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走向解脱(三乘戒律)▪P9

  ..续本文上一页论》中说:

  是故具罪堕,及菩提心者,

  间杂轮回故,登地久蹉跎。

  第三节、破密乘戒的过患

  密乘戒是三乘法要的精中之精,亦是速疾成佛的根本,如《集密意续》中云:“犹如依大地,播下良种子,从中成熟果,依此得生存。若守一切法,根本此誓言,成熟无上果,延续圣慧命。”《密藏续》亦云:“受持如来胜种姓,世间主尊眷属敬,殊胜圣者与圣者,念子兄弟作加持,趋入善逝之行境,获得无畏普贤果。”虽相对前二乘戒来说护持清净时极为不易,如《大庄严续》中云:“切莫于师亲近眷,以及一切金刚友,粗语恶言而嘲讽,表示抑或正面说。即使出现于梦中,心中亦当作忏悔。真实就犯及意犯,假设未以正念摄,成为过失亦未忏,径直而下堕地狱。”但如理如教护持誓言却有即生成就的特殊功德。然而犯密乘誓言之过亦极其严重,这是密誓不共的特性,如《集黑日嘎续》中云:“若未违越成殊胜,违越被焚称誓言。”而仅从所犯过上来说,则前二乘所犯过之总集,亦不及其感受无量苦果的十万分之一。《明誓言续》中云:“失毁根本破誓者,不勤恢复之方法,下堕金刚地狱中,所有普通之地狱,痛苦合一亦不及,彼狱十万分之一。”。《轮宝积续》中云:“若违越身誓言,过重于一时断三界有情之命的他胜罪;若违越语誓言,过重于一时斩断三界诸有情之舌的罪过;若失毁意誓言,过重于一时扰乱安住三界禅定义诸比丘心生厌恶之罪。” 总之,若破密誓则不仅一无所成,还要受难以喻说之苦,《密藏续》中云:“失毁根本誓言者,一切修行成颠倒,且于不情愿之中,遭受种种不悦事。”又云:“如若失毁分誓言,则无成果堕恶趣”。

  密续中云,破了三昧耶戒的人:

  金刚罗刹痛饮其心血,短寿多病失财畏怨仇,

  长久住于无间地狱中,极其恐怖感受难忍苦。

  即金刚护法神就会显现极恐怖的姿态吸尽其心血,在现世还会有多病、贫穷、横死等许多不悦意的果报,后世的果报就更为可怕,死后即堕入金刚地狱,其地狱的痛苦程度甚于无间地狱无数倍,以人类的智慧无法衡量,其时间为十亿劫。《照明续》云:“失毁根本罪,不勤求复者,堕金刚地狱,诸普通地狱,苦合不及彼,十万分之一,千佛之光芒,菩萨诸事业,恒作亦无利,十亿劫之中,彼不得解脱。世间若毁灭,弹指间迁余(转他世),故法极谨慎。”故作为密乘行者尤应慎护净戒。

  无论是圣者或初学密法的人,金刚上师或金刚弟子,都毫无例外地要守持三昧耶戒,一旦破戒、尤其是对金刚上师诽谤或起邪见,对无上密法起邪见退失信心,那结果必然堕入金刚无间地狱。我们修密的弟子一定要注意,无论在白天还是在夜晚的梦中,在行住坐卧的任何时刻都要象保护眼睛和心脏一样,守持清净的三昧耶戒。末法时代业障很重、烦恼很强的众生,他们若对密法有信心,那么对他们具有无上对治力的就是守持三昧耶戒。

  如果没有守持三昧耶戒的胜利,即使得到再多的灌顶,依止千百位金刚上师或经常修金刚萨埵,或闻思经续论典,也不可能顺利获得解脱,将来还将堕到金刚地狱。

  从无上大圆满而言,如不受持清净的三昧耶,对上师也不具足信心,即使得到了所有大圆满的灌顶,并相似地了解了全部大圆满的金刚语,但连一点相似的证悟智慧也不会生起。故清净戒律为修一切善法之基础。

  所以密宗修行人闻思修固然极为重要,但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即是守持清净的三昧耶戒,精通其学处。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的心很浮躁,今天依止一位上师,明天又跑到其他地方去依止另一位善知识,或时而修此法,时而修彼法等等,如此学法经年,却无多少长进,藏族有句谚语:“狗跑多了肯定会挨石头;人跑多了肯定会遇上麻烦。”若对上师三宝有坚定不退的信心,经常观察上师功德的人,可以依止更多的善知识,就象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但对于上师三宝的信心并不坚定的人,因容易对上师生起邪见,失坏密乘戒律,故依止的上师宜少。

  在密乘行人中,上根者可依无上大圆满的直断和顿超的修法,或依生圆次第的修法去忏悔,可以净除一切重罪,不会感受无量痛苦,但绝大多数人不能马上做到这一点,所以大家应从最基本的持戒做起。

  莲师曾云:修持密法有如竹筒中之蛇,不上即下别无选择,同理,修持密法的人或因持戒成佛或因破戒堕入金刚地狱。持明无畏洲(晋美朗巴)在《功德藏》中也说:

  入真言乘士夫除恶趣,及佛果二更无三去处。

  现在凡夫如我等对治业障烦恼的能力非常弱小,正知正念经常无法护持,对持戒胜利和破戒过患也不明了,每天所造罪业犹如大雨降临,故我们应常猛厉祈祷上师金刚萨埵,忏除罪业。

  第四节、三乘佛法皆应远离破戒之人

  一.守小乘戒应远离破戒之人

  佛在《杂阿含经》中有授记:魔等不能毁坏佛法,只有形象为佛弟子,但内心无闻思修不持净戒的影像修行人才能毁坏佛法,灭尽佛的正法。故我们在作弘法利生事业时,最主要的是不能失坏三乘的根本戒。

  《别解脱经》云:“诸比丘无论犯彼等中任何一堕罪,自始至终均成他胜。不可与诸比丘同住,不得享用僧财,当摈除。”《戒律三百颂》中亦云:“莫与破戒者共住,法、财亦莫共受用。”又《呵责破戒经》中佛告舍利弗,破戒之人不能受用一切僧物,乃至跨入经堂一步亦不开许;亦不为其传法、相见、一刹那共处;不与其共作一切僧法;四行仪中宁处于布满蛇、狗、人尸之处,而弹指之时亦不与破戒者共住。

  在《破戒折伏经》中,佛对舍利子说:“阿奢黎、上座、清净守持戒律的信众与破戒的人相比,犹如狮群中的狐狸,转轮王中的黄门,天的眷属与猴子,龙王中的贫穷乞丐,具天眼通众人中的盲人,大鹏鸟与萨达巴。”佛以这些对比强烈的比喻,说明了清净持戒者与破戒者之间的宵壤之别。另外破根本戒之人不能与上师、上座等同住,以防外道与白衣的讥嫌。

  佛在小乘律经中说,应该远离破了根本戒的人,并把他驱逐出僧团,在大家把他拉出去时,他如果抱住柱子的话,连柱子也要砍掉,当然在事后,砍掉柱子的人应将柱子重新修复,因这是三宝的财物。

  二.守大乘戒应远离破戒之人

  佛在大乘经典中说,如有谁破了根本戒,不必说资粮道和加行道,就是真正已得圣果的菩萨也会远离他。《入中论》第二品中说:

  犹如大海与死尸,亦如吉祥与黑耳,

  如是持戒诸大士,不乐与犯戒杂居。

  也就是说,圣位二地菩萨也只有远离此等破戒者。有人以为菩萨是圣者,肯定会在行为上以大悲心摄受破戒者,令其去苦得乐,但这仅是出于个人的主观臆测。论慈悲无有过于佛者,而佛早已用尽所有智观察并决定了对于破戒者,在行为上只有舍弃一途,别无他法,而且这也正是出于慈悲之念,因为破戒之人与清净戒律的道友住一处,会增加他们的修法障碍,这反过来又使破戒者增加了罪业,而且,破戒者继续享用三宝的财物等等也会使他们罪业更重,因此佛在戒律中规定对破根本戒者必须予以摒弃。

  三.守密乘戒应远离破戒之人

  如果具有生圆次第的功德,三昧耶也很清净的修行人,和破了密乘根本戒的人一起吃饭、说话,甚至只饮用同一条河流中的水,都会因此得到伴失以及顺失的过患。

  顺失就是与明知是破戒之人接触,因他而造大量恶业,从而失坏自己的三昧耶。偶失则是在与明知是破戒之人接触的过程中,与他同吃、同住,甚至共同求法时所失坏的三昧耶。

  《无诠义忏续》云:

  酬补失罪交往失戒者,於失戒非器者宣讲法,

  不加警惕彼等失戒者,必将染上冒渎晦气过,

  一切此生违缘来世障,以悔自过之心发露忏。

  即与破戒者或交往、或满足其愿望,或为他及非法器的人说法,或不远避,这样就会被破戒人的障过所染污,对今生造成违缘,对后世造成障碍,故应以悔愧之心诚心忏悔。在一起修行的人中,如果有一个失坏三昧耶的人,则其余具足三昧耶的人虽有百千,也不能得到少许的修行之果,譬如一滴坏乳,能使满壶的清净乳汁变坏。如《总集续》中说:

  譬如一滴乳,若坏尽皆坏。

  一行人失坏,诸行人失坏。

  不仅凡夫如此,高僧大德也免不了会染上冒渎晦气的过失。譬如往昔卓滚朗吉日巴尊者曾在匝热地区时,因鬼神制造违缘,将正午的太阳隐蔽不见,变成繁星闪烁的漆黑夜晚,但尊者却无有阻碍地前去黑红血海畔唱起金刚歌、跳起金刚舞,并在石上留下足迹,至今仍清晰可见。虽然是这样一位大成就者,但後来因一位破誓言的弟子来到他面前,结果染上了冒渎晦气而导致神志不清,不能言语成了哑人。成就者俄坚巴也曾在道歌中说:“雪域乞人仁亲花(指其本人),仅有失戒敌可害,唯有师尊能救护。”

  借以上所显义,即可清楚明确地知道破戒的过患了。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个密乘行者,就可以行持瑜伽士的许多甚深难思的行为,而对什么也不在乎,到第四部分之后,大家就会知道密乘戒律的严格甚至远远超过显宗戒律。

  在末法时代中,有很多人从表面上看是修行人,其实内心中没有闻思修的意乐与功德,整日四处游荡,这种人在非常短的时间中也会失坏很多戒律。对于这些可怜的人,我们在行为上应该远离,但在内心不能生起烦恼而去说他们的过失,也不能嫌弃、嗔恨,而应替他们念经咒忏悔,回向善根或祈求上师三宝救度他们。我们应该谨记佛在《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中的教导:“自于禁戒,清净守持,见毁戒者,起大悲愍,不应于彼生嫌恚心。”

  

  第四章 三乘戒律的对治重点

  众生因俱生我执,而产生出很多烦恼,导致流转轮回,不得解脱。佛传了八万四千法门,目的都是为了遣除众生贪嗔痴三毒的烦恼,然小乘、大乘和密乘遣除烦恼的方法各有侧重。小乘的经论主要调伏贪心烦恼,大乘经论主要调伏嗔恚的烦恼,而无上密乘的…

《走向解脱(三乘戒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安忍波罗蜜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