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经一日一夜,以是因缘,命终为北方天王毗沙门子。”
《普达王经》云:“先王在世时,有持善小儿,随先王斋戒一日,奉行正法,清净守意,其后过世,魂神还生,为王作子,今致尊贵,皆由宿行斋戒所致。”
《护净经》云:“一日持戒斋,得六十万世余粮。”
佛在经中曾说:如果救100个即将被恶人挖掉眼睛的人,其功德自然很大,但受持一天的八关斋戒的胜利比此更大。又说:以医术令100位盲人重见光明的功德也很大,但也不如受持八关斋戒一天的功德。受持一天八关斋戒的功德已如此广大,更不用说一生受持别解脱戒的功德了。由此可知,我们能够受持清净的戒律,实在比得到一个如意宝还要殊胜。
如果受了别解脱戒中的居士戒后,造了一些轻微的支分罪,则可以通过受持八关斋戒,立即得以清净。这种得令相续清净的功德,与出家僧众的布萨(诵戒)相同。
小乘诸戒中最容易受持的八关斋戒,只要守持一日一夜也具有无量之功德。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曾在光明定中亲见宗喀巴大师时,宗大师为大恩上师传了《三主要道论》,并且亲切教诲:“我今在至尊弥勒菩萨座下名为文殊藏,如今你的弟子中若有人背诵我的《三主要道论》法要,受持八关斋戒,以法性力的加持,暂时一定可以转生到兜率天享受法乐,将来我成佛为狮子吼如来时,成为我的首座眷属。”真正的修行人在皈依三宝以后,能守持一次清净的八关斋戒,就可以往生到兜率天的弥勒净土。故出家僧人给在家初机业障深重之人传授八关斋戒,能使他们消除业障,增长善业,是非常有益的,还可以使他们逐渐往生净土。
对于在家居士,我们可以首先让他们守持一次八关斋戒,然后逐渐让他从守居士一戒做起,在具足条件时,进而让他出家守持沙弥戒,最后当他对比丘戒的学处有了系统的了解后,可以授予比丘戒,使他成为佛法的主人,这样次第的引导,可以使一个凡夫慢慢地走向解脱的庄严大道。
三.出家前应慎重观察
居士持守在家戒,在出离心真正生起并逐渐增上以后,应赶快出家,守持出家戒律。但在出家前一定要仔细观察出家的功德以及出家以后的注意事项,尽量保证自己能如理持戒。佛在《未曾有因缘经》中,告诫对出家一事应谨慎时说:“夫人入行,如把刃持毒,不能堪者,不如不为,何以故?执持不勤,反为害故。”
《律本事》等经论中讲:如过去无修行,对三宝无太大信心的初学者,和从外道转入内道的人,应观察四个月,才可以决定是否给予授出家戒。在喇荣五明佛学院,无论藏族弟子还是汉族弟子,都要在经过四个月的观察后,才能出家,便是依这一条佛制而规定的。
第三章 破戒过患
因为清净持戒可以获得许多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破戒后所得的过失也不可思议。如同一人触犯了国家的法律,司法等有关部门就会对其进行法律制裁一样,受了戒后破戒之人,同样将会受到因果规律和护法神的制裁。
佛在《福盖正行所集经》说:“破戒之人,无所堪任,如彼破车,不能运载。”无论大小乘,破戒后根本无法积累资粮,修持正法,甚至一点善法都无法圆满,如一辆破旧不堪的马车无法运载货物一样。佛在《正法宣扬经》中说:“破戒之人,千万生中,远离种姓与安乐,堕入地狱感受痛苦。”破了三乘根本戒的人,若不发露忏悔,就会在千万生中远离修法的种姓,不会得到修法的安乐,死后堕入恶趣,长期感受痛苦。在大乘的《三摩地王经》中说:
破戒堕恶趣,多闻无力救。
若破了根本戒,虽然广闻多学佛法经论,也不能使自己免堕恶趣。同样在《入中论》中说:
失坏戒足诸众生,于恶趣受布施果。
失坏了根本戒就象我们失去了双脚一样,不可能把我们带到善趣和解脱的彼岸,前生所造之上供下施等功德也只能在后世的恶趣中感受果报。
这些破戒果报,令人不寒而栗,因此大恩上师法王一再强调清净持戒的重要性,强调凡是他传承下的弟子,不管活佛也好、管家也好,都应严格守持净戒,如果破了戒,今生必定遭遇诸如横死、多病等众多灾难违缘,死后肯定堕入地狱受无量痛苦。
《三戒论》及《入行论》对持戒和破戒的问题都论述得非常详细,无论受持三乘戒律的哪一种,从开始就不能破戒,如发现已破戒就要立即发露忏悔,拖延时间越长,就越难忏悔,尤其密乘中明确指出,破密乘戒未及时忏悔,超过三年,则不能再清净了。如《誓言庄严续》中云:“倘若逾越三年者,永远无法再恢复,假设接受焚二者,必定堕入金刚狱,恒时唯有受痛苦。”如时而守戒,时而破戒,则很难获得成就。
有些人破了根本戒以后,无惭无愧,自以为能瞒天过海,别人无法了知,而上师三宝的神通智慧无所不知,俗话也说“抬头三尺有神明”、“若欲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种破戒者的恶业果报成熟时,今生后世都会感受无量痛苦,分毫不爽。
下面从根本戒的角度分别说明破三乘戒律的过患。
第一节、破小乘戒的过患
对于一个佛门中的初学者而言,如果没有正知正见,对破戒的过患又不太明了,这样在业力所致的违缘现前时,就非常容易破掉根本戒。
从小乘别解脱而言,无论出家还是在家,破根本戒的过患都是相同的,没有任何区别,也不能以为自己的功德大、身份高等等便可在戒律上有一些特殊,因为因果面前人人平等。
佛在小乘的《律本事》当中宣讲了十种破根本戒的过患:
1、“被导师佛陀呵斥。”
2、“被天众呵斥为强盗等恶名。”因其已破根本戒,造下了严重的恶业,所以喜好人们行善的诸天人等都将其称为强盗等的恶名。
3、“被同修之道友们呵斥。”佛制失坏根本戒的人无法与僧众同住,所以会被同修道友呵斥、摒弃。而且圣者菩萨等大成就者也会远离,因和破戒者共住之过患极大。
4、“如理思维后自相呵斥。”因破戒故,违背了先前所发的誓愿,自己在如理冷静思维时,也会责备、呵斥自己。
5、“其本性即应被呵斥。”破戒必然导致无法成办自他暂时的善趣福报以及究竟的解脱,故破戒的本性应被呵责。
6、“方隅增上恶名。”因破戒故,四面八方都会流布其恶名。
7、“未闻之法不闻。”因破戒后,亲教师、轨范师等善知识和道友都会远离其人,故不再有闻法的机会。
8、“已闻之法忘失。”因无闻法机会,会慢慢忘失以前曾听闻的妙法。
9、“道地证量不生。”因破戒,故不生三摩地以及胜观智慧,也就不会有五道十地的出世间功德。
10、“在后悔中死去,而且堕入恶趣。”因破戒,不但使难得的人生失去了意义,还增加了许多罪业,故临终时极为后悔,且死后堕入恶趣。
《杂阿含经》与《四分律》中都指出了破戒的过患,如《四分律》说:“破戒有五过:一、自害。毁戒之人,身口意业,悉皆不净,常受贫穷,善神远离;二、为智者所呵。毁戒之人,诸善比丘悉皆诃责,而常畏避,如恶死尸;三、恶名流布。毁戒之人,三业不净,与不善人共住,善人不喜见,不善之名,闻于远近;四、临终生悔。毁戒之人,老死临期,恶境现前,追悔无及;五、死堕恶道。毁戒之人,既舍梵行,全无善因,福尽苦至,即堕恶道。”
破八关斋戒的过失同样很大,破一分戒的过患,如不忏悔,必堕三途受大苦报。其可从持一分戒的胜利反推,如经中云:“在其它清净刹土千百劫中持梵净行戒,也不如现在仅一上午持不害众生等一分戒律的功德大。在如今浊世之时,佛法即将隐没之际,一天中守持断杀生等一分戒律的功德比恒河沙数劫之中供养俱胝那由他那的功德还大。”
在佛经中有一个公案,有一位居士在持受八关斋戒的那天,因为非时饮食,而在后世堕在了复活地狱中。又如《贤愚经》等经典中亦记载了破斋得恶报的公案。迦叶佛时,有两位婆罗门受持斋戒,一位欲得天果者却因破斋而堕入到了龙类。于其他公案中亦记载有因破斋成了颠狂者、改生三十三天为四天王天“破斋戒天子”者等。因此,无论受什么戒,都必须认真、谨慎。
由此可知,我们今生得到人身,主要都是因为往昔守持净戒之果报。依靠今世此珍宝人身方可修持正法,获得地道功德,广度众生。如果白白浪费此人身,会令诸大圣者叹息不已。
同样,若因某人导致一出家僧人破根本戒、还俗,则此过失远远超过了毁坏一千万佛塔的过患,后世必会堕入地狱受苦,故阻止他人出家或出家僧人之间相互制造违缘,导致破戒或还俗,都会有极大过患。
第二节、破大乘戒的过患
菩萨戒是成就大菩提的根本,净持无所毁犯的功德较持别解脱戒的胜利实在无法衡量。反之,破大乘戒的过患亦较毁犯小乘戒来讲更为严重。如云登降措予他所著的《所知藏》(又译作《知识总汇》)中总结破戒过患时说:“破菩萨戒有无量过患,归纳起来共有四条(三总堕、一别堕)。三总堕罪是:欺骗导师佛陀、所境众生、本人誓言失坏,成众所呵斥之处;犹如国王失去国政一样,失去精华(菩萨戒)后,一切暂时与究竟的不悦意事都将聚集;后世堕落恶趣,难以解脱。一别堕罪是:往昔所造的菩萨善根都将失毁。”
失坏菩萨根本戒的人所作的恶法能破坏一切善法,佛在《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中云:“若诸菩萨修持戒行,即得一切胜愿圆满,破戒之人,诸有恶法,如世霜雹,毁一切物,破坏善法,亦复如是。”《般若摄颂》中云:“虽于俱胝劫中行十善,然发欲求缘觉罗汉心,彼时戒染过患毁戒律,彼发心较他胜犹严重。”《学集论》中云:“毁善根之罪,众生地狱因。”《入行论》中云:“况请众生赴,无上安乐宴,后反欺众生,云何生善趣?”大小乘都说破根本戒者今生会感受短命、贫穷、烦恼炽盛等果报。再者,若持时而以惭愧心忏悔,时而又造菩萨根本堕罪的心态守戒时,则亦会耽延证悟初地菩萨的时间,如寂天菩萨在《入行…
《走向解脱(三乘戒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