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經續論典主要調伏無明愚癡的煩惱。
第一節、小乘著重對治貪心
大小乘《阿毗達磨》都指出,欲界中的煩惱最突出地表現爲異性間的貪著,也就是說,欲界衆生視異性間的歡愛爲最大的快樂,旁生、人類、阿修羅、欲天這些輪回衆生也都是因貪心煩惱而出生,也即是《楞嚴經》所說的“純情即墮。”尤其人類,因爲有貪愛煩惱,男女間不由自主地相互吸引,絕大部分的行爲便圍繞著這個貪愛而發生,而這些行爲,多數又都是惡業,這也就是爲什麼佛陀把對治貪心立爲別解脫戒的最主要內容。
初學者欲守持淨戒,首先必須要注意的是男女之間不能經常接觸,否則很容易生起貪心,若不能有效對治此煩惱,最後會破很多根本戒,造下極爲嚴重的罪業,這是煩惱自性的作用,望大家對此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以上並非針對具體的某人,而是從貪心煩惱過患的角度而講的。但不管是誰,只要還有此類煩惱,那就應該深刻反省,勵力忏悔以往所造下的這類罪業。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中觀莊嚴論釋》中提出,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經典有直接、間接、附帶叁種含義。例如《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中直接宣說空性,間接講了現證五道十地及佛地等的修法次第,《妙法蓮花經》、《文殊根本續》中附帶有對許多人的授記。下面幾個佛經和成就者金剛句的教證,都具有兩層意思。所以在講女人過患時,不能以爲男人有功德,因爲對于女人來說,男人也有同樣的過患,應知這是針對各自相續中的粗重貪心煩惱而言。
佛在《正法念處經》中說:“如果具足清淨戒律的男人以染汙心去看女人,其過失就象地獄中的銅汁燒毀了眼睛一樣。”若在今生不能清淨此過失,死後會墮入地獄,受銅汁燒毀眼睛和身體的無量痛苦。同樣,一個持淨戒的女人以染汙心去看男人,其過失也與此相同。布頓仁波切又將《正法念處經》的意義作成了頌詞:
具戒男人染心視女人,過等地獄銅汁銷雙眼。
《正法念處經》又說:
女身是禍殃,損毀現來世,
若欲利己者,當遠離女身, 。
其大意爲相對于有染汙心的男人來說,女人是他的禍殃,今生、來世的安樂都將因之而損毀,因此真想利益自己的人,應當遠離女人,方爲明智之舉。同樣對女人而言,男人也是禍水,應該遠離。
跟女人接觸是否有過失,主要應以發心去衡量。若心有貪執,便連自己的母親、姐妹的手都不能摸觸,如果心無貪執,即使是受了出家戒的僧人也有許多可開許的地方。西方國家,男女多不避嫌,因從小養成的習慣,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擁抱等的舉動,因他們心無貪執,故不構成惡業。
因此不論修學小乘,還是大乘、密乘,在受持戒律時,千萬不能産生、增上染汙心,否則會造下極爲嚴重的業障,故真正發心持戒的人對外境及人應詳加觀察,以免爲自己製造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又經雲:
猶如愚人執財物,阻其追求後世心,
以染汙心求欲樂,損毀自己與他人。
即猶如世間對財富非常執著的人,因忙于現世財富的積累,想不到去爲後世作點准備一樣,以染汙心去貪求欲樂的人,不但自己的今生後世毀壞了,他人的今生後世的安樂也同樣會被葬送掉。此義當見于以貪心驅使造下無間罪者的公案中的所顯義。以前,舍衛城的一位施主有一個行邪淫的兒子。他的母親爲了保護他而將門扣上了。他喊道:“媽媽,開門啊!我要去方便。”母親知道他要去行邪淫,拒絕開門。他大聲吼道:“媽,你要再不開門,我就殺死你。”母親說:“兒子呀,我甯可死,也不忍心聽到自己的兒子因禍害之根邪淫而喪命的消息。”具有貪欲者無所不作,他不顧來世,用寶劍砍斷了母親的頭,之後跑到女人那裏。他因造了滔天的罪業而瑟瑟發抖。這時,那個女人說:“你不要害怕,這裏沒有別人。”爲了討那女人歡喜,他說:“爲了你,我把自己的母親都殺了。”那個女人聽了這話,心想:這個人實在太惡劣了。於是她一邊逃跑一邊大喊:“強盜來了。”他也被這嘈嘈嚷嚷聲嚇跑了,結果一無所得。
所以說染汙煩惱心的力量極大,竟然能令子殺母,因此我們凡夫衆生,若想得到解脫之聖果,就一定要按上師的教言去做,依教奉行,遣除貪心煩惱,最終趣入無上菩提。
第二節、大乘、密乘也應對治貪心
佛在大乘的《月燈經》中說:
女人是乃無窮盡,具大恐怖之缰繩,
是故諸佛不贊許,染心執取女人者。
意即相對于有煩惱貪心的男人,女人的一颦一笑、一舉一動都有很強的吸引力,而在輪回中不能出離,因此女人就象千變萬化而又極其恐怖的繩索,將男人緊緊拴住在輪回之中。因此諸佛對于以染汙心貪執女人之人都一律不加贊許。又說:
此道不能得菩提,是故不能近女人,
猶如嗔恨之毒蛇,智者應當遠女身。
意即以染汙心貪執女人便永遠不可能獲證菩提,因此對女人不能親近,女人就象一條嗔恨心極強的毒蛇,一不小心便會被咬上而丟命,因此有理性智慧的人應該遠遠地避開。
佛在大乘《叁摩地王經》中說:
染心凡夫衆,因執腐女身,
轉生爲腐身,墮落于惡趣。
即如果男人對本爲汙穢不堪的女身非常貪戀執著,便會作出許多不軌行爲,對于已受戒的人來說,破掉根本戒,因其貪著汙穢身的果報,來世也轉身爲具汙穢身的衆生,若加上作邪淫的罪業,則會墮入惡趣之中。
有謂學密宗可以享受凡情貪欲,貪執凡夫女人。出此言者實未曾真正依止過具相金剛上師,沒有好好聞思過密宗的經續和上師的教言。蓮花生大師說:“初入佛門的人,凡是增長邪分別念的緣分都是違緣;尤其對男人來說,最大的魔障是女人;對女人來說,最大的魔障是男人;除此之外,對男女二者共同來說,飲食衣服是最大的魔障。”以及:“不如理受持叁昧耶的女人是修法人的魔障。”蓮師這裏在間接上也意味著不如理受持叁昧耶的男人同樣是女性修法的魔障。要知道,我們所修學的無上大圓滿,有很多傳承灌頂都是蓮師傳下來的,若不遵循蓮師之金剛語,欲成就這些大圓滿又從何談起呢?
無垢光尊者曾雲:“貪執凡夫女人會招致十方的誹謗。”同理,女修行人貪執凡夫男人同樣也會招致十方的誹謗。因爲修行人最大的障礙即是貪執異性,如蓮花生大士說:“初入佛門的人,凡是增長邪分別念的緣分都是違緣;尤其對男人來說,最大的魔障是女人;對女人來說,最大的魔障是男人。”大士還說過:“不如理受持叁昧耶的女人是修法人的魔障。”針對女人是男性修行者的障礙這一點,無垢光尊者作了揭示女人過患的許多金剛頌詞,下面引述八則,其一爲:
欲求解脫捷徑精進者,違緣魔障莫過狡詐女,
違背聖者形象衆垢罵,遠離衰損根源之女人。
也就是說欲尋求極快解脫、修行非常精進的人,最大的違緣魔障即來之于狡詐的凡夫女人,所謂“狡詐女”,是指那些巧言令色,口是心非,心懷不軌的女人。如果貪圖這些凡夫女人,他便會違背聖者的形象,又因行爲不如法而不免遭到世人的輕視垢罵,因此,真正欲求快速解脫的修行人,必須遠離對成辦世間與出世間功德法成障緣的凡夫女人。而從間接的意義而言,狡詐的男人亦是女修行人之最大魔障。
其二爲:
何者雖已進入聞思修,但若遇彼此法即減滅,
見未見之果報無限量,遠離衰損根源之女人。
其大義爲,雖然修行者已開始了聞思修,但如果對女人産生了貪執,如此則聞思修的功德都會消減乃至滅盡,並且會出現許多過患,如在今生能見到的如遭遇意外違緣、疾病、短壽,所不見的如護法遠離,魔王加持等,後世更會墮入惡趣,而這一切衰損的根源都在于貪執了女人。所以,欲真正成辦聞思修利益的人,必須遠離對聞思修做障礙的禍源女人。
其叁爲:
何者雖已趨入利他行,但若遇彼名聲遂受損,
事業不成無能利有情,遠離衰損根源之女人。
其大意爲,雖然修行者已發起菩提心,並已開始利益衆生,但還未證得聖位,此時,他偶然碰上一個狡詐凡夫女而生起貪心,依此違緣,他的名聲便會逐漸消退,且其已有的利他事業會被損毀,自己的一切利益也會消失。因此,真正謀求利他的修行人,必須遠離對二利事業做障的禍根女人。同樣,真正學法的女人雖然發起了菩提心,但因偶然與狡詐的男人相逢而生染心,終將導致名聲掃地。
其四爲:
雖爲智者然卻遭衆譏,希求減滅故難利他人,
失毀行爲故遭俗人笑,遠離衰損根源之女人。
其大意爲,雖然曾是學識非常淵博的智者,因貪著凡夫女人而會遭受大衆的輕視和垢罵,以前曾經希求得到上師叁寶的加持,勵力祈禱本尊賜予悉地乃至解脫,現在也因貪著凡夫女人之故,這些出世的希求心也已減滅,再作利他之事業自然也就很困難了。且此時所接觸的都是行爲下劣的世間凡夫,他便會逐漸被染汙而變得粗俗,此刻甚至連世人也會恥笑他,今生造此罪業,後世肯定會下墮地獄。一個曾對解脫有希求心,也曾下過苦功夫學法,本可廣利衆生的智者,最終不但自利利他不成,還落到個受世人厭棄的下場,實是可悲。因此凡是真正希求解脫,發心利益衆生的智者,必須遠離衰損根源的凡夫女人。女修行人也同樣應如是引起警惕。
其五爲:
雖爲尊者然已破戒律,護法遠離衆天不歡喜,
業障深重現來世受苦,遠離衰損根源之女人。
其大意爲,雖然本是一個持戒謹嚴的尊者,但後來因貪著一個凡夫女人,而破了小乘、大乘、密乘叁乘的根本戒,這時真正的護法善神都會遠離此人,叁寶弟子也不喜歡他,因其造下的深重業障,今生後世都會遭到難忍的苦痛。因此無論出家還是在家的初學男女,都應嚴肅對待這個問題,如果對各自的戒律置之不顧,聽任貪心蔓延,漸漸地就會破掉根本戒,甚至退墮到不信因果,舍棄叁寶的地步。尤其對已受灌頂的密乘弟子,因貪執女色追求世間法,最後還可能導致誹謗金剛上師,舍棄密乘戒等等…
《走向解脫(叁乘戒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