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城南五、六裏;一片空曠的園林中,建築了淳樸、宏偉的精舍。中間有一所高大的講堂,窗戶是東向的。講堂裏,有的是空氣、陽光,其它什麼都沒有。白石平鋪的地上,潔淨得一塵不染。講堂的空寂,顯得它分外宏壯了。講堂的兩邊與後方,疏疏落落的有些小型的別院(千二百五十比丘的宿舍)。沿講堂前的直道走去,那夾道的古木,蒼老而屈曲的叁叁兩兩矗立著。樹下,也偶然點綴著柔靡的小草,在微風中顫動,從嫩綠色的草葉 [P2] 下,露出香豔的鮮花。蓦直的前去,迎面是枝葉扶疏的尼拘陀林。密密的樹幹,大的也不知有幾抱大!聽說其中最大的一棵,可以容得下五百人乘涼呢!樹上,小鳥在歌唱;樹下,來往的行人在休息。清涼,真是印度民族的樂國!叢林中辟出了平坦的大道,建著叫做「特勒特」的山門,刻有渾樸而生動的浮雕。右道上,浮雕了釋尊的觀耕圖。左道呢,是美麗的天堂。宏敞的中道上,是菩薩的本生談。兩旁石柱的頂上,有兩個躍躍欲飛的夜叉,真誠的對面拱衛著。宏偉、淳樸、清涼,這祇園的一切,象征著佛教的一切。
二 佛教的新都
釋迦佛的教化,不斷的在祇園流布。和暖的春風,把它散布到世間的每一個角落。
參加祇園法會的佛教徒,有稱爲菩薩的,十分之九是在家的信徒。他們是世間的有力者,是世間的眼目、冠冕、光明。他們是實行普賢行的成功者:見佛, [P3] 聞法,智光徹了世間的實相,宏布佛陀的正法,適應世間從事不同的工作去拯救人類。有稱爲聲聞的,在佛的教化中出家,體證了如、法性、實際,解脫煩惱的系縛,不再受生死的苦痛。他們在世間,沒有絲毫的系累;澄靜的禅思,虛空一般的明淨無礙。還有叫做世主的──世間的統治者,就是天神、龍、羅剎、夜叉們。印度的群神,接受了佛的教化,忏悔自己過去的一切。他們不再把世間看做自己的創造物,不再生殺任性的支配人間,不再荒淫醉逸的縱欲,不再瞋忿、憍慢、狠鬥,不再吸食人類的血肉、專心一意的立願護持佛教,悲憫利濟世間的衆生。
菩薩、聲聞、世主,他們的風格盡管不同,可是「佛陀的一切是至高無上」,這不但是菩薩,就是聲聞也在深深的信仰。世主們特別的真誠了!在不舍世間的第一義的見地上,從佛教中得到了新生。他們立願要負擔這佛陀救世的家業,繼承佛的血統,做佛的嫡子。這樣,不同風格的菩薩、聲聞、世主,是在不約而同的一個目標前進了。大家一致的追求、思考:佛陀的一切,到底是怎樣的?難 [P4] 信、難解、難得開顯的一切,這除了佛陀的悲願,唯有在賢師良友的訓導中,生起純潔的信心,養成明確的理解力,堅定希聖成佛的宏願:唯有這樣,才有充分開顯的可能。這從不同區域來的,說著不同語言的,程度不齊而有不同性格、要求、工作的他們,一致爲佛教的真理而努力。一致的追求、考慮,熱望能從如來悲願的正法中,顯出如來的果德,本行的菩薩道,成佛、說法等一切的真相。思考,渴望,一心一意的繼續著。
新的時代到來,宏偉、淳樸、清涼的祇園,出現了宏偉、華貴、輝煌、微妙的佛教新都。宏曠得不見邊際的金剛寶地,到處充滿了珠花。地上,矗立起崇高的寶樓閣,看去像密接了美麗的天堂似的。衆寶莊嚴的琉璃柱上,造了閻浮檀金的樓閣。遠遠的望去,寶樓中的光明,照耀得白日無光。有回廊,有卍字形的欄杆,有碧琉璃的窗子,有白玉的階級。還有,回廊上與樓閣中,有寶玉的天神像,叁叁兩兩的點綴著。寶玉的天像,太生動逼真了!如果老眼模糊,那簡直要把這佛教的新都,錯看做神鬼的世界了。立錐形的閣頂,高高的矗破雲天,怕少有 [P5] 望見真相的吧!樓閣的門口,挂起了寶光燦爛的旛幢。門外砌著金、銀、琉璃、玻璃的階道,還築著寶欄。在這寶階上眺望,只見廣博的大寶林,一望無際的向前展開。珍寶的大地,四周圍繞了曲折的寶垣。寶林裏密布著四通八達的直道,又廣大,又平坦。七寶的多羅樹,一列列的分布在路旁。還有錯綜交流的香河,香水滿滿的清徹潔淨得可愛。或平流,或激流,或旋轉的回流;怒濤與微波,流出微妙的法音。各色的寶蓮花,在香水中蕩漾。岸上,高大繁榮的寶樹,正開出香豔的寶花。一列列的瓊樓玉宇,隱隱的在寶林深處。郁郁的清香,形形式式的寶幢,充滿在寶林中。浮雲、彩霞般的香樹,樂器、珠網、樓閣、寶座,……美麗堂皇的天宮,也隱約的在空中出現。神世界的世主們,合掌低頭的傾向這佛教的新都,贊美佛陀的偉大。
宏偉、華貴、輝煌、微妙的佛教新都,象征著佛教的一切!佛教的信衆們,一心一意的渴望、思考,到底從佛陀悲願的正法中,顯現了佛陀行果的真相。嶄新的祇園,是佛教新精神的表現。從寶閣中瞭望到十方,世界的每一佛教國,都 [P6] 與新祇園一樣。宏偉、華貴、輝煌、微妙的祇園,是印度佛教的新都,世界佛教的肖影。真佛教的新生,確是值得頌贊的!
叁 世界佛教青年大會
佛教的新都,實行法付法臣,法王無事的製度,一切佛事由五百位學德崇高的大菩薩,組織了和合僧團去處理。這裏面,自然是分工合作的。從工作的性質上,分爲兩大部:一叫宣(傳)教(育)院,負宣揚教化的責任,院長是一位青年思想家,擅長宣講而富于感動力的文殊師利(妙德)童子菩薩。另一個叫行願院,負責執行艱巨的利他工作,院長是願宏行健的普賢菩薩。對真佛教的新生運動,二大士確是做到了意和同悅,沒有一些隔礙。在某次大衆和合的常會裏,彼此交換意見。大家覺得真佛教的新生,正迅速的普及到各方;每個佛教國的菩薩行者,也正向這個目標走。事實上,有召開世界佛教青年大會的必要。與世界佛教青年們相見,這固然是快事。讓世界的佛教青年,深切的認識祇園──也就是 [P7] 佛陀的真精神,報道各佛教國的特殊適應,提貢正確的意見,這在佛教新都本身看來,也確是有深長意義的。這個提議,獲得了一致贊成,立刻轉達到佛陀的本懷。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世界的佛教國,都接到了從佛教新都發出的世界佛教青年大會的邀請書。佛教國的青年們,對釋迦牟尼佛的新都,早就有心來瞻禮,並且不時的想念著。現在得到了邀請,大家都充滿了愉快與熱誠,踴躍的來參加。十方的佛教國,都組織了龐大的代表團,由一位大菩薩──主席代表領導了來。空手來預會,未免有點輕率,那末大家都把自己心血所創作的名貴藝術品,如菩薩本生像,釋尊成道圖,*輪,須彌山的模型,法音常流的樂器,莊嚴的樓閣、旛、幢;這一切,都由各方代表親自運來,永久的供養在佛教的新都。祇園裏,新添了多少的寶樓閣與寶座,繞在大寶樓閣的四周。來會的菩薩,按著本國的方向坐定,群星拱月式的向著大寶樓閣。佛教的新都,佳賓雲集,顯得分外的宏偉、華貴、輝煌。盛況空前的大會,在莊嚴、和平的空氣中進行。
我們該沒有遺忘吧!祇園還有耆年的聲聞呢!老上座們本來也深深的仰望佛 [P8] 陀,但他們沒有培植深厚的善根,厭離人間,所以不想發菩提心,不想教化救濟一切衆生,不想淨化這濁世,不想從大行難行的實踐中去成佛。聲聞行者與佛陀,有很大的距離,對佛陀圓備的真谛,也就永遠是格格不入。祇園出現的新時代,他們是不聞、不見的。他們的所聞、所見、所想念的,依然是宏偉、淳樸、清涼,空寂得一無所有。夾道的古木,照樣的蒼老、屈曲,叁叁兩兩的矗立著。俯視地下柔靡的小草,分外的雄健、高傲。他們經常在清涼的尼拘陀林,經行、坐禅。出現的新事實,一切與他們無關。這與來會的世界佛教徒對比起來,真是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了!爲了這個,佛教的青年們爲他們難過,痛惜他們不能在這真佛教的新生中有所貢獻。也曾用善巧的方法去教化他們,但結果還是一切與他們無關。長老們是不屬這世間的!參加大會出來的佛教青年,傳出一個幽默的公案說:從前,佛陀曾經贊歎智慧第一的上座舍利弗,能夠作獅子吼。舍利弗的信徒們,也常常這樣的引以爲榮。因此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特地騎著一匹青毛獅子。還有神通第一的上座目犍連,有一次在猕猴江邊坐禅,林子裏的 [P9] 野象哮吼,居然打動了他的禅思。這故事傳到了祇園,大行普賢菩薩,就騎著哮吼的六牙白象。青獅與白象,在祇園中往來,但上座們還是吾行吾素,不見不聞。耆年的聲聞,竟是那樣的不動心呀!
且不談這些,佛教的新都開始舉行盛大的會議了。大會中唯一值得贊美的,是充滿了融洽無礙的精神。來會的代表,在一切上都表示了祇園與諸方佛教國,息息相通的交流,是不能分割的。世界佛教是祇園的擴大,祇園是世界佛教的肖影。佛教是無限差別而一貫的,應該意志集中而真誠的傾向祇園。其它,像不空談,不鬧意見,這倒都是佛教的傳統精神。大會的程序,與世間的會議,有些不同。第一、先讓佛教國來會的菩薩們,深深的觀察祇園,理解祇園的真精神。這比報告之類,確要徹底得多。然後由各佛教國的主席代表,表示他們對祇園真佛教的理解與希望。第二、由行願院院長普賢菩薩,根據佛陀完美的行證,作成菩薩普賢行大綱,在大會中披露。第叁、由青年宣教師文殊菩薩,發表宣教的中心,在闡揚贊美佛陀的大行極果,也就是揭示真佛教的崇高目的。第四、大會綜合 [P10] 了一切,針對現實,通過了一個告佛教青年,頒布各方,作爲佛教青年的指南。末了,大會宣布:青年佛教的真精神,在乎精進不已。所以大會不再舉行散會式,以表示世界佛教青年的努力不已,更表示世界佛教徒的和合,直到永遠的永遠。
四 告佛教青年
真佛教之新生,佛教青年事也!發微則嚴祇園之新都,普應則來十方之大集。耆年者不聞不見,悉吾青年之精誠有以…
《青年的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