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於佛法这种方式,自然就感到佩服了。
智慧的后面是「大三昧光明云」,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受是享受,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是真正的快乐、自在、幸福、美满;不正常的享受,里面有苦、有乐、有忧、有喜。「苦乐忧喜」不正常,所以那里面有烦恼;正常享受里只有乐,没有苦,没有烦恼。这是佛学的名词叫三昧,「大三昧光明云」。由此可知,佛法里教我们什么?教我们在生活当中得到正常的享受。
「大吉祥光明云」,所谓吉祥,就是所做的一切事合情合理合法,这叫作吉祥。一丝毫没有违背,不违背情理法,面面俱到,面面圆满。这是心地里本来具足的。
「大福德光明云」,我们中国人常讲「五福」,五福里面第一个是有财富,我们的物质生活不缺乏,有财富。第二个是富贵,在社会上有地位,贵是有地位,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乃至於到最后是寿考,寿是长寿,考是好死,死的时候走得很好,走的时候没有痛苦,心地很清楚、很明了,不迷惑、不颠倒,知道自己到哪里去,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这个好!在五福里面来讲,这一个福是最大的福报。因为你走得很好,你的来生比这一生更好。你们想想看,哪一个聪明的人,头脑清醒的人,愿意去作饿鬼、去作畜生、去下地狱。没有一个人肯干!凡是到三恶道去的时候,都是迷惑颠倒去的,走的时候糊里糊涂,人事不省,那是最可怕的。
一个人死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纵然不学佛,他不堕三恶道,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人要能走得好,要积德、要行善,这是真实的果报。念佛往生西方净土,见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
最近两年当中,我们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见到往生至少有七个人往生有瑞相,这些助念的人都看到了,走得非常吉祥,这是真正有福。预知时至,自己晓得什么时候走,告诉大家佛来接引了,这个事情是真的,绝对不是假的。人在世间很短促,这个一定要觉悟。我们在世间,你说能住多少年,那你叫打妄想。「黄泉路上无老少」,你知道你能再过多少天?聪明人、警觉性高的人,心里都有准备,这个世间我们是住旅馆而已,不是家乡,只住几天而已。
看到一个身体很健康的人,忽然走了。我听说上海玉佛寺的住持真禅法师,前两年到过你们这个地方,真禅身体很好,明阳法师身体倒不好,病兮兮的,我感觉他恐怕没有多久了。没想到真禅过世了,而明阳还好好的,想不到!人命无常,不要看到身体很健康,说不定两天就走了,不能不提高警觉,认真的念佛,求生净土。
求生净土,你得的是无量寿。跟诸位说,生净土的人他没有死,他走的时候,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告诉大家:「佛来接我了,我跟佛去了。」他哪里是死了?活著走的,臭皮囊不要了、丢下了。所以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法门,不是死了再去的;死了就没法子了,活著去的。福报大的,就是身体很好的、功夫不错的,很清楚的告诉你:「佛来接引我,我跟佛去了。」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福报差一点,业障重一点的人,临终的时候,看到佛来接引他,他嘴巴想要跟你讲话,已经没有声音了。你看他嘴唇在动,我们以为他跟著我们念佛,其实不是,他是告诉我们佛来接引了,想跟我们讲,没有声音了。那也是真的走了,真正往生了。
所以往生是活著去的,往生是不死!我常常讲大乘佛法不老、不病、不死,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你只要懂得道理理论、懂得方法,这是我们决定求得到的。你违背了理论、违背了这个方法,那你就错了。这个方法自古以来,菩萨大德们都说「希有难逢」!我们今天能够遇到,非常幸运,确实希有难逢。遇到了之后要珍惜,要认真努力,决定不能错过。这是讲大福德,念佛是大福德。
「大功德光明云」,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功是功夫,德是成就。譬如,持戒有功,得定了,定是德。戒是功,定是德。修定有功,开智慧了,智慧是德。如果持戒不能得定,那个戒不算功;戒没有功,戒算福,那就是福德了。功德里面一定有福,福德里未必有功,这是我们学佛同修不可以不知道的。
佛门常常劝你们要修功德,什么是功德?到外面去捐几个钱,以为就是功德了。错了!那哪里是功,有什么功?那个没有功,那是福。你在寺院庵堂做一点慈善事业,那是福报、福德,那是修福,不是功;功是功夫。
我们念佛要念到自己心地清净,要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烦恼统统都念掉了,这个念佛有功。为什么?我们烦恼轻,智慧长,这是德!你才有德。念佛念得再多,一天到晚还是胡思乱想,还是烦恼重重,那个念佛功都没有。功没有,算什么?福,他修了福。所以功德跟福德要辨别清楚。功德一定是讲求清净心、平等心,这是功德。功德是向内求的,不是向外的。
一般人观念当中的布施、供养是福德,不是功德。大乘了义经典里面所讲的布施供养是功德,里面也包含著福德。但是这一些如果要不细讲,你不懂。譬如,《金刚经》上讲布施,那个布施不是叫你拿一点钱财到寺院里面去布施,不是这个意思。那个布施是讲你全部的生活。换句话说,诸佛菩萨他的整个生活,就是为一切众生做一个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那就是布施。他做出一个好样子来给你看,教你跟他学习,你看那个布施的范围多广多大,那是功德。
《金刚经》的发起,跟一般经不一样,也跟《地藏经》不一样。《地藏经》一发起,前面十种大光明云。《金刚经》的发起,是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大城去托钵,著衣持钵,就是穿衣吃饭。穿衣吃饭给我们做个样子,做一个什么样子?觉而不迷。我们穿衣吃饭,迷而不觉。我们穿衣吃饭,苦!佛菩萨穿衣吃饭,乐!他在穿衣吃饭里觉悟,他不迷!他表现这个样子给我们看。
我们读《金刚经》的人很多,有没有看出来?没看出来。为什么没看出来?心太粗了,粗心大意,没看出来!须菩提尊者看出来了,赞叹说:「希有,世尊。」赞叹太希有了,把这样深、这样圆满的教化,表现在穿衣吃饭上,实在是希有!什么叫觉?保持心地清净是觉,保持圆满的智慧这是觉。我们穿衣吃饭,迷惑!吃饭要讲求色香味,这就迷了,起心动念起了烦恼。穿衣服要挑款式、要挑料子,这就是迷惑颠倒,就起了烦恼。生活上起了喜、怒、哀、乐、爱、恶、欲,动七情五欲,生烦恼!
而佛菩萨穿衣吃饭生活,心地永远清净,一个妄念也不生,这就高明了。所以他们过日子随缘,样样都好,样样都自在。我们要固执、要执著,样样都不自在。今天带个金刚钻很漂亮,明天说不行,这个钻太小了,还要搞个大的,不自在!你说你的日子过得多苦!死了以后还要搞轮回,更苦!这就是不懂得生活。
佛菩萨表现给我们看,你看他怎么工作的?他怎样处事待人接物?他教给我们全部都是生活教育,字字句句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没有一个字跟我们生活是脱节的。佛法怎么能不学?不能不学。所以这叫功德,这叫布施。《金刚经》里叫布施是这个意思,佛菩萨给我们作模范、作样子、作典型。我们作佛的学生,我们应当作没有学佛人的样子,我们要做给他看,我们要做他的好样子,这才是佛弟子。
我们怎么跟佛学?佛在经上教给我们这些教训,我们要细细去读。首先要理解它,充分的了解,然后我们要在生活上做到,生活上做到了,真得自在了,真正得幸福,真正快乐无比!刚才说过了,人生很短,何必跟自己过不去,何必自己过得那么辛苦,不快快乐乐的过一生?苦乐都在你自己一心,不是别人给你的,不是环境给你的,环境影响不了你。你自己应该在环境当中做得了主宰,当得了家!大经上常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
凡夫可怜,被环境所转,受环境的影响,这个很苦,这是迷惑颠倒。觉悟的人,环境不能影响他,自己可以影响环境。自己影响环境,换句话说,就是自己造命运,自己主宰命运;不是命运主宰我,我主宰命运。这一些全都是事实,都是我们自己能够做得到的,都在佛法经论之中。经典真的是要细讲,要仔细的听,要认真的学习,不能讲错了。但是现在讲错的人很多,那真叫胡造谣言,迷惑众生,欺骗大众。现在这种事情很多,我们要有慧眼能够辨别。
后面是「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这个讲到末后统统都是性德。归是回头,我们从一切错误的地方回过头来,我们要找个依靠,先依靠诸佛菩萨,然后依靠自性。所以依靠诸佛菩萨是暂时的,时间不长。因为我们现在自性还不晓得,先依靠老师,不认识路,我依靠一个认识路的人跟他走。我认识路了,我不靠他了,我就自己走了,我还可以带别人。没有认识路的时候,跟一个认识路的人。诸佛菩萨是过来人,认识路,先跟他、依他。到自己真正理解、体会、得到受用了,你自自然然赞叹,赞叹就是宣扬,把大乘佛法的好处、功德、利益广泛的介绍给一切大众,这叫「大赞叹光明云」。像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就是赞叹一切众生自性圆满的功德。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只讲到此地,明天我们续讲。
(第三集)
1996/1/8 澳洲布里斯本 档名:17-13-03
诸位同修:大家好!昨天跟诸位介绍到佛法的入门,在中国是以四大菩萨作为代表。这四位菩萨在中国佛教有很高的地位,九华山的地藏菩萨、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峨嵋山的普贤菩萨,以这四位作代表。
前面跟大家说过,佛法有次第、有圆融。次第里面含著圆融,圆融里面也包含次第,所以它的的确确是非常圆满的教学。无论是在内容上、在方式上都显示非常的圆满。
《地藏菩萨本愿经》一开端以十种光明云显示出一部经的大意。如果问《地藏经》里面讲的是什么?你就可以把这十桩事情说一说,《地藏经》里全部…
《认识佛教》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