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意思是】菩萨虽知寂灭无生之理,而佛道未成,必须行于因行,所以示现给众生受生,以庄严正报,现诸国土,以庄严依报,既以常寂光中示现依正二报,如日的中天,没有见不到的,即于十方供养诸佛,而诸佛及与我的佛种都相同,即是诸佛己身,无有分别想,进一步说,诸佛国与众生空,所以没有分别想。虽知诸佛国及众生空,却又能常修净土而教化众生。
【偈文】诸有众生类,形声及威仪;无畏力菩萨,一时能尽现。觉知众魔事,而示随其行;以善方便智,随意皆能现。或示老病死,成就诸群生;了知如幻化,通达无有碍。
【偈文意思是】第一个偈子是说不可思议解脱菩萨已知众生之类都有佛性,所以能够随其声音、形象及以各种威仪,现四无畏、十力,诸法身菩萨一时都能现前,指引他们进入佛道;第二个偈子说能够随魔所行,因魔罗能杀害众生法身慧命,损害众法,所以随其所行,以这样的善方便,随缘而不变,天长日久,自能使魔转成佛道;第三偈揭示老病死的对治,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能够开示老病死事,以此成就众生通达佛道,因为老病死本身如幻如化,无自性空,如是不再被老病死所恼害障碍,反是通达佛道的切入点。
【偈文】或现劫尽烧,天地皆洞然;众生有常想,照令知无常。无数亿众生,俱来请菩萨;一时到其舍,化令向佛道。
【偈文意思是】此两偈开示因劫坏而生起佛道,一般人以为天长地久,永远不坏,所以有贪嗔痴,不得出离,菩萨示现以劫火洞然一片,从而使众生有无常之逼迫,所以无数亿的众生都来到菩萨的所在住处,请求菩萨开示解脱之法,于是菩萨开示以无常境转向佛道。
【偈文】经书禁咒术,工巧诸技艺;尽现行此事,饶益诸群生。世间众道法,悉于中出家;因以解人惑,而不堕邪见。
【偈文意思是】以世智邪见生起佛道。印度婆罗门教经书甚多,其中禁术咒法、工巧技艺等都非常完备,菩萨对此所有现行其间,利益众生,以世智转入佛智,饶益众生。对印度种种外道之中,出家修道,因有正知见而不被外道邪见所逆转,于其中间转邪道为佛道。
【偈文】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或时作地水,或复作风火。
【偈文意思是】此偈菩萨以作日月、世主、四大通达佛道,即菩萨现梵王身,为大千世界主,摄化众生,所谓现地水火风,是对众生的需求所应现,如船入海,遇黑风,船欲没时,菩萨现洲滩,令得安稳,以生佛道。
【偈文】劫中有疾疫,现作诸药草;若有服之者,除病消众毒。
【偈文意思是】此偈菩萨作药以救三灾,即救疾疫之灾,现药草疗治疾疫,使其痊愈,以此生起佛道。
【偈文】劫中有饥馑,现身作饮食;先救彼饥渴,却以法语人。
【偈文意思是】饥馑现作饮食,以引众生生起佛道,如释迦牟尼佛因地现大鱼身,以救饥馑,五比丘因地先食其肉,所以先得度(即*轮未转,食轮为先)。
【偈文】劫中有刀兵,为之起慈悲;化彼诸众生,令住无诤地。若有大战阵,立之以等力;菩萨现威势,降伏使和安。
【偈文意思是】此两偈是菩萨慈悲化导刀兵灾,使其息诤罢兵,两军对阵之际,将要交战,菩萨现威势抑强扶弱,使其和安,由此息斗争,而使众生生起佛道。
【偈文】一切国土中,诸有地狱处;辄往到于彼,勉济其苦恼。一切国土中,畜生相食啖;皆现生于彼,为之作利益。
【偈文意思是】此两偈是救地狱畜生之难。即是一切国土之中,所有地狱之处,菩萨都能到其所在,勉励启发善心,帮助他脱离痛苦,因为这样的缘故,地狱众生,善心一发,即当下出地狱,因愚昧互相吞吃,所以堕入畜生道,菩萨现生于畜生其中,使他们不再愚昧相互吞吃,即脱离畜生道,所以说能为之作利益之事。
【偈文】示受于五欲,亦复现行禅;令魔心愦乱,不能得其便。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
【偈文意思是】一般修行人贪著五欲,天魔乘机得便,而行魔事,包括咒术、灌顶、算卦等。如果只以单纯的欲望,那是危险,就方便而言,这也不是真正的佛法,因为不能回到根本中来。所以菩萨示受五欲之时,还能心中如如不动,禅定之中,而此禅定即是神通,即能降魔,即能使魔溃乱,不能随其所意。因为莲花出生于淤泥之中,不生于火坑,此中火坑指五欲,莲花指禅定,可见在五欲中行禅,如同火中生莲一样,是世间希有之事,难以思想,却不是一般人所能随意效法之事。
【偈文】或现作淫女,引诸好色者;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偈文意思是】此偈更是语出惊人,显示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因为对于贪欲多的人,即障蔽正智,离佛道远,菩萨则现作淫女来钩牵他,然后再以方便引入佛智。相比之下,对于众生,我们究竟付出了多少呢?更大的事不能也不敢作,那么就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吧!菩萨真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偈文】或为邑中主,或作商人导;国师及大臣,以佑利众生。诸有贫穷者,现作无尽藏;因以劝导之,令发菩提心。我心憍慢者,为现大力士;消伏诸贡高,令住无上道。
【偈文意思是】所谓菩萨现作邑王、商导、国师、大臣等都是众中的领导,而领导往往会一呼百应,所以能教化众生改变观念,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所谓菩萨现作无尽藏,是济度贫穷的工具,先以财为诱饵,然后为其说,劝发菩提心,而对治骄慢的方法则是以大力降伏其贡高,然后为其说法,使其住于无上觉悟之道。
【偈文】其有恐惧者,居前而慰安;先施以无畏,后令发道心。或现离淫欲,为五通仙人;开导诸群生,令住戒忍慈。见须供事者,现为作僮仆;既悦可其意,乃发以道心。随彼之所须,得入于佛道;以善方便力,皆能给予之。
【偈文意思是】菩萨对恐惧者应以无畏施对之,然后使其发起修道之心则变得容易;世上无佛法之时,菩萨现作离欲仙人,引导众生供给所需,不惜身命,能作童仆让众生欢喜,然后引导其发心学佛,菩萨还能随其所需随其所好乐而方便引导众生进入佛道。
虽然如此,却又不是没有原则,更何况,在学佛过程中,你并不就是佛,虽然你愿意学,而这一切都是根本智获得之后,方便智的运用,方便又回归根本。我想过自己的未尽人意,但我有着良好的发心,或许我的语言重了,不经意伤害了哪一位,请你原谅又原谅,虽然我有好的愿望,我也实不必让你烦恼,听不听由你算了,打扰别人与我何干呢。“外虽多棘刺,内实有赤心”,或者玫瑰虽有刺,却是香花。但哪一个会能够真正理解佛法呢?否则就让我们回过头去瞻仰佛陀永远的沉默。一位思想家写过这样的诗句:漆黑的隧道终会凿穿,千仞的高岗终会爬上,当百花凋谢的日子,我将重来开放!
相信,有一天,大家在历经繁华热闹之后,寂静下来的时候,也就是在佛法上有一点收获的时候,你们终于会理解一个法师的良苦用心,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用我们人的想法来一相情愿地衡量人与事,那么你的佛性现前,至此你会大吃一惊,原来如此!
【偈文】如是道无量,所行无有涯;智慧无边际,度脱无数众。假令一切佛,于无数亿劫;赞叹其功德,犹尚不能尽。
【偈文意思是】如上所颂的佛道,怎么能有边有所称量呢?站在老鼠和人的位置上衡量佛法是不行的。因为智慧不可称量,所以菩萨自行也不可称量,如是度脱无量众生,如是自利利他,都不可称量,即是“万里青天孤迥迥”,一切法空,哪里容的下一丝一毫的挂碍,果真如此,学佛即是回家了。
【偈文】谁闻如是法,不发菩提心;除彼不肖人,痴冥无智者。
【偈文意思是】谁听到这样“行于非道通达佛法”的法,不发起菩提之心呢?因烦恼所属是如来种,诸法相随,正是法亲眷属,如是转凡成圣则易,破除烦恼也速,除去那些打着佛法招牌,好象真正佛法又不是真正佛法的人,还有那些痴冥无智对佛法不能理解的人。
学习此经,既不可放逸,也不可以拘束。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九 佛道品第八》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