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認識佛教▪P7

  ..續本文上一頁於佛法這種方式,自然就感到佩服了。

  智慧的後面是「大叁昧光明雲」,叁昧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正受,受是享受,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是真正的快樂、自在、幸福、美滿;不正常的享受,裏面有苦、有樂、有憂、有喜。「苦樂憂喜」不正常,所以那裏面有煩惱;正常享受裏只有樂,沒有苦,沒有煩惱。這是佛學的名詞叫叁昧,「大叁昧光明雲」。由此可知,佛法裏教我們什麼?教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到正常的享受。

  「大吉祥光明雲」,所謂吉祥,就是所做的一切事合情合理合法,這叫作吉祥。一絲毫沒有違背,不違背情理法,面面俱到,面面圓滿。這是心地裏本來具足的。

  「大福德光明雲」,我們中國人常講「五福」,五福裏面第一個是有財富,我們的物質生活不缺乏,有財富。第二個是富貴,在社會上有地位,貴是有地位,得到社會大衆的尊敬。乃至於到最後是壽考,壽是長壽,考是好死,死的時候走得很好,走的時候沒有痛苦,心地很清楚、很明了,不迷惑、不顛倒,知道自己到哪裏去,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走,這個好!在五福裏面來講,這一個福是最大的福報。因爲你走得很好,你的來生比這一生更好。你們想想看,哪一個聰明的人,頭腦清醒的人,願意去作餓鬼、去作畜生、去下地獄。沒有一個人肯幹!凡是到叁惡道去的時候,都是迷惑顛倒去的,走的時候糊裏糊塗,人事不省,那是最可怕的。

  一個人死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縱然不學佛,他不墮叁惡道,這是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人要能走得好,要積德、要行善,這是真實的果報。念佛往生西方淨土,見阿彌陀佛,是善中之善。

  最近兩年當中,我們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見到往生至少有七個人往生有瑞相,這些助念的人都看到了,走得非常吉祥,這是真正有福。預知時至,自己曉得什麼時候走,告訴大家佛來接引了,這個事情是真的,絕對不是假的。人在世間很短促,這個一定要覺悟。我們在世間,你說能住多少年,那你叫打妄想。「黃泉路上無老少」,你知道你能再過多少天?聰明人、警覺性高的人,心裏都有准備,這個世間我們是住旅館而已,不是家鄉,只住幾天而已。

  看到一個身體很健康的人,忽然走了。我聽說上海玉佛寺的住持真禅法師,前兩年到過你們這個地方,真禅身體很好,明陽法師身體倒不好,病兮兮的,我感覺他恐怕沒有多久了。沒想到真禅過世了,而明陽還好好的,想不到!人命無常,不要看到身體很健康,說不定兩天就走了,不能不提高警覺,認真的念佛,求生淨土。

  求生淨土,你得的是無量壽。跟諸位說,生淨土的人他沒有死,他走的時候,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告訴大家:「佛來接我了,我跟佛去了。」他哪裏是死了?活著走的,臭皮囊不要了、丟下了。所以這個法門叫當生成就的法門,不是死了再去的;死了就沒法子了,活著去的。福報大的,就是身體很好的、功夫不錯的,很清楚的告訴你:「佛來接引我,我跟佛去了。」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福報差一點,業障重一點的人,臨終的時候,看到佛來接引他,他嘴巴想要跟你講話,已經沒有聲音了。你看他嘴唇在動,我們以爲他跟著我們念佛,其實不是,他是告訴我們佛來接引了,想跟我們講,沒有聲音了。那也是真的走了,真正往生了。

  所以往生是活著去的,往生是不死!我常常講大乘佛法不老、不病、不死,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你只要懂得道理理論、懂得方法,這是我們決定求得到的。你違背了理論、違背了這個方法,那你就錯了。這個方法自古以來,菩薩大德們都說「希有難逢」!我們今天能夠遇到,非常幸運,確實希有難逢。遇到了之後要珍惜,要認真努力,決定不能錯過。這是講大福德,念佛是大福德。

  「大功德光明雲」,功德跟福德不一樣。功是功夫,德是成就。譬如,持戒有功,得定了,定是德。戒是功,定是德。修定有功,開智慧了,智慧是德。如果持戒不能得定,那個戒不算功;戒沒有功,戒算福,那就是福德了。功德裏面一定有福,福德裏未必有功,這是我們學佛同修不可以不知道的。

  佛門常常勸你們要修功德,什麼是功德?到外面去捐幾個錢,以爲就是功德了。錯了!那哪裏是功,有什麼功?那個沒有功,那是福。你在寺院庵堂做一點慈善事業,那是福報、福德,那是修福,不是功;功是功夫。

  我們念佛要念到自己心地清淨,要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統統都念掉了,這個念佛有功。爲什麼?我們煩惱輕,智慧長,這是德!你才有德。念佛念得再多,一天到晚還是胡思亂想,還是煩惱重重,那個念佛功都沒有。功沒有,算什麼?福,他修了福。所以功德跟福德要辨別清楚。功德一定是講求清淨心、平等心,這是功德。功德是向內求的,不是向外的。

  一般人觀念當中的布施、供養是福德,不是功德。大乘了義經典裏面所講的布施供養是功德,裏面也包含著福德。但是這一些如果要不細講,你不懂。譬如,《金剛經》上講布施,那個布施不是叫你拿一點錢財到寺院裏面去布施,不是這個意思。那個布施是講你全部的生活。換句話說,諸佛菩薩他的整個生活,就是爲一切衆生做一個最好的榜樣、最好的模範,那就是布施。他做出一個好樣子來給你看,教你跟他學習,你看那個布施的範圍多廣多大,那是功德。

  《金剛經》的發起,跟一般經不一樣,也跟《地藏經》不一樣。《地藏經》一發起,前面十種大光明雲。《金剛經》的發起,是釋迦牟尼佛到舍衛大城去托缽,著衣持缽,就是穿衣吃飯。穿衣吃飯給我們做個樣子,做一個什麼樣子?覺而不迷。我們穿衣吃飯,迷而不覺。我們穿衣吃飯,苦!佛菩薩穿衣吃飯,樂!他在穿衣吃飯裏覺悟,他不迷!他表現這個樣子給我們看。

  我們讀《金剛經》的人很多,有沒有看出來?沒看出來。爲什麼沒看出來?心太粗了,粗心大意,沒看出來!須菩提尊者看出來了,贊歎說:「希有,世尊。」贊歎太希有了,把這樣深、這樣圓滿的教化,表現在穿衣吃飯上,實在是希有!什麼叫覺?保持心地清淨是覺,保持圓滿的智慧這是覺。我們穿衣吃飯,迷惑!吃飯要講求色香味,這就迷了,起心動念起了煩惱。穿衣服要挑款式、要挑料子,這就是迷惑顛倒,就起了煩惱。生活上起了喜、怒、哀、樂、愛、惡、欲,動七情五欲,生煩惱!

  而佛菩薩穿衣吃飯生活,心地永遠清淨,一個妄念也不生,這就高明了。所以他們過日子隨緣,樣樣都好,樣樣都自在。我們要固執、要執著,樣樣都不自在。今天帶個金剛鑽很漂亮,明天說不行,這個鑽太小了,還要搞個大的,不自在!你說你的日子過得多苦!死了以後還要搞輪回,更苦!這就是不懂得生活。

  佛菩薩表現給我們看,你看他怎麼工作的?他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他教給我們全部都是生活教育,字字句句與我們日常生活有密切關系,沒有一個字跟我們生活是脫節的。佛法怎麼能不學?不能不學。所以這叫功德,這叫布施。《金剛經》裏叫布施是這個意思,佛菩薩給我們作模範、作樣子、作典型。我們作佛的學生,我們應當作沒有學佛人的樣子,我們要做給他看,我們要做他的好樣子,這才是佛弟子。

  我們怎麼跟佛學?佛在經上教給我們這些教訓,我們要細細去讀。首先要理解它,充分的了解,然後我們要在生活上做到,生活上做到了,真得自在了,真正得幸福,真正快樂無比!剛才說過了,人生很短,何必跟自己過不去,何必自己過得那麼辛苦,不快快樂樂的過一生?苦樂都在你自己一心,不是別人給你的,不是環境給你的,環境影響不了你。你自己應該在環境當中做得了主宰,當得了家!大經上常講:「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凡夫可憐,被環境所轉,受環境的影響,這個很苦,這是迷惑顛倒。覺悟的人,環境不能影響他,自己可以影響環境。自己影響環境,換句話說,就是自己造命運,自己主宰命運;不是命運主宰我,我主宰命運。這一些全都是事實,都是我們自己能夠做得到的,都在佛法經論之中。經典真的是要細講,要仔細的聽,要認真的學習,不能講錯了。但是現在講錯的人很多,那真叫胡造謠言,迷惑衆生,欺騙大衆。現在這種事情很多,我們要有慧眼能夠辨別。

  後面是「大歸依光明雲」、「大贊歎光明雲」,這個講到末後統統都是性德。歸是回頭,我們從一切錯誤的地方回過頭來,我們要找個依靠,先依靠諸佛菩薩,然後依靠自性。所以依靠諸佛菩薩是暫時的,時間不長。因爲我們現在自性還不曉得,先依靠老師,不認識路,我依靠一個認識路的人跟他走。我認識路了,我不靠他了,我就自己走了,我還可以帶別人。沒有認識路的時候,跟一個認識路的人。諸佛菩薩是過來人,認識路,先跟他、依他。到自己真正理解、體會、得到受用了,你自自然然贊歎,贊歎就是宣揚,把大乘佛法的好處、功德、利益廣泛的介紹給一切大衆,這叫「大贊歎光明雲」。像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就是贊歎一切衆生自性圓滿的功德。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只講到此地,明天我們續講。

  

  

  

  

  

  

  

  

  

  

  

  

  (第叁集)  

  1996/1/8 澳洲布裏斯本 檔名:17-13-03

  諸位同修:大家好!昨天跟諸位介紹到佛法的入門,在中國是以四大菩薩作爲代表。這四位菩薩在中國佛教有很高的地位,九華山的地藏菩薩、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五臺山的文殊菩薩、峨嵋山的普賢菩薩,以這四位作代表。

  前面跟大家說過,佛法有次第、有圓融。次第裏面含著圓融,圓融裏面也包含次第,所以它的的確確是非常圓滿的教學。無論是在內容上、在方式上都顯示非常的圓滿。

  《地藏菩薩本願經》一開端以十種光明雲顯示出一部經的大意。如果問《地藏經》裏面講的是什麼?你就可以把這十樁事情說一說,《地藏經》裏全部…

《認識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宗科學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