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青年的佛教▪P3

  ..续本文上一页在城南五、六里;一片空旷的园林中,建筑了淳朴、宏伟的精舍。中间有一所高大的讲堂,窗户是东向的。讲堂里,有的是空气、阳光,其它什么都没有。白石平铺的地上,洁净得一尘不染。讲堂的空寂,显得它分外宏壮了。讲堂的两边与后方,疏疏落落的有些小型的别院(千二百五十比丘的宿舍)。沿讲堂前的直道走去,那夹道的古木,苍老而屈曲的三三两两矗立着。树下,也偶然点缀着柔靡的小草,在微风中颤动,从嫩绿色的草叶 [P2] 下,露出香艳的鲜花。蓦直的前去,迎面是枝叶扶疏的尼拘陀林。密密的树干,大的也不知有几抱大!听说其中最大的一棵,可以容得下五百人乘凉呢!树上,小鸟在歌唱;树下,来往的行人在休息。清凉,真是印度民族的乐国!丛林中辟出了平坦的大道,建着叫做「特勒特」的山门,刻有浑朴而生动的浮雕。右道上,浮雕了释尊的观耕图。左道呢,是美丽的天堂。宏敞的中道上,是菩萨的本生谈。两旁石柱的顶上,有两个跃跃欲飞的夜叉,真诚的对面拱卫着。宏伟、淳朴、清凉,这祇园的一切,象征着佛教的一切。

  

  二 佛教的新都

  释迦佛的教化,不断的在祇园流布。和暖的春风,把它散布到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参加祇园法会的佛教徒,有称为菩萨的,十分之九是在家的信徒。他们是世间的有力者,是世间的眼目、冠冕、光明。他们是实行普贤行的成功者:见佛, [P3] 闻法,智光彻了世间的实相,宏布佛陀的正法,适应世间从事不同的工作去拯救人类。有称为声闻的,在佛的教化中出家,体证了如、法性、实际,解脱烦恼的系缚,不再受生死的苦痛。他们在世间,没有丝毫的系累;澄静的禅思,虚空一般的明净无碍。还有叫做世主的──世间的统治者,就是天神、龙、罗剎、夜叉们。印度的群神,接受了佛的教化,忏悔自己过去的一切。他们不再把世间看做自己的创造物,不再生杀任性的支配人间,不再荒淫醉逸的纵欲,不再瞋忿、憍慢、狠斗,不再吸食人类的血肉、专心一意的立愿护持佛教,悲悯利济世间的众生。

  菩萨、声闻、世主,他们的风格尽管不同,可是「佛陀的一切是至高无上」,这不但是菩萨,就是声闻也在深深的信仰。世主们特别的真诚了!在不舍世间的第一义的见地上,从佛教中得到了新生。他们立愿要负担这佛陀救世的家业,继承佛的血统,做佛的嫡子。这样,不同风格的菩萨、声闻、世主,是在不约而同的一个目标前进了。大家一致的追求、思考:佛陀的一切,到底是怎样的?难 [P4] 信、难解、难得开显的一切,这除了佛陀的悲愿,唯有在贤师良友的训导中,生起纯洁的信心,养成明确的理解力,坚定希圣成佛的宏愿:唯有这样,才有充分开显的可能。这从不同区域来的,说着不同语言的,程度不齐而有不同性格、要求、工作的他们,一致为佛教的真理而努力。一致的追求、考虑,热望能从如来悲愿的正法中,显出如来的果德,本行的菩萨道,成佛、说法等一切的真相。思考,渴望,一心一意的继续着。

  新的时代到来,宏伟、淳朴、清凉的祇园,出现了宏伟、华贵、辉煌、微妙的佛教新都。宏旷得不见边际的金刚宝地,到处充满了珠花。地上,矗立起崇高的宝楼阁,看去像密接了美丽的天堂似的。众宝庄严的琉璃柱上,造了阎浮檀金的楼阁。远远的望去,宝楼中的光明,照耀得白日无光。有回廊,有卍字形的栏杆,有碧琉璃的窗子,有白玉的阶级。还有,回廊上与楼阁中,有宝玉的天神像,三三两两的点缀着。宝玉的天像,太生动逼真了!如果老眼模糊,那简直要把这佛教的新都,错看做神鬼的世界了。立锥形的阁顶,高高的矗破云天,怕少有 [P5] 望见真相的吧!楼阁的门口,挂起了宝光灿烂的旛幢。门外砌着金、银、琉璃、玻璃的阶道,还筑着宝栏。在这宝阶上眺望,只见广博的大宝林,一望无际的向前展开。珍宝的大地,四周围绕了曲折的宝垣。宝林里密布着四通八达的直道,又广大,又平坦。七宝的多罗树,一列列的分布在路旁。还有错综交流的香河,香水满满的清彻洁净得可爱。或平流,或激流,或旋转的回流;怒涛与微波,流出微妙的法音。各色的宝莲花,在香水中荡漾。岸上,高大繁荣的宝树,正开出香艳的宝花。一列列的琼楼玉宇,隐隐的在宝林深处。郁郁的清香,形形式式的宝幢,充满在宝林中。浮云、彩霞般的香树,乐器、珠网、楼阁、宝座,……美丽堂皇的天宫,也隐约的在空中出现。神世界的世主们,合掌低头的倾向这佛教的新都,赞美佛陀的伟大。

  宏伟、华贵、辉煌、微妙的佛教新都,象征着佛教的一切!佛教的信众们,一心一意的渴望、思考,到底从佛陀悲愿的正法中,显现了佛陀行果的真相。崭新的祇园,是佛教新精神的表现。从宝阁中瞭望到十方,世界的每一佛教国,都 [P6] 与新祇园一样。宏伟、华贵、辉煌、微妙的祇园,是印度佛教的新都,世界佛教的肖影。真佛教的新生,确是值得颂赞的!

  

  三 世界佛教青年大会

  佛教的新都,实行法付法臣,法王无事的制度,一切佛事由五百位学德崇高的大菩萨,组织了和合僧团去处理。这里面,自然是分工合作的。从工作的性质上,分为两大部:一叫宣(传)教(育)院,负宣扬教化的责任,院长是一位青年思想家,擅长宣讲而富于感动力的文殊师利(妙德)童子菩萨。另一个叫行愿院,负责执行艰巨的利他工作,院长是愿宏行健的普贤菩萨。对真佛教的新生运动,二大士确是做到了意和同悦,没有一些隔碍。在某次大众和合的常会里,彼此交换意见。大家觉得真佛教的新生,正迅速的普及到各方;每个佛教国的菩萨行者,也正向这个目标走。事实上,有召开世界佛教青年大会的必要。与世界佛教青年们相见,这固然是快事。让世界的佛教青年,深切的认识祇园──也就是 [P7] 佛陀的真精神,报道各佛教国的特殊适应,提贡正确的意见,这在佛教新都本身看来,也确是有深长意义的。这个提议,获得了一致赞成,立刻转达到佛陀的本怀。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世界的佛教国,都接到了从佛教新都发出的世界佛教青年大会的邀请书。佛教国的青年们,对释迦牟尼佛的新都,早就有心来瞻礼,并且不时的想念着。现在得到了邀请,大家都充满了愉快与热诚,踊跃的来参加。十方的佛教国,都组织了庞大的代表团,由一位大菩萨──主席代表领导了来。空手来预会,未免有点轻率,那末大家都把自己心血所创作的名贵艺术品,如菩萨本生像,释尊成道图,*轮,须弥山的模型,法音常流的乐器,庄严的楼阁、旛、幢;这一切,都由各方代表亲自运来,永久的供养在佛教的新都。祇园里,新添了多少的宝楼阁与宝座,绕在大宝楼阁的四周。来会的菩萨,按着本国的方向坐定,群星拱月式的向着大宝楼阁。佛教的新都,佳宾云集,显得分外的宏伟、华贵、辉煌。盛况空前的大会,在庄严、和平的空气中进行。

  我们该没有遗忘吧!祇园还有耆年的声闻呢!老上座们本来也深深的仰望佛 [P8] 陀,但他们没有培植深厚的善根,厌离人间,所以不想发菩提心,不想教化救济一切众生,不想净化这浊世,不想从大行难行的实践中去成佛。声闻行者与佛陀,有很大的距离,对佛陀圆备的真谛,也就永远是格格不入。祇园出现的新时代,他们是不闻、不见的。他们的所闻、所见、所想念的,依然是宏伟、淳朴、清凉,空寂得一无所有。夹道的古木,照样的苍老、屈曲,三三两两的矗立着。俯视地下柔靡的小草,分外的雄健、高傲。他们经常在清凉的尼拘陀林,经行、坐禅。出现的新事实,一切与他们无关。这与来会的世界佛教徒对比起来,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了!为了这个,佛教的青年们为他们难过,痛惜他们不能在这真佛教的新生中有所贡献。也曾用善巧的方法去教化他们,但结果还是一切与他们无关。长老们是不属这世间的!参加大会出来的佛教青年,传出一个幽默的公案说:从前,佛陀曾经赞叹智慧第一的上座舍利弗,能够作狮子吼。舍利弗的信徒们,也常常这样的引以为荣。因此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特地骑着一匹青毛狮子。还有神通第一的上座目犍连,有一次在猕猴江边坐禅,林子里的 [P9] 野象哮吼,居然打动了他的禅思。这故事传到了祇园,大行普贤菩萨,就骑着哮吼的六牙白象。青狮与白象,在祇园中往来,但上座们还是吾行吾素,不见不闻。耆年的声闻,竟是那样的不动心呀!

  且不谈这些,佛教的新都开始举行盛大的会议了。大会中唯一值得赞美的,是充满了融洽无碍的精神。来会的代表,在一切上都表示了祇园与诸方佛教国,息息相通的交流,是不能分割的。世界佛教是祇园的扩大,祇园是世界佛教的肖影。佛教是无限差别而一贯的,应该意志集中而真诚的倾向祇园。其它,像不空谈,不闹意见,这倒都是佛教的传统精神。大会的程序,与世间的会议,有些不同。第一、先让佛教国来会的菩萨们,深深的观察祇园,理解祇园的真精神。这比报告之类,确要彻底得多。然后由各佛教国的主席代表,表示他们对祇园真佛教的理解与希望。第二、由行愿院院长普贤菩萨,根据佛陀完美的行证,作成菩萨普贤行大纲,在大会中披露。第三、由青年宣教师文殊菩萨,发表宣教的中心,在阐扬赞美佛陀的大行极果,也就是揭示真佛教的崇高目的。第四、大会综合 [P10] 了一切,针对现实,通过了一个告佛教青年,颁布各方,作为佛教青年的指南。末了,大会宣布:青年佛教的真精神,在乎精进不已。所以大会不再举行散会式,以表示世界佛教青年的努力不已,更表示世界佛教徒的和合,直到永远的永远。

  

  四 告佛教青年

  真佛教之新生,佛教青年事也!发微则严祇园之新都,普应则来十方之大集。耆年者不闻不见,悉吾青年之精诚有以…

《青年的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性空学探源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