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法印講記 第一法印 諸行無常▪P9

  ..續本文上一頁新形態,這是進入了新的碎片階段。

  再看碎片也有從新生到相續滅的一段,碎片並不是本有的,它只是由瓶和鐵錘造成的現象,所以它是緣起生、是刹那性的。在它産生之後,由前一刹那的碎片和地水火風等和合,産生後一刹那的碎片。這樣碎片從新生到消失之間,每刹那都顯現碎片的形態,把這一組同類的刹那安立爲碎片的階段。

  所以,陶瓶和碎片的階段都是在一組同類的刹那上假立的。展開來,碎片之後有粉末,粉末之後還有後後階段;陶瓶之前有泥團,泥團之前還有前前階段,前前後後都是刹那刹那的顯現。這是一條漫長的相續之流,這期間的一切階段都只是緣起生的自性,都只是按照同類歸納的原則在一組組形態相似的刹那上假立的。

  再以自己爲例作觀察,以叁生來說,假設前世作牛、今生作人、來世作極樂世界的菩薩。以前並沒有這個今生的身體,這只是在自己的業識和父母精血和合時,才形成第一刹那,既然這是由因緣造作的法,就沒有常住的體性,就只是一刹那的顯現。此後,從入胎到死亡之間,刹那刹那由因緣顯現人的形態,這組同類的刹那就叫人的階段,實際上,除了一刹那顯現一相之外,並沒有別的實體的階段。

  在臨終最後一刹那,以念佛爲因,以佛的大願爲緣,一刹那就出現蓮花化生,這是生命進入了新的階段,從此,刹那刹那顯現輕虛之身、無極之體,直至證入無爲法。這一組刹那可以說是淨土菩薩的階段。

  再看前世做牛的階段,最初是以造惡的業識和父母精血和合出現了牛身的第一刹那,正當形成時,就是刹那性,從此由業力牽引,刹那刹那顯現牛的形態,直至死亡。這期間,一組刹那都是顯現牛的形態,合起來叫牛的階段。

  像這樣一世世往前推,一直推到無始,統觀起來,才知道無邊的生命旅程,實際只是一個個刹那滅的顯現。在這裏面沒有一個實有的階段,階段只是一種假立,就是按照同類歸納的原則,把一組組的刹那安立爲一個個的階段。

  推而廣之,十方叁世的器情現象都只是緣起生的刹那性,不同的因緣和合,就出現不同的刹那顯現。所謂階段,只是按歸類的原則在形態相似的一組刹那上假立的。在有爲法的世界裏,不論有多少種階段,不論是同類還是不同類的階段,不論持續多長或多短的階段,總之,一切都是以一組組的刹那按次第而安立的。

  這裏關鍵要理解階段和刹那的關系,一般人認爲階段不是刹那,他認爲有一段實有的階段存在,其實,階段只是分別心把一組刹那連系起來而假立的,除了一個個刹那之外,並沒有別的階段存在。

  沒有通達刹那無常的人,在他眼裏只有階段、沒有刹那,就像不懂微塵性的人,只“見”到一個個粗大的事物,比如一張桌子、一個人或者一座山等。以門爲例,我們覺得是一種渾然一體的、有形有相的物體,其實,在微塵層面上只有許許多多的微塵,根本沒有一扇整體的門,心前顯現整體門的形相只是第六意識的錯覺。同樣,在時間的微觀層面上,除了當下一刹那之外,誰也沒見過整體的階段。我們覺得有一段完整一體的時間,這是第六意識錯亂了,出現了實有階段的錯覺。總之,所謂的階段就是第六意識在一組同類的刹那上假立的。

  (叁)攝義

  【如是,萬事萬物呈現了從因中新生,有因牽引之間同類相續不間斷的安住,以及在因退失時同類相續也最終斷滅的生、住、滅叁相之性,而且,這不觀待其他因、自己法爾不住第二刹那的無常性也爲諸聖者所照見。】

  這裏總結了兩點,一是有爲法呈現了生、住、滅叁相,二是有爲法的細法性無常。

  第一點:有爲法呈現了生、住、滅叁相

  注意到在描述生、住、滅叁相時都出現了“因”這個字,像“從因中新生”、“有因牽引之間”、“因退失時”是告訴我們萬物只是所作性,既是所作性,就完全受著因緣的支配,沒有自己獨立的體性。從生住滅叁相來看,就是有因集聚時,就從因中有新的相生起;有因牽引時,就一直變現這種同類的顯現,這是同類相續的安住;因退失時,失去了因緣的支持,這種顯現就隨即消失,這是同類相續的斷滅。

  燈焰是這方面最能啓發人的比喻,它能很快讓人生起理解。我們觀察到,油燈點起來了,是從油和燈芯中出現了燈焰;在油和燈芯不斷積聚時,有油和燈芯的牽引,刹那刹那都顯現火焰之相,這期間,燈焰的同類相續沒有間斷,叫做燈焰的安住;最後油和燈芯沒有了,火焰不可能無因安住在空中,到這時,燈焰的同類相續就斷了,這是燈焰的壞滅。在燈焰上呈現了這樣的生、住、滅叁相。

  萬物如燈焰,因緣如燈芯和油,萬物顯現就像燈焰閃閃發光,萬物的壞滅就像沒有油,火焰隨即消失。一切有爲法就是這樣呈現出生、住、滅的叁相。

  第二點:有爲法的細法性無常

  所謂法性,就是法自身的體性。有爲法本身就是刹那滅的體性,不必要觀待其他因,這種自身刹那不住的無常,叫做法性無常。

  和粗無常相比,細無常是聖者瑜伽現量照見的事實,一般凡夫只是以理通達,不是以瑜伽現量照見。

  【如是,如教中所說,是以事勢理成立的。】

  “教”即以正量成立的佛的聖教,不是外道的邪教。佛的教法用現量、比量、教量觀察,沒有絲毫垢染,是清淨的聖教,其他外道都有染汙。事勢理就是事物必然如此成立的道理。

  叁、遍推內外

  分二:(一)外器世界無常 (二)內有情界無常

  (一)外器世界無常

  分二:1、抉擇刹那無常 2、揭示常執錯亂

  1、抉擇刹那無常

  以下一段是由兩方面的理由,即萬物有最終的壞滅和安住期間的種種變異,成立器世界是刹那無常的體性。

  理由一:萬物最終壞滅

  【若作如是觀察 ,即使外器世界的風、水、地以及須彌山、金剛石等的堅固事相,也全部是由諸有情業 力,像空中的浮雲般最初形成、暫時安住 、最終以火等 壞滅 而于虛空中化爲烏有故;】

  學習這一段,一要知來由,二要知比喻,叁要知推理。

  (1)知來由(知道器世界的來由)

  論中“由諸有情業力”要連到下面的生、住、滅叁相。器世界萬物最初形成是由有情業力,暫時安住是由有情業力,最終壞滅還是由有情業力。

  知道萬物的生、住、滅都是由業力決定,就知道萬物只是業力所作的法,並沒有獨立的體性。

  (2)知比喻(知道浮雲所表達的意義)

  在我們眼裏,浮雲是一種無實質的法,起先空中沒有浮雲,後來因緣積聚忽然在虛空中顯現;然後一段時間內,呈現浮雲的因緣在積聚,浮雲的相就不斷顯現;最後因緣消散,浮雲也消失在虛空中。

  實際上,器世界的萬物就是虛空中呈現的一朵朵“浮雲”,最初因緣集聚時,忽然在虛空中顯現,這是生;其後在因緣沒有退失期間,刹那刹那顯現同類的相狀,這是住;最後隨著因緣消散,這類現象蕩然無存,這是滅。我們心前的山河大地、城市街道、花草樹木,乃至我們的住宅、住宅裏的桌椅、電器,都是這樣的“浮雲”。

  比如,須彌山是不是一朵“大浮雲”呢?沒有通達細無常會認爲這是天方夜譚。實際上,原本沒有須彌山,只是劫初由衆生的共業忽然在虛空中顯現這種巨大的現象;中間長時間裏,須彌山刹那刹那在虛空中顯現;到了劫末,叁災降臨,大火把須彌山燒盡無余。所以須彌山和浮雲並沒有兩樣,只不過是朵體積巨大、相續長久的浮雲。

  (3)知推理(知道由哪條理由推出器世界的萬物是刹那性)

  器世界的每個事物上都有由業力最新形成、中間安住及最後壞滅的相狀,因爲能見到最後位的變壞,所以器世界的萬物都是刹那滅的體性。爲什麼?因爲如果萬物不是刹那滅,就不會有它後來的變壞。

  理由二:萬物安住時有變異

  我們抉擇器世界安住時的刹那性,就是以“有變異故”證成萬物都是刹那滅的體性。

  方法比較簡單。上面細無常的道理精通了,接下來就在具體的事相上觀察,推理方法是首先觀察事物上的變異。觀察變異要吃准,“變異”重在異字,“異”就是不同,所以把握一點,就是觀察一個法後面有什麼相和前面不同,比如是顔色不同,還是形狀、位置、狀態、性能不同等等。總之,觀察到前後在哪方面有不同,就是在那方面有變異,也就證明在那方面是刹那滅的。

  爲什麼有變異的法就是刹那滅呢?因爲有爲法的存在方式只有永恒常、暫時常、刹那滅這叁種方式,永恒常當然無變異,暫時常即暫時一段常住、在這一段的最後壞滅,而暫時一段常住就是這一段前後一體,這一段的最初不滅這一段的最後也不能滅,這和承許它最後壞滅相違,所以不存在暫時常的情況。這樣就知道,如果一個法上有變異,那它既不是永恒常,也不是暫時常,一定是刹那滅。

  從哪些方面觀察變異呢?這要注意俱有緣,俱有緣一變,變相就顯示出來了,所以重點在俱有緣上拓開思維,一類一類具體地分析事物的變相。經過深入、持久、多方面地觀察,最終會明白:器世界的萬法本沒有一段穩固的存在,本來只是刹那滅的法。再深入就知道器世界只是虛假的法,如同夢中的器世界。

  原先,我們認爲器世界裏有一部分法是恒常穩固的,即使學過一些無常的教法,我們也只知道到了地動山搖時才是顯現無常,而在此之前是毫無變動的。這只是一種粗大的認識。佛法的無常超出世間認識的方面只在細無常上。所以,全知麥彭仁波切在開演諸行無常時,重點落在細無常上。細無常是說,並非到天崩地裂時才顯現無常,而是就在風平浪靜時也是刹那生滅的,所謂的常住,實際上像石女兒一樣一點也不存在。

  抉擇好了細無常就知道,所謂的器世界,僅僅是由業力顯現的一幕幕彼此他體的假相,由這種認識就可以徹底地破除常執,進一步以刹那性爲基礎,很順利就能趣入空性。

  我們首先抉擇器世界、根身、心心所的刹那性,是十分關要的趣入空性的加行。能夠抉擇到量,我們實執上的千斤重擔就可以卸…

《四法印講記 第一法印 諸行無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