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還有唱歌、跳舞、演戲。末了,同學們得到了佛誕的紀念品。大家口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歡歡喜喜的回去。
五‧二 佛的家
釋迦牟尼佛,名字叫悉達多,本是印度迦毗羅國的太子。父親叫淨飯王,母親叫摩诃摩耶。太子生後七天,摩耶夫人就過世生天了,所以太子是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撫養長大的。太子十九歲時,與耶輸陀羅結婚,生了一個兒子,就是羅!7畝 羅。
五‧叁 信心
有了指南針,走路才不會弄錯方向。有了舵,船就不怕風浪的危險。我們對佛、法、僧叁寶,有了信心,就會生活得安定快樂了。經上說:「佛法大海,信爲能入」,所以信仰叁寶,是學佛的第一步工作。 [P152]
五‧四 給孤獨長者
須達多是舍衛城的大富翁。他到王舍城去,信仰了佛教。他就回到舍衛城,「黃金布地」,買了祇陀太子的林園,修造精舍,請佛來弘法。須達多不但供養叁寶,對慈善事業,如救濟貧窮孤獨的老弱婦孺,也盡力去做,所以大家稱他做「給孤獨長者」。
五‧五 布施的功德
釋尊進城去乞食。一個傭工的老婦人見了,心裏很悲傷,因爲他自己太窮,沒有什麼好布施的。他問佛:「鍋裏洗下來的米粒,佛也肯要嗎」?佛歡喜的接受他的布施,說他的功德極大。有信心,同情心,施舍心,雖是小小的布施,也有很大的福報。 [P153]
五‧六 蛇頭與蛇尾
蛇頭與蛇尾,忽然鬧起意見來。蛇頭說:「你什麼事也不做,只是跟在後面走」。蛇尾說:「你樣樣要爭前,只知道貪吃」。大家賭了氣,蛇頭不再吃食物,蛇尾繞在樹上不肯動。不到幾天、蛇餓得要死,這才大家知道錯了,又和好合作起來。
五‧七 孔雀王的故事
美麗的孔雀王,一向記著他母親的話,住在高高的雪山上,所以獵人沒法捉到他。一天,孔雀王貪吃好玩,走到山下來,就被獵人捉住了。孔雀王責備自己說:「唉!爲什麼忘記媽媽的吩咐,貪吃好玩,離開安全的地方呢」!到那時候,懊悔已來不及了! [P154]
五‧八 看護病人
佛說:「病是人生的大苦」。從前,釋尊曾給瞎眼的比丘穿針;又給患病的比丘洗身體,照顧他的飲食。佛爲我們留下最好的榜樣,我們應該學習佛的精神,多做看護病人,布施醫藥的功德。
五‧九 覺民病了
覺民病了,媽媽趕緊給他請醫生,服藥,又求佛菩薩的保庇。晚上,媽媽給他講佛的故事,安慰他。過了叁天,病才好了。媽媽說:「這一次的病,是亂吃零食太多的緣故。你沒有聽佛說過:飲食沒有消化,心裏又想吃,是愚癡人嗎」!以後可不要再亂吃零食了!
五‧一0 木魚
[P155]
寺裏挂著大木魚,同學見了,覺得很有趣。老師說:「你們知道這是做什麼的?我們平時不留心,就會說錯,做錯,想錯,所以要常常警覺。傳說:魚是很警覺的,睡覺也不閉眼睛。所以用木魚做號令,通通的打起來,要大家警覺,努力用功」。
五‧一一 喝醉了酒的優陀夷
優陀夷是一位有神通的阿羅漢,連毒龍也被他降伏了。一天喝醉了酒,睡在路旁,人事不知。釋尊見了說:「現在,他連一只青蛙也降伏不了。酒使人失去了知識與能力,胡說胡爲,所以大家不得飲酒」!
五.一二 小小的過失
小朋友!你不要以爲這是小小的過失,是不關緊要的。要知道,小惡積多了,就成爲大惡。你看!屋檐的水,只是一滴,一滴,可是滴久了,就積滿了大水 [P156] 缸。佛爲了警誡我們,所以曾這樣的說:「莫輕小惡,以爲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
六‧一 釋尊出家的故事(上)
悉達多太子,到田野去遊覽。看見農夫在太陽下工作,非常辛苦。犁田的耕牛,被鞭打得皮破血流。犁過的田土,小蟲都露了出來;空中的鳥雀,飛來吃他們。太子見到這求生活的艱苦,生物的自相殘殺,引發了悲憫心。從此,太子時常想:要怎樣才能解救世間的苦難呢!
六‧二 釋尊出家的故事(下)
悉達多太子,又坐了車,到王城的四門去遊覽。看見了老人的發白,齒落,步行艱難。病人的或吐或瀉,喘不過氣,說不出話的苦況。死人被送往墳場。太子覺得:老、病、死,是人人逃避不了的苦痛。爲了要解救這些痛苦,太子決定 [P157] 想出家去求道。在二十五歲的一個晚上,太子真的拋棄了富貴,家庭,悄悄的離開王城,出家求道去了!
六‧叁 摸象
一群生來瞎眼睛的人,從來沒有見過象。一天,聽說象師牽著大象走過,大家搶著來摸,到底象是怎樣的!摸著象腹的說:「象像牆壁」。摸著象腳的說:「象像樹幹」。摸著象牙的說:「象像光滑的鐵棒」。摸著象鼻的說:「象像一條蛇」。摸著象耳的說:「象像畚箕」。摸著象尾巴的說:「象像繩子」。大家都自以爲見到了象的真相,那知道明眼的象師,正在可憐他們的無知。
六‧四 猴子捉月亮
猴子們在河邊的大樹上玩。老猴子見到水裏的月影說:「月亮落在水裏了!我們來捉呀」!于是老猴子抱住了樹枝;一只猴子銜住他的尾巴;這樣一只銜一 [P158] 只,結成了一根猴繩,挂到水面上。但猴腳去一撈,水一動,月亮就不見了。唉!世間就多有這樣的人,自以爲聰明,費盡心力,去追求虛假的幸福。
六‧五 愛祖國的釋尊
憍薩羅的毗琉璃王,統領大軍,准備向迦毗羅進攻。迦毗羅是釋尊的祖國。釋尊知道了消息,故意坐在大軍通行的大路邊。毗琉璃王見了,過來問佛說:「世尊!爲什麼坐在這沒有枝葉的大樹下呢」?佛說:「大王!親族的蔭護,是人生的幸福。但現在,我要成爲沒有親族蔭護的人了」!琉璃王明白了佛的意思,就下令退兵回去。
六‧六 歸依叁寶
人生了病,要請醫生,服藥,還要有人看護他,病體才會健康起來。我們生在世間,免不了痛苦,就像有病的一樣;這就應該歸依叁寶了!因爲,「佛」是 [P159] 大醫王;「法」如藥;「僧」如看病的護士。歸依叁寶,我們的身心,才有解除痛苦,得到平安快樂的希望!
六‧七 五戒
歸依叁寶,是內心的信仰。信仰了佛法,就要從行爲上表現出來。佛教徒的行爲,至少要奉行五戒。這是佛爲在家弟子製定的,實在也是人人應該奉行的道德。不奉行五戒,就有墮落的危險!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叁、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六‧八 不要迷信
佛說:「信因果的,明白真理的,那怕是生命危險,也不會去迷信」。佛弟子不應該迷信外道。假使遇到家庭裏不和睦,經濟困難,身體患病,或者父母弟兄離散了,仇人來陷害你:這都不可以求神,問蔔,扶乩,算命,尤其不可殺生 [P160] 去祭祀鬼神。因爲這種迷信的行爲,是不能離禍得福的,或反而引起苦痛的後果。
六‧九 敬法
一位比丘在講堂裏說法,大家安靜的聽。佛從外面來,走到講堂門口,就站定了,免得擾亂了講堂裏的秩序。後來,佛對弟子說:「誰最尊敬法?那就要算是我了」!佛以身作則,教導我們。所以凡參加講經、誦經、念佛的法會,大家一定要敬重法。遵守秩序,不得喧嘩,這樣的安靜嚴肅,才算是尊敬佛法。
六‧一0 卍‧*輪‧蓮花
卍,*輪,蓮花,是佛教所尊敬的東西,都有一種深刻的意義。
卍,是佛胸前的德相,表示一切功德都圓滿了。蓮花,是芳香的,清淨的,從泥裏出來,卻沒有一些沾染。這表示了佛與菩薩,身心清淨,不會被世間的邪 [P161] 惡所染汙,所以佛菩薩像,都坐在蓮花座上。*輪,表示佛說的法,像輪子一樣,轉來轉去,轉到各處。佛法的推進,也就碾壞了邪惡的一切。
六‧一一 郁阇迦(上)
郁阇迦是一位虔誠的佛教青年。一天,他來問佛:「世尊!在家佛弟子,怎樣才能得到現生的安樂呢」?佛說:「郁阇迦!如做到四件事,在家人就能得現生的福樂了。四種事是:一、方便圓滿:不論是務農,作工,畜牧,經商,或者做公務員,教師等,一定要有謀生的正當技能,憑工作而得到生活」。
六‧一二 郁阇迦(下)
「二、守護圓滿:從工作得來的財物,除了消費以外,要妥善保存,以免損失。叁、善友圓滿:要結交善友,切不可與凶險、放蕩、虛僞的惡人作朋友。四、正命圓滿:要量入爲出,不可以奢侈浪費,也不可過分的悭吝,要有合理的經 [P162] 濟生活」。釋尊對郁阇迦的開示,實在是青年們求得良好生活的途徑。
七‧一 釋尊的修學生活
悉達多太子,放棄了王家的享樂生活,剃去須發,穿上袈裟,開始出家的修學生活。先訪問了當時著名的宗教師,數論派的學者,但他們的道理不圓滿,不能滿足人生的願望。太子于是到苦行林去,過了六年極刻苦的生活,但苦行也不能解脫人生的苦痛。太子又放棄了外道的苦行生活。先在尼連禅河裏,洗淨了身上的汙穢。又受了牧女供養的乳糜,身體的健康也增進了。這才立定主意,從不太苦不太樂的生活中,去發掘人生的真理。
七‧二 釋尊成佛了
悉達多太子,離開了苦行林,來到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決心修習禅觀。魔王知道了,用魔兵魔將來威脅他;用轉輪王的權位來引誘…
《青年的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