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还有唱歌、跳舞、演戏。末了,同学们得到了佛诞的纪念品。大家口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欢欢喜喜的回去。
五‧二 佛的家
释迦牟尼佛,名字叫悉达多,本是印度迦毗罗国的太子。父亲叫净饭王,母亲叫摩诃摩耶。太子生后七天,摩耶夫人就过世生天了,所以太子是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养长大的。太子十九岁时,与耶输陀罗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就是罗!7亩 罗。
五‧三 信心
有了指南针,走路才不会弄错方向。有了舵,船就不怕风浪的危险。我们对佛、法、僧三宝,有了信心,就会生活得安定快乐了。经上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所以信仰三宝,是学佛的第一步工作。 [P152]
五‧四 给孤独长者
须达多是舍卫城的大富翁。他到王舍城去,信仰了佛教。他就回到舍卫城,「黄金布地」,买了祇陀太子的林园,修造精舍,请佛来弘法。须达多不但供养三宝,对慈善事业,如救济贫穷孤独的老弱妇孺,也尽力去做,所以大家称他做「给孤独长者」。
五‧五 布施的功德
释尊进城去乞食。一个佣工的老妇人见了,心里很悲伤,因为他自己太穷,没有什么好布施的。他问佛:「锅里洗下来的米粒,佛也肯要吗」?佛欢喜的接受他的布施,说他的功德极大。有信心,同情心,施舍心,虽是小小的布施,也有很大的福报。 [P153]
五‧六 蛇头与蛇尾
蛇头与蛇尾,忽然闹起意见来。蛇头说:「你什么事也不做,只是跟在后面走」。蛇尾说:「你样样要争前,只知道贪吃」。大家赌了气,蛇头不再吃食物,蛇尾绕在树上不肯动。不到几天、蛇饿得要死,这才大家知道错了,又和好合作起来。
五‧七 孔雀王的故事
美丽的孔雀王,一向记着他母亲的话,住在高高的雪山上,所以猎人没法捉到他。一天,孔雀王贪吃好玩,走到山下来,就被猎人捉住了。孔雀王责备自己说:「唉!为什么忘记妈妈的吩咐,贪吃好玩,离开安全的地方呢」!到那时候,懊悔已来不及了! [P154]
五‧八 看护病人
佛说:「病是人生的大苦」。从前,释尊曾给瞎眼的比丘穿针;又给患病的比丘洗身体,照顾他的饮食。佛为我们留下最好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佛的精神,多做看护病人,布施医药的功德。
五‧九 觉民病了
觉民病了,妈妈赶紧给他请医生,服药,又求佛菩萨的保庇。晚上,妈妈给他讲佛的故事,安慰他。过了三天,病才好了。妈妈说:「这一次的病,是乱吃零食太多的缘故。你没有听佛说过:饮食没有消化,心里又想吃,是愚痴人吗」!以后可不要再乱吃零食了!
五‧一0 木鱼
[P155]
寺里挂着大木鱼,同学见了,觉得很有趣。老师说:「你们知道这是做什么的?我们平时不留心,就会说错,做错,想错,所以要常常警觉。传说:鱼是很警觉的,睡觉也不闭眼睛。所以用木鱼做号令,通通的打起来,要大家警觉,努力用功」。
五‧一一 喝醉了酒的优陀夷
优陀夷是一位有神通的阿罗汉,连毒龙也被他降伏了。一天喝醉了酒,睡在路旁,人事不知。释尊见了说:「现在,他连一只青蛙也降伏不了。酒使人失去了知识与能力,胡说胡为,所以大家不得饮酒」!
五.一二 小小的过失
小朋友!你不要以为这是小小的过失,是不关紧要的。要知道,小恶积多了,就成为大恶。你看!屋檐的水,只是一滴,一滴,可是滴久了,就积满了大水 [P156] 缸。佛为了警诫我们,所以曾这样的说:「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六‧一 释尊出家的故事(上)
悉达多太子,到田野去游览。看见农夫在太阳下工作,非常辛苦。犁田的耕牛,被鞭打得皮破血流。犁过的田土,小虫都露了出来;空中的鸟雀,飞来吃他们。太子见到这求生活的艰苦,生物的自相残杀,引发了悲悯心。从此,太子时常想:要怎样才能解救世间的苦难呢!
六‧二 释尊出家的故事(下)
悉达多太子,又坐了车,到王城的四门去游览。看见了老人的发白,齿落,步行艰难。病人的或吐或泻,喘不过气,说不出话的苦况。死人被送往坟场。太子觉得:老、病、死,是人人逃避不了的苦痛。为了要解救这些痛苦,太子决定 [P157] 想出家去求道。在二十五岁的一个晚上,太子真的拋弃了富贵,家庭,悄悄的离开王城,出家求道去了!
六‧三 摸象
一群生来瞎眼睛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象。一天,听说象师牵着大象走过,大家抢着来摸,到底象是怎样的!摸着象腹的说:「象像墙壁」。摸着象脚的说:「象像树干」。摸着象牙的说:「象像光滑的铁棒」。摸着象鼻的说:「象像一条蛇」。摸着象耳的说:「象像畚箕」。摸着象尾巴的说:「象像绳子」。大家都自以为见到了象的真相,那知道明眼的象师,正在可怜他们的无知。
六‧四 猴子捉月亮
猴子们在河边的大树上玩。老猴子见到水里的月影说:「月亮落在水里了!我们来捉呀」!于是老猴子抱住了树枝;一只猴子衔住他的尾巴;这样一只衔一 [P158] 只,结成了一根猴绳,挂到水面上。但猴脚去一捞,水一动,月亮就不见了。唉!世间就多有这样的人,自以为聪明,费尽心力,去追求虚假的幸福。
六‧五 爱祖国的释尊
憍萨罗的毗琉璃王,统领大军,准备向迦毗罗进攻。迦毗罗是释尊的祖国。释尊知道了消息,故意坐在大军通行的大路边。毗琉璃王见了,过来问佛说:「世尊!为什么坐在这没有枝叶的大树下呢」?佛说:「大王!亲族的荫护,是人生的幸福。但现在,我要成为没有亲族荫护的人了」!琉璃王明白了佛的意思,就下令退兵回去。
六‧六 归依三宝
人生了病,要请医生,服药,还要有人看护他,病体才会健康起来。我们生在世间,免不了痛苦,就像有病的一样;这就应该归依三宝了!因为,「佛」是 [P159] 大医王;「法」如药;「僧」如看病的护士。归依三宝,我们的身心,才有解除痛苦,得到平安快乐的希望!
六‧七 五戒
归依三宝,是内心的信仰。信仰了佛法,就要从行为上表现出来。佛教徒的行为,至少要奉行五戒。这是佛为在家弟子制定的,实在也是人人应该奉行的道德。不奉行五戒,就有堕落的危险!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六‧八 不要迷信
佛说:「信因果的,明白真理的,那怕是生命危险,也不会去迷信」。佛弟子不应该迷信外道。假使遇到家庭里不和睦,经济困难,身体患病,或者父母弟兄离散了,仇人来陷害你:这都不可以求神,问卜,扶乩,算命,尤其不可杀生 [P160] 去祭祀鬼神。因为这种迷信的行为,是不能离祸得福的,或反而引起苦痛的后果。
六‧九 敬法
一位比丘在讲堂里说法,大家安静的听。佛从外面来,走到讲堂门口,就站定了,免得扰乱了讲堂里的秩序。后来,佛对弟子说:「谁最尊敬法?那就要算是我了」!佛以身作则,教导我们。所以凡参加讲经、诵经、念佛的法会,大家一定要敬重法。遵守秩序,不得喧哗,这样的安静严肃,才算是尊敬佛法。
六‧一0 卍‧*轮‧莲花
卍,*轮,莲花,是佛教所尊敬的东西,都有一种深刻的意义。
卍,是佛胸前的德相,表示一切功德都圆满了。莲花,是芳香的,清净的,从泥里出来,却没有一些沾染。这表示了佛与菩萨,身心清净,不会被世间的邪 [P161] 恶所染污,所以佛菩萨像,都坐在莲花座上。*轮,表示佛说的法,像轮子一样,转来转去,转到各处。佛法的推进,也就碾坏了邪恶的一切。
六‧一一 郁阇迦(上)
郁阇迦是一位虔诚的佛教青年。一天,他来问佛:「世尊!在家佛弟子,怎样才能得到现生的安乐呢」?佛说:「郁阇迦!如做到四件事,在家人就能得现生的福乐了。四种事是:一、方便圆满:不论是务农,作工,畜牧,经商,或者做公务员,教师等,一定要有谋生的正当技能,凭工作而得到生活」。
六‧一二 郁阇迦(下)
「二、守护圆满:从工作得来的财物,除了消费以外,要妥善保存,以免损失。三、善友圆满:要结交善友,切不可与凶险、放荡、虚伪的恶人作朋友。四、正命圆满:要量入为出,不可以奢侈浪费,也不可过分的悭吝,要有合理的经 [P162] 济生活」。释尊对郁阇迦的开示,实在是青年们求得良好生活的途径。
七‧一 释尊的修学生活
悉达多太子,放弃了王家的享乐生活,剃去须发,穿上袈裟,开始出家的修学生活。先访问了当时著名的宗教师,数论派的学者,但他们的道理不圆满,不能满足人生的愿望。太子于是到苦行林去,过了六年极刻苦的生活,但苦行也不能解脱人生的苦痛。太子又放弃了外道的苦行生活。先在尼连禅河里,洗净了身上的污秽。又受了牧女供养的乳糜,身体的健康也增进了。这才立定主意,从不太苦不太乐的生活中,去发掘人生的真理。
七‧二 释尊成佛了
悉达多太子,离开了苦行林,来到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决心修习禅观。魔王知道了,用魔兵魔将来威胁他;用转轮王的权位来引诱…
《青年的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