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應劉峙主席之歡宴。下午,應省立水利工程學校及河南大學農學院約,就水專大禮堂,講「對于學生救國之商榷」,慧輪記「海十二、十二「史乘」)。
四日,上午,講「佛法之四現實觀」于河南大學,樂天愚記。下午,各界假人民會場開歡迎大會,劉主席夫婦、李局長夫婦等均來與會,聽衆逾萬。大師講「中國之危機及其救濟」,淨嚴、化城、心海合記。翌日,離開封西行(海十二、十二「史乘」)。 [P337]
七日,大師抵洛陽。馬青苑師長歡宴于西工。翌日,遊龍門、白馬寺諸勝(海十叁、二「史料」)。
十日,大師過臨潼,就浴于華清池。傍晚,偕康寄遙至西安(海十二、十一「史乘」;海十叁、二「史料」)。
按:大師過洛陽與臨潼之遊蹤,見「史料」康寄遙之「太虛法師弘法記」。惟該記日後追記,時日參差,今概依「史乘」所記爲正。
十一日,西安佛教界及善團,假臥龍寺佛教會,舉行歡迎會。大師講「西安佛教複興之希望」(海十二、十一「史乘」)。
十二日,大師往城南,瞻禮大薦福寺,大興善寺,大慈恩寺。翌日,往興教寺,禮玄奘、窺基、圓測之塔。歸途、禮杜順塔(海十叁、二「史料」)。
十六日,大師在寂園──康寄遙母墳園,開慈恩宗寺刱立會,大師被舉爲宗長(海十二、十一「史乘」)。
十七日,大師講「佛教對于中國文化之影響」于西安高級中學(文「注」) [P338] 。
十八日,上午,民樂園開各界歡迎大會;大師講「大雄大力大無畏之佛法」(海十二、十一「史乘」;十叁、二「史料」)。下午,楊虎城主席歡宴大師于西關新城大樓,與王參謀長一山,來秘書長等晤談。大師爲講「心理革命」(海十二,十一「史乘」;十叁、二「史料」;文)。
大師在陝,與陝中缁素,「爲日本犯中國電告其國佛教徒」(電)。
十九日,大師開講「彌勒上生經」于慈恩寺(海十二、十一「史乘」)。
二十叁日,大師再遊臨潼(海十叁、二「史料」)。
二十六日,大師于臥龍寺,開講金剛經;十一月六日圓滿(海十叁、二「史料」)。十一月
一日,大師詣大慈恩寺,開慈恩宗寺第一次檀護會(海十叁、二「史料」)。
叁日,大師至第一中學,講「舊新思潮之變遷與佛學之關系」。七日,參觀 [P339] 竟化小學(海十叁、二「史料」)。
八日,大師應西安建設廳養成所之請,莅所講「心理建設」(海十叁、二「史料」)。
十日,大師偕康寄遙遊終南山,十五日還,賦「終南遊」以紀之(海十叁、二「史料」)。
二十二日,西安佛教界,公舉大師爲崇仁寺住持。二十六日入院,以化城爲監院(海十叁、二「史料」)。
十二月八日,大師至佛化社說法(海十叁、二「史料」)。
大師還南,經南京,至上海。與玉慧觀等籌備佛慈藥廠(淨嚴袁西航「上大師書」;海十叁、二「史料」)。
是月,北碚缙雲山漢藏教理院,籌備就緒,大師撰「漢藏教理院緣起」(文)。
柏林教理院,以九一八事故,經費無著停辦。世苑設備處移南京佛國寺。大 [P340] 師命法舫離北平,率學生塵空、本光、葦舫等,回武昌佛學院。會覺則于臘八離去(海十叁、十一「史料」;法舫致編者書;會覺爲編者說)。是年冬,圓!4漒以泉州開元寺轉道傳戒,抵泉州。是年,朱慶瀾、葉恭綽、範成,于上海影印碛沙版宋藏(叁十年來之佛教)。
按:自傳二十一雲:『余十八年至二十一年,冬間皆到南普陀度歲』;然此年實未嘗去閩。
民國二十一年,一九叁二(辛未──壬申),大師四十四歲。 一月
大師遊奉化雪窦寺。時蔣中正(十二月)辭職還裏。大師有「雪窦贈某君」詩(詩存): 『四登雪窦初飛雪,乍惜梅花未放梅;應是待令寒徹骨,好教撲鼻冷香來』!
遊普陀度舊年,住瑩照之息耒院(李子寬同住多時),將及二月(瑩照「上 [P341] 太虛大師書」;寬道致編者書;人物志憶七)。
按:人物志憶作二十年,蓋約舊曆而言。
二十八日,上海日軍夜襲閘北,有淞滬之役。
時漢院即將進行籌備開學,大學命滿智入川主持,海潮音改由法舫編輯(十五年來海潮音之總檢閱)。
去年武漢大水,正信會救護甚力。至是年一月,凡成立災童識字小學十所,收容災童二千五百人(海十二、十二「史乘」;海十叁、叁「史料」)。
大師在普陀,指導成立南海佛學苑。出瑩照(前寺住持)、寬道(全山知衆)之議,以柏林教理院學生寬融主持之,以後實未能有所建樹(寬道致編者書)。
滬戰將作,圓!4漒以轉道之約來廈門。時閩院負責人大醒、芝峰,在閩數年,閩僧殆以不滿其處理寺務,不滿其學院之少閩籍學僧,不滿其主持縣佛教會,乃漸多隔礙。圓!4漒來,乃引入于鬥诤之途,至夏而轉烈(自傳二十一)。 [P342]
按:此是二十一年事,自傳作二十年者誤。叁月
九日,日本導演之滿洲國成立,
十叁日,普陀山僧衆,公議奉禅那庵爲大師休憩處;大師爲易名「太虛蘭若」(海十叁、七「圖」)。
十八日,大師痛心于中日民族之自殘,作「因遼滬事件爲中日策安危」。列論戰則必致兩敗,和則得相助之益。結論所說,以今思之,誠不勝慘痛之感: 『余爲中日國民與東亞黃種共免禍害計,爲全世界人類鹹享福利計,敢本我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大無畏精神,不惜受全國人民之所忿惡,大聲疾呼,將系鈴解鈴之議(即先恢複九一八以前狀態)陳之日本當局,孫中山先生對于中日之遺策(大亞洲主義)獻之中日國民。如得中日大仁大智之士,察擇施行,則余雖萬死亦忻樂焉!否則,「不歸美,即歸俄」,恐中日非複東亞之主人矣』! [P343] 四月
五日,大師作「評印順共不共研究」,時駐錫杭州之靈隱(文)。 時國府遷都在洛陽,戴季陶等發起興修白馬寺(海十叁、六「史材」)。
是月,正信周刊出版于漢口。六月
十二日,大師于南京中國佛學會,開講圓覺經;胡法智記,成「圓覺經略釋」。法會期間,丁超五、蔣作賓、彭養光、趙翊邦、李子寬、李亞軍、高爾登等,均先後來訪(海十叁、九「史材」)。
二十日,法會圓滿(海十叁、九「史材」)。大師作「佛教紀元論」。專采錫蘭說,以爲:『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佛教曆二五五六年』(文)。雖所推差失一年,然取意則有可參考者。
二十五日,大師抵漢口,駐錫佛教正信會(海十叁、十「史材」)。
二十六日,大師于正信會,開示「學佛之簡明標准」,李慧空與周慧毓記(海十叁、十「史材」)。
二十八日,大師過江回武院,時駐軍交涉且去(海十叁、十「史材」)。 [P344]
叁十日,大師挈佛學院員生,遊珞伽山,參觀武漢大學(海十叁、十「史材」)。七月
一日,大師赴漢口佛教正信會之歡迎會。翌日,大師于正信會,開講「佛說十善業道經」,四日圓滿。葦舫與清虛記,成「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要」(海十叁、十「史材」)。
八日,武昌政法學各界,歡宴大師于抱冰堂。大師即景爲題,講「清涼世界」(海十叁、十「史材」;正信一、九)。
是日,大師應武昌正信會請,講「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葦舫與清虛記,成「講要」(文)。
十七日,大師偕李了空赴廬山度暑(海十叁、十「史材」)。
叁十一日,大師以李協和、許俊仁、張治中、何敘甫、蔣仲雅、劉一公等發起暑期講演會,就大林寺開講「佛學講要」叁日,克全記(海十叁、十「史材」)。 [P345]
是月,大師議于大林寺建層樓,作大殿法堂(大林寺募修大殿法堂序)。遊廬山大漢陽峰(詩存)。是年夏
戴傳賢、李濟琛、朱慶瀾、孫洪伊等,發起就北平雍和宮,修建金光明道場。大師作「論時事新報所謂經咒救國」(文)。八月
叁日(「七月二日」),天臺宗耆宿谛老卒,年七十五(寶靜「谛公老法師年譜」)。
某日,回漢口,偕李了空乘飛機去重慶(詩存)。
二十日,重慶北碚缙雲山,創辦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正式開學。大師主持開學典禮,以「淡甯明敏」爲院訓,岫廬記(海十叁、十「史材」)。賦詩二律,一雲: 『溫泉辟幽徑,斜上缙雲山。嚴谷喧飛瀑,松杉展笑顔。漢經融藏典,教理叩禅關。佛地無余障,人天自往還』。
二十九日,大師致書留藏學僧法尊,著回川主持(與法尊書一)。蓋以漢院 [P346] 教職,時唯超一、滿智、遍能、岫廬、慧松諸人,未足以副漢藏教理之實。九月
大師過重慶。叁日,于重慶反省院(佛學組),講「人性之分析與修證」,慧松記。大師約其義爲一偈(文): 『一反自性成真佛,叁省吾身學古人。悟得本空好勤拂,永令明鏡絕纖塵』。
某日,再講「佛學與宗教哲學及科學哲學」于反省院;又講「人欲之分析與治理」于求知俱樂部,皆慧松記(文)。
大師回武漢。二十叁日,應武昌文化公學約,講「如何建立國民的新道德」(文),大師以爲:中國國民所最需要之道德,爲儉樸、勤勞、誠信、爲公。而人類道德之原理,爲『一、衆緣主伴之互成;二、唯識因果之相續』。
二十五日,世苑圖書館開幕。大師世界佛學苑之運動,總苑地址,去夏始確定于南京佛國寺。適以長江流域之大水,繼以九一八、一二八之事變,因緣乖舛(德國衛禮賢亦卒),進行不易。是夏,武院駐軍撤去,大師即進行圖 [P347] 書館之籌備;至是始告成立。到孔庚、方耀庭(本仁)、夏鬥寅、王森甫、羅奉僧等。院董會改推方本仁爲院…
《太虛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