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太虛大師年譜▪P11

  ..續本文上一頁作賓以奉派參觀歐洲戰迹離去(自傳十)。四月一日(「叁月初一日起」),大師于覺社開講觀無量壽經,及因明入正理論等(覺書「己未佛教年鑒」)。覺社時有佛教大學部與佛教孤兒院之創議,社員多慮規模大而無以爲繼,未獲實現(太虛宣言;覺書四「錄事」)。是春,大師作「唯物科學與唯識宗學」,「中華民國國民道德與佛教」。大師以唯識之識,含得相分(物質)、見分(精神)、識自證分、證自證分。故以「總含諸法」之真唯識論,方便比擬爲近于一元二行之真唯物論,以明唯物科學與唯識之相通。所論唯心之道德,與昔弘誓研究會所講者同。如雲: 『人複真如之心,道之元也;心契本覺之性,德之本也。其致之也庸易,要在內反而不外骛耳』!五月四日,北京學生爲山東問題示威遊行。其後全國學生工人響應,是謂「五四運動」。 [P105]

  六日,北京警察廳將民四之管理寺廟條例,重行布告施行。事先,內務部藉詞清查檔案,指六年章嘉等請立之中華佛教會爲抵觸法令、予以廢止。該條例,原由帝製黨參酌谛老草議而成,因帝製傾覆而未見實行。去年谛老入京講經,得交通系要人支持,乃有此重行公布之舉。時谛老商得內務部同意,所製戒牒僧籍,概由觀宗寺專賣(自傳十二;宏空「佛教危言」)。七日,佛誕,大師爲黃葆蒼、董慕舒、李錦章剃落于甯波歸源庵。去年葆蒼至重慶,與慕舒、錦章爲法友。叁人發心深徹,誓願出家專修以事弘揚,以救世人。大師度之出家,字以大慈(葆蒼)、大覺(慕舒)、大勇(錦章)(自傳十:覺書「己未佛教年鑒」)。六月,北京覺先,初因寺廟條例而反對谛老;鄞慈五邑佛教會──時與谛老龃龉日深,亦推竹溪爲代表,赴北京請願。竹溪過滬,約大師同行。大師以覺社事委大勇,與竹溪(「五月」)晉京,寓法源寺。奔走月余,未達取銷寺廟條例目的,而條例亦由是未付實行(自傳十二;覺書「己未佛教年鑒」) [P106] 。

  大師在京,曆遊名剎名園。京中學者林宰平、梁漱溟、畢惠康、殷人庵、梁家義、範任卿、黎錦晖等,並先後來法源寺晤談。胡適之曾約晤,大師告以宋明儒之語錄體,創自唐之禅錄。胡因而進爲壇經及禅錄之考究(自傳十二)。是年夏,留日學生陳定遠,憤日人挾弄喇嘛,回國籌設中國五族佛教聯合會,以期蒙藏內向。適大師在京,乃與道老、覺先參加,並請莊思緘(蘊寬)、夏仲膺(壽康)、湯鑄新(芗銘)、胡子笏(瑞霖)、張仲仁(一!C堨)、王家襄等,共起提倡以資促成。時黎黃陂居津,大師與陳思遠去津晉谒,爲論佛理。惟格于寺廟條例,致佛教會事未成(自傳十二;人物志憶六)。大師在津,穆穆齋偕之訪黃(郛)膺白,始與締交(自傳十二)。九月,張仲仁等發起己未講經會,推莊蘊寬、夏壽康爲會長,請大師講維摩诘經于象坊橋觀音寺。大師隨講出「維摩诘經釋」,文義新穎,言辭暢達,于 [P107] 積集福智資糧,創造淨土,特多發揮。王虛亭、楊荦哉、馬冀平、陶冶公、倪譜香、胡子笏、周秉清等,悉由是起信。王黻彜(尚菩)與黎錦晖(邵西),筆記「經釋」外之口義爲「維摩诘經紀聞」(自傳十二;人物志憶十叁;維摩诘經紀聞序;覺書「己未佛教年鑒」;黎錦晖「維摩诘經紀聞敘」)。

  按:維摩法會日期,年鑒作「閏七月」;自傳作「八月初」尚在敷講;紀聞敘作「九月」,則指陽曆而言。十月八日,中秋,大師賞月于西山戒壇寺。李隱塵、陳元白聞大師敷講于北京,特自漢口來聽。講畢,因陪遊西山諸勝(自傳十二)。

  李隱塵、吳璧華、熊希齡等,發起續講大乘起信論,聽衆日多。講畢,秋垂盡矣(自傳十二;維摩诘經紀聞序)。十一月五日,大師由天津南下抵南京。翌晨(「十四日」),禮楊仁老之塔。

  訪歐陽竟無于支那內學院籌備處;內院時在籌設中(關于支那內學院文件之 [P108] 摘疑)。

  按:閱竟無居士近刊,誤爲「冬」日。

  七日,至滬。即由費範九陪往南通。十日(「十八日」),應張謇(季直)請,講普門品于狼山觀音院,凡叁日。且遊覽名勝,參觀建設事業。張謇高弟江謙,時爲張謇稱道大師,乃緣成此法會(自傳十二;人物志憶十二)。張氏請大師講經,先以詩請: 『此生不分脫娑婆,正要勝煩冶共和。過去聖賢空舍衛,相輔兄弟戰修羅。覺人誰洗心成鏡,觀世豈聞面绉河!師傥能爲龍象蹴,安排丈室聽維摩』。

  按:自傳與人物志憶,均以南通講經爲先于北京。且以「安排丈室聽維摩」,爲張謇宴敘時所贈;殷仁庵撰講維摩緣起,引此詩謂有預兆,京中傳爲佳話雲。實則南通講經在後。可證者:一、己未佛教年鑒雲:『九月十九日,南通張謇請釋太虛講普門品于狼山觀音院』。二、寶蓮華盦詩,有 [P109] 「太虛已赴啬翁約,九月十八日講經狼山觀音堂」。叁、詩存「張公季直邀南通紫琅觀音院講經」,有『後夜窺寒月,秋聲曲徑聽』之句。四、「維摩诘經紀聞序」,末署『二九四六年秋之望,釋太虛序于南通』。然以此詩爲預兆,則亦有之。詩刊于覺書四期──舊七月出版;故閏七月講維摩經,此詩巧爲預兆矣。此詩非南通講經時作,蓋張謇書贈大師,寓禮請講經之意。大師晚年誤忘,因此詩先于維摩法會,乃以南通法會爲先。十二月(「十月」),覺書五期出版。適大慈購得西湖南山之淨梵院,從事潛修。大師乃商決結束滬之覺社;改覺書季刊爲海潮音月刊。卓錫西湖,專心編輯。「十一月」中赴杭(自傳十二;覺社宣言;十五年來海潮音之總檢閱;覺書「己未佛教年鑒」)。

  是年,谛老得蒯若木、葉譽虎助,開辦觀宗學舍,成近代佛教之一流(從一般教育說到僧教育;寶靜「谛公老法師年譜」)。 [P110]

  民國九年,一九二0(己未──庚申),大師叁十二歲。 一月

  七日,彌陀誕,大師爲大慈舉行入關禮。玉皇爲主庶務,大慈次子恭佐(恒演)護侍之(自傳十二)。 十日(「十一月二十日」),大師作「太虛宣言」,述整理僧製之志願(文)。

  「十一月」,滇督唐繼堯派代表曾子唯來杭,兼電議和代表缪嘉壽,禮聘大師赴滇垣弘法。大師以潮音初編,滇道修遠,辭謝未行(自傳十叁;「己未佛教年鑒」)。

  按:自傳誤爲廣州回杭時事。二月

  四日(「十二月十五日」),大師以歐陽竟無之支那內學院章程,有『非養成出家自利爲宗旨』語,殊覺藐視僧伽,乃作「支那內學院文件摘疑」。

  大師與內院爲法義之诤,自此始(自傳十二)。其後,內院丘檗(晞明)致 [P111] 函大師雲: 『以措辭未圓,易啓疑慮,則改爲「非養成趣寂自利之士」,亦無不可。要之,非簡出家,乃簡出家唯知自利者。……祛釋疑團,藉免誤會』!舊正月,海潮音創刊。大師發表「覺社宣言」,綜述一年來弘化業績。作「 海潮音月刊出現世間的宣言」,略雲: 『海潮音非他,就是人海思潮中的覺音。……宗旨:發揚大乘佛法真義,應導現代人心正思』。 『新思潮者,名之曰現代人心。……第以新思潮之生起,動不由自,唯是隨環境牽動而動(由境界風而動),因不得不動而動(由無明風而動)。 ……沒有自覺自主的力,也沒有善的標准與真的軌持,不過是胡塗雜亂,混沌龌龊的一代人心的表現罷了!故必須尋出個善的標准與真的軌持,發生出自覺自主的力量來;乃能順應著這現代人心,使不平者平,不安者安,而鹹得其思想之正』。 [P112]

  大師以爲:欲應導現代人心正思,即需發揚大乘佛法真義。大師所推重之大乘真義,即中國臺賢禅淨共依之起信楞嚴。如曰: 『大乘佛法的本身,即「衆生心」是。……就我們人類切言之,亦可曰人生心,即是能具能造人生世界種種事物的。……大乘佛法真義,原是人人自心中所本有的。……因爲揭發說明了他,便發生一個覺悟大乘佛法真義的人生心。因爲開發闡明了诠他的經教,便發生了一個發揚大乘佛法真義的海潮音。……將這大乘佛法的真義,稱舉到人海思潮的最高性上去,爲現代人心作正思惟的標准。……將這大乘佛法的真義,宣布到人海思潮的最大性上去,爲現代人心作正思惟的軌持』。

  大師被推舉爲西湖彌勒院及大佛寺住持。奘老、士老、大覺等,先後爲之管理。大師仍住淨梵院,時泛一葉扁舟,來往于湖南淨梵、湖北彌勒之間(自傳十叁)。四月

  大師以新近之思想學術,闡明(叁十)唯識論,發揮唯識學之新精神, [P113] 作「新的唯識論」。

  按:無言「太虛大師行略」雲:『冬回杭州,于車轼舟舷上寫成新的唯識論』,乃誤讀自傳致誤。

  大師卓錫西湖,時與康南海(居蕉石鳴琴)相往來,茗談辄複移晷。大師合彌勒院與大佛寺爲一,複古名兜率寺之舊,康氏爲之書額(自傳十叁;人物志憶六)。

  大師時多論評世學之作:「論陳獨秀自殺論」,「昧盦讀書錄」、「論胡適之中國哲學史大綱上篇」、「讀梁漱溟君唯識學與佛學」、「近代人生觀的評判」。大師不滿胡適之進化論的曆史觀念,責其抹殺個人之才性,不明佛法所說之心性。梁漱溟時有「唯識述義」公世,右空宗而抑唯識,大師爲論空與唯識,義本一致。于「佛藏擇法眼圖」,評謂: 『梁君所言,僅齊叁論顯說;其密指者似在禅宗而未能達』。

  大師于近代人生觀之評判雲: [P114] 『我以爲:爲人間的安樂計,則人本的、神本的人生觀爲較可。爲理性的真實計,則物本的、我本的人生觀爲較可。至于現代適應上孰爲最宜,則我以爲四種皆有用,而皆當有需乎擇去其迷謬偏蔽之處而已』。離佛法,則世學各有所是、各有所蔽;得佛法以抉擇貫攝之,則各能得其當。大師論衡世學,其方式每多如此。五月,陳性白來迎大師去武昌。應隱塵、元白、李…

《太虛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