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認識佛教▪P8

  ..續本文上一頁都包括了。它裏面說的是大圓滿,所說的是慈悲、智慧、叁昧、吉祥、福德、功德、歸依、贊歎,《地藏經》裏講的就是這些東西。實在說,不僅是它代表了全部的《地藏經》、地藏法門。如果把它引伸展開來說,又何嘗不是全部的佛法!

  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爲我們講經叁百余會,說法四十九年,總結起來就是大圓滿,也離不開《地藏經》上十句表法的意思。

  這個十種都是我們自性裏面本來具足的,不是外面來的,我們講真心本性裏面本來具足的。可是現在這一些智慧德能都不能現前了,我們現在真的是在迷惑顛倒,這個能力失掉了。怎麼樣失掉的?佛告訴我們,是我們把自己的本性迷了,迷了之後,智慧德能不起作用,所以這種失叫迷失,並不是真的失掉了。佛法整個的教學常常說「破迷開悟」,我們不再迷了,都覺悟了,自性裏面的智慧德能又恢複作用了。

  由此可知,佛法的教學,最後的成果不是佛給我們的,是我們自己本能恢複而已。正是佛在《楞嚴》上所講:「圓滿菩提,歸無所得。」當你圓滿成佛了,成佛你得到些什麼?什麼也沒得到。你所得到的,全是你自家本有的。你自己本性裏本來具足的德能之外,那是一樣也沒有得到,恢複自己智慧德能而已。

  因此,佛雖然苦口婆心教導我們,佛不居功。佛不說:「這是我的功勞!」佛沒有這個念頭,是你自己成就的。現在我們迷了,要用什麼方法來覺悟?這是一個大問題了。這一個方法就是教育,就是教學。這個看法,跟我們中國古聖先賢的看法完全相同,要把教育辦好!現在這個社會許多國家的領導人不懂得這個道理,現在一個目標是我們要工商業發達,把這個擺在第一個,教育疏忽掉了。

  諸位讀《禮記》、讀《學記》,《學記》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教育哲學,這裏面給我們說得很清楚,叫「建國君民,教學爲先」。這一句話要用現代話來講,你要建立一個政權,要統治一個國家的老百姓,什麼最重要?教育最重要。

  同樣的道理,佛教我們恢複自性,恢複本能,要用什麼方法恢複?教學。因此佛法是師道,佛法是教育,它不是宗教,這是諸位必須要認識清楚的。凡是宗教都是迷信的,迷怎麼能破迷?已經迷了,還要再迷,那還得了!必須要覺悟才能破迷。所以佛法提倡的是破迷開悟,這才能夠離苦得樂!這是師道。

  師道一定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要是不孝順父母,他怎麼會尊敬師長?不能夠尊師重道,怎麼能開悟?怎麼能破得了迷?這一個理念,幾乎是佛門跟中國古聖先賢共同都承認的。

  今天我們師道沒有了,學生不知道尊敬老師,兒女不曉得孝順父母,破迷開悟就永遠談不上。所以地藏菩薩在我們佛門裏面,他是代表孝道的。所以《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我們要從這裏學起。學什麼?學孝!爲什麼要孝順父母?現在很多人不懂,不明白這個道理。特別是西方,西方人沒有孝道的觀念,所以西方人學佛也不會開悟,這是實實在在的。

  我們在外國住久了,遇到一些外國朋友,他們對我們紀念祖先(祭祖)都感覺得很奇怪。他說:「你們說的祖先,幾百年前,甚至於幾千年前,太遙遠了,根本都沒有見過面,你還要紀念他幹什麼?」在他們想法,這很正常的,可是他不知道事實真相。佛告訴我們,中國「孝」字這個字造得很好!所以中國的文字是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裏面最好的文字,這個文字是符號,每一個符號裏面充滿了智慧。

  中國的文字製造有六個原則,我們稱作「六書」。這個「孝」字是六個原則裏面的一種,叫「會意」。你一看到這個符號,它上面是個「老」,下面是個「子」,你去體會這個意思,這個意思說明什麼?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外國人說父子有代溝,有代溝孝就沒有了,老跟子就分家了,孝就沒有了。上一代跟底下這一代結合成一體,這叫孝。所以你要懂得這個意思。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自己,是一個自體,在我們中國文字上表現了這個含義。實在講,這個意思大乘佛法才把它解釋得清清楚楚。佛告訴我們,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一體,這個道理太深太深了。

  《金剛經》上講:「諸法如義。」就是說明這個道理。《中觀論》裏面跟我們講的「八不」也是講這個道理,「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全是講這個道理。這個道理除了佛經之外,你哪裏都看不到。

  西方這些科學家、哲學家,我們看起來很了不起。現在探討的宇宙,大講到無盡的太空,小講到了量子、粒子。在佛法裏面來說,都叫妄想、分別、執著。不錯,事實現象他發現了一部分,還有那一部分沒發現,可以說世智辯聰裏面相當難得了,不是真實智慧,沒有見到這個事實真相;他不曉得「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是自己的一體。

  你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我爲什麼要盡孝。不但要孝順父母,《菩薩戒經》裏面講得很清楚,我想同學當中也有受過菩薩戒的,受過菩薩戒,你持戒了沒有?你做到了沒有?菩薩戒不簡單!要把你孝順父母的心擴大,孝順一切衆生。一切衆生皆是未來佛、皆是過去的父母,你是不是真的有這一個觀念?真的有這種想法、看法?如其不然,那你是個假菩薩,你不是真菩薩。所以必須要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這個事情很難講,很不容易體會。

  佛在經典裏面常常用比喻來講,比喻裏最多的是講夢。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如果作夢夢醒了,那個境界還很清楚,自己想一想,夢從哪裏來的?夢中所有一切境界從哪裏來的?這個我們都曉得,夢是我們的意識心變現出來的。這個意識心它在哪裏?不曉得,找不到。作夢的時候就清楚了,整個的心變成夢境,是你心變現的,夢中一定有自己,有我!你們哪一次作夢,夢裏沒有我(自己)?不可能的,一定夢裏頭有我(自己),我是主宰!

  你還夢到許許多多的人,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人,那些人從哪裏來?全是你自己心裏變現的。除了一切人之外,還有一些動物、植物,山河大地、虛空,全是你的心變現出來的。我們佛門術語講:「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是能變夢境的心,那是真的,所變夢中的境界是虛妄的。當你在作夢的時候,你那個心就化成那個境界,整個境界就是你的心,整個心就變成那個境界,所以「真妄不二」!這個比喻我們比較上容易體會,容易懂得。

  佛告訴我們,我們眼前的大宇宙,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諸佛,無量無邊的衆生,這是我們自己心裏面變現出來的。《華嚴經》上講:「唯心所現。」境界是心現的。現在爲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同的樣子?爲什麼會有佛菩薩,會有天堂地獄?會有這麼多差別?「唯識所變」,這麼大的變化、差別是識變的。識是什麼?我們今天講心理作用。心現境界,但是心的作用會把這個境界轉變,所以就變得非常非常的複雜。外面境界複雜,說明了我們能夠分別的心複雜。《華嚴經》上講了「妄想、分別、執著」叁樁事,每一樣裏面那個複雜程度,無量無邊!這才顯示出十法界是這麼來的,所以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體。

  虛空法界是一體,在我們中國就是這個「孝」字來代表這個意思。佛菩薩證得了,證得就是搞清楚了、搞明白了,肯定了、承認了,一點都不錯!所以佛菩薩愛護一切衆生,沒有條件,無緣大慈。緣就是條件。父母愛子女是有條件的,「他是我的兒女」,他有條件的。不是我的兒女,他就不愛護了。佛菩薩對一切衆生的愛護關懷,沒有條件的,爲什麼沒有條件?同體。所以叫「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什麼是同體?我的左手被蚊子叮到了,右手去趕趕左手上的蚊子,會不會問問右手:「我爲什麼要幫助左手?」有沒有這個意思要問右手?沒有。爲什麼不問右手就幫忙了?同體!他是一體,不是二體,這叫覺悟,這叫不迷。還有「我、人、衆生」差別的相,你是迷而不覺。事實真相沒了解,了解之後,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跟自己一體,你真的覺悟了。

  所以要把一切迷惑顛倒衆生喚醒,教他覺悟,沒有第二個方法,只有好好的去教導、耐心的去教導,這就叫佛教育,是師道。從哪裏教起?從孝親教起。慢慢教你覺悟,這個孝親是覺悟的起點。人要不孝的話,什麼樣的佛菩薩來教他都沒用,他也不能開悟,所以要從孝親做起。這個字要把它做到圓圓滿滿沒有欠缺了,那就成佛了。整個佛法的修學,無非是盡孝而已,孝做到圓滿就成佛了。

  孝父母,是以父母做一個標准,這是對我們這一生當中恩德最大的。父母生育我們,養育我們,這個恩德最大!恩重無過於父母。不但我們要養父母,這是應該的。「養父母的身體」,這是我們講物質生活要照顧;除這個之外,要「養父母的心」,不要叫父母操心。

  父母常常爲兒女擔心,兒女要知道常常叫父母憂慮、操心,這個不孝!譬如,你現在在學校念書,功課不好,父母擔心!那功課不好就不孝。品性不好,父母又擔心了,又不孝!交朋友不好,父母又擔心。不尊敬老師,不聽話,父母又擔心!

  人要能盡孝,就是完人。完人是佛菩薩,沒有一絲毫欠缺,可見得孝很不容易。在家庭裏,兄弟不合,父母操心。將來結了婚,妯娌不合,父母也擔心。你在外面工作,你對工作不努力、不認真,被長官責備,父母也操心。你才曉得這個孝,那個力量有多麼多麼大!

  除這個之外,還要「養父母之志」,這個最難了。父母希望兒女不但有成功的事業,希望他有高尚的德行,不但被這一個時代的人尊敬,將來在曆史上,世世代代人提到這個人都尊敬他,父母臉上有光彩。由此可知,達到究竟,你要能真正成了佛,孝字才做圓滿。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他對於孝道還有一點點欠缺,還不到圓滿。孝道講到究竟圓滿是成佛。佛家的教育,從這個地方開始,也回歸到這個地方圓滿。

  所以我們學佛從哪裏學起?從地藏學起…

《認識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宗科學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