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 入不二法门第九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入不二法门第九

  入不二法门第九

  一切现象界的本质,都是空无自性,虽然缘起法历历现前,却不是真实不变,所以“不二法门”是对二而说不二,即对现象界而说理体界空。空即是真,不可空外求真。虽是对二说不二,证入实相也无不二可说。不但空去有,还要空去空。可见,所说不二法门,就是要改变我们的业障而成为妙法,如佛说十二部经,千经万论,都是指月过程中的手指而已。如果我们的眼睛只在手指上盘亘,则终究不能见月。正如本品中三十一位菩萨所说,都是相对而言,以二法说不二法。妙吉祥菩萨遣一切法,还是要方便说此不二法门,只有维摩一默如雷,示入不二法门,此默对一般人而言莫名其妙,事实却是无声的狮子巨吼,不再听琐碎之声,百兽之声,如是见性开悟,得大自在,耳边常有狮吼声,谁敢伤你!此时妙吉祥菩萨大加赞叹: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语、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终于终于回家了。且不可多歧路,因为歧路亡羊。

  【经文】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经文意思是】就在维摩诘说偈完了之后,随即又对众菩萨说:各位仁者,怎么样才是菩萨证入不二法门呢?请大家各随所证的契机说一说。一直是两个人说,现在放开让大家说。

  【经文】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1〕此位菩萨,于法自在,契入诸法实际,所以称法自在菩萨。他发言说:各位仁者,用众生的眼光来看,生与灭是两个对立的东西,事实上法之本体,如金与器物,器相虽生,同一金性,即是不生不灭,从性而言,《中论》中有“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又有“已生无有生,未生亦不生,离已生未生,更无生时生。”此即是“无生法忍”,能够消融生灭二法,入于不二法门。

  【经文】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2〕继法自在菩萨说完不二法门,德守菩萨说不二法门。此菩萨能持守般若、解脱、法身等三德,所以称为德守菩萨。因此德守菩萨说,一般凡夫以为,四大五阴业报身为我,六尘缘影的环境为我所;外道以八识见分为我,以六尘缘影幻现的色相为我所有法;二乘以有能见烦恼的人为我,以所证的偏空涅槃为我所有法。权乘菩萨以人为我,以法为我所有法。诸多种种,都无非是金子的表现形式,外表的相而已,而外表的相都是千差万别,即是二,都是不确定的,因为有了我,才有我所有物,如果没有我,则无有我所有物,即是相待假立,如是即是入于不二法门。

  【经文】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3〕眴是眼皮动义。人眼是往上动,天眼则上下都动,所谓不眴,即此菩萨因恭敬佛之形相,目不转睛,加之慧眼常开,对诸法不作分别想,所以称“不眴”。当德守菩萨讲完之后,不眴菩萨接下来讲“不二法门”。他说:众生不觉,则有执受心,即能领纳苦乐诸法,称之为受;菩萨了悟缘起性空的幻相,没有自性,苦乐等感受分明是自己主观的对境缘起的结果。而事物的真相则是没有二相,只因众生我执不同,所以有苦乐等受,菩萨则没有我执,自然没有苦乐舍等受,即是不受。用二乘人的观点看,众生的受和菩萨的不受是二法,所以舍受取不受,事实上,有取舍之心,仍然是受,则还是有挂碍,所以依然要去除。正如《般若经》所说:一切法不受,乃至不受亦不受。也如《坛经》: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所以说“若法不受,则不可得”。因为不可得的缘故,所以则是本无可取,当然也无舍,没有可取,自然没有凡夫的善恶业,没有可舍,也没有二乘的寂灭行。如是无作无行,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经文】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4〕此菩萨所修德业已具足圆满,所以称德顶菩萨。在不眴菩萨讲过后,他站起来说“不二法门”。垢法和净法,如同烦恼与解脱,用凡夫和二乘人的观点看,以为是二法,事实的真相则是:垢净二相,都是无明所导致的分别心的结果,如粪便,猪狗以为净(美餐),人则以为垢(排泄物)。如果去除猪狗与人的业力,则是非垢非净,即是诸法实相,也就是见垢的真实性,如是也无有净相,即一也没有,何况是二?如是随顺天然空性的寂灭涅槃,这就是入不二法门。

  【经文】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即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5〕此菩萨如天台宗智者所言,此菩萨“得日月星宿三昧,故名善宿”。他站起来说,外境的动相和内心的念虑,凡夫和二乘以是二法,就实际而言,外境不实,即不动,心缘无性,即无念,无念即无分别,无分别即不著境,不著,则一切外境动静平等,为什么?因为对静说动,对动则说静,动静无自性,则动者自动,静者自静,如能通达彻悟,心无挂碍,不加分别,则动静二相空相平等,这就是入于不二法门。

  【经文】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6〕此菩萨拥有择法的智慧眼,善于观察契入中道之理,所以称为善眼。他站起来说,以二法而说不二,即是一相,二于不二都不可说,即是无相,用凡夫、二乘人的眼光看,此一相和无相是二法,事实的真相是,不二是对二法而言,如果没有二法,不二法也不成立,如是一相即是无相,虽如此,却又不是执著有个无相,如是入于平等,是为入于不二法门。

  【经文】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闻心,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7〕此菩萨善于运用种种殊胜方便的手臂提携众生,所以称为妙臂。他站起来说,菩萨和声闻同悟无生,只是菩萨不但事空,而且理空,声闻人只空现象的事障,未空理障,如是即以生为生,以无生为无生,即终日执著无生,所以“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不见理体法性,则悲心不生,即不愿教化众生,菩萨观法如幻化,不但不住有的观念,同时也不住空的观念,因为幻化,所以不住。如是菩萨见法相幻有并不障碍法性真空,同时法性真空也不障碍缘起幻相。如是相不碍性,则不见有三界可出;性不碍相,生死不过是儿戏,所以菩萨能广度众生,游戏三界,可见菩萨心与声闻心,凡夫以为二,实际却是无菩萨心,也无声闻心,如是心者即是佛,这就是入不二法门。

  【经文】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8〕依天台智者所说,此菩萨出世时,因与弗沙星相应,所以称弗沙,而弗沙是二十八宿鬼星,他站起来说,善和不善,凡夫以为是二,却不知善不善完全是相对而安立,纯是个人主观定位,实际却无此标准,不可以截然分开,以为善是善,不善是不善,就客观而言,则一切法随其各自因缘而受果报,对此,如果不起善与不善想,即是入于无相而通达,如是法法都是真如,这就是入于不二法门。

  【经文】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 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9〕此菩萨深入真如法性,在大众之中说法无所畏惧,如狮子吼,所以称狮子菩萨。他站起来说,罪、福表面看起来是对立的二元,如果通达罪的本性,那么同福没有差异,都是性空平等。如金造佛像,也造便盆相,二相因缘幻相,金性平等,非罪非福,如是即是以金刚慧(空慧)决定了达此罪福二相,即是缘起性空,如是则无所系缚,当然也无解脱,这就是入于不二法门。

  【经文】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著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10〕此菩萨得首楞严三昧,一切不畏。罗什法师以为:狮子渡水,要截流直渡,曲则不渡,此大士之根本智,深入法际,生死海中,直登彼岸。所以称狮子意。他站起来说,世间善恶烦恼等有漏与一切法无相的无漏,凡夫与二乘人以为有二法,如果证得诸法平等,则无有漏、无漏,即无有此想,如是即不著相,也不著无相,这就是入于不二法门。

  【经文】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11〕此菩萨见解纯正无染,所以称为净解。他站起来说: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即心有造作和心无造作,凡夫与二乘人以为有二法,如果离开一切名言概念,即是了不可得,则平等无差别,如是即心与虚空等同,因为证得清净空慧,所以没有障碍,这就是入于不二法门。

  【经文】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12〕此菩萨已证得金刚三昧,断惑证真,最为勇猛,所以称那罗延。那罗延译为力士、坚固、勇健等。他站起来说,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在凡夫和二乘人以为是二法,实际而言,世间缘起如幻性空,即是出世间法,即在一切法中不出不入,不流溢也不散乱,这就是入于不二法门。

  【经文】善意菩萨曰:生死涅槃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然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13〕此菩萨善知众生心意,也善解生死、涅槃的妙理,所以称善意。他站起来说,生死与涅槃二法,凡夫与二乘以为有二法,实…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 入不二法门第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