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董長(略史;海十叁、十一「史材」)。圖書館成立研究部,分編輯、考校二室。研究員有談玄、塵空、葦舫、本光等;其後陸續來者,有力定、守志、印順等。館務由法舫主持,凡六年。大師留武昌期間,講「賢首學與天臺學比較研究」,法舫記(文)。
二十八日,大師于正信會作「臨別開示」,即登輪東下(正信一、十四)。
是月,「 寺廟興辦慈善事業實施辦法」公布(海十叁、十二「史材」)。十月八日(「重九」),大師應奉化蔣公延請,住持雪窦寺,行進院禮。瑩照、寬融、玉慧觀,均上山觀禮(海十叁、十二「史材」;玉慧觀「浙東名山雪窦寺紀遊」)。以克全爲監院,後改以又信任之。
二十五日,大師赴廈門(海十叁、十二「史材」)。
二十九日,大師于閩院開示:「現代僧教育的危亡與佛教的前途」,燈霞記(文)。極力抨擊士大夫式的法師養成,勉學僧以: [P348] 『現代學僧所要學的,不是學個講經的儀式,必須要學能實行佛法,建立佛教,昌明佛法,而養成能夠勤苦勞動的體格,和清苦淡泊的生活』。十一月
十二日,大師應新青年會之請,講「新青年與救國之新道德」(與前「如何建立國民的新道德」同),芝峰記。後引起丘斌存、丘非山等之批評,有芝峰等與之論戰(芝峰「道德的小論戰」)。
其間,大師應廈大教授所組文哲學會之約,講「法相唯識學概論」,虞德元(佛心)記(海十四、一「佛教要聞」;守志「潮汕弘法一周記」)。本論,昔年初講于世界佛教居士林,未竟而中止。雖粗陳大綱,未必即能折世學而張唯識之法幢;然概敘要義,頗有條理。綱目爲:
圖片
一 法相唯識論之略釋
二 法相唯識學之由起
甲 出發于究真之要求者
乙 出發于存善之要求者
[P349]
叁 法相唯識學之成立
甲 其余唯心論不成立之故
乙 法相唯識論能成立之故
1 獨頭意識與同時意識──虛實問題
2 同時意識與第八識變──象質問題
3 自識所變與他識共變──自共問題
4 第八識見與第七識見──自他問題
5 八心王法與諸心所法──總別問題
6 能緣二分與所緣叁分──心境問題
7 第八識種與前七識現──因果問題
8 第八識現與一切法種──存滅問題
9 一切法種與一切法現──同異問題
10 前六識業與八六識報──生死問題
[P350]
11 諸法無性與諸法自性──空有問題
12 唯識法相與唯識法性──真幻問題
13 染唯識界與淨唯識界──凡聖問題
14 淨唯識行與淨唯識果──修證問題
四 法相唯識學之利益
是論,王恩洋、張化聲、唐大圓、彥明、梅光羲、羅燦、密林、法尊、胡妙觀、黃忏華等爲之序。十二月一日,大師于閩院,講「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後的建設」,守志記(文)。乃綜合年來對于佛法之條貫統攝,及對于改進佛教之主張而論之。
叁日,大師辭退南普陀寺住持,由常惺繼任,舉行交接禮(海十四、一「通訊」)。時大師連任六年將滿,而負責主持之大醒、芝峰,以年來煩累于無謂糾紛,不願再留,乃議推常惺繼任(自傳二十一)。
按:自傳「推定次春請常惺法師繼任」,非也。通訊作「十一月二日」, [P351] 考系十二月二日之誤。
九日,以潮汕缁素推澄泓爲代表來廈門歡迎,大師乃偕會泉南行,守志爲侍錄(自傳二十一;守志「太虛大師潮汕弘法記」)。
按:自傳誤以此爲十九年冬事。
十日晨,抵汕頭,智證、周覺空等來迎。赴六邑會館之歡迎會,大師講「存心與擇法」。晚,大師至商會,開講心經,凡叁日。其間,有丁滄波、馬傑叁等來訪(守志「潮汕弘法記」)。
十叁日,大師等至潮州,駐錫開元寺。晚,講心經大意(守志「潮汕弘法記」 )。
十四日,上午,出席歡迎會,大師講「佛法與救國」。晚,略講十善業道經大意(守志「潮汕弘法記」)。
按:「佛法與救國」原注『一二、一六,記于潮安』,與事實不合。
十五日,大師爲開元寺念佛會,講「阿彌陀佛經講要」。又應第四中學之請 [P352] ,莅校講「佛學的色法與物」。是日,大師訪唐大顛之叩齒庵(守志「潮汕弘法記」)。
按:淨土宗月刊,以「阿彌陀佛經講要」爲二十叁年講,誤。
十六日,大師等還汕頭。晚于商會講阿彌陀經大意。
翌日,離汕還廈門(守志「太虛大師潮汕弘法記」)。
二十叁日,大師于閩院,開講「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勝濟、窺谛、東初、、燈霞、雪生等合記,成「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文)。大師譽此經爲「法備五乘,義周十宗」,頗爲推重。
二十五日,廈門各界來受皈依,因發起慈宗學會(海十四、一「佛教要聞」;十四、二「圖」)。如慈宗要藏敘雲: 『轉逢長老,自小雪峰攜古銅彌勒菩薩像至,乃就兜率陀院,設慈宗壇以奉之。民二十一、二十二之交,旦夕禅誦其中,皈依者浸多,有慈宗學會之設』。 [P353] 是年冬
曾琦過廈門訪大師,以世出世法不易會通者叁事(世法不能無執著,不能無愛憎,不能無殺戮)相詢(旡名「世出世法之融會」)。時擁護班禅者,有用回兵攻入西藏之議。畢朋寺僧羅桑年劄等發「血淚書」,表示反對。大師乃作「讀西藏比丘血淚書告中央政府及國民」,以平息班禅達賴間之爭端爲善法(文)。
民國二十二年,一九叁叁(壬申──癸酉),大師四十五歲。 一月
一日,慶祝元旦,大師開示(慶祝元旦)。
時熊十力出新唯識論,學出歐陽竟無而大反歐陽竟無之唯識。大師許其『不失爲真如宗之屬,以其提撕向上,主反求實證相應,鞭辟入裏,切近宗門』。但其「推尊大易,傅合儒言』;『不用聖比量以排除非量的凡情直覺,而反引凡情直覺以排除聖比量,又適成顛倒』, !因于去年底,作「略評新唯識論」,舉大乘叁宗義以通攝之。適內院劉定權之「破新唯識論」至,九日, [P354] 大師讀而複附識數語于後: 『作略評新唯識論旬有余日,獲閱劉君定權之破新唯識論,破之固當矣。歐陽居士序之,深致慨熊君十力之毀棄聖言量。然履霜堅冰至,其由來者漸。夫起信與楞嚴等,殆爲中國佛教唐以來相承之最高聖言,居士雖未獲融會貫通,而判爲引小入大之不了義說,猶未失爲方便。乃其門人王君等,撥而外之,居士陰許而不呵止。殊不知即此便開毀棄聖言之漸!迫令千百年來相承起信、楞嚴學者,亦敢爲遮撥法相唯識。仿佛中論,依傍禅宗,爰有瞽僧狂士,攻讦窺基護法而侵及世親無著。今劉君猶曰:「除起信論僞書外」;居士亦未揀除。徒責熊君之棄聖言,所謂有知人之智而無自知之明欤』!
十二日,戴季陶等請班禅于寶華山主持藥師法會,會衆有發(十二)願文(藥師法會發十二願文序)。
十八日,大師輯「慈宗要藏」竣,爲之敘(文)。 [P355]
「臘」,大師應廈門大學心理學會之約,講「夢」,虞德元記(記者「附識」)。
時芝峰離閩,大師命去武院編海潮音(南北東西之海潮音)。二月
一日,大師講「學佛先從人做起」于思明縣佛教會,燈霞記(文)。
十一日,支那內學院交來「佛誕紀元論刊定書」,對大師「佛教紀元論」,有所指摘。大師作「複內學院書」(書)。
二十八日,大師返滬(海十四、四「佛教要聞」;正信二、五)。叁月十二日,大師于上海永生無線電臺,廣播「佛法大意」(海十四、四「佛教要聞」)。
十九日,大師于雪窦寺開講「出生菩提心經」。開題後,由寶忍代講(出生菩提心經講記跋;海十四、五「通訊」;正信二、五)。大師擬以雪窦寺爲世苑禅觀林,草禅觀林大綱(海十四、五「通訊」)。然主持無人,迄未能如法進行。 [P356]
大師讀「教育部爲中國佛教會佛教學苑組織大綱複內政部咨」(見二月十一、十二「時事新報」),歎爲「民國以來政府對于佛教第一有意義有價值之公文」,乃爲「論教育部爲辦僧學事複內政部咨」(文)。于中國佛教會之主持者,『不知僧教育,又不知國家教育製度』,胡擬「佛教學苑組織大綱」,爲政府責爲:『妨礙國家教育製度之統一』;『不識大體』,致其無限之感慨(參略史)。是年春,呂萬來山,大師偕之遊四明山心,曆訪雪窦諸勝(詩存外集)。夏初(四月二十頃),大師至甯波,展禮受經故居之永豐寺(甯波七塔寺歧昌老和尚八十冥壽啓)。四月二十九日,錫蘭佛教之複興運動者達磨波羅卒(寂穎「達磨波羅的死」)。五月五日,大師在滬,作「現代佛教周刊之路向」,以示大醒。現代僧伽,自二十一年改爲現代佛教月刊,失其初創之特色。是年四月,大醒至潮州,改 [P357] 辦「現代佛教周刊」,大師乃勉以: 『辦爲周刊,應益注重改善僧製之運動,而尚論佛教之時事,收懲惡勸善之效,開撥亂反正之路;建立現代僧伽以住持現代佛教,庶幾其有希望耳』!
六日,大師于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開講「八大人覺經」,八日圓滿(海十四、七「佛教要聞」)。
七日,大師于永生無線電臺,播講「佛教與護國」(海十四…
《太虛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