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敬我們,那是他的事情,我們要尊敬他。我們要全心全力幫助他,他不幫助我們,那是他的事情。這個我們不要管,盡到自己本分應盡的責任就對了。我們的目標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一定要見佛,要跟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這是你真正叁歸了。
世間人如果沒有一個真正踏實的依靠,好像你這個歸依太空洞了,自性覺正淨,我怎麼覺也覺不來。所以我們一定要找一個形像,好像有依靠,心裏比較安一點。你們既然有這個想法,我就給你介紹,滿你的願。我們歸依佛,歸依阿彌陀佛,我們作彌陀弟子。人家以後說:「你歸依了,你歸依哪一位?」「我歸依阿彌陀佛。」可不能說:「我歸依淨空法師。」那就搞錯了。你歸依阿彌陀佛,誰給你做證明的?淨空法師給我做證明的,這行。我給你做證明,歸依阿彌陀佛。法是法寶,「我歸依《無量壽經》」。僧寶,「我歸依觀世音菩薩,歸依大勢至菩薩」,這兩位是僧寶。這叁寶具足,我真有依靠了。好,現在我們舉行儀式。
[附]:
認識佛陀教育 (共一集) 1996/11 新加坡 檔名:17-14-01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今天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與淨宗學會,特別舉辦這一次通俗的講演,講題是「認識佛教」。這個講題過去在美國、澳洲都曾經講過。前些時候這邊的同修來要求我,希望用一個小時的時間,試驗著做一次光碟的錄影,我說也很好。
實在講在今天這個社會,無論是哪一個國家、地區,我們看到佛教徒人數確實不少,而能把佛教說得上來,能說得明白的確實不多,無怪乎社會一般大衆對佛教有很深、很廣泛的誤解。我們做佛的弟子有責任宣揚佛法,更重要的是要把「什麼是佛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給社會大衆介紹出來。
今天諸位看到這個資料,這裏面一共分了七段,這個大綱是早年在美國叁藩市馬袓廟講的,這是個老的大綱,我們還用這個大綱講,但是我們的時間短,必須要精簡。
請看第一段「緣起」,佛教怎麼來的?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他是北印度人,在現在的尼泊爾。根據中國曆史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出生的那個時代是中國周朝昭王二十六年甲寅,而佛滅度是在周穆王五十叁年壬申。照這個記載來計算,世尊世壽七十九歲,我們通常講釋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這是中國人算虛歲,前後都算上是八十年,實際上世尊是七十九歲圓寂的。他老人家在世說法四十九年,講經叁百余會,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佛教傳到中國來是在後漢永平十年,漢明帝的時代,公元六十七年,今年公元一九九六年,公元六十七年傳到中國來,這是正式傳來的。非正式比這個時間早,在中國曆史裏面所記載,大概在春秋戰國時候就有記載,但那是非正式的。國家派使臣到西域去禮請,法師到中國來受中國帝王的尊敬,以老師的禮節相待,這是從永平十年開始。
第二段要跟諸位介紹,佛教究竟是什麼?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智覺宇宙人生之教育,大智大覺,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了,這是佛教育的內容。而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現在也所謂是生活的空間,說空間當然包含著時間,而人生正是我們自己本人。由此可知,佛陀教育的內容就是說明我們自己與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真相如果明白清楚了,一絲毫疑惑都沒有,在佛法裏面就稱他爲佛陀,所以佛不是神,是人,這個諸位一定要搞清楚。菩薩也是人,也不是神。菩薩雖然覺悟,但是沒有圓滿,圓滿就稱佛,沒有圓滿就稱菩薩,所以佛、菩薩都是人,都不是神,這一定要搞清楚。
然後我們再解釋什麼叫「佛」?什麼叫「法」?「佛」是從梵語音譯過來的,梵語稱爲「佛陀耶」,中國人喜歡簡單,把這個尾音都省掉了,單稱一個「佛」,它的意思是「大智大覺」。智是體,覺是用,智慧的作用就是覺,覺的對象就是宇宙人生。宇宙人生我們用一個代名詞,稱之爲「法」。「法」是個代名詞,宇宙萬有,簡單的講就是心境事理之總代名詞,也是我們講宇宙萬有,用一個字來代表。
法是所覺,智是能覺,能所是一,才是正覺。如果能所是二,那雖覺,佛法不承認他是正覺,爲什麼?能所是二,這種的覺悟世間人有。我們現在所謂的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世間聰明智慧的人很多,他也有相當高度的智慧、覺悟,但是他有能有所,佛法跟他們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佛法裏頭沒有能所。諸位要知道,能所是二法,能所不二那是一法,佛經裏面常說入不二法門,不二法門在哪裏?這裏你看到了,能所不二,你就入了法門了。入這個法門,人家就稱你作菩薩,稱你作佛,這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才真的明白了。如果是能所對立,沒搞清楚,沒有明了。一定要入進去之後,能所不二的時候,你才真的恍然大悟,禅宗裏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這個境界,這樣的人才真正通達佛法。如果能所對立,不通達,那只是道聽塗說而已,佛法究竟是什麼確實沒搞清楚。一切大乘經都給我們說這樁事情,我們必須要把它認識清楚。
既然知道佛法是教育,而教育的內容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那麼佛法之所求又是什麼?一切經論裏面諸位常常看到的,有一個名詞叫「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我相信這個名詞大家很熟悉。這一邊是把它翻成中文,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梵文的音譯,翻成中文,「阿」翻作無,「耨多羅」翻作上,「叁」翻作正,「藐」翻作等,「叁菩提」翻作正覺,合起來「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名詞就是學佛人所希求的,換句話說,佛教教學的目標就是這個。佛教一切衆生什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我們要學佛,學的是什麼?無上正等正覺,這是從名相上把意思翻出來了。由此可知,這個名詞不是不能翻成中文的,爲什麼古時候翻經的大德不翻出來,還要用音譯?這在從前譯場裏面有個規矩,這個規矩裏面有五種不翻,這種是屬於尊重不翻。實際上是可以翻譯的,這是爲了表示對它的尊重,它是佛法修學的目標。這個名詞裏面的意思,就是覺了宇宙人生的實相,也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智慧加上究竟圓滿,就如同一般宗教徒贊美上帝,上帝是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實際上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就是這個意思。
上帝是不是真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個我們大家都很清楚,上帝還做不到,全知全能是別人贊美他的,不是真的。而成佛,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那你要問:怎麼曉得他是真的?你看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留下來的這些資料,我們仔細去看一看,去閱讀一下,你就明了他是真的,不是假的。即使現代的尖端科技,佛在經上都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其他宗教經典裏面找不到,唯獨佛經不可思議。由此可知,我們學佛的人不是求升官發財,不是求富貴榮華,也不是求多子多孫,學佛不是爲這個,我們世間人拜佛總是求這些。應當要知道,學佛求什麼?求究竟圓滿的智慧。也許諸位要問,我求這個有什麼用處?用處可大了,有智慧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凡是不能解決的就是你沒有智慧,你有智慧哪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學,這裏面絲毫的迷信都沒有。所求清楚明白了,怎麼個求法?這就非常重要了。
第四段跟我們講「修學綱領」。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善財每遇一位善知識,對善知識恭敬,致敬之後,請教的第一句話,他就說明他自己已經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也就是說明,我這一生就是希望求得究竟圓滿的智慧,但是不知道怎樣修菩薩道、怎樣學菩薩行。由此可知,菩薩道跟菩薩行就是我們佛弟子學佛的下手之處。菩薩道是什麼?菩薩道是存心,你用的是什麼心。「菩薩」這兩個字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悟」的意思。菩薩道就是覺心,也就是覺而不迷。菩薩行是覺悟的生活、覺悟的行爲,才能與無上正等正覺相應,相應才能成就,才能達到。
下面我們略舉幾條,這幾條在大小乘佛法裏面都是最重要的修學原則、修學的綱領。第一,最高指導綱領,這也就是佛門裏頭一般所講的「叁自皈、叁皈依」,我們下一個鍾點專門講這個課題,就是教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回頭的意思,依是依靠。沒有聞到佛法,沒有修學佛法,我們對人、對事、對物總是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我們的心是在迷邪染,這就是凡夫,無量無邊的苦惱都是從這兒生的。佛教給我們把它翻過來,從迷邪染回頭,依覺正淨就對了。諸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他們修覺正淨,我們搞迷邪染。這個題留在後面再細說。
底下有個簡單的表,跟諸位略說修行。什麼叫修行?這個名詞定義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修是修正,行是行爲,中國人喜歡簡單,修正行爲,把正、爲省掉了,修行。可是現代人不行,你要講這個簡單說,他會産生誤會,認爲修行一定是出家做和尚的事情,在家人搞這個幹什麼?在家人不要修行,出家人要修行。或者一般社會上認爲,你們學佛的人要修行,我們不學佛的人不修行,都是把這個名相意思搞錯了,不知道修行是修正行爲。你的行爲有錯處,錯了你要不要把它修正過來?不是佛教徒,錯誤的行爲也要修正過來。
行爲無量無邊,把它歸納不出叁大類:身、口、意。身體造作,口是言語,意就是思想見解。你做錯了,你說錯了,你想錯了,你看錯了,要不要修正過來?由此可知,修行是一切大衆之所必需,不論你學不學佛。你不學佛就不要修行了嗎?不學佛的人總不能把爸爸叫大哥,那這就大錯特錯,你要不要把它糾正過來?你把它糾正過來就叫做修行。所以修行是廣義的,所有一切衆生都要修正他錯誤的行爲。這個一定要講清楚、要講明白,不要叫人産生誤會。此地講的綱領就是修正錯誤行爲的原則。
第二,僧團。叁自皈是個人的事情,我們講是獨善其身,是修自己。人在社會上,不能離開群衆、不能離開團體,所以團體裏面我們怎樣待人接物,佛教給我們六個原…
《認識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