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佛之道▪P3

  ..續本文上一頁。叁寶的功德,真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但如不能歸向叁寶,就不能得到,無緣受用,正像不能進入公園的大門,就不能領略林園花木的幽勝一樣。所以發心學佛,首先要歸依叁寶。

  

  甲一

  乙一: 有海無邊際,世間多憂苦,流轉起還沒,何處是依怙?

  歸依,要有求歸依的誠心。如人落在大海中,隨波逐浪,四顧茫茫。在這生死邊緣,見到草束浮漚,也會伸手攀援;聽到風響鳥鳴,也會大聲呼救。求救護的心情,懇切萬分,可說惟有此求生的念頭。那時,如有船只經過,拋下繩索或救生圈來,還不立刻抓住,盡力攀登船只嗎?求歸依的誠懇,應該如落 [P3] 海者的求生一樣,這才能圓滿成就歸依的勝妙功德。

  現在,就以浮沈苦海來譬說。世間以衆生爲本,有情識,有生命的衆生,是世間的現存事實,所以佛經稱衆生爲「有」。每一衆生,向過去看,一生又一生,無邊無際。在沒有了脫生死以前,未來也還是一生又一生,沒個邊際。衆生的生命流(有),無限延續,如大「海」的茫「無邊際」一樣。現在這一生,不過生命大海中泛起的一個浪頭而已。

  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一世又一世。在這時間推移的過程中,名爲「世間」。衆生在世間,苦多樂少,樂盡苦來,實在是「多憂」多「苦」,所以佛說爲:『憂悲惱苦純大苦聚』(2)。充滿憂苦的衆生世間,如海中的漩「流」一樣,「轉」來轉去。忽而上生天上人間,忽而下墜地獄、傍生、餓鬼 ──叁途。升「起還」要沈「沒」,沈沒又會浮起,轉來轉去,始終轉不出去。這樣的流轉苦海,頭出頭沒,還有比這更可悲可痛的嗎?人類如落在大海中,隨波逐浪,四顧茫茫,還知道求救求護。衆生浮沈生死苦海,怎麼不求救求 [P4] 護,尋求解脫自在,超登彼岸呢!想到這裏,求歸依救護的心情,油然而生,自會懇到迫切起來。然而,「何處是」真歸「依」處,何處是可恃「怙」處呢?總不能亂抓草束浮漚爲救生圈呀!

  

  乙二

  丙一: 積聚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要當離,有生無不死,國家治還亂,器界成複毀:世間諸可樂,無事可依怙。

  有的不知道求歸依,有的求歸依而誤信邪師外道。爲什麼不求歸依?死心眼兒迷著了現世的事情,以爲極有意義,充滿福樂。等到事到臨頭,從金色夢中醒來時,悲哀失望,再也來不及了!迷戀的現事很多,主要的有六種:

  一、財富的「積聚」:有些人以爲經濟第一,有了錢什麼也行得通,甚至說:『有錢使得鬼推磨』。不知無論富有到什麼程度,財富終歸要「銷」解「散」失的。不要以爲這是他們不會經營,過分浪費;財富是個人所不能自主的,所以佛說:『五家所共』(3)。逢到大水,大火,遇到盜賊,惡王,還有生了不肖的兒女:財富是轉眼就完了。積聚財富,不但爲了經營與保存,引起種種 [P5] 憂苦,有時財富更成爲苦難的直接原因。明末,李闖入北京,對一般富有的大臣宰官,用夾棍與腦箍來追索金銀,金銀是完了,腿也斷了,腦骨也破了,有的連命也丟了。現在,被稱爲秧歌王朝的暴政,對于有資財的,從大富到小富,甚至一畝田,一只牛,都被鬥爭清算。有的除了送上老命而外,還連累全家妻兒。這就是佛說盜賊與惡王的實例。財富本身,多憂多苦而無法保存,還能說有錢就有辦法嗎?

  二、「崇高」的(名位與)權位:這是一般所迷戀的。在位時,叱咤風雲,得心應手,大有一切由我的氣概。然而,崇高「必」然「墮落」。近一些說,慕尼黑時代的希特勒,那還了得!可是等到柏林失陷前夕,也就一籌莫展,只有一死了事。斯大林主宰蘇聯叁十年,一切榮耀歸于斯大林。可是屍骨未寒,就被他的黨徒清算。在佛教傳記中,頂生王統一四洲,上升忉利天,與帝釋共同治理天宮,但末了墮落人間,不免憂愁而死。那位自稱天地之主,人類之父的天帝,也還是不免墮落驢胎馬腹去。崇高的地位,實在是不足依怙的。 [P6]

  叁、親愛眷屬的「合會」:或是父母兒女,夫婦的會合,洋溢著家庭的溫暖。或是學校中的師生,同學,社會上的同事,意氣相投,互相扶助,結成深厚的友情。人是被稱爲社會的動物,能有親人益友,共住合作,這是極理想而又安心的事。然而,由親愛的而變爲冤家,這姑且不說。不論是怎樣的親愛共住,總「要當」來分「離」的。一旦生離死別到來,拋下父母,丟下妻兒,孤苦淒惶的各奔前程,誰還顧得了誰呢!

  四、生存:經驗告訴我們,凡是「有生」的,「無」有「不死」的。死亡的事實,鐵一般的到處都是,可是人類對于自己,總好象是不會死的。生存,一切才有意義,于是爲名爲利,爭取一切來屬于自己。就是口頭說到要死,而對人對事,還是毫不覺悟。『人生不滿百,常有千歲憂』,這是顛倒的『不死覺』,永生與長生的邪見,都由此而來。然而,你真聽說有不死的嗎?──上面四句,是有名的四非常偈。

  五、「國家」的繁榮:國家對于我們,可說是安全的保護者。國家的強盛 [P7] 繁榮,對于國民的安樂與自由,是有密切關系的。因此,有的以爲:只要國家強盛,我們便有了著落。可是國家的強盛,不一定等于自己(自己的家)的安樂。不但政治上的派系起伏,不完全以是否忠于國家爲標准;而國家一直在一治一亂的流轉中,「治」平而「還」爲紛「亂」。中外曆史,是無可置疑的實證。所以,以國家爲惟一依怙,是不正確,不安全的。

  六、社會進步:有的以爲:人是社會的動物,社會的文明,一直在進步中;這就是人生的真正意義,何必爲個己著想,求覓空虛的歸依?這是見群體而不見個己的偏見!社會文化的進步,姑且看作人生的真正意義。然人類社會的活動,依于所住的「器界」(我們住的世界──地球),是不能離開這一據點的(即使轉移到另一世界,也還是一樣)。但器世界是在凝「成」而「複壞」,壞了又成立的流轉過程中。請設想一下:地球一旦壞了,那時的人類文明,人生的真正意義何在?以社會進步爲人生真正意義的人物,才是真正空虛的幻想者! [P8]

  總之,一般人不能引發求歸依的熱心,是由于迷惑了眼前的短暫意義,在人「世間諸」般「可樂」事上,生起錯覺。經上面一一的論究,證明了這些,「無」有一「事」是真正「可依怙」的。一切都是非常非樂,那什麼才是可歸依處呢?

  

  丙二: 鬼神好凶殺,欲天耽諸欲,獨梵依慢住,亦非歸依處。

  知道求歸依了,可是又每爲外道邪宗所誤。歸依的對象,不但是依賴他,也是以他爲典型而效法他,就是沒有這種自覺的心境,也是會受熏染的,所以這是不能不謹慎的。歸依的宗教對象,形形色色,現在略說叁類,從他們的缺點中,說明他不是真正的可歸依處。

  一、「鬼神」:照中國的說法,天神,地祇,人(死爲)鬼,人死而有功德的也成爲神。這是各式各樣的,風神,雨神,山神,水神,土地神,五谷神 ……,山精木怪,魑魅魍魉;《易經》所說的『精氣爲物(即魅),遊魂(指無人祭祀的孤魂)爲變』(4),都是。據佛經說:鬼是餓鬼;神是四大王衆天所 [P9] 統攝的,主要是夜叉,羅剎,那伽(龍),摩!7畝羅伽(蟒神),迦樓羅(金翅鳥)等,或是大力鬼王,或是高等畜生。還有基督教所傳的魔鬼(大龍,蛇),鬼靈,生著翅膀的天使等。這些鬼神,確有一些功德,有一些神力,也有向善而爲高級天服役的。在某種情形下,確能給人以多少助力,所以常爲人所崇拜‧懇求賜福,求他驅逐邪惡,或者請求不要傷害。然鬼神都充滿煩惱,他們的德性,有時還不及人類;特別是瞋恚成性,嗜「好凶殺」傷害。他們所要人類供給的,是犧牲──血肉,甚至要求以人爲犧牲。如人而不恭敬供養,或者冒犯了他,就會用殘酷的殺害來報複──狂風,大雨,冰雹,瘟疫等。這等于人間的黑社會,惡勢力,在你不幸時,也許會拔刀相助,慷慨解囊。可是你可不能得罪他,或者使你就此落入罪惡淵薮。從前,大勇法師在北平,想去西藏學密宗,依照密宗規例,請得一護法神,據說是廣濟寺的狐仙。狐仙來護法了,卻反對大勇法師去西藏;要去,他就非搗亂不可。真的是來時容易去時難,費了好大力量,才把他趕走。俗語說:『引狼入室』,『引鬼入門』。鬼神的 [P10] 崇拜者,每每爲了得罪鬼神,弄得家敗人亡,這真是何苦呢!孔子到底是人類的偉人,他的『敬鬼神而遠之』(5),不失爲聰明的辦法!

  二、「欲天」:欲是物質的五欲──微妙的色聲香味觸,男女的性欲。天是光明的意思,即一般的天,帝。在這叁界中,欲界共有六天,最下是統攝八部鬼神的四大王衆天,向上是忉利天(叁十叁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六天,同有物質的貪欲,男女的淫欲,所以稱爲欲天。欲天中,與人類關系最切的,要算忉利天王釋提桓因──帝釋了。他崇尚和平,愛好道德,希望人類進步。雖爲了天國的統治,偶爾也發動戰爭,但寬恕敵人,以不殺爲主。他成爲多神王國的大帝,通過鬼神而統治人間。天女圍繞,與中國傳說的玉皇大帝相近。比起鬼神來,欲天當然高尚得多,毛病就出在迷戀「耽」著「諸」般「欲」事上。在物欲與性欲的享受中,不免驕奢淫佚,沈醉于糜爛的生活,而智慧與德性的精神生活,反而會退落下來。從前,帝釋曾請佛說法,可是回去不久,連佛說的是什麼也忘記了。『欲爲苦本』,這種物欲享 [P11] 受而容易墮落的諸天,自身不保,還需要求歸依呢!

  叁、「獨梵」:欲界以上,叫做色界。色界分四禅,初禅又分叁天──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梵是清淨的意思,與聖潔的含義相近。梵衆天,如人民;梵輔天,如官吏;大梵天如獨一無二的帝王,所以稱爲獨梵。梵天是非常…

《成佛之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觀論頌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