 涅槃與月亮
神類學者杜而未,賣弄民俗學、字源說,認爲婆羅門教的涅槃一詞,從月亮 神話而來。他雖說:「釋迦是否知道,尚成問題」,卻一廂情願,以爲佛教的涅 盤,也非如此不可。如果不是這樣說,那是佛教徒不懂涅槃,還得向杜而未學習 [P149] 。庸俗的神類學者,想以這樣的研究,動搖佛教的根本──涅槃,讓耶和華來代 替佛陀,來宰製中華人心。作爲耶和華的奴仆,存這樣的野心,原是不足怪的。 但我們,並不想作誰的奴隸,所以對神類學者的野心傑作,沒有絲毫的同情!
關于語文(依佛法說,文是依音聲流變,表達情意或認識而成立;有音聲上 的文,而後有形色(書寫)的文),我們與杜而未的看法,是根本不同的。人類 的語文,起初,或是表達情意的,如歡笑、號哭、驚呼、呼召,以及憂喜悲懼所 引起的聲音。或是指示事務的,如天、地、日、月、明、暗、風、雨、山、河、 草、木、鳥、獸、蟲、魚、上、下、父、母、自、他等名稱。人類的文化日漸進 步,語文也日漸繁複起來。而且是由具體的事物,而到達抽象的關系、法則等。 語文的由簡而繁,或是依舊有的,引申意義而略爲變化;或觸對新的事理,而創 造新的語文。就是舊有的語文,音聲也在隨時隨地而演化不已(標准語音是人爲 的、後起的);意義也在變,所以不論古今中外,一字每有不同的意義。在印度 ,即使是「字界」,也有不同的意義。「字界」與「字緣」相合而成字,由于字 [P150] 界字緣的解說不同,和合而成的字義,解說也可作多樣的解說。語文的音義,只 是約定俗成,一直在演化中。也就因此,印度的聲常論者,想以梵文的音韻,表 顯宇宙的真相,完全是神學路數!
這裏,有一點是必要記得的。應用語文的比較研究,探求一字的原意,只能 證明某時某地某字的本義是什麼,不能就此否定演化發展的新意義。這樣,即使 婆羅門教的涅槃原義,與月亮神話有關,不能就此論定佛教的涅槃,也不過如此 。耶稣以完成「上帝」的律法自居;孔子是憲章堯舜文武之道,事實上,也只是 「以述爲作」,舊瓶裝入新酒。這還不能以舊義來論定耶稣或孔子的是否,何況 釋迦以反婆羅門的立場,而宣告無師自悟呢?釋迦說法,當然應用當時的語言與 術語;業、輪回、菩提、涅槃,這都是舊有的語文。而釋迦不像神類學者那樣的 賣弄字源說,而是從「空相應緣起」,悟入無常、無我而體現涅槃;涅槃是內自 證知的,不是外在的他力信仰。釋迦教證的特質在無我;在「知法(即絕對真理 、即涅槃)入法」時,「但見于法,不見于我」。這所以徹底否定了神的創造, [P151] 而洗盡神教的愚昧。杜而未漠視這些,竟敢武斷地,以爲佛教的涅槃也不外乎此 ,真是荒謬之極!我相信,真正的人類學者與字源說,與神化了的人類學,歪曲 僞濫的字源說,並不相同。
上面說過,宗教的崇敬對象,有關于我們觸對的境界。人類的語文,起初依 指事而引申演化。在佛教,依德立名,無論稱爲什麼,都不離取象于世俗的事理 來诠表「正法」。所以,涅槃的原義,與月亮神話有關或無關,都沒有什麼。不 過我要說的,大小乘所共的涅槃,「無數無量,廣大甚深,寂滅」,不是取象于 月亮,月亮那裏有「無數無量,廣大甚深,寂滅」的德性?取象于世俗的方便假 說,佛經是約虛空界以譬說「正法」(法性、空性);體法性而成身的「法身」 ;契入法性而無礙自在的「涅槃」(涅槃也名無上法)。約大乘從體起用,即事 顯理(融相歸性)來說,約虛空日月爲比喻,倒不是沒有的,但決不離卻空界。 如說:「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慧日除諸暗,普明照世間」。經中更多 說太陽:如佛名毗盧遮那,即是「遍照」;有的即稱爲「大日」。這是以杲日當 [P152] 空的光明遍照,來喻說覺法性而成佛的智光普照。成佛與示現涅槃,也就以日出 及日輪潛晖來比喻了。阿彌陀(婆耶)佛,是無量光。『觀無量壽經』,以落日 爲觀而生起一切,那是比喻從今生到後生,此土到彼土,意味著那邊(淨土)的 光壽無量。至于月輪,是取象于夜晚的空月皎潔,清涼寂靜的境地。以此表達聖 者的解脫,也比喻聖者的利益衆生,如說:「如月清涼被衆物」。
我想告訴神類學者杜而未:佛教的涅槃,無論取象于什麼,無論依什麼而演 化,主要是自內證知的寂滅,超越相對名相的絕對界。這不是根源于初民的神話 ,照著人類自己樣子所造成的神。這裏面,沒有主宰(我)的權力欲,與一切神 教──多神、一神無關。初民蒙昧意識所造成的,擬人的神,在人類文明進步中 ,早已宣告消失,無影無蹤。當然,杜而未如以爲初民蒙昧意識所想象的神最好 ;或者一心一意,羨慕那不識不知,不知人間有羞恥事(眼目一明亮,知有羞恥 ,就失去了樂園)的亞當夏娃,那是各人的自由。不過,無論如何,不要爲了這 個,神經失常,滿眼所見無非月亮才好! [P153]
叁 東方淨土爲人間的極致
一 東方的理想國
淨土,是佛菩薩的清淨土,也是人間的理想國。約智證畢竟空性以明清淨, 只就佛的自證說;而淨土是有社會性的,有衆生,有衣食等一切問題。現實人間 ,是無限的苦迫與缺陷;淨土是無限的清淨莊嚴,自由與安樂。在這淨土中,一 切圓滿,經常受佛菩薩的教化庇護。生在此中,一直向上修學,過著光明合理的 生活。約佛的真淨土說,一切佛土都是一樣的。如有什麼不同,那是適應教化的 示現不同。那末,東方淨土與西方極樂世界,有什麼差別呢?阿彌陀佛,在因中 發願,主要是:凡願生我國土的,只要念我名號,決定往生。這著重在攝受衆生 ,使死了的衆生,有著光明的前途。琉璃光如來,因中發十二大願,都是針對現 實人間的缺陷而使之淨化,積極地表現了理想世界的情況。這對于人間,富有啓 [P154] 發性,即人間應依此爲理想而使其實現。十二大願是:
一、人人平等。一切衆生的相好莊嚴,都與佛一樣;這意味著衆生與佛的本 性不二。淨土的衆生身相,都是黃金色的,表示了種姓的平等。印度種姓的階級 森嚴,起初依形色來分別。所以梵語的「種姓」,從色字而來。到現在白種人還 歧視有色人種呢!這是人間苦迫的根源之一;所以淨土中人人金色,也就是人人 平等,沒有種族歧視等因素了。
二、佛光普照,人人能成辦一切事業。依世間的光明說,如白日臨空,才能 進行各種的事業。依智光說,沒有智慧,什麼都不會,什麼困難都不能解決;有 了智慧,才能無事不辦。佛以無量智光普照大衆,普熏衆生而智慧漸長,所以所 作事業,沒有不成就的。
叁、資生物非常充足。在人人平等,智力開展下,無事不成,所以生産豐富 ,民生安樂。
四、人人安住大乘。在這苦迫的人間,都安住凡夫法。凡夫是爲了自己的名 [P155] 利享受而努力;或爲了自己,而專修禅定,獨善其身。也有安住小乘法的,那是 專心于自己的身心解脫,缺少積極爲人的悲心。安住大乘法的,被稱爲火裏蓮花 ,是極難得的。但在淨土中,都能安住大乘,不離世間,又不著世間。如『維摩 诘經』所說,「非凡夫行,非聖賢(指小乘)行,是菩薩行」。菩薩是自他俱利 ,上求下化的。大家能這樣,那當然是極理想的了。
五、戒行清淨。淨土衆生,行爲都合于道德,沒有殺盜淫妄的種種罪惡。人 格健全,德行具足。
六、淨土衆生,沒有六根不具的。個個身心正常,能進修佛法。
七、淨土中沒有衆病的迫切苦。有了病,也不會貧病交加,而是眷屬、資具 、醫藥具足。有療養,有休息,衆病自然痊愈了。
八、人人是丈夫相。女人在生理上,苦痛多,障礙重;尤其是一向重男輕女 的社會。淨土都是大丈夫相,表示沒有男女間的不平等。
九、思想正確,意志堅定。淨土衆生,不受魔網所纏縛,不爲外道邪見所欺 [P156] 騙,個個修習大乘正道。
十、衆生不受王法所錄。古有「政簡刑輕」的理想;政治修明到沒有犯罪的 ,有也是很少,社會多麼和平而安樂!淨土就是這一理想的實現,不像我們這個 世界,多有系閉牢獄,刑戮鞭撻等身心苦惱。
十一、淨土中飲食豐足,而又進一步的飽餐法味,身心都有良好的糧食。不 像我們這個世界,饑渴逼惱,爲了飲食而造惡業。
十二、沒有貧無衣服,常受蚊蟲寒熱逼惱的。不但有衣穿,還有種種正當的 娛樂。負責教化的佛菩薩,先使衆生的生活不匮乏,再施以佛法的化導,真是「 衣食足而後知禮義」。
淨土中,不但物質生活夠理想,而智慧、道德,又能不斷的向佛道而進修。 這樣的淨土,比起中國人所說的大同世界,清淨莊嚴得多了!佛在因中,立下這 樣的大願。爲了實現這樣的理想,廣行菩薩道,從自利利他中去完成。這不是往 生淨土,而是建設淨土。這可說是最極理想的社會了! [P157]
二 東方淨土與中華政治理想
東方淨土,受琉璃光如來、日月遍照菩薩的化導。佛菩薩的光臨淨土,如虛 空明淨,日月輝光一樣。象征這國土的清淨與光明。中國的政治社會,從來也…
《淨土與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