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认识佛教▪P17

  ..续本文上一页敬我们,那是他的事情,我们要尊敬他。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他,他不帮助我们,那是他的事情。这个我们不要管,尽到自己本分应尽的责任就对了。我们的目标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一定要见佛,要跟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是你真正三归了。

  世间人如果没有一个真正踏实的依靠,好像你这个归依太空洞了,自性觉正净,我怎么觉也觉不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找一个形像,好像有依靠,心里比较安一点。你们既然有这个想法,我就给你介绍,满你的愿。我们归依佛,归依阿弥陀佛,我们作弥陀弟子。人家以后说:「你归依了,你归依哪一位?」「我归依阿弥陀佛。」可不能说:「我归依净空法师。」那就搞错了。你归依阿弥陀佛,谁给你做证明的?净空法师给我做证明的,这行。我给你做证明,归依阿弥陀佛。法是法宝,「我归依《无量寿经》」。僧宝,「我归依观世音菩萨,归依大势至菩萨」,这两位是僧宝。这三宝具足,我真有依靠了。好,现在我们举行仪式。

  

  

  

  

  

  [附]:

  认识佛陀教育  (共一集)  1996/11  新加坡  档名:17-14-01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今天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与净宗学会,特别举办这一次通俗的讲演,讲题是「认识佛教」。这个讲题过去在美国、澳洲都曾经讲过。前些时候这边的同修来要求我,希望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试验著做一次光碟的录影,我说也很好。

  实在讲在今天这个社会,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地区,我们看到佛教徒人数确实不少,而能把佛教说得上来,能说得明白的确实不多,无怪乎社会一般大众对佛教有很深、很广泛的误解。我们做佛的弟子有责任宣扬佛法,更重要的是要把「什么是佛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给社会大众介绍出来。

  今天诸位看到这个资料,这里面一共分了七段,这个大纲是早年在美国三藩市马袓庙讲的,这是个老的大纲,我们还用这个大纲讲,但是我们的时间短,必须要精简。

  请看第一段「缘起」,佛教怎么来的?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他是北印度人,在现在的尼泊尔。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释迦牟尼佛出生的那个时代是中国周朝昭王二十六年甲寅,而佛灭度是在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照这个记载来计算,世尊世寿七十九岁,我们通常讲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这是中国人算虚岁,前后都算上是八十年,实际上世尊是七十九岁圆寂的。他老人家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佛教传到中国来是在后汉永平十年,汉明帝的时代,公元六十七年,今年公元一九九六年,公元六十七年传到中国来,这是正式传来的。非正式比这个时间早,在中国历史里面所记载,大概在春秋战国时候就有记载,但那是非正式的。国家派使臣到西域去礼请,法师到中国来受中国帝王的尊敬,以老师的礼节相待,这是从永平十年开始。

  第二段要跟诸位介绍,佛教究竟是什么?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智觉宇宙人生之教育,大智大觉,对於宇宙人生彻底明了,这是佛教育的内容。而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现在也所谓是生活的空间,说空间当然包含著时间,而人生正是我们自己本人。由此可知,佛陀教育的内容就是说明我们自己与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真相如果明白清楚了,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在佛法里面就称他为佛陀,所以佛不是神,是人,这个诸位一定要搞清楚。菩萨也是人,也不是神。菩萨虽然觉悟,但是没有圆满,圆满就称佛,没有圆满就称菩萨,所以佛、菩萨都是人,都不是神,这一定要搞清楚。

  然后我们再解释什么叫「佛」?什么叫「法」?「佛」是从梵语音译过来的,梵语称为「佛陀耶」,中国人喜欢简单,把这个尾音都省掉了,单称一个「佛」,它的意思是「大智大觉」。智是体,觉是用,智慧的作用就是觉,觉的对象就是宇宙人生。宇宙人生我们用一个代名词,称之为「法」。「法」是个代名词,宇宙万有,简单的讲就是心境事理之总代名词,也是我们讲宇宙万有,用一个字来代表。

  法是所觉,智是能觉,能所是一,才是正觉。如果能所是二,那虽觉,佛法不承认他是正觉,为什么?能所是二,这种的觉悟世间人有。我们现在所谓的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世间聪明智慧的人很多,他也有相当高度的智慧、觉悟,但是他有能有所,佛法跟他们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佛法里头没有能所。诸位要知道,能所是二法,能所不二那是一法,佛经里面常说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在哪里?这里你看到了,能所不二,你就入了法门了。入这个法门,人家就称你作菩萨,称你作佛,这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才真的明白了。如果是能所对立,没搞清楚,没有明了。一定要入进去之后,能所不二的时候,你才真的恍然大悟,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这个境界,这样的人才真正通达佛法。如果能所对立,不通达,那只是道听涂说而已,佛法究竟是什么确实没搞清楚。一切大乘经都给我们说这桩事情,我们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

  既然知道佛法是教育,而教育的内容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那么佛法之所求又是什么?一切经论里面诸位常常看到的,有一个名词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相信这个名词大家很熟悉。这一边是把它翻成中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文的音译,翻成中文,「阿」翻作无,「耨多罗」翻作上,「三」翻作正,「藐」翻作等,「三菩提」翻作正觉,合起来「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名词就是学佛人所希求的,换句话说,佛教教学的目标就是这个。佛教一切众生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要学佛,学的是什么?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从名相上把意思翻出来了。由此可知,这个名词不是不能翻成中文的,为什么古时候翻经的大德不翻出来,还要用音译?这在从前译场里面有个规矩,这个规矩里面有五种不翻,这种是属於尊重不翻。实际上是可以翻译的,这是为了表示对它的尊重,它是佛法修学的目标。这个名词里面的意思,就是觉了宇宙人生的实相,也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智慧加上究竟圆满,就如同一般宗教徒赞美上帝,上帝是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实际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这个意思。

  上帝是不是真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个我们大家都很清楚,上帝还做不到,全知全能是别人赞美他的,不是真的。而成佛,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那你要问:怎么晓得他是真的?你看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留下来的这些资料,我们仔细去看一看,去阅读一下,你就明了他是真的,不是假的。即使现代的尖端科技,佛在经上都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其他宗教经典里面找不到,唯独佛经不可思议。由此可知,我们学佛的人不是求升官发财,不是求富贵荣华,也不是求多子多孙,学佛不是为这个,我们世间人拜佛总是求这些。应当要知道,学佛求什么?求究竟圆满的智慧。也许诸位要问,我求这个有什么用处?用处可大了,有智慧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凡是不能解决的就是你没有智慧,你有智慧哪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这里面丝毫的迷信都没有。所求清楚明白了,怎么个求法?这就非常重要了。

  第四段跟我们讲「修学纲领」。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每遇一位善知识,对善知识恭敬,致敬之后,请教的第一句话,他就说明他自己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说明,我这一生就是希望求得究竟圆满的智慧,但是不知道怎样修菩萨道、怎样学菩萨行。由此可知,菩萨道跟菩萨行就是我们佛弟子学佛的下手之处。菩萨道是什么?菩萨道是存心,你用的是什么心。「菩萨」这两个字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悟」的意思。菩萨道就是觉心,也就是觉而不迷。菩萨行是觉悟的生活、觉悟的行为,才能与无上正等正觉相应,相应才能成就,才能达到。

  下面我们略举几条,这几条在大小乘佛法里面都是最重要的修学原则、修学的纲领。第一,最高指导纲领,这也就是佛门里头一般所讲的「三自皈、三皈依」,我们下一个钟点专门讲这个课题,就是教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回头的意思,依是依靠。没有闻到佛法,没有修学佛法,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总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我们的心是在迷邪染,这就是凡夫,无量无边的苦恼都是从这儿生的。佛教给我们把它翻过来,从迷邪染回头,依觉正净就对了。诸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他们修觉正净,我们搞迷邪染。这个题留在后面再细说。

  底下有个简单的表,跟诸位略说修行。什么叫修行?这个名词定义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修是修正,行是行为,中国人喜欢简单,修正行为,把正、为省掉了,修行。可是现代人不行,你要讲这个简单说,他会产生误会,认为修行一定是出家做和尚的事情,在家人搞这个干什么?在家人不要修行,出家人要修行。或者一般社会上认为,你们学佛的人要修行,我们不学佛的人不修行,都是把这个名相意思搞错了,不知道修行是修正行为。你的行为有错处,错了你要不要把它修正过来?不是佛教徒,错误的行为也要修正过来。

  行为无量无边,把它归纳不出三大类:身、口、意。身体造作,口是言语,意就是思想见解。你做错了,你说错了,你想错了,你看错了,要不要修正过来?由此可知,修行是一切大众之所必需,不论你学不学佛。你不学佛就不要修行了吗?不学佛的人总不能把爸爸叫大哥,那这就大错特错,你要不要把它纠正过来?你把它纠正过来就叫做修行。所以修行是广义的,所有一切众生都要修正他错误的行为。这个一定要讲清楚、要讲明白,不要叫人产生误会。此地讲的纲领就是修正错误行为的原则。

  第二,僧团。三自皈是个人的事情,我们讲是独善其身,是修自己。人在社会上,不能离开群众、不能离开团体,所以团体里面我们怎样待人接物,佛教给我们六个原…

《认识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宗科学观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