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說到,于藥師法門凡能受持、供養的衆生,藥師如來及與諸佛,都會加被護持;曼殊室利菩薩,即隨順佛旨,而說自己與諸天護持。先是曼殊菩薩發願護持。
當釋尊開示供養利益「時」,「曼殊室利童子」禀「白佛」說:「世尊」!受持供養有這麼大的功德,爲了利樂有情,「我當」發大「誓」願,要「于像法轉時,以種種」善巧「方便」,「令」一切有清「淨信」心的「善 [P126] 男子、善女人等」,大家都能「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甚「至」在惛沈的「睡」夢「中」,也「以」藥師「佛」的「名」號,給他們聽到而有所「覺悟」。這是曼殊菩薩在佛前所發的悲願。現今大家能夠聽到藥師如來的聖號,和親聞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可說皆因曼殊菩薩的悲願力的加被。夢裏見佛或聞佛名號,也是常有的事。半年前,有位居士告訴我:臺中有一位太太,原是天主教徒。一天夜裏,在夢中見一塊不像是樹幹又不像石頭的東西,上面刻著『大悲心陀羅尼』六個大字。她爲此請教很多人,個個都說不懂;後來遇到一個佛教徒,才告訴她,佛教確有這麼一部叫『大悲心陀羅尼』的經典。她于是改信佛教,並且發心印行那一部經。這有兩方面的因緣:一是自己善根已經達到成熟階段,二是菩薩的大悲願力,使衆生在夢中不知不覺間發現到。當前法會大衆,不要以爲自己沒有善根,夢裏不曾見有菩薩指點;我們在清醒時,能夠聽聞或持念藥師聖號,及能聞此藥師法門,比之夢中的見佛聞法,善根要深厚得多呢!
[P127]
庚二 諸天護持 『若于此經受持讀誦,或複爲他演說開示;若自書,若教人書;恭敬尊重,以種種華香、塗香、末香、燒香、華鬘、璎珞、幡蓋、伎樂,而爲供養;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掃灑淨處,敷設高座,而用安處。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余無量百千天衆,皆詣其所,供養守護。
諸天護持,與曼殊護持稍有不同:曼殊是以各種方便,令人得聞藥師聖號;諸天則是護持修學藥師法門的人。
曼殊又說:「若」有人對「于此」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能自己「受持」──領受經義,持念不忘;閱「讀」、背「誦」,「或」者「爲他」人「演說」,如實「開示」;或「自」己「書」寫此經,或勸「教」他「人書」寫。這都是修學藥師法門應修的法行。不管讀誦也好,講說、書寫也好,對于法寶總要生「恭敬」心,「尊重」心,如開經偈說:『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對于經典,要「以種種華香、塗香、末香、 [P128] 燒香、華鬘、璎路、幡蓋、伎樂,而爲供養」。璎珞,即用線貫串起來的各色珠寶。幡是扁形的長幡;蓋是圓頂的涼傘,可遮太陽。伎樂,如琵琶、箫、笛、琴等樂音,及歌唱的佛贊等。修持藥師法門,須從內心生起虔誠的崇敬,又要以香花寶蓋等供養。同時,還要「以五色彩」緞,「作」成經「囊」,「盛」置藥師經,然後將「處」所「掃灑」清「淨」,「敷設高座」,「用」作供壇,「安」放經典。
學佛者,常有用金或刺血寫經,而作虔誠的供養。供養經典,使人生尊敬心,難得想,從此聽聞、讀誦、受持經義,進而依解起行。一般寺院,把藏經請去,置之高閣,供養得好好,而卻不進而讀誦受持,不知發掘其中法味,以長養自己的慧命,因之減少了供養法寶的意義與無上價值!佛法以信心爲本,爲了易于領受經裏的教誡,大乘經典都特別重視隆重的供養。所以藥師法會,依照儀軌規定,壇的當中,應該供奉藥師經。
在莊嚴清淨的法壇中,大衆(個人也如此)若能如法供養修持,那「時 [P129] 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其它「無量百千天衆,皆詣其所」,而作「供養,守護」修行者。諸天的降臨,一是尊重法寶;一是見法壇布置如法,行者心誠,一意奉持,故特來隨喜──聽聞、禮拜等;叁是特來護持道場,以免惡鬼神的擾亂。四大天王,向爲佛教有名的護法,故大寺院的山門,總供奉四大天王的形像。真正修學佛法的人,用不著請,諸天自己會來。如法壇布置不如法,不清淨,修學的人無誠心,無恭敬心,那無論怎樣請他,也是不會來的。經中說:若能至誠一心修持,不但四大天王,即帝釋梵天等都會來護持。經說:『減少阿修羅,增益諸天衆』。衆生肯發心修學佛法,即是向善向光明,即使不得解脫,也可生天,所以修學佛法的人多,天衆也就跟著增加;而阿修羅(天的搗亂者)自會減少。因此,諸天見人修學佛法,便生隨喜心,誓願護持。諸天莅臨時,人雖見不到,但有特殊現象,可爲證明:一、異香滿室。二、所供鮮花,雖隔天而不萎謝,鮮豔如初從樹上摘下一樣。叁、大衆同見光明──非個人的幻覺。天人下降護法的現象很多,這不繁述 [P130] 。總之,參預藥師法會,如能真實如法修持,確有這些感應的。
談到護法,最好是不請自來,受道行的感召而來,其動機真誠而純正,才能貫徹始終一意護法;否則請求而來,自己身心不純淨,有時不僅不護法,還要引起麻煩,天神護法如此,宰官護法何嘗不如此?若能道場清淨,生活嚴謹,精進道業,弘揚佛法得人的信敬,自會來護法,這是從自力中引生他力。不然的話,請求護法,有時會增多困難的。
『世尊!若此經寶流行之處,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及聞名號,當知是處無複橫死;亦複不爲諸惡鬼神,奪其精氣;設已奪者!還得如故,身心安樂』。
曼殊菩薩又接著說:「世尊!若」是「此」藥師「經寶流行」的地方,「有」人「能」夠恭敬「受持」。一方面,「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本願功德」力;一方面「及」聽「聞」藥師如來「名號」,而憶念受持力,承此功德善根,「當知是處無複橫死」──即在那藥師經流通的區域內, [P131] 不會有非分而死的;同時也不會「爲諸惡鬼神奪其精氣」。有些人平時精神煥發,色力充足,陡然間一天天頹萎下來,色力減退,精神由不振而顛倒錯亂,這即遭邪神惡鬼奪了精氣的病相。若依藥師法門修持,便不致遭此厄難;「設」使「已」經被「奪」,也會慢慢「還」複健康,「如」同正常時候一樣,「身心安樂」。俗語說:「邪不勝正」,如我們修學佛法,心地光明,思想行爲都純潔嚴正,那麼一切邪惡鬼神,不獨不敢來奪精氣,就連和我們接近也不敢的。我們修學佛法,要懂得此理,切勿起不純正的思想,與不合法的行爲,以免自尋苦惱。
戊二 受持得加被益
己一 受持儀軌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淨座而安處之;散種種華,燒種種香,以種種幢幡莊嚴其處;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食清淨 [P132] 食,澡浴香潔,著清淨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樂歌贊,右繞佛像。複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
此下,說明受持而得藥師加被的利益。應怎樣受持,才能合法而得感應?所以對修持藥師法門的儀軌,先加以說明。
釋迦「佛」認爲曼殊所說的不錯,所以印可他說:是這樣!是這樣!正「如汝所說」的。接著就告訴曼殊說:「若有淨信善男子」及「善女人等,欲」想「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該首「先」「造」作藥師「佛」的「形像」,然後「敷」設「清淨」的高「座」,「而安處」佛像。上 韭已說過,佛像的體質有木刻的、金塑的、銅鑄的、紙繪的,各式各樣不同。依本經說,藥師壇內須供七尊佛像──均爲藥師佛像。在所供佛像前,應該「散種種華」。散花,原是印度的敬禮;當釋尊遊化說法時,聽衆每來散花。還要「燒種種香」──如末香、檀香、沈香等類。並「以種種幢幡莊嚴其 [P133] 處」。這些,是關于壇場的布置事宜;至于行者的修持方面,則應該:「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這約未受戒或僅受五戒的在家信衆說。「食清淨食」:如受八關齋戒的,吃晚飯即是不清淨;或吃蒜!B鳺等葷物,都屬不清淨食。對于身體,也要時常「澡浴香潔」,隨時更換「清淨」的「衣」服。還有更要緊的,參加藥師法會,內心必須清淨,不「生」一點「垢」穢染「濁」的「心」念,也不發「怒」或存有「害」人的不良心理。因爲佛法最重慈悲,特別是藥師法門,它底基本精神,就是慈濟衆生,利樂衆生;若起怒害心,則與藥師法門不相應。所以我們不但對于父母師長、兄弟妻子,不生怒害心,「于一切有情」,也應盡量生「起利益」和「安樂」,皆待以「慈、悲、喜、舍,平等之心」。慈是與樂,悲即拔苦;一方多予人快樂,一方減除人的苦痛,名爲慈悲。喜是無嫉妒心,見人離苦得樂,生歡喜心。舍即平等心,不分冤親愛惡,一律平等看待。這四種心,名爲四無量心;此心非常廣大,因在一切衆生邊起,而衆生無量,此心也就無量,故名四無量心。身 [P134] 心都已修治清淨,而後來修持。一、「鼓樂歌贊」;二、「右繞佛像」。鼓樂如擊犍槌;歌贊如唱念藥師贊偈等。右繞佛像,是表示敬佛。中國以左爲大,印度以右爲大,故繞佛皆從右而左。叁、「應念彼」藥師「如來」的「本願功德」。念佛,不光是口頭稱念佛名,還要由內心憶念佛的功德;尤其是藥師如來,更要多多憶念其因地十二大願,消災免難的慈濟精神,及與依報正報的無盡功德,如此才能與佛的心願相應。四、「讀誦此」藥師「經」,要深深地「思惟」,以求理解得「其」中奧「義」,依解起行,行解相應。五、爲人「演說開示」。這是釋尊開示啓建藥師法會所應具備的條件。我們參預法會共修,或爲個人專修,都應切實遵照釋尊指導的軌則去行,然後才可獲…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