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身體形態變化、身體不變
所謂身體的形態改變了,實際就是整個身體改變了,也就是當身體在活動時,原有的身體已經不複存在了。
以木偶作比方,木偶的頭部、四肢來回地活動,從一種形態變成另一種形態。木偶的形態改變了,也就是木偶每根木條上每個點的位置都改變了。所有微塵的位置變動了,就是所有的微塵都變成了新物質。所以,木偶的形態變了就是木偶本身變了。
上次講過這方面的推理,現在再複習一次。如果木偶不需因緣也能動起來,那就可以永遠不停地活動下去,成了像瘋子一樣誰也控製不住的木偶,但這顯然和事實不符。再者,如果木偶可以無因向某一方動轉,爲什麼它不向其它方向動轉呢?它應該能向任何方向動轉,這也和現量相違。實際上,是以前一刹那的木偶爲因,演員的手抽牽爲緣,才出現木偶形態的變化。所以木偶的新形態是因緣和合的新産物,完全和前刹那的木偶不同,所以說,木偶變換了形態,就是變成了新的木偶。這樣就破除了“木偶不變,只是形態變”的觀點。
同理,身體本來是許許多多微塵的積聚,我們把它叫做“點陣”。當身體從一處移到另一處的時候,這個“點陣”中的每個點都移動了位置,既然位置移動了,就表明這些點上的微塵完全更新了。所以說,身體形態變了就是整個身體變了。
這條道理弄通了,我們就知道,自己一天當中行住坐臥,身體的形態在不斷地改變,因此身體也就在不斷地改變。由身體動轉而改變,證明身體是刹那滅的體性。
二、破身體感覺變化、身體不變
有人認爲:雖然身體的感受有很多變化,但身體本身並沒有變,始終是同一個身體,時而感受苦、時而感受樂、時而感受冷熱等。比如剛吃過早點,肚裏很飽,到了中午肚裏開始有饑餓感,雖然感受上有從飽脹到饑餓的變化,但身體是不變的。
破斥:感覺和身體是一體還是他體?如果感覺和身體是一體,那麼感覺從飽到餓變了、是刹那滅的法,則身體也是刹那滅的法。
對方說:我承許感覺和身體是他體關系。
我們說:如果身體是常法,而感覺又是前面飽後面餓的,那感覺前後不同,就是刹那滅的法,這樣,身體是常法,感覺是刹那生滅的法,兩者就是無關系的他體,既是他體,身體怎麼會有飽和餓的感覺呢?
對方說:雖然身體沒有飽和餓的感覺,但身體知道飽和餓。
反問:知道飽的知和知道餓的知是一樣嗎?
他說:不一樣。
抓住這個“不一樣”發問:既然不一樣,這個“知”就有變異,就是刹那滅的法,這樣“知”又和常法的身體成了他體關系,這樣“知”在身體之外,身體怎麼知呢?
他說:雖然“知”在身體外,但身體上還有一個“知”來知道它。
破斥:一個“知”需要由另一個“知”來了知它,按這樣推下去,就有無窮個“知”的過失。
由以上的辯論就知道,感覺和身體是分不開的,並沒有脫離身體的獨立的感覺,感覺變了就是身體全部變了。比如吃火鍋時,感到全身發燙,被汗濕透了,吃完之後渾身氣血旺盛,全身的感受和吃火鍋之前不同,隨著感受變化,身體已經換成了新的身體。又比如,清晨出門上班時身體很輕松,工作了一天,消耗了精力,等到下班回家時,腰酸背痛、頭部發暈,全身懶洋洋沒有一點氣力,躺在床上一動也不想動。這個身體和早上的身體是一體嗎?我們覺察到,全身的感受都有明顯的變化,說明身體已經變成了新的身體。
叁、破身體功能改變、身體不變
有人說:我的胃功能時好、時壞,胃功能好時吃得下一大碗飯,胃功能差時連一小碗也吃不下,但胃還是原來那個胃。
破斥:胃功能和胃是一體還是他體?如果是一體,當胃功能從好變差時,和它一體的胃也發生了變異,這和承許胃不變相違;如果是他體,胃功能和胃就是毫無關系的兩個法,這樣,胃功能在胃的外面,和胃脫離,胃就成了沒有消化功能的法,而沒有消化功能的法怎麼能叫做胃呢?
總之,要理解到身體的屬性和身體不是他體,離開了屬性並沒有獨立的身體。身體的屬性包括形狀、顔色、溫度、功能、重量、體積等等。如果身體和屬性是他體,那身體就無形、無色、無聲香味觸、無溫度、無功能、無重量、無體積……這樣的身體,沒有形狀、顔色,眼識看不到;沒有聲、香、味、觸,耳識、鼻識、舌識、身識覺察不到;體溫計測不到,刀切不到,聽診器聽不到,這就成了像虛空一樣的身體。
其次,如果屬性和身體是他體,那二者就毫無關系,怎麼能說此屬性是身體的屬性呢?因此,兩者不是他體。在屬性發生了變異時,就是身體發生了變異。
四、破身體有增減、原有的身體不變
有人說:身體長高、長胖了,只是在原有身體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部分。
破斥:如果新的身體只是在原有的身體上增加了新的部分,而原有的身體是不變的,那麼這個新身體就是原有的身體上加上新的增添的部分,我們請這個身體向前走幾步,走到前面的身體因爲發生了位移,所以成了全新的身體,應該是無常法,而原有的身體是不變的常法,應該留在原來的位置上。這樣,這個身體就分成了兩部分,新的增添的部分移到了前方,原有的身體留在原位上,但這顯然和事實不符。
有人說:胎兒在母親子宮裏,他是由最初的一小點逐漸增長成幾斤重的胎兒,最初的那一點永遠在胎兒的體內。
這也是謬論。如果最初那一點還在的話,那就是不變的常法,這樣,在母親向前走動時,母親的身體和子宮內的胎兒都到了前方,而那點不變的東西因爲是常法,應該獨自停留在虛空中,和子宮分離。但誰也沒見到這種現象。
又有人認爲胃切除了叁分之一,雖然胃變小了,但還是原先那個胃。
破斥:這個胃和原有的胃是一體嗎?如果是一體,那就成了要麼原有的胃減少了叁分之一,要麼後來的胃沒有被切除。
對方答:原有的胃被切除了叁分之一,當然已經從體內取出來了,我沒說現在的胃和原有的胃在總體上是一個,我只是說剩余的叁分之二和原先胃的這部分是同一個。
破斥:請這位胃病患者向前走一步,這一走,身體移到了前方,應該是有變異的無常法,而胃的剩余部分因爲是常法,應該留在後面,但我們從沒見過這種身體和胃分離的現象。
還有一種怪論說:雖然胃在膨脹,但胃的本體並沒有變,就像一個氣球,可以吹得很大,但還是那個氣球。
破斥:實際上,氣球被吹大時,氣球已經變成了全新的氣球;胃在膨脹時,胃已變成了全新的胃,原因是:當胃在膨脹時,組成胃的所有微塵都有位移,都變成了新的微塵。
有人說:不一定,這只是一部分發生了位置移動,而胃的中央部分並沒有改變。
破斥:如果胃裏有不變的部分,請向前走一步,這一走,身體又分成了兩塊。
經過以上的分析,可以明白我們的語言、觀念有很多不符合事實的地方。我們常說:身體長胖了、長高了、髒了、幹淨了、受傷了、身體在動、腸胃在蠕動、心髒在跳動,我們說的時候,心裏是認爲還是過去的那個身體,只是它增添了、減少了、運動了、功能變化了、有不同的感覺了,其實身體增減了、運動了、功能變了、感覺變了,就是身體整個都變了。
有人認爲時間是身體的屬性,一天當中,身體的時間不斷在變化(比如一點鍾的身體、五點鍾的身體),而身體還是原來的身體。
破斥:身體和時間是一體,還是他體?如果是一體,時間的生滅就是身體的生滅,比如前刹那滅了、後刹那生了,就是前刹那的身體滅了、後刹那的身體生了,由此,身體並不是原來的身體。如果是他體,時間就成了脫離身體的法,這樣是時間自己在生滅遷變,怎麼能歸到身體上呢?應成身體沒有時間這種屬性。
其它形狀、顔色、體積、重量、功能等屬性,都可以按這樣破除,即屬性和身體是一體,屬性變則身體變;如果是他體,屬性就成了身體之外的法,這樣屬性是獨自變化,和身體無關,不能叫做身體的屬性。
有人說:雖然我承許身體是刹那滅的法,但不決定後刹那的身體和前刹那是不同的他體。
問:你認爲前刹那滅了,後刹那又生起前面那個法嗎?
他說:雖然前刹那的法是滅了,但後刹那又再生出它來,有什麼不可以呢?
這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狡辯,如果不破除,會有很大的問題。這是到了關鍵點上,必須辨明不可。怎麼說是關鍵點呢?因爲我們說:由身體是刹那滅,身體就是許多個他體的刹那,由此就可以分開來,而且知道刹那刹那都是顯現新的身體,時間一過,原有的身體就不複存在了。現在他提出“雖然是刹那生滅,原來的法還可以重新産生”,那就否定了前後他體。
以下破斥這一點:
比如,由前刹那的因産生後刹那的果,我們注意到“因滅時就是果生時,中間沒有任何間隔”。現在看,如果第一刹那的甲滅了,第二刹那又生了甲,盯住第二刹那這個點,在第二刹那時又是甲滅了、又是甲生了,同一個甲怎麼可能在同一時刻又滅了、又生了呢?滅了就不是生了,生了就不是滅了,一個法上不可能存在生和滅兩種相違的狀態。所以,第二刹那的身體決不是第一刹那的身體,兩者全然不同。
通過以上的辨別、分析,我們了解到身體既不是在不變的部分上累加出來的,也不是“身體不變、身體的屬性在變”,也不是一段時間內常住再變異,又不是重現原有的身體。所以,身體是刹那滅的體性,一期身體的相續只是許多個他體的刹那。
最後還想說一點,我們必須抉擇到承許身體刹那滅是最合理的觀點,也是很稀有的觀點。但這要靠自己用心體會到才行,只是錄音機那樣重複說一個結論是不行的。
舉個例子,胎兒從一點開始逐漸演變成具有五官、四肢的圓滿胎身,這是一種顯著的巨變。想一想:如果胎中的色法不是刹那滅,能發生這樣的巨變嗎?我們對比兩種觀點的合理性,一種觀點認爲胎身不是刹那性,那就是常住的體…
《四法印講記 第一法印 諸行無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