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宗科学观

  净宗科学观

  净空法师讲述

  (此讲录出自净空法师专集文字讲堂)

  第一天

  张司长,诸位法师,诸位大德,诸位同修:

  今天确实是非常殊胜的因缘来到台南,尤其是到台南最高的学府跟大家谈谈“佛法与净宗”。民国三十八年,我记得当我从广州到达台湾,在高雄登陆,以后就在台南住了半年多。还记得那个时候住的地方距离火车站很近,听说可能就是现在校舍的地方。经过四十年了,台湾无论在哪一个地区,都有非常长足的进步,这是我们大家都能够见到的。

  跟著时代的进步,佛法在台湾也有非常殊胜的成就。佛法的兴旺,可以说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都比不上台湾。我们自己长住在台湾,虽然感觉到佛法在形式上的确很兴旺,但在实质上并不能叫我们感到很圆满,当然缺陷的地方依然是很多。

  佛法从释迦牟尼佛创始,流传到今天,依照中国人历史的记载,世尊出生在周朝昭王二十四年,圆寂在周穆王五十三年。如果这个记载是确实的话,世尊灭度到今年,应该是三千零二十年。在这么长的时间,教学的传递,尤其是从印度到中国,这当中经过许多的国家、许多的种族、许许多多多朝代战争的更替,如果要叫佛法圆圆满满保持著世尊当年的正确性,自然是非常非常的困难,也可以说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佛法逐渐要变质了。

  这个事实世尊知道的非常清楚,所以他老人家说我们佛法的法运分为三个时期:有正法时期,有像法时期,有末法时期。“正法时期”一千年,佛灭度之后一千年;这个时间不算太长,所以还能够保持著像世尊在世的那个模式。一千年后到二千年,这段时间长,逐渐变质了;虽然变质还像个样子。换句话说,变质的幅度不太大,确实有变质,还不太大,所以称为“像法”。“像”就是相似,没有以前那么纯了,还像个样子。

  二千年以后,就进入“末法时期”了。这个时候变质的幅度就非常之大,甚至于与世尊当年在世所传的完全相悖,面目全非。末法时期的众生,纵然勤苦的修学,很少看到有真正的成就。

  现在世尊灭度三千年了,这个末法也过了一千年了。末法有一万年,我们现在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因此,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要是从物质文明上来说,这个时代是进步了。假如从修学的成果上来讲,我们这个时代比起过去确实是倒退了;不但没进步,还倒退了。如果我们很冷静的观察一下,都能够体认到这个事实。

  今天这个题目虽然谈的是“净宗科学观”,首先我们要晓得,“净宗”从哪里来的?净宗是从佛教里面来的,是佛教大乘佛法的一个宗派。因此,我们要想了解净宗,一定要了解大乘佛法。要了解大乘佛法,首先要认识佛法究竟是什么?如果不把这些根本的问题搞清楚了,我们的修学就免不了要出差错。

  我们学佛,“佛”是什么?“佛”这个名词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觉者”。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觉悟的人,是一个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真正圆满觉悟的人;印度话称这种人叫“佛陀”。所以,佛陀不是神,是一个真正得到究竟圆满觉悟的人,我们要把它搞清楚。

  佛陀的学生-凡是追求究竟圆满觉悟的人,我们称他作“菩萨”。“菩萨”也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觉有情”,追求觉悟的有情众生,他也不是神。你今天发了心,发心追求圆满的觉悟,那你就是菩萨了。就好像一个学校一样,注册入了学,就叫“学生”。学生有一年级的学生、二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学生的程度不相等。菩萨也跟这个相似,因此菩萨也有一年级、也有二年级、也有三年级。佛在大乘佛法里面告诉我们,从初发心(初信位的菩萨)一直到圆满成佛,总共有五十二个阶级,一年级、二年级,到五十二个年级毕业了,那就成佛了,究竟圆满的智慧你完全证得了。我们学佛如果不把佛法这些事实搞清楚了,那真叫“迷信”,不会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所以,一定要把佛、菩萨认清楚。

  什么是“教”?我们现在常谈的“佛教”,什么是“教”?教是教学,教是教育,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于一切有情众生的教育,或者是对一切有情众生的教导,这是佛教。因此,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是觉悟的教育。

  佛教教学的内容是什么?我们从佛、菩萨这个名词定义里面,可以体会得到佛陀教育的内容。如果用经典里面的术语,一句话就都包括尽了,就是“诸法实相”,这是佛教教育的内容。要用现代话来说,“诸法”是一切法,“实相”是真相;换句话说,佛教教学的内容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宇宙就是讲的时间、空间,时空所包括的一切是我们生活的空间、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就是本人。换句话说,佛教的内容就是讲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大家讲经说法,我们今天把它会集成一部《大藏经》。人家要问你们,这一部《大藏经》讲的是什么?这一句话就答覆了。这一部《大藏经》所讲的是我们自己跟我们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

  诸位如果明白这个事实,你想想这个教育我们要不要接受?我们要不要修学?你知道自己,知道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你就是一位觉悟的人,就叫“佛”,就叫“菩萨”。如果对自己不了解,对自己生活环境不知道,这叫“迷惑颠倒”,佛法叫凡夫、迷人。经典的内容是说的这个,没有迷信。完全明白了,你就是一个智慧开了、智慧圆满的人。所以,佛法的教学是智慧的教学、是智慧的教育。

  佛说这种智慧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华严经》上说得很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因此,“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本来成佛”的意思,诸位要记住,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本来都知道;“本来成佛”就是这个意思,你本来都知道。都知道,现在变成不知道了(迷了),佛法的教学是教我们再恢复我们的智慧德能。

  你真的恢复了,你有个东西得到了吗?没有东西。佛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为什么无所得?所得到的都是自家本有的,本有以外,没有一样东西是新得的。换句话说,佛是以种种善巧的方法,帮助我们恢复自己本有的智慧德能,这叫“佛教”。可不能误会!

  如何恢复我们的智慧德能,让我们重新真正认识宇宙人生?刚才说过了,我们必须要去追究我们为什么把能力丧失掉,把这个原因找出来,然后把这个因素消除,我们的德能岂不是又恢复了!佛教导我们也离不开这个原则,佛把我们这个根本的因素找出来了。病根寻找出来了,病根是什么?妄想、执著。这在《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个妄想、执著是病根。我们本来是佛,现在搞成这个样子,病根就是妄想执著,使我们本性的德能完全丧失掉。不但这个大的改变因素是妄想执著,眼前我们生活苦乐的那个因素也是妄想执著。你为什么过得这么苦?你为什么遭遇到这么多的灾难?诸位仔细想想,那个根本原因还是妄想执著。妄想执著,害人不浅!

  佛法把这个根本的因素找出来了。因此,他教导我们如何恢复自性?如何破迷开悟?如何离苦得乐?他用许许多多的方法,但是这许多方法都离不开这个原理原则,那就是一定要破除妄想、执著。

  妄想发展成为“所知障”,执著不断发展变成了“烦恼障”,诸位常常读佛经,都晓得“二障”。二障从哪里来的?就是妄想执著加重了,变现成两种障碍,这两种障碍使我们永远不能离开生死轮回。所以,无量法门、一切经论都是给我们解释这个问题,帮助我们突破这个问题。这是佛法真正教学的原理原则,然后我们才会有一个下手得力的处所,这是首先我们把佛教认识清楚了。

  因此,佛教给我们要修行。“行”是什么?行为。刚才讲了,妄想执著是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思想见解错误了,我们的行为自然跟著就错误,必须把它修正过来,这叫做“修行”。

  总括释迦牟尼佛一代的教诲,在中国把它归纳起来加以分类,就分为“经律论”三藏,这个三藏就是佛教的教科书。经藏跟论藏是教我们修正思想见解的观念,戒律是我们的生活规范,依照这个规范修正身体、言语的行为,所以三藏经典是我们修行的标准。

  因此,经不是念念就有功德。念念没有功德,要懂得经典里面所讲的意义,依照这个教训去做,那就有功德了。“功”是什么?功是功夫,你真正依照这个去修行,这是功夫。行为都修到尽善尽美,那就是你所得的,这个功德是你真正有修行的功夫,你才成就一个完美的实质,这个叫做修行。

  前面主要的就是说明佛法,使我们有一个正确的看法,真实的认识。明白以后,我们就可以看这个讲演大纲。前面有一段引子,首先说明一般对佛教的误会。

  【一般误会:宗门-离言虑直指心性(士夫所宗)。教下-多说理少说事(士夫所宗)。净土-多说事少说理(老太婆教)。未解:事理不二、法门应机、万法一如】

  在中国,佛教大分为宗门、教下,这是讲佛教教学。在教学的方式上,在佛家讲教学的仪式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教学法,教学方法上分为两大类。第一个是“禅宗”,禅宗的教学非常特殊,完全不用教科书。从哪里下手?从禅定下手,首先叫你把心定下来,用这个方法。心定下来以后,再给你研究讨论,它是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心真的定下来之后,这个研究讨论产生的效果,真是不可思议。为什么?定能够生慧,佛法是“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所以,定心开真正的智慧,这是禅宗教学的方式。除禅宗之外是教下,教下教学的方式就不一样了,是依照教科书按步就班的来修学。就好像学校读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由浅而深,逐渐逐渐的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它用这个方法。

  所以,宗门教下教学的方式不相同。当然学生天赋就不一样,在…

《净宗科学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教的学位制度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