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經一日一夜,以是因緣,命終爲北方天王毗沙門子。”
《普達王經》雲:“先王在世時,有持善小兒,隨先王齋戒一日,奉行正法,清淨守意,其後過世,魂神還生,爲王作子,今致尊貴,皆由宿行齋戒所致。”
《護淨經》雲:“一日持戒齋,得六十萬世余糧。”
佛在經中曾說:如果救100個即將被惡人挖掉眼睛的人,其功德自然很大,但受持一天的八關齋戒的勝利比此更大。又說:以醫術令100位盲人重見光明的功德也很大,但也不如受持八關齋戒一天的功德。受持一天八關齋戒的功德已如此廣大,更不用說一生受持別解脫戒的功德了。由此可知,我們能夠受持清淨的戒律,實在比得到一個如意寶還要殊勝。
如果受了別解脫戒中的居士戒後,造了一些輕微的支分罪,則可以通過受持八關齋戒,立即得以清淨。這種得令相續清淨的功德,與出家僧衆的布薩(誦戒)相同。
小乘諸戒中最容易受持的八關齋戒,只要守持一日一夜也具有無量之功德。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曾在光明定中親見宗喀巴大師時,宗大師爲大恩上師傳了《叁主要道論》,並且親切教誨:“我今在至尊彌勒菩薩座下名爲文殊藏,如今你的弟子中若有人背誦我的《叁主要道論》法要,受持八關齋戒,以法性力的加持,暫時一定可以轉生到兜率天享受法樂,將來我成佛爲獅子吼如來時,成爲我的首座眷屬。”真正的修行人在皈依叁寶以後,能守持一次清淨的八關齋戒,就可以往生到兜率天的彌勒淨土。故出家僧人給在家初機業障深重之人傳授八關齋戒,能使他們消除業障,增長善業,是非常有益的,還可以使他們逐漸往生淨土。
對于在家居士,我們可以首先讓他們守持一次八關齋戒,然後逐漸讓他從守居士一戒做起,在具足條件時,進而讓他出家守持沙彌戒,最後當他對比丘戒的學處有了系統的了解後,可以授予比丘戒,使他成爲佛法的主人,這樣次第的引導,可以使一個凡夫慢慢地走向解脫的莊嚴大道。
叁.出家前應慎重觀察
居士持守在家戒,在出離心真正生起並逐漸增上以後,應趕快出家,守持出家戒律。但在出家前一定要仔細觀察出家的功德以及出家以後的注意事項,盡量保證自己能如理持戒。佛在《未曾有因緣經》中,告誡對出家一事應謹慎時說:“夫人入行,如把刃持毒,不能堪者,不如不爲,何以故?執持不勤,反爲害故。”
《律本事》等經論中講:如過去無修行,對叁寶無太大信心的初學者,和從外道轉入內道的人,應觀察四個月,才可以決定是否給予授出家戒。在喇榮五明佛學院,無論藏族弟子還是漢族弟子,都要在經過四個月的觀察後,才能出家,便是依這一條佛製而規定的。
第叁章 破戒過患
因爲清淨持戒可以獲得許多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破戒後所得的過失也不可思議。如同一人觸犯了國家的法律,司法等有關部門就會對其進行法律製裁一樣,受了戒後破戒之人,同樣將會受到因果規律和護法神的製裁。
佛在《福蓋正行所集經》說:“破戒之人,無所堪任,如彼破車,不能運載。”無論大小乘,破戒後根本無法積累資糧,修持正法,甚至一點善法都無法圓滿,如一輛破舊不堪的馬車無法運載貨物一樣。佛在《正法宣揚經》中說:“破戒之人,千萬生中,遠離種姓與安樂,墮入地獄感受痛苦。”破了叁乘根本戒的人,若不發露忏悔,就會在千萬生中遠離修法的種姓,不會得到修法的安樂,死後墮入惡趣,長期感受痛苦。在大乘的《叁摩地王經》中說:
破戒墮惡趣,多聞無力救。
若破了根本戒,雖然廣聞多學佛法經論,也不能使自己免墮惡趣。同樣在《入中論》中說:
失壞戒足諸衆生,于惡趣受布施果。
失壞了根本戒就象我們失去了雙腳一樣,不可能把我們帶到善趣和解脫的彼岸,前生所造之上供下施等功德也只能在後世的惡趣中感受果報。
這些破戒果報,令人不寒而栗,因此大恩上師法王一再強調清淨持戒的重要性,強調凡是他傳承下的弟子,不管活佛也好、管家也好,都應嚴格守持淨戒,如果破了戒,今生必定遭遇諸如橫死、多病等衆多災難違緣,死後肯定墮入地獄受無量痛苦。
《叁戒論》及《入行論》對持戒和破戒的問題都論述得非常詳細,無論受持叁乘戒律的哪一種,從開始就不能破戒,如發現已破戒就要立即發露忏悔,拖延時間越長,就越難忏悔,尤其密乘中明確指出,破密乘戒未及時忏悔,超過叁年,則不能再清淨了。如《誓言莊嚴續》中雲:“倘若逾越叁年者,永遠無法再恢複,假設接受焚二者,必定墮入金剛獄,恒時唯有受痛苦。”如時而守戒,時而破戒,則很難獲得成就。
有些人破了根本戒以後,無慚無愧,自以爲能瞞天過海,別人無法了知,而上師叁寶的神通智慧無所不知,俗話也說“擡頭叁尺有神明”、“若欲人不知,除非己莫爲”。這種破戒者的惡業果報成熟時,今生後世都會感受無量痛苦,分毫不爽。
下面從根本戒的角度分別說明破叁乘戒律的過患。
第一節、破小乘戒的過患
對于一個佛門中的初學者而言,如果沒有正知正見,對破戒的過患又不太明了,這樣在業力所致的違緣現前時,就非常容易破掉根本戒。
從小乘別解脫而言,無論出家還是在家,破根本戒的過患都是相同的,沒有任何區別,也不能以爲自己的功德大、身份高等等便可在戒律上有一些特殊,因爲因果面前人人平等。
佛在小乘的《律本事》當中宣講了十種破根本戒的過患:
1、“被導師佛陀呵斥。”
2、“被天衆呵斥爲強盜等惡名。”因其已破根本戒,造下了嚴重的惡業,所以喜好人們行善的諸天人等都將其稱爲強盜等的惡名。
3、“被同修之道友們呵斥。”佛製失壞根本戒的人無法與僧衆同住,所以會被同修道友呵斥、摒棄。而且聖者菩薩等大成就者也會遠離,因和破戒者共住之過患極大。
4、“如理思維後自相呵斥。”因破戒故,違背了先前所發的誓願,自己在如理冷靜思維時,也會責備、呵斥自己。
5、“其本性即應被呵斥。”破戒必然導致無法成辦自他暫時的善趣福報以及究竟的解脫,故破戒的本性應被呵責。
6、“方隅增上惡名。”因破戒故,四面八方都會流布其惡名。
7、“未聞之法不聞。”因破戒後,親教師、軌範師等善知識和道友都會遠離其人,故不再有聞法的機會。
8、“已聞之法忘失。”因無聞法機會,會慢慢忘失以前曾聽聞的妙法。
9、“道地證量不生。”因破戒,故不生叁摩地以及勝觀智慧,也就不會有五道十地的出世間功德。
10、“在後悔中死去,而且墮入惡趣。”因破戒,不但使難得的人生失去了意義,還增加了許多罪業,故臨終時極爲後悔,且死後墮入惡趣。
《雜阿含經》與《四分律》中都指出了破戒的過患,如《四分律》說:“破戒有五過:一、自害。毀戒之人,身口意業,悉皆不淨,常受貧窮,善神遠離;二、爲智者所呵。毀戒之人,諸善比丘悉皆诃責,而常畏避,如惡死屍;叁、惡名流布。毀戒之人,叁業不淨,與不善人共住,善人不喜見,不善之名,聞于遠近;四、臨終生悔。毀戒之人,老死臨期,惡境現前,追悔無及;五、死墮惡道。毀戒之人,既舍梵行,全無善因,福盡苦至,即墮惡道。”
破八關齋戒的過失同樣很大,破一分戒的過患,如不忏悔,必墮叁途受大苦報。其可從持一分戒的勝利反推,如經中雲:“在其它清淨刹土千百劫中持梵淨行戒,也不如現在僅一上午持不害衆生等一分戒律的功德大。在如今濁世之時,佛法即將隱沒之際,一天中守持斷殺生等一分戒律的功德比恒河沙數劫之中供養俱胝那由他那的功德還大。”
在佛經中有一個公案,有一位居士在持受八關齋戒的那天,因爲非時飲食,而在後世墮在了複活地獄中。又如《賢愚經》等經典中亦記載了破齋得惡報的公案。迦葉佛時,有兩位婆羅門受持齋戒,一位欲得天果者卻因破齋而墮入到了龍類。于其他公案中亦記載有因破齋成了顛狂者、改生叁十叁天爲四天王天“破齋戒天子”者等。因此,無論受什麼戒,都必須認真、謹慎。
由此可知,我們今生得到人身,主要都是因爲往昔守持淨戒之果報。依靠今世此珍寶人身方可修持正法,獲得地道功德,廣度衆生。如果白白浪費此人身,會令諸大聖者歎息不已。
同樣,若因某人導致一出家僧人破根本戒、還俗,則此過失遠遠超過了毀壞一千萬佛塔的過患,後世必會墮入地獄受苦,故阻止他人出家或出家僧人之間相互製造違緣,導致破戒或還俗,都會有極大過患。
第二節、破大乘戒的過患
菩薩戒是成就大菩提的根本,淨持無所毀犯的功德較持別解脫戒的勝利實在無法衡量。反之,破大乘戒的過患亦較毀犯小乘戒來講更爲嚴重。如雲登降措予他所著的《所知藏》(又譯作《知識總彙》)中總結破戒過患時說:“破菩薩戒有無量過患,歸納起來共有四條(叁總墮、一別墮)。叁總墮罪是:欺騙導師佛陀、所境衆生、本人誓言失壞,成衆所呵斥之處;猶如國王失去國政一樣,失去精華(菩薩戒)後,一切暫時與究竟的不悅意事都將聚集;後世墮落惡趣,難以解脫。一別墮罪是:往昔所造的菩薩善根都將失毀。”
失壞菩薩根本戒的人所作的惡法能破壞一切善法,佛在《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中雲:“若諸菩薩修持戒行,即得一切勝願圓滿,破戒之人,諸有惡法,如世霜雹,毀一切物,破壞善法,亦複如是。”《般若攝頌》中雲:“雖于俱胝劫中行十善,然發欲求緣覺羅漢心,彼時戒染過患毀戒律,彼發心較他勝猶嚴重。”《學集論》中雲:“毀善根之罪,衆生地獄因。”《入行論》中雲:“況請衆生赴,無上安樂宴,後反欺衆生,雲何生善趣?”大小乘都說破根本戒者今生會感受短命、貧窮、煩惱熾盛等果報。再者,若持時而以慚愧心忏悔,時而又造菩薩根本墮罪的心態守戒時,則亦會耽延證悟初地菩薩的時間,如寂天菩薩在《入行…
《走向解脫(叁乘戒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