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維摩诘所說經》講義九 佛道品第八▪P3

  ..續本文上一頁意思是】菩薩雖知寂滅無生之理,而佛道未成,必須行于因行,所以示現給衆生受生,以莊嚴正報,現諸國土,以莊嚴依報,既以常寂光中示現依正二報,如日的中天,沒有見不到的,即于十方供養諸佛,而諸佛及與我的佛種都相同,即是諸佛己身,無有分別想,進一步說,諸佛國與衆生空,所以沒有分別想。雖知諸佛國及衆生空,卻又能常修淨土而教化衆生。

  【偈文】諸有衆生類,形聲及威儀;無畏力菩薩,一時能盡現。覺知衆魔事,而示隨其行;以善方便智,隨意皆能現。或示老病死,成就諸群生;了知如幻化,通達無有礙。

  【偈文意思是】第一個偈子是說不可思議解脫菩薩已知衆生之類都有佛性,所以能夠隨其聲音、形象及以各種威儀,現四無畏、十力,諸法身菩薩一時都能現前,指引他們進入佛道;第二個偈子說能夠隨魔所行,因魔羅能殺害衆生法身慧命,損害衆法,所以隨其所行,以這樣的善方便,隨緣而不變,天長日久,自能使魔轉成佛道;第叁偈揭示老病死的對治,不可思議解脫菩薩能夠開示老病死事,以此成就衆生通達佛道,因爲老病死本身如幻如化,無自性空,如是不再被老病死所惱害障礙,反是通達佛道的切入點。

  【偈文】或現劫盡燒,天地皆洞然;衆生有常想,照令知無常。無數億衆生,俱來請菩薩;一時到其舍,化令向佛道。

  【偈文意思是】此兩偈開示因劫壞而生起佛道,一般人以爲天長地久,永遠不壞,所以有貪嗔癡,不得出離,菩薩示現以劫火洞然一片,從而使衆生有無常之逼迫,所以無數億的衆生都來到菩薩的所在住處,請求菩薩開示解脫之法,于是菩薩開示以無常境轉向佛道。

  【偈文】經書禁咒術,工巧諸技藝;盡現行此事,饒益諸群生。世間衆道法,悉于中出家;因以解人惑,而不墮邪見。

  【偈文意思是】以世智邪見生起佛道。印度婆羅門教經書甚多,其中禁術咒法、工巧技藝等都非常完備,菩薩對此所有現行其間,利益衆生,以世智轉入佛智,饒益衆生。對印度種種外道之中,出家修道,因有正知見而不被外道邪見所逆轉,于其中間轉邪道爲佛道。

  【偈文】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或時作地水,或複作風火。

  【偈文意思是】此偈菩薩以作日月、世主、四大通達佛道,即菩薩現梵王身,爲大千世界主,攝化衆生,所謂現地水火風,是對衆生的需求所應現,如船入海,遇黑風,船欲沒時,菩薩現洲灘,令得安穩,以生佛道。

  【偈文】劫中有疾疫,現作諸藥草;若有服之者,除病消衆毒。

  【偈文意思是】此偈菩薩作藥以救叁災,即救疾疫之災,現藥草療治疾疫,使其痊愈,以此生起佛道。

  【偈文】劫中有饑馑,現身作飲食;先救彼饑渴,卻以法語人。

  【偈文意思是】饑馑現作飲食,以引衆生生起佛道,如釋迦牟尼佛因地現大魚身,以救饑馑,五比丘因地先食其肉,所以先得度(即*輪未轉,食輪爲先)。

  【偈文】劫中有刀兵,爲之起慈悲;化彼諸衆生,令住無诤地。若有大戰陣,立之以等力;菩薩現威勢,降伏使和安。

  【偈文意思是】此兩偈是菩薩慈悲化導刀兵災,使其息诤罷兵,兩軍對陣之際,將要交戰,菩薩現威勢抑強扶弱,使其和安,由此息鬥爭,而使衆生生起佛道。

  【偈文】一切國土中,諸有地獄處;辄往到于彼,勉濟其苦惱。一切國土中,畜生相食啖;皆現生于彼,爲之作利益。

  【偈文意思是】此兩偈是救地獄畜生之難。即是一切國土之中,所有地獄之處,菩薩都能到其所在,勉勵啓發善心,幫助他脫離痛苦,因爲這樣的緣故,地獄衆生,善心一發,即當下出地獄,因愚昧互相吞吃,所以墮入畜生道,菩薩現生于畜生其中,使他們不再愚昧相互吞吃,即脫離畜生道,所以說能爲之作利益之事。

  【偈文】示受于五欲,亦複現行禅;令魔心愦亂,不能得其便。火中生蓮華,是可謂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

  【偈文意思是】一般修行人貪著五欲,天魔乘機得便,而行魔事,包括咒術、灌頂、算卦等。如果只以單純的欲望,那是危險,就方便而言,這也不是真正的佛法,因爲不能回到根本中來。所以菩薩示受五欲之時,還能心中如如不動,禅定之中,而此禅定即是神通,即能降魔,即能使魔潰亂,不能隨其所意。因爲蓮花出生于淤泥之中,不生于火坑,此中火坑指五欲,蓮花指禅定,可見在五欲中行禅,如同火中生蓮一樣,是世間希有之事,難以思想,卻不是一般人所能隨意效法之事。

  【偈文】或現作淫女,引諸好色者;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

  【偈文意思是】此偈更是語出驚人,顯示行于非道而通達佛道,因爲對于貪欲多的人,即障蔽正智,離佛道遠,菩薩則現作淫女來鈎牽他,然後再以方便引入佛智。相比之下,對于衆生,我們究竟付出了多少呢?更大的事不能也不敢作,那麼就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吧!菩薩真的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偈文】或爲邑中主,或作商人導;國師及大臣,以佑利衆生。諸有貧窮者,現作無盡藏;因以勸導之,令發菩提心。我心憍慢者,爲現大力士;消伏諸貢高,令住無上道。

  【偈文意思是】所謂菩薩現作邑王、商導、國師、大臣等都是衆中的領導,而領導往往會一呼百應,所以能教化衆生改變觀念,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所謂菩薩現作無盡藏,是濟度貧窮的工具,先以財爲誘餌,然後爲其說,勸發菩提心,而對治驕慢的方法則是以大力降伏其貢高,然後爲其說法,使其住于無上覺悟之道。

  【偈文】其有恐懼者,居前而慰安;先施以無畏,後令發道心。或現離淫欲,爲五通仙人;開導諸群生,令住戒忍慈。見須供事者,現爲作僮仆;既悅可其意,乃發以道心。隨彼之所須,得入于佛道;以善方便力,皆能給予之。

  【偈文意思是】菩薩對恐懼者應以無畏施對之,然後使其發起修道之心則變得容易;世上無佛法之時,菩薩現作離欲仙人,引導衆生供給所需,不惜身命,能作童仆讓衆生歡喜,然後引導其發心學佛,菩薩還能隨其所需隨其所好樂而方便引導衆生進入佛道。

  雖然如此,卻又不是沒有原則,更何況,在學佛過程中,你並不就是佛,雖然你願意學,而這一切都是根本智獲得之後,方便智的運用,方便又回歸根本。我想過自己的未盡人意,但我有著良好的發心,或許我的語言重了,不經意傷害了哪一位,請你原諒又原諒,雖然我有好的願望,我也實不必讓你煩惱,聽不聽由你算了,打擾別人與我何幹呢。“外雖多棘刺,內實有赤心”,或者玫瑰雖有刺,卻是香花。但哪一個會能夠真正理解佛法呢?否則就讓我們回過頭去瞻仰佛陀永遠的沈默。一位思想家寫過這樣的詩句:漆黑的隧道終會鑿穿,千仞的高崗終會爬上,當百花凋謝的日子,我將重來開放!

  相信,有一天,大家在曆經繁華熱鬧之後,寂靜下來的時候,也就是在佛法上有一點收獲的時候,你們終于會理解一個法師的良苦用心,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不要用我們人的想法來一相情願地衡量人與事,那麼你的佛性現前,至此你會大吃一驚,原來如此!

  【偈文】如是道無量,所行無有涯;智慧無邊際,度脫無數衆。假令一切佛,于無數億劫;贊歎其功德,猶尚不能盡。

  【偈文意思是】如上所頌的佛道,怎麼能有邊有所稱量呢?站在老鼠和人的位置上衡量佛法是不行的。因爲智慧不可稱量,所以菩薩自行也不可稱量,如是度脫無量衆生,如是自利利他,都不可稱量,即是“萬裏青天孤迥迥”,一切法空,哪裏容的下一絲一毫的挂礙,果真如此,學佛即是回家了。

  【偈文】誰聞如是法,不發菩提心;除彼不肖人,癡冥無智者。

  【偈文意思是】誰聽到這樣“行于非道通達佛法”的法,不發起菩提之心呢?因煩惱所屬是如來種,諸法相隨,正是法親眷屬,如是轉凡成聖則易,破除煩惱也速,除去那些打著佛法招牌,好象真正佛法又不是真正佛法的人,還有那些癡冥無智對佛法不能理解的人。

  學習此經,既不可放逸,也不可以拘束。

  

  

《《維摩诘所說經》講義九 佛道品第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