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见,表示此咒从佛最高的智慧中流出,深妙不可思议。
「光中演说大陀罗尼」:陀罗尼,译为总持,其中含二义:一持,二遮;能摄持一切功德,遮障一切罪恶;也即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在佛经中 [P116] ,有文字陀罗尼、语言陀罗尼等多种,此处是咒陀罗尼,因其功用大,故名大陀罗尼。
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薜琉璃,钵喇婆,喝啰阇也,怛陀揭多耶,阿啰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娑诃!
向来以为咒是秘密藏,持念就好,不可求解;其实咒语大部份都可以解释,祗有极少几句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南谟」,即皈依、皈命的意思。「薄伽伐帝」,为薄伽梵的异译,也即是世尊。「鞞杀社窭噜」,是药师。「薜琉璃」,即是琉璃。「钵喇婆」,是光。「喝啰阇也」,是王。「怛陀揭多耶」;是如来。「阿啰喝帝」,是应(供)。「三藐三勃陀耶」,是等正觉。这几句综合起来,即是:『皈命世尊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应、等正觉』。以下才是真正咒心:「怛侄他」,就是『即说咒曰』的意思。「唵」,应读作嗡音,意义很多。1.皈依义,即是集中身心而向于三宝;2.警觉义, [P117] 提起注意,也就是把精神集中起来,注意一个地方。「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即是说:药!药!药!「三没揭帝」,即是普度,普遍救度一切众生之义。「娑诃」,也作『娑婆诃』,意思是速得成就,等于中国古代文书中的『急急如律令』。
此咒上半是皈依药师如来,祈求加被;下半是说用药治疗一切众生病苦,希望立即痊愈。
佛教中的咒语,形式大多如此,一开头就是归依什么佛或什么菩萨,如大悲咒的「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等,即是归依三宝,归依圣观音菩萨的意思,往生咒的『南无阿弥多婆夜』,即是归依阿弥陀佛;还有善天女咒,以及其它许多咒语,也都以归依为开始。持咒到底是否灵验?这当然有其潜在难思的作用,不过也有条件。在特殊情况下,危急临头,专诚恳切,念起来就每有效用。或者是经很长的时间,每日精勤持念,才能发生神效。有人持大悲咒,十年或廿年,得到神验,可以为人治病,一念就发生作用,这是 [P118] 恒久受持的关系。有的人临时念几遍,心不专切;或断断续续受持,没有恒心,所以不会灵验。如打太极拳,时间短暂,不曾多练习,对身体毫无用处;若时间长久,而能无间练习,自然可以出功夫。持咒与念佛,都要持久,要一心专念。不过念经念佛与念咒,多少有些不同。念经要了解经义,念佛也要明了佛的名号及其本愿功德;念咒则不然,咒的含义非常多,不必了解,行者祗须集中精神持念就行。虽然不能了解其中意义,但有一潜在的力量。这种力量,隐而不显,看不见,想不透,而作用却非常大。我们持念药师咒,依此咒的力量,就可与药师如来的愿力相交感,而得消除病患。这如世间人,有时用说话,或用通讯,可以详尽地表白意见,使对方明了;可是有时,彼此预先有了密约,或祗用一句话,或符号,或密码,外人虽然不懂,但他们两者间,却能藉此互达情意。药师咒,就是我们众生有病痛时,向药师如来恳求救济的一种密码;我们不一定了解其中意义,祗须至心持念,自然就会与药师如来的慈悲愿力发生交感作用,使我们达到消除病苦的目的。 [P119] 其它咒语,凡有不可解的地方,我们都应作这样的理解。
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隐乐。
当「时」,药师如来在「光中说」了「此咒」之后,因受佛光的威力所动,「大地」都「震动」起来,而且普遍的「放大光明」,照「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顿除宿业,所有「病苦」,尽「皆」消「除,受安隐乐」,不会再受病苦的缠绵侵扰,而永远过着安静康宁的生活。药师如来在东方净土宣说此咒,可令彼土一切众生身心健康,无病自在,得安隐快乐。地动放光除病等,即表示此咒的功力,是何等伟大!释尊本着悲愍心怀,特别将他介绍给这个充满无边病苦的娑婆世界,希望我们能够依教奉行,也得药师如来的护念,根绝一切病患,像东方净土的众生一样,过着安宁康乐的生活。
戊三 持咒灭苦 『曼殊室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 [P120] ,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至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
念咒除病,最好是病者自己念;若病势沉重,自己不能持念,那末别人可代为持念。
释尊又告诉曼殊菩萨:假「若」看「见」有「男子」或是「女人」,染患到种种「病苦」,就「应当一心为彼病人」,虔持药师如来神咒,使他脱离病痛。在平时如肯下工夫勤念多念,念得一心不乱,到了应用的时候,必然有灵验的。替病人持念此咒时,必须洗「澡、漱」口,「常」保持身口的「清净」。然后用病人吃的「食」物,如水果、稀饭之类;「或」用病人所服的「药」汤药丸;「或」用「无虫」的清净「水」也可以;用这些东西,持「咒一百」零「八遍」,然后给「与」病人「服食」。这样,病人「所有」的一切「病苦」,便可「悉皆消灭」。「若有」其它的要「求」,如恢复 [P121] 健康以后,要求免于短命,或免于横死、饿死等等,能「至心念诵」药师神咒,也同样可以蒙佛加被,得以「无病延年」。而且,「命终之后」,凭此咒力也能展转引发功德,往「生」东方净琉璃「世界」。只要往生东方净土,决定「得不退转,乃至」究竟证得大「菩提」果,如西方极乐净土一样。
戊四 结劝受持 『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至心殷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勿令废忘。
持咒利益,到这里作一结论,释尊郑重劝导大众恭敬受持,所以呼曼殊室利说:以「是」之「故」,「若有男子」或「女人」,对「于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能「至心殷」勤、尊「重、恭敬、供养」,那末对于「此」药师「咒」,应当「常」时受「持」念诵,自利利他,切「勿令」它「废忘」! [P122]
丁三 供养受持益
戊一 供养得护持益
己一 修供养行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晨嚼齿木,澡漱清净,以诸香华、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像。
在供养受持益中,先明供养得护持益。对于药师如来,不但要称名,持咒,同时还要施设种种供养。先说供养药师佛。
释迦世尊又说:「复次,曼殊室利」!「若」对佛法「有」清「净信」心的「男子」和「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所有」的「名号」,及其悲切的行愿,和消灾免难的慈恩,听「闻」以后,应恭敬「诵持」──这包括礼拜供养。如普贤的十大行愿,即有『称赞如来』与『广修供养』等愿。然而,供养药师佛,应该如何呢?这里说:早「晨」起来,首先就得「漱」口洗「澡」。印度古代,一般习惯于清「晨」起身,就「嚼」一种「齿木」,木中有苦汁,可除口臭;用这种木枝漱刷、等于现代牙刷牙 [P123] 膏的合用。漱口沐浴之后,身心都已「清净」,然后敬献各种芳「香」的妙「华」;及「烧」燃用的名「香」;「涂」身的「香」末,香膏;以及「作众伎乐」,歌颂赞叹。药师如来在东方世界,此间众生不能面申供养,所以这香华供具,祇能「供养」他的「形像」──金塑、木雕、铜铸、纸绘等像。有人问:佛不在这个世界,我们供养他,是不是能有利益?这可说一譬喻:如总统住在台北,而台湾各处,以及侨胞都为总统祝寿,当然总统是受到大众的庆祝,不能说毫无意义。我们供养佛陀,佛陀当然受到我们的供养;而且由于我们的敬虔心,清净心,当然能成功德利益。
『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
一方面供养药师如来的形像,一方面对「于此」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也要供养受持。或「自」己「书」写,或「教」别「人书」写;现在工业发达,有了印刷,不一定是抄写,出钱印经也一样。此外,还要对此经义「一心受持,听闻其义」。受持,包括从闻起思,从思而修的一切行 [P124] 。这不要以为是学教,这是真正的受持于法,供养于法。
『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供养药师佛,供养药师法门,更应供养弘扬药师法门的法师。所以说:对「于」宏扬此法门的「法师」,也「应」当广「修供养」。古德说:『人能宏道,非道宏人』。佛法所以能久传,能发扬光大;使正法住世,慧命延续,完全是法师的功绩。对某种经典或某一法门,有法师倡导宣扬,人们才知道它的殊胜功德,种种好处,因而才有人发心书写经典,有人雕塑佛像,有人受持读诵,礼拜供养,乃至依法奉行。所以有了法师,佛法僧三宝也就俱全了。因此,对宏扬药师法门的法师,应起恭敬心,供养心。凡是生活上需要的「一切所有资身之具」,如穿的,吃的,用的,「悉皆施与,勿令」资生「乏少」,而障碍自修或宏通。供养法师,应作报恩想,利益众生想。若能「如是」供养三宝,不但药师如来欢喜护念,即十方「诸佛」也欢喜「 [P125] 护念」,使其「所求」之「愿」,皆得圆「满」实现,「乃至」悟证「菩提」。
己二 得护持益
庚一 曼殊护持 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