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地」等。
(七)交蘆子 署名交蘆子者,如「成大乘論」等,悉掩關普陀時作。交蘆之名,取義于楞嚴經:『因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于交蘆』。『中間無實性,是故若交蘆』。時大師有「楞嚴攝論」之作,故撰文以交蘆名焉。 [P7]
(八)覺 (九)群 大師晚年創覺群周報于上海,時寫短評,即分此二字爲筆名。
(一0)雪山老僧 「竹陰閑話」署此名,所以表示長老之身分者。有作「儒佛會勘」者,大師許其契機,書「閱儒佛會勘隨筆」。惜對方爲不懂事漢,竟起而上下其議論;乃不得不示現雪(窦)山老僧之風格,再爲閑話一番,勸其吃茶養息去!
(一一)缙雲老人 缙雲山,爲漢藏教理院所在地。抗戰期中,大師多度夏于此,故晚年每自稱缙雲老人。以此署名者,如「議印度之佛教」。
(9)老人 (10)老朽 (11)朽太 大師晚年寫示弟子之信劄,辄署名老人,老朽,亦有作朽太(虛)者。然非以老自傲,實寓警策之意。衰老之自覺,面對欲革新而未能之佛教,內心之惆怅爲何如!與月空書雲: [P8] 『余經數醫診治,病仍無起色。老僧不管興亡事,後事如何付後人!老朽字』。
大師念及學問與事業之繼承無人,唯有不了了之。然悲心所至,又有不能以不了了之者,則唯自傷老朽,勉發後人之進趣耳!
(一二)白平 大師早年與黨人相往還,外來信劄每稱大師曰白平(奘老及芝峰爲編者說)。今存大師遺物,有黨章一,有白平字樣「奘老交亦幻,亦幻交與編者)。
(一叁)綠蕪 (12)落凫 此爲大師民國初年,于一般刊物投稿之筆名(呂蔭南「太虛大師早年生活之片段」)。
(一四)密宗革興會 大師托名密宗革興會,發表「王師愈诤潮中之閑話」 (大醒爲編者說)。 [P9]
(一五)宏空 民國八年,有署名北京僧宏空,發布「佛教危言」。反對政府恢複民四製定而一度擱置之管理寺廟條例卅一條;于谛閑特多抨擊。或以此出大師作,宏空即太虛之隱語耳。時大師確在北京,而自傳(十二)亦謂:「謂我爲反對谛閑者』。北京僧宏空,可能爲大師托名。然亦有以爲不然,該文有:『吾老矣,無能爲矣』之句,不類大師口吻。今未能決其是非,姑留以存疑。
綜上所說,主名凡十五,依于流衍來者凡十二。其用爲筆名而發表文字者,有唯心、太虛、太、泰羲、悲華、非心、芬陀、昧盦、昧然、昧昧、交蘆子、覺、群、雪山老僧、缙雲老人、綠蕪、落凫、密宗革興會之十八,或加宏空爲十九。
二 籍貫
大師爲浙江崇德(石門)人。民國十六年,「呈內政部整理宗教文」,亦署 [P10] :『籍浙江崇德』。大師之籍貫崇德,似無可異議。然今考之,則應是海甯,非崇德也。人物志憶(九)雲:
『余原籍屬石門,而生長于海甯州之長安鎮,故與海甯汪莘伯有小同鄉之誼』。
考之自傳(一),大師生父爲石門(今改崇德)人。十余歲,即孑然一身,來海甯長安鎮,從張其仁學泥水工。經十余年,入贅于張氏,以期繼承其工業。翌年卒。大師生母,從未去崇德。大師十四歲冬,一度回崇德祭掃先茔,但未能取得處理祖遺産業之權,即遄返海甯。是可知大師生長于海甯張氏,故與海甯汪莘伯有小同鄉之誼。然順于中國之宗法風習,大師猶自稱原籍崇德,原籍蓋其祖籍,實則海甯人也。
叁 年齡
大師生于光緒十五年臘月,卒于民國叁十六年叁月。依自傳所說,世壽得五 [P11] 十九歲。如雲:
『那時(受戒時)我纔十六個年頭,未滿十五歲』 (自傳二)。 『廿歲那年的夏天,在七塔寺聽講。……二十歲那年的冬天,我赴江蘇僧教育會』 (自傳五) 。 『二十二歲的春初,到了廣州』(自傳五) 。 『民國初年,我二十四歲』(自傳七)。
以民元爲二十四歲推之,則宣統二年──二十二歲至廣州;光緒叁十四年──二十歲在七塔寺聽講經;光緒叁十年──十六歲在天童寺受戒;生于光緒十五年。核之事實無不合,此爲中國一般之計年法。
若據潮音草舍詩存及詩存續集,以「初度」論年,則大師去世時,五十八歲猶未滿。如雲:
『此身四十六初度』(甲戌「臘月十八剃須漢臯」)。 『人間四八今初度』(丙子「鼋渚四八初度」)。 [P12] 『度世年複年,忽滿四十八』(丁醜「滿四十八說偈」)。 『身世今盈四十九』(戊寅「五十初度」)。 「己卯臘月十七夜至十八晨,以余五十歲滿,五十一初度」(己卯「菩提場譚院長訪問團團員等祝生日書示並序)。
以初度論年,故民國二十八年叁月,大師駐錫雲南碧雞山,初寫自傳,而序謂:
『五十歲的時候,嘗試寫過五十以前自傳』。『五十歲起,有了(己卯)日記』。
若依一般計年法,則是五十一歲。今此年譜,依自傳,即一般計年法。故論及初度,每有出入處。如陽曆民國二十四年,大師四十七歲;而一月二十二日,始爲大師四十六初度。若此之類,讀者勿以爲疑。
民國二十九年夏,大師講「我的佛教改進運動略史」。所論叁期之年歲,多所未合,自相矛盾,進退難通。應是記者聽之未審,推算致誤,不應以此起疑。又呂蔭南「太虛大師早年生活之片段」,自請親聞大師所說,而實有一年之誤。 [P13] 總之,大師之年齡,依自傳及詩存,極明確而無所疑也。
四 眷屬
等覺大士,必先眷屬圓滿;妙覺佛陀,有近眷屬、大眷屬、內眷屬之衆。今准此意,略敘大師之眷屬。
先論世俗眷屬:父系,崇德呂氏,世業農。或言出晚村後人,亦末由稽考。父名駿發,幼孤貧,習泥水工于海甯之長安。光緒十五年春,入贅于海甯張氏。冬,生大師。翌年病卒,年二十八。
母系,海甯長安張氏。外祖父其仁,爲泥水工巨擘,以工起家。光緒二十四年,以七十余高齡棄世。
外祖母周氏,道名理修,本吳江富家女。幼讀書,多識而明決。初嫁,生一子(子綱)。值洪楊亂離,挈兒避難來長安,因再嫁張氏。生女一,即大師生母。晚年居道庵,道佛兼奉,信行頗笃,遊江南名山九華、普陀等殆遍。光緒十五 [P14] 年,時年逾六旬矣。
大舅祖綱,業商。光緒二十八年頃,病癱卒。有子叁。
二舅子綱,本外祖母先夫所出。幼隨母來長安,因從母以張爲氏。聰明多才藝,曾赴童子試。惜以吐血染阿芙蓉癖,日以潦倒,以教蒙館度生。有女二,後不知所終。
母張氏,秀美而婉弱。年十六而婚,當年生大師。翌年,夫卒。後改適石門洲全鎮之李姓,有子女叁。居常多愁善病,光緒二十七年夏病卒,年二十八。
次論僧伽眷屬:師祖奘嚴(奘年),法名寬妙,湘人。光緒十四年,出家于湖南衡陽東洲羅漢寺。光緒二十九年,來參甯波之天童。以後往來天童,俨以甯屬爲第二故鄉。奘老古道熱腸,肝膽照人!清末,圓!4漒以事觸甯波縣知事怒,被判驅放回原籍。奘老濟之以旅資,且代爲枷系,伴送至上虞;人以是稱之!奘老護念大師甚切,外祖母以外,一人而已。民叁十七年十一月,編者訪之于天童,年七十五歲,猶康樂率真如昔。 [P15]
師士達,法名弘量,湘人。光緒十八年,投羅漢寺,從奘老出家。光緒二十二年,來江浙。二十九年,住持上海敬心寺。士老不拘小行,而持誦甚虔。民國叁十叁年,無病卒,年六十七。
大師慨今佛門付法,徒存形式,故不以法系爲重。其剃徒及徒孫中,其事有可記者,附見于年譜。略攝二表如下:
一、剃徒:
圖片
┌───┬─────┬────┬────┬─────┬─────┐
│法 名│表 字│俗 名│籍 貫│出 家 │ 生卒情形 │
├───┼─────┼────┼────┼─────┼─────┤
│ │乘 悲 │ │ 安 徽 │ │返俗 │
│ │乘 智 │ │ 安 徽 │ │返俗 │
│ │乘 戒 │ │ 江 西 │ │返俗 │
│ │大 安 │ │ 浙 江 │民國七年 │十年頃卒 │
│傳 心 │大 慈 │ 黃葆蒼 │ 湖 北 │民國八年 │十一年秋卒│
[P16]
│傳 佛 │大 覺 │ 董慕舒 │ 四 川 │民國八年 │十四年春卒│
│傳 衆 │大 勇 │ 李錦章 │ 四 川 │民國八年 │十八年秋卒│
│ │大 默 │ 鄧 │ 湖 北 │民國九年 │十年卒 │
│傳 慧 │大 嚴 │ 王虛亭 │ 安 徽 │民國十一年│十五年冬卒│
│傳 忠 │大 敬 │ 唐畏叁 │ 湖 南 │民國十二年│二十四年卒│
│傳 信 │大 愚 │ 李時谙 │ 湖 北 │民國十二年│不明 │
│傳 震 │大 剛 │ 王又農 │ 湖 北 │民國十二年│叁十四年卒│
│ │德瑛(尼)│ 李梅石 │ 湖 北 │民國廿二年│卒 │
└───┴─────┴────┴────┴─────┴─────┘
二、徒孫
┌───┬───┬───┬───┬────────┐
│法 名│表 字│籍 貫│師 長│生 卒 情 況 │
├───┼───┼───┼───…
《太虛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