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宗科学观▪P7

  ..续本文上一页、心物不二、染净一如、质能同体】

  “见相同源”,它为什么能够转变?心会影响外面境界、会改变外境的状况,这个外面境界也能够影响心理。我们中国人讲求风水,现在外国人也讲风水了。雷根作总统的时候,还请一个看风水的到白宫去给他的办公室看风水,外国人也很喜欢讲求风水。

  风水有没有?有,风水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特别是居住的环境,环境能够影响情绪。只要你有感情,你有喜怒哀乐,你就会被环境所转。心随境转,什么心?妄心,妄心被境界转。如果你是真心,真心是如如不动,环境转不了你。转不了你,你能转环境。所以,心地清净的人,不受外面环境干扰,环境转不了他。

  你要问:“我们要不要看风水?”如果你是诚心诚意 念阿弥陀佛的,每一天“心想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身拜阿弥陀佛”,风水与你不相干,那就不必管它。如果你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嗔痴慢,那你决定受风水的影响,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这都是真的话,因为心跟外面境界是同一个根源,因此它有互相影响,“心物不二”,它是一。

  “染净一如”。染的是真如本性,净的还是真如本性,这是一桩事情。可是它的作用不一样,清净现一真法界,污染现十法界。

  “质能同体”,现在科学逐渐逐渐证明了。

  【体一如、相差别、用各异】

  从体上讲是一如,从相上讲有差别。相为什么有差别?相是识变的,识在那里变的。这是唯识经论里头常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所现的是一真,唯识所变的就有染净,就是十法界。十法界里面,我们讲四圣法界是净,六凡法界是染。相有差别,它的用当然就不一样。

  【万法唯识。】

  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真相了,如何恢复自性,恢复到清净,一尘不染,那就叫成佛。成佛就是恢复自性,圆满的性德,这叫成佛。

  【成佛之理-〈一〉断二种障:〈1〉烦恼障。〈2〉所知障。〈二〉转识成智〈1〉转前五识为成所作、转六识为妙观察。〈2〉转七识为平等性、转八识为大圆镜。(五十二位、三僧祇劫)】

  成佛的道理也很简单,归纳一切经论里所说的,不外乎此地讲的两条,“断二种障”,这二种障就叫“烦恼障、所知障”。刚才说过了,烦恼障是执著,所知障是妄想,这是病根、病源。这两种障都有浅深次第不同,最浅显易知的,佛跟我们讲见思烦恼;再细一点的,佛给我们说尘沙烦恼;最细微的有无明烦恼。烦恼障有浅深次第三种差别。最粗浅的见思烦恼断掉了,我执就破了,我执就没有了,六道就超越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你就进入到四圣法界了,就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就入他们这个法界了。可见得烦恼障、所知障是逐渐逐渐断的,你断一品,你的境界就往上提升一层。

  因此,二乘人(佛家讲的小乘):阿罗汉、辟支佛,只断了烦恼障,所知障没破。什么人破所知障?大乘法门里面,所谓“大开圆解”、“大彻大悟”,《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里面所说的“自得心开”,这些话都是讲破所知障。破所知障,就是我们讲的开智慧、开悟了,开悟就是破所知障。

  必须这两种障断尽了,这才成佛。断是断了,没有断得干净,不叫成佛,那叫菩萨、叫罗汉、叫辟支佛。他们是断了一部分,没有能够断干净。这是从断证。特别是小乘法,完全在这上面做功夫,这个功夫做得非常辛苦,方法很笨拙。

  第二种方法是“转识成智”,这是大乘菩萨们用的。这个方法很巧妙,实在讲,做起来比前面还容易、还快速,收效更显著。“转识成智”,转是转变,你必须懂理论、懂方法,你把它一变就成功了,那实在是太方便了。

  “转前五为成所作”。唯识学里头常讲,连《百法》都讲到转前五识,前五识是“眼耳鼻舌身”,转前五识变成成所作智。“转六识为妙观察”,六识是意识。“转七识为平等性”,七识是末那识,七识它的作用是执著,坚固的执著。六识是分别,七识是执著。“转八识为大圆镜”。

  虽然这是讲了八个识,其实真正用功夫、真正能转的是第六跟第七。所以,六、七是因上转,五、八是果上转,果上转就不必问了。换句话说,六、七既然是因,因一转了,果就转了。由此可知,转识成智的关键,转第六、转第七,就在这上面下功夫,真的比前面那个小乘法断二障,实在是容易太多了、方便太多了。所以,大乘比小乘容易,比小乘快速。

  现在我们就问怎么个转法?诸位必须要知道,你要了解什么叫第六识,把它认清楚。第六识的样子是什么?性质是什么?把它搞清楚。第六识就是我们常讲的分别心。我们眼见到这朵花了,我们见到了,没有分别它,看得清清楚楚,这是眼识的作用。我一看到,“这是红的花、白的花”,这是第六意识的作用,这就是分别。怎么个转法?不分别就转了,不分别就不用第六意识了。也许你会问:“不分别,那我还能看见吗?”不是你不分别就看不见,不分别还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不分别,你还是看得清清楚楚,《楞严经》上讲你是“见性见”,见的是真相。

  譬如,人家问我:“法师,这是什么?”我告诉你:“我不知道。”那这不是迷惑颠倒,这佛还能学吗?你问我,我就告诉你:“这是红色的花。”

  “那你不就分别了吗?”

  “我没有分别。”

  “没有分别,你怎么说红的花呢?”

  “因为你说是红的花。”

  你明白这个道理吗?你分别,我依你的分别来说,你才会懂。我有没有分别?我没有分别。我有没有执著?我没有执著。佛给我们讲经说法,是依我们众生的分别而分别,依众生的执著而执著,佛从来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佛说他没有说法,说了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话,没有说一个字。你懂这个道理吗?因此,他的心是清净的,他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分别,就是不用第六识,把第六识转成妙观察。

  妙是什么?你说什么,我跟你说什么;你执著什么,我跟你说什么,这叫妙!一不执著了,万法平等。一切不平等都是从执著里头生的,不执著,当然平等了。这个方法,比前面用“断证”的方法,真的方便太多了。所以,只要你对于一切法不分别、不执著,前五识自然是成所作智,第八识当然转成大圆镜,宇宙万法自自然然通达明了。

  这个方法也是功夫,由浅而深,分为“五十二位”。这就是菩萨修行的阶级,转识功夫的浅深分成五十二个阶段,这是菩萨的果位。大菩萨转得多,小菩萨转得少,都在那里用这个功夫。需要多少时间?“三僧祇劫”,要这么长的时间。可见得也不太容易转,要慢慢来,要有耐心。这是八万四千法门修行成佛的原理原则,无论哪个宗派,无论哪个法门,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是这一个道理。所以,这个理论是通途,是这样修成的。我们仔细一看,它真的是有道理。

  我们对于佛法的教学,佛给我们讲恢复我们本性的德能,他真的有理论、有方法、有原则可循。明白了,对于修证的信心才能够建立。但是我们一看要五十二个位次、三大阿僧祇劫,这要到哪一年才能成功?免不了要心酸。有没有方法,不必五十二位,不必三大阿僧祇劫,咱们这一生当中,短短的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就成功了,行不行?行!明天再跟诸位报告。

  第三天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时间过得很快,今天是我们讲座最后的一天,也是将这个讲题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给诸位做一个简单的报告。昨天曾经讲到大乘佛法里面,一般所谓修行证果的原理原则,已经跟诸位报告过了。

  原理原则实在是不难懂,可是要想修学达到这一个境界,确确实实不容易。不要说大乘佛法,即使小乘初果,我们在一生当中几乎同样不可能证得。如果小乘初果都不能证得,换句话说,要想超越六道轮回,那就不可能了。不能超越轮回,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的老实话,必定是在三恶道的机会多,在三善道的机会少。

  佛给我们说这些话,说得很多,许许多多经论上都是这么讲。这些话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故意警策我们的,恐吓我们的,让我们不敢做坏事情。是不是这个意思?给诸位说,佛绝对不用这个意思说法。《金刚经》上说得很明白:“如来是真语者。”真就是不假,佛不说假话,说真话。“实语者”,实就不虚,实实在在。“如语者”,如是恰到好处,什么样的事实就怎么样说,也不加一点,也不减一点,这个叫如语;说的与事实完全相同,这叫如语。“不诳语、不妄语”,诳语是夸张,妄语是骗人,可见得如来给我们所讲的句句都是真实话。如果我们对他的话怀疑,实在讲是自己的过失、是自己的障碍,在佛法讲业障,这是好人话都不相信。

  我们看经典这些句子,我们就应当一心一意深信佛语。假如我们很冷静地、细心地去反省反省,也会发现事实跟佛所讲的相应。我们不必看别人,好好的想想自己,我们这一天当中,从早到晚,起心动念,几个念头是善的?几个念头是恶的?这就知道了,恶念必定得恶报,善念一定得善果。想想这一天,想想这一年,想想从小至今,我们就会发现到实在是恶念多善念少,我们的造作也是造的恶事多善事少,将来的结果还要问别人吗?自己就很明白将来往哪里去。

  佛在唯识经论里面告诉我们,所谓“八识五十一心所”。“心所”是讲心理作用。五十一心所里面,善心所只有十一个,恶心所有二十六个,这就证明我们的恶念多过善念。何况善念的力量薄弱,恶念的力量强大,这就是说明为什么一切众生在六道里面,三恶道住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也能够从这个地方觉察出来。

  现在我们要问:“善恶的标准何在?”现在的价值观确实随著时代在改变,佛跟我们讲的善恶的标准,会不会随著时代来转变?给诸位说,不会的。为什么不会?佛给我们讲的善恶标准,是讲生死轮回的标准,这个跟普通的善恶标准不相同。这究竟是什么?我们必须搞清楚…

《净宗科学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教的学位制度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