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見森羅萬象現象世界爲有,見現象世界壞則爲無,龍樹直斥此爲淺智愚夫之見。智慧深睿者,見現象世界也不認爲有,見現象世界壞也不認爲是無。爲什麼智慧人有此見地?《華嚴經》說得很清楚,所有的有法、無法,如果你能了達(徹悟)就知道並不是有,也並不是無。所謂“了達”即具慧眼。前舉日本物理學家松下真一作《〈法華經〉與核物理學》所引《華嚴經》說叁千大千世界,現象世界成住壞空的轉變。淺智之人,即著相凡夫,認爲“成”“住”大千世界即爲有,見“壞”“空”即認爲無,有無二截。深智之人,則見“成”“住”叁千大千世界不執著爲有,見“壞”“空”也不執著爲無。爲什麼?因爲他了達一切有無法,爲非有無。故僧肇《涅槃無名論·妙存第七》:“法無有無之相。”佛陀應世,已明中道,已滅戲論。諸法雖生滅宛然,而未曾生滅;雖不生不滅宛然,而未曾無生滅。然而佛陀涅槃後,余邪複興。當時“有人說萬物從大自天生,有言從韋紐天生,有言從和合生,有言從時生,有言從世性生,有言從變化生,有言從自然生,有言從微塵生”(青目釋)。有勞龍樹菩薩作論,破諸外道迷執。亦對大小乘說二谛中道。破小乘執有,令悟有不有,息其有見,令悟雖因緣有而常畢竟空,故不著有。亦破大乘執空(無),令悟空不空,息其空見,宛然而有,故不滯空。故倡“不生不滅,不常複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八不中道,總破一切法。
科學對宇宙真相的探索,從古希臘的德谟克裏特模型,到17世紀牛頓宇宙模型,又到20世紀的“大爆炸模型”。大爆炸模型是否是終極真理?遠遠不是。盡管是當今流行的宇宙模型。且有2004年科學新觀點報道,夏威夷國家天文臺TYCHO SOLARIS教授代表現在科學家的一種新理論。一些天體物理學家認爲,事實上發生在100億到200億年的大爆炸是摧毀了宇宙。他說:“我們一直考慮宇宙大爆炸這個問題,並逐漸認識到幾乎所有的大爆炸都是毀滅性的,並不像我們以前認爲的那樣富有創造性和革命性。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大爆炸以前,宇宙一定是一種令人驚異的景象,但現在剩下的盡是些銀河間的灰塵和碎石,而且正以一種無法形容的速度被從大爆炸的中心向外抛出。(2004年12月10日《上海科技報》)20世紀物理學是對經典力學的一次革命,但誰又能說21世紀物理學又會構成對20世紀物理學的一次革命?有一位名叫海會的物理學家說:20世紀的物理學就像托勒蜜的宇宙學一樣愚蠢、錯誤。有些物理學家已設計種種超光速運動的模型,以挑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但到了22世紀、23世紀……同樣會有超越前人的所謂革命。
但什麼時候才能達到終極理論?正如霍金說:“也許這種希望只不過是海市蜃樓;也許根本就沒有終極理論,而且即便有我們也找不到。”爲什麼?正如一些有思想的學者也省悟到這一點:“我們用來描述自然的所有概念都是有限的,它們並不是實在的性質。”“當我們推廣自己的經驗領域時,我們的理性思惟的局限性就變得明顯了。”“我們概念思惟的抽象系統永遠無法完整地描述和理解這個實在的世界。”“我們只能對現實世界作出近似的表達,因而所有理性知識都是有限的。”“雖然人類的理性知識有了驚人的增長,但是並沒有比兩千年前聰明多少。”“物理學家構造了一系列局部的、近似的理論,其中每一個都比前一個更加精確,但是沒有一個能最終地完全地解釋自然現象。”“物理學家開始看到他們關于自然現象的所有理論,包括它們所描述的定律都是精神的産物,具有我們關于實在的概念圖像的性質,而不是實在本身。這種概念圖式與所有科學理論及其所含的“自然定律”一樣,都是有局限的、近似的。所有的自然現象歸根結蒂是相互聯系的,要解釋其中任何一個都必須了解所有其他的一切,而這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用分析的方法和推理的方法,是無法同時解釋全部自然現象。”“即使靴絆思想已不能用語言或理性的概念來達它的結果,它超越思惟和語言,超出科學疆界而進入了無法思惟的世界。”“但靴絆思想在科學中得到闡述時是有局限、近似的”(《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比利時伊·普裏戈金和伊·斯唐熱著《從混沌到有序》也說到:“不管霍金和其他人取得了多麼重要的進步,我們對我們宇宙中大規模變化的知識仍然是不充分的。”“在理解持續過程本身時候,科學是無能爲力的。這時須要直覺。”“泰戈爾主張即使存在著絕對真理,這也是人的思惟難以接近的。”佛法有“智解即迷”,“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佛陀在法華會上早已說過:“假使滿世間,皆是舍利弗(智慧第一),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方便品》卷一)。《解深密經·勝義谛相品第二》卷一記法湧菩薩摩诃薩曰佛言:“有七萬七千外道,並其師首,同一會坐,爲思諸法勝義谛相,彼共思義,稱量觀察,偏尋求時,于一切法勝義谛相,竟不能得。”明白說出“勝義谛相”(即宇宙人生真相),“超過一切尋思所行境相”。《大寶積經》卷叁十九也有:“菩提不可以身證,不可以心證。”《華嚴經·升夜摩天宮第十九》卷十九雲:“以法無性故,無有能了知,如是解于法,究竟無所解。”《壇經·護法品第九》記六祖雲:“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若以智慧照破煩惱,此是二乘見解,羊鹿等機;上智大根,悉不如是。此即所謂“禅非智解,智解即迷。”
日本松下真一所引《華嚴經》中敘述叁千大世界成住壞空,是告訴我們宇宙萬有的現象是無常的,無有永恒存在的有情、無情實體。同經《入法界品第叁十九之二》卷六十一:“或現不可說佛刹微塵數諸天宮殿無常門,或現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一切衆生受生門,或現……”又如《增一阿含經·七日品第四十之一》卷叁十四佛曰:“若七日生,叁千大千世界悉皆火起。”“須彌山漸漸融壞,火炎至梵天。”“一切行無常……人民命終,盡生他方刹土,若生天上。”經典無非顯示佛菩薩悲心,爲破常見衆生而說無常法。而不是在說明似大爆炸理論說的“無中生有”,“有生于無”。所以無常法(說叁千大千世界燒劫,說佛刹微塵數諸天宮無常門)也是方便對機說法。如《入中論》卷二:“不滅亦不生,與法界平等,然說有燒劫(成住壞空),是順世間轉(隨順衆生根器而說)。”〔轉引印順《印度佛教思想史》第66頁〕《大智度論·釋十善品第叁十八》卷六十記佛雲:“般若波羅蜜色(叁千大千世界)非常非無常,何以故?是中色(叁千大世界)尚不可得,何況常無常,若不著無常,是真般若。”同論《般若相義》卷十八:“諸法實相,非常無常。”同論《釋無作品第四十叁之上》卷六十四:“是般若波羅蜜示諸法畢竟實相故,思惟籌量,求常無常相雖能破常等顛倒,般若中受是法,以是能生著心故,思惟籌量。求常無常相不可得定實。”無常不是真谛,何況是常。探索宇宙起始,大爆炸模型,只是著在現象上說有說無,並沒說到宇宙的真相。所謂“宇宙生于奇點大爆炸,最後又在擠壓下終于奇點”,宇宙出于虛無,又歸于虛無,是著有著無著相凡夫之論。故《大涅槃經·菩薩品第十六》卷九記佛說倡:“本有今無,本無今有,叁世有法,無有是處。”同經《法王品第二十二之上》卷二十叁:”本無今有,已有還無,當知是人謗佛法僧。”此所雲“佛法僧”即真理代名詞。故說“無中生有”大爆炸模型是違背宇宙真理的,是著我見的翳目顛倒見。如果能破除我法二執,以無我(慧眼)來看宇宙萬有,觀看宇觀、微觀世界一切將有一全新的認識。佛典“一境四相”,就是一例子。宇宙萬有不管是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不有亦不無,從未産生,也未消滅,法爾如此。即所謂離四句,遣八非。
不僅僅叁千大千世界在生、住、異、滅(無常),萬事萬物無不在生、住、異、滅、(無常)。大到叁千大千世界,小至一微塵,無不是生、住、異、滅(無常)。爲什麼只見所謂的宇宙生成于“大爆炸”,不見微塵生成于“大爆炸”呢?爲什麼不見宇觀微觀宇宙萬有是無常無有實體呢?且佛陀要我們見無常真常,常無常故;要我們于宇宙萬有生滅中見不生滅,不生滅中見生滅,這才合《大般若經》:“色即空,空即色”義,才“是真般若”。且《大智度論·釋初中十喻》卷六:“以是故因緣中果,不得言有,不得言無,不得言有無,不得言非有非無。諸法從因緣生,無自性,如鏡中像。”即或大爆炸理論成立,宇宙萬有由此生起,此也是“因緣中果”,故“不得言有,不得言無,不得言有無,不得言非有非無”。怎麼可以說是“無中生有”?“有已還無”呢?爲什麼?“諸法因緣生,無自性,如鏡中像”。所有法,即宇宙萬物,不管有情無情,都是因緣所生,沒一點自性。故如鏡中像虛幻不實,都是平等無二,怎麼可以說有、說無、有無二截呢?!同論《釋品照名第四十》卷四記佛雲:“一切法有二分:若有若無。是般若波羅蜜中有不應取,無亦不應取,離是有無,即是諸法性。”
現代科學已從牛頓模型,走到相對論、量子力學、混沌學、弦論乃至靴袢理論。可是仍有不少的物理學家不承認量子力學物質粒子的波粒二重性,不承認宇宙乃是參與者的宇宙。正如《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結束語中說的:“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理論的哲學、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涵義。他們大部分都在積極支撐一個,仍然以機械世界觀框架爲基礎的社會。他們並沒有看到科學已經超越了這樣的觀念,而走向一體化的宇宙。其中不但包括我們的自然環境,而且也包括我們人類自己。”
兩千五百年前的佛陀早已徹悟(現代物理學家稱直覺,佛家稱頓悟)人與自然、人與人乃至包括人的意識與自然,即人與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相互關聯的“因陀羅網”(即稱爲一體化的宇宙),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故現象世界一切都不是實有的,一切有情都是無我的。兩千五百年以來,唯有少數上根利器的弟子能頓悟此真理,他們都停止了一切從我出發的追求,停止了成爲光輝形象的修行。他們還苦口婆心地告誡別人,通過任何修持路徑是不可能認識真理的,認識真理是沒有途徑的。八萬四千條歧路只是落在時空裏的對治眼下病痛而已,它不僅不是走向真理的通道,反而與認識真理背道而馳。彼岸是沒有的,一切都是現成的。種種神奇玄妙、相好莊嚴是不足取的。佛只是一個徹底覺悟真相,並現量說明真相的人。他的全部身心不是用來追求什麼(悲智覺者決不會追逐幻影),而是以他的大悲願去喚醒那些還處在顛倒狀態的衆生(鍾鼓醒愚蒙,翻無始迷)。這就是佛陀四十九年說法(除方便黃葉止啼外)向佛弟子及世人開示的終極真理,即拈花宗旨——悲智無我精神。故他反對對神的迷信,他告誡人們宇宙中沒有高高在上主宰人世、宇宙的上帝,他自己也是一個人,不是萬能的神(佛即衆生)。他還說每一個人(乃至衆生)都與他一樣(衆生即佛),不要自認卑下。然而佛陀及曆代弟子們,舌蔽唇焦,還是喚不醒在我執(貪欲心)支配下的長期熏染束縛,爲了破除人們對佛的錯解和迷信,也即破除對時空物質的迷執,在曆代佛弟子中出現了呵佛罵祖的特殊門風。但是,大部分佛弟子都在“瞎子摸象”,都在窮畢生精力或在禅定中追求超常的體驗和境界,或在古書堆裏探索真谛,或在……都在尋求一條通往超凡入聖之路,以祈求改變自身(我)的不足和醜陋,改變自身(我)的無知,改變自身(我)的……以祈求有所得——證果成聖,完全停留在漸教的二法門之中,不懂得方便與究竟,不懂得般若“無所得”的真義。〔1〕他們不知道,或不相信,當認識到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我完全溶化在宇宙之中,〔2〕每個人、每個生命都是宇宙精神的體現時,就不再會擔憂自己的不完美了。
真理即是,求之彌遠。
後語:筆者對現代物理學是一個門外漢,湊述此文,故借他人衣作嫁。所參考及引文資料如下:
1.[美]惠勒演講集:《物理學與質樸學》,安徽科技出版社。
2.[英]史蒂芬·霍金:《霍金演講錄》、《時間之謎》,,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3.[比利時〕伊·普裏戈金、伊·斯唐熱:《從混沌到有序》,上海譯文出版社。 4.[英]彼得·柯文尼 、羅傑·海菲爾德:《時間之箭》,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5.根據F·卡普拉:《物理學之道》編譯的《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四川人民出版社。
6.[英]羅伯特·馬修斯:《萬物終極理論》,《參考消息》2003年12月24日轉載英國《焦點》月刊。
7.李明:《“零”態物時空觀》(未出版)。
8.林墨林:《時間與引力之謎》、《奇異的宇宙空間》,見《飛碟探索》(總110.112期)。
9.劉宇晖:《宇宙與生命進化》,同上(總123期)。
10.馮龍:《物質存在的唯一性》,同上(總105期)。
11.孫昆侖:《時間、空間及討論》,同上(總69期)。
12.陳壯叔:《大爆炸之前》,同上(總132期)。
13.王錫玉:《當代自然科學162難題》,同上(總109期)。
14.馮龍:《物質存在的唯一性》,同上(總82期)。
15.傅民傑:《統一能量場》,同上(總117期)。
16.李繼承:《再談物質的終結》,同上(總118期)。
17.石劍鋒:《雙系統世界》,同上。
18.車乃良:《古太極圖精蘊淺解》,同上(總82期)。
19.陳世忠:《佛陀核心思想——拈花宗旨傳入中國後的曆史進程和影響》。
〔1〕《思益梵天所問經·如來五力說品第五》梵言:“世尊!何謂方便?”佛說:“如來爲衆生說佛得無量智慧涅槃,且滅一切煩惱。梵天!我如是方便爲衆生贊說是法,如來實不得菩提,亦不得涅槃,不得苦,亦不得樂。”
〔2〕《華嚴經·十定品二十七之一》卷四十一:“了知身心無有實體,其身普住無量境界。”《華嚴論》卷一:《華嚴》之衆,自身與佛身無別,自智與佛智無別,性相含容,一多同別。居法界之智水,示做魚龍;住涅槃大宅,現陰陽而化物,主體自在,交映相參,師弟瓦融,因果通徹,並是如斯之衆也。《法華經·安樂第十四》卷五釋通潤箋:佛說叁界衆生所見叁界之相實有生死,實有涅槃,實有一乘叁乘,實有真如叁世。何以故?由我明見生死涅槃,猶如昨夢,一乘叁乘,無非方便,真如叁世,總是虛名,故能觀彼久遠如今日,觀衆生如己身,觀叁界如指掌,無有絲毫錯謬。
《科學、哲學與佛學的時間、空間、物質觀(陳世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