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宗科学观▪P3

  ..续本文上一页,我们不怀疑,依教奉行。“今尚科学”,现在我们接受西洋的文化,很不幸的把自己固有的东西舍弃掉了,我们今天遭了大难,吃了大苦,现在还不觉悟。现在讲科学,把古圣先贤的教诲都打上问号,不相信了。不相信,你真正有科学精神,那也不错。科学精神是什么?求证。古人讲的:“我要把它证明。”那也不错!现在你把它否认掉了,又不求证,你说这不是糟糕了!实在讲,我们是口头上崇尚科学,并没有真正做到。我们现前遭这个灾难的因素,确确实实是在此地。

  这个地方讲“信”,无论是信古圣先贤,或者信科学,要从这个地方建立真实的信心。我们信的对象是佛陀的教育,“大智正觉的教育,超凡入圣的轨范”。它的内容是“经、律、论”,我们称为三藏。“经”,这一部分多半是佛亲证的境界,他说出来给我们听,让我们了解事实的真相,偏重在理论上。“律”,这一部分是生活行为,我们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单独生活,我们每天面对著许多人、许多事、许多物,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态来跟外界交往?佛给我们制定了生活的规范,这个就是属于律部。“律”是我们生活的规范,它是以佛菩萨的标准来制定的,如果我们遵守,渐渐学习,也能入圣者的生活了。这个生活方式逐渐跟他们相同,在佛法讲“入圣者之流”。流是流类,入他们这一类。“论”,里面多分是对于这些事理真相,佛与学生们研究讨论,学生们互相的研究讨论;藉著研究讨论,对这个事理愈看愈清楚,愈来愈了解,这是属于论藏。所以“经”跟“论”是“宇宙人生真相之说明”,“戒律”是“真善美慧圆满之典范”。我们想过一个非常美满幸福的生活,应该如何才能得到?这个“戒律”里面可以得到。

  这两句话把《大藏经》的内容说出来了,诸位看到之后一定非常欢喜。去翻翻《大藏经》,跟这两句话讲的又不一样,会大失所望。你不要怀疑,以为我的话说错了。我的话没有说错,为什么你展开经典会感到失望?那是因为经典是用古时候的语言文字写的,我们现在看不懂,障碍在这个地方。

  尤其是关于“戒律”这一部分,它记载的是生活。世尊所讲的是三千年前当时印度社会的生活方式,当然跟我们现在不一样。因此,我们要学习的是学习它的精神,学习它的原理原则,不是学它的戒条,那些戒条到现在不适用了。像国家的法律一样,那个条文过几年要修改一次,要修订一次。佛订的这个东西是三千年前的,你不修改怎么会适用?所以,一定要修改,但是决定不能违背它的精神,不能违背它的理论,那就对了。

  刚才说过,戒律在中国有一次很大的修订。这个修订在唐朝,就是百丈大师为丛林制定规矩,制定一套法律,就是根据戒律来写的。换句话说,就是戒律的现代化。我说“现代化”是唐朝时候,戒律的本土化,“本土化”是唐朝。唐朝那个时候,那个时代的人,在唐朝这个地区就非常适用,是把戒律条文重新修订。所以,在中国,在过去大陆每一个省,中国的幅员很大,南方跟北方气候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因此,每一个寺庙再依据清规做小幅度的修改,适应我这个道场,适应我现代的生活方式,但是精神决定不能够违背。所以,这个戒律是要因时因地去修改的才能适用,这些都必须要懂的。佛法是圆融自在,不是死板的,活活泼泼。我们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生在哪个地区,接触到佛法,你都真正会得到一生的幸福快乐圆满,这是佛教给我们的,也是我们非常乐意去接受的。

  说到现代化与本土化,诸位要记住,这是大教育家永远不变的原则。《观世音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菩萨身而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我们要问:“佛怎样度那些基督教徒?”应以基督身得度者,即现基督身而为说法,你看圆融不圆融!自在不自在!你要问:“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无有一法不是佛法。你明白了、觉悟了,统统是的。你要不明白、不觉悟,“哪一法是佛法?”没有一法是佛法,你全迷了。一迷全迷,一悟一切悟,佛教我们破迷开悟。

  如果不能做到本土化跟现代化,佛就不能教化众生。我们今天佛教没有方法推广,没有方法被这个社会普遍来接受,原因在哪里?今天佛教一直保守在过去那个时代,所以现在社会上看到那些学佛人都怪怪的,用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眼光看你,“这是个怪人,这是十八世纪的人,不是现代人”,你说糟不糟糕!现代人他怎么肯接受?

  确实我们建一个道场等于我们建了一个学校,学校的校舍要盖什么形式的?都盖成十八世纪以前的样子,人家一看这不是现代人。特别是跑到外国,在美国也建成中国宫殿式的。这个意思,就是我们在美国弘扬佛法,叫你美国人要做中国人,还得做中国十八世纪的人。这美国人怎么能受得了?受不了!他怎么肯来接受,决定不能入门的。看到你建得富丽堂皇,大家观光观光,参观转一圈就溜走了,再也不来了。这就是不知道佛法教学是要应机的。

  所以,经叫作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这个不会变的;“下契众生可度之机”。你要记住,契机,现代名词就是现代化、本地化,这叫契机。这个才能让他欢欢喜喜自自然然走进来,进来还舍不得走,那你就成功了。

  我在美国建了一个小道场,建在德州达拉斯,这个道场的形式是美国人的建筑。大家都晓得,美国建一个教堂,建一个道场,一定要得到邻居的同意,要开多少次的听证会,要跟他们解释很久。我这个教堂没有开过听证会,没有一个人反对,因为他一看到我那个图(美国式的),他就生欢喜心。假如我要画个宫殿式的,恐怕要跟他们谈判好几年,他们才能同意,他不容易接受。

  所以,我们造的佛像应当造美国人的面孔,他一看到佛菩萨还是美国人,很亲切,他就不会走了。然后你才晓得,我这个地方所讲的是真的。我告诉他:“佛教是什么?是佛陀的教育。佛教又是什么?说明我自己跟我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他一听就明白,“这个我要学,我要知道”。想要知道,就来学了。他们都是基督徒,基督徒不要紧,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到佛堂里来,没有冲突!这样就都来了,非常欢喜变成一家人。我们是教育,不是宗教,教育不排斥任何宗教,任何宗教徒都欢迎来接受佛法圆满智慧的教育。他高兴了,我们也欢喜。

  千万不要“我是佛教,你是基督教”,这是对立的,那还得了!这一对立,世界上就有战争,那人民就要痛苦,社会怎么能得到祥和?怎么能得到“真善美慧”圆满的生活?我们首先要把佛教的本质认识清楚,然后才能够帮助世间人,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

  所以,这些外国人跟我接触之后,很感叹的跟我说:“我们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每次有许多苦闷的事情,星期天到教堂,见到牧师提出来,牧师就一句话:“上帝的安排”。”他说:“我们听了心里很不服,上帝安排得很不公平,说不出道理来。”所以,我就找他来,星期六到我这儿来,我这个地方给你解释,会叫你圆圆满满的心开意解,破除疑惑,真正得到自在。所以,一定要让他晓得这是教育,不是宗教,宗教徒就不反对了,宗教徒可以接受教育,这是事实。他们在教堂里耶稣是主,是他的主,天上的父,到佛堂来是老师、学生,哪有冲突!你在家有父母,到学校有老师,一点冲突都没有,必须把它认清楚。

  【修学:〈一〉愿行:〈1〉慧解:破迷起悟志取大道。〈2〉践愿:师法诸佛自觉觉他。〈二〉态度:至诚感通、事师亲友。〈1〉闻:多闻阙疑。〈2〉思:明理除疑。〈3〉修:实证断疑。(科学方法)】

  修学最要紧的是“愿行”。“愿”是志愿。志愿每个人不相同,因此佛陀教学里面的科系就非常复杂,所谓“无量法门”。为什么说这么多法门?应各种不同的根机,也就是要适应各种不同人的愿望,你喜欢学什么,佛就教你什么,由这个方法达到成就戒定慧,成就圆满的智慧。所以,它的目标方向是相同的,它的手段方式是千变万化的。

  “愿行”里面,“慧解-破迷启悟志取大道”,这是说一个原则,这是总纲领。至于用什么方法来破迷,用什么方法开悟,各宗各派手段都不相同,但是都能够帮助你达到目的。

  学佛一定要立大志。这个大志就要像佛陀一样,“我一定要恢复圆满的智慧,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彻底明了,再也不迷惑了”,要有这样的志趣,有这样的道心。

  然后要跟佛学,这是“践愿-师法诸佛自觉觉他”。佛是我们的老师,佛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跟他学。但是佛现在不在世间,那我们找谁?佛虽然不在世间,佛的遗教还在世间,遗教就是经典,我们依据经典来学习,就跟佛陀在世没有两样。

  中国自古以来用这种方式修学成就的人很多,历史上所记载的,第一位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孟子。孟子是学孔子,以孔子为老师。那个时候孔子已经不在世了,但是孔老夫子的著作留在世间,念孔子公的书,学孔老夫子的为人,有不明了的地方,去请教孔老夫子的学生;孔老夫子的学生还在,去请教他。孟子居然学成功了,学得很像孔老夫子。所以,今天我们说到孔子会连著「孔孟”,孟子学得非常像。孟子能学的像,为什么后人学就学不像?诸位要晓得,不是后人学不像,是后人没有认真的学;要认真的学,哪一个学不像!

  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已经过世了,不在世间了,他老人家的这个教训留在世间,我们依据他老人家的教诲,认真的去修学,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必定也会学得跟他一模一样,那你就成佛了!或者你要问:“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没有人跟他学得一模一样?”还是刚才那一句话,没有认真学,没有百分之百的去学。学个一半,学个六成七成,这是菩萨、祖师大德;学个一成两成,也是世间的贤君子,绝对不是坏人,绝对是有利益的。所以,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一定要发心…

《净宗科学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教的学位制度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