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太虛大師年譜▪P44

  ..續本文上一頁對一般哲學與各種社會學亦鮮探涉。偶及馬說,故亦同一般淺薄少年的驟然傾向。其實,近 [P440] 人的文化社會學,亦遠勝馬氏之說,況于佛法之所明耶!爲佛教徒而不信奉佛法爲根本的、至極的、唯一的思想標准,則所謂破見,較之毀戒尤甚!直可舍佛而去,何用更自居佛徒而以改教製爲言耶!?余光宣以來,即好泛覽各種經濟政治學說,及各種社會主義書籍,對中印希歐各家哲學亦好探究抉擇之,無有逮于佛法之圓徹者!雖所著「真現實論」尚未完成,而關于社會學,則「自由史觀」已可見其綱領。要言之,佛法明因緣生法,尤其是因緣生法則的業報法則,實爲佛教最根本的亦最究竟的所在。此而不信,即無所謂佛教,更何所用其爲住持佛教的僧寺而謀適應改更!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佛教,曾與日本整個生産的和文化的各種社會組織,發生缜密的有力的聯系。但過于遷就,苟求生存發達,而漸失佛教的真實性。余民四前,揆度我國將成一歐美式的民主國,故作「整理僧伽製度論」,爲適應之建設。然以國內軍閥割據,政變疊生,及歐戰後俄國革命成,形勢異前;迨民十六,遂適應改爲「僧製今論」。民二十後,外感世界經濟大 [P441] 恐慌,內覺中國佛教會,無由有全國之健全組織,另爲「建僧大綱」之擬議。今更縮爲先建一「菩薩學處」。皆因中國經濟政治尚無一確定之趨向,不能如近代日本佛教與整個經濟政治文化,成就聯系的功效。然其屢變,皆與整個中國相呼應而起,且皆從佛教根本信念流出。惜乎你等都不能深切注意研究及此,輕易看過,致新進後生亦漫不經心而妄生訾議。要之,佛教必須從根本信念上立起。從有根本信念的廣大信衆上,增進成立住持佛教的僧衆,則縱爲適應生存環境,變更僧製,甚而退出僧衆,亦必仍爲佛教之信衆。否則,但爲個人或一群人生活求出路,別無超俗向上之意義,存佛教之名而無佛教之實,又烏用是佛教僧寺爲哉!願你與諸友生同體究之』!

  二十日(「初一」),時以大師被聘爲「國民精神總動員會」設計委員,而社會部商擴大組織中國佛教會,大師乃與定安、王竹!A蛤、張若愚、李獻亭、金仲陶等,集商改組雲南省佛教會(己卯日記)。 [P442]

  二十一日(「初二」),張仲仁來訪(前以訛傳遇難,大師曾爲文悼之)。張氏後以詩持贈,有『太炎學說太虛偈,並世曾傳二妙詞』之句(己卯日記;人物志憶二)。五月

  五日(「十六」)夜,偕定安、轉逢、黃二南、李獻庭、蘇慧純等放舟滇海。大師紀其心境爲詩: 『山盡碧欲天連,月出紅日如落。扁舟劃破空明,何處一聲孤鶴』!

  黃二南舌畫詩境爲滇池泛舟圖(己卯日記)。

  六日(「十七」),士老卒于滬。噩耗來滇,大師爲作普佛追薦(己卯日記)。

  連日重慶大空襲。海潮音無法出版;叁期起,移昆明,由塵空編輯(己卯日記)。

  二十六日,佛誕,曾養甫來訪。極望大師整興雞足山,情高語摯,頗爲所感動。曾以爲人地計,擬請虛雲負名,大師負其實責。大師雖知合作不易,念 [P443] 及大醒、芝峰、會覺之滯留陷區,如得以集內地而教學相長,亦計之得,因亦有意于此(己卯日記;與陳靜濤書)。

  按:大師其後以弘法精舍事,佛教訪問團事,一再約芝峰而不複肯來。辜負大師爲教悲心,要皆思想異趨而生活在頹廢之中。是日,大師于佛教會開講普門品,凡叁日;王茂如、王竹!A蛤、徐昭武、張若愚等來聽(己卯日記;海二十、叁──六「佛教新聞」)。

  二十八日(「初十」),雲南省佛教會開第四屆改選會,大師當選爲理事;後被舉爲理事長(己卯日記;海二十、七──八「佛教新聞」)。

  叁十日(「十二」),大師應雲南大學哲學研究會約,往講「唯物唯心唯生哲學與佛學」,塵空與李思齊記(己卯日記)。「法性無生與唯物」,「法相緣生與唯心」,「法界妙生與唯生」之配當,頗有深意。蓋「法界圓覺宗」之妙生,即大師所謂之中國佛學,與中國學術關涉頗深,宜其與「唯生」爲近。 [P444]

  大師之法相唯識學(談玄編),時由商務印書館印行問世(己卯日記)。六月十一日(「二十四日」),于佛教會開佛學研究社第一次研究會,大師爲導師。後每星期日舉行,參加者有周明齋、王兆熊、陳履吉、李思齊、胡一貫等(己卯日記)塵空記。

  十八日(「初二」),大師應祿介卿司令約晤,會談雞足山佛教之整理事宜(己卯日記)。七月

  四日(「十八」),鄭太樸偕潘懷素來訪(己卯日記)。

  七日,大師出席雲南各界七七二周年大會。大師講「七七紀念的兩個特點」(己卯日記;海二十、七──八「佛教新聞」)。

  二十四日(「初八」),大師小病,住大悲閣養!7砡(己卯日記)。

  叁十一日(「十五」),國際反侵略大會中國分會,推大師爲名譽主席,函紙索題,大師爲題(己卯日記): 『古所謂攻非攻,即侵略反侵略。墨耶兼愛爲宗,佛孔爰其先覺』。 [P445] 八月

  二日(「十七」),大師以被推爲歡迎尼赫魯大會顧問,病中勉撰「歡迎印度民族領袖尼赫魯先生」 (己卯日記)。

  十四日(「廿九」),病體康複,移住省垣。時外間對大師主辦會務,頗有非議,大師亦感幹事乏人,僅成將就敷衍之局(己卯日記)。

  十六日(「初二」),省佛會開理監事聯席會議,公推大師爲整理雞足山導師。該縣縣府及縣佛教會,均派人來省歡迎(海二十、十──十一「佛教新聞」)。

  二十四日,雲南省僧衆救護隊成立,大師以「服務國家宣揚佛教」爲訓,大慧記(海二十、十──十一「佛教史料」)。

  二十六日(「十二」),莫斯科真理報記者朱煌來訪,大師與談佛教之因果法則(己卯日記)。

  二十八日(「十四」),佛教會修建護國息災法會,大師開講仁王護國般若經叁日(已卯日記;海二十、九「佛教新聞」)。 [P446] 九月

  一日(「十八日」),大師組織之「佛教訪問團」,大體決定。林主席題來「巨海南針」;龍主席題來「大法西還」。翌日,蔣總裁題來「悲憫爲懷」 (己卯日記)。訪問團之組織,初以今春王禮錫發表「論國民外交方針」于大公報,主從速組佛教、回教訪問團。大師時作「占海南島之威脅與對佛教國之誘略」,喚起全國上下及佛徒之注意。謝健等提案于參議會;海刊本年二期,亦有「應從速組織佛教訪問團」之時論。由于西南國際路線之日形重要,終得朝野重視贊助,由政府函聘爲佛教訪問團團長,撥予費用,以佛教徒自動組織名義而成立。

  八日(廿五」),大師派妙乘、谛聞去雞足山(己卯日記)。

  十五日(「初叁」),陳定谟來昆谒大師。陳以曾養甫發心促成雞足山學院,囑爲籌備,因辭去勷勤大學事來昆(致陳靜濤書)。

  十七日(「初五」),省佛會召開雲棲慈幼院發起人會(己卯日記)。是月,海潮音移北碚缙雲寺,由法舫編輯(己卯日記)。 [P447] 十月十叁日(「初一」),大師以訪問團事,應中宣部約,決定返渝一行(己卯日記)。是日,圓!4漒于上海爲日本憲兵所捕,拘送南京,以傳說圓!4漒有募款協助政府軍費事。迨十一月九日(「廿八日」),始以查無其事開釋(葉性禮「圓!4漒法師事略」)。

  按:圓!4漒被捕原委:上海二十日路透電:『據傳:彼曾在滬募集十萬元,獻于中國政府,供抗敵費用』。申報則謂:『日人在事前,曾要挾圓!4漒出任中日佛教協會會長,圓!4漒拒絕,致遭逮捕』。圓!4漒滯留觀望于上海,未能奉中佛會隨國府西移,致陷囹圄之災。「明哲保身」,此老應愧未能也!

  十五日(「初叁」),大師以訪問團事飛渝。中宣部董副部長(顯光)等來迎,駐錫長安寺(己卯日記;海二十、十二「佛教新聞」)。 大師在渝,出席中央國際宣傳委員會,商決訪問團事宜。二十五日,晉谒蔣委員長。先後晤見孔院長、張嶽軍秘書長、陳教育部長、潘公展、曾虛白等 [P448] 。與社會部談及健全佛教會組織及佛會遷渝問題。于國際反侵略協會中國分會(邵力子、陳真如等主持)歡送會中,大師據佛教立場,提出「武力防禦與文化進攻」之說(己卯日記;訪記;略史) 。

  二十七日(「十五」),大師偕葦舫飛返昆明(己卯日記;訪記)。十一月十日晚,大師以訪問團事,招待昆明新聞界(訪記)。時昆渝各地報章,紛登訪問團消息,備致勉勵而寄以熱望。

  十叁日,于斌來訪(訪記)。

  十四日,大師(雲南佛教會已移交)偕團員葦舫,譯人(緬甸段)陳定谟,侍者王永良,開始佛教訪問團之遠行。李協和、王占祺等來送行。大師有留別昆明諸友詩。訪問團出國意趣,有皓電: 『太虛等頃因國中文化界之啓發,佛學人士之贊助,及各地佛徒之籲請,爰組織成立本團。將赴緬甸、錫蘭、印度、暹羅等處,朝拜佛教諸勝地,訪問各地佛教領袖,藉以聯絡同教之感情,闡揚我佛之法化。並宣示中國民族爲 [P449] 獨立生存與公平正義之奮鬥,佛教徒亦同在團結一致中而努力。因此,佛教愈得全國上下人士之信崇,隨新中國之建成,必將有新佛教之興立,堪以奉慰吾全世界真誠信仰佛教之大衆,洎崇拜贊揚東方道德文化者之喁望!茲者,本團……取道滇緬公路,出發在即,敬布衷誠,伫聞明教!佛教訪問團導師兼團長太虛率全體團員皓』叩。

  十七日,大師應大理各界之歡迎于省立中學。下午,過洱海,于海邊晤張君劢,時創民族文化學校于是(訪記)。

  十八日,大師抵雞足山,宿大士閣。翌日,上山至祝聖寺,寺主懷空率衆來迎。連日瞻禮雞山名剎(訪記)。

  二十一日,雞山佛教會開會,議決:成立雞足學…

《太虛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