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一:香积佛品第十
香积佛品第十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即差别相见空性,即生死流见涅槃岸,即器器皆金,法法皆空,不管千差万别,还是风云变幻,究竟都是不二法门,如果说到此,本经似乎应该结束,只是学人依旧不肯放下,依旧寻章摘句,妄找答案,如不执空为有何妨即有见空?如不相外求性,何妨即相见性。众生所执不出两种:一是执相为我,而名依我立,我非名,如对子称父,我实不是父,因为,如果我是父,又怎能对父又称子呢?二,相外求性,名外求我,而我虽不是名,名却依我而有,如对父称子,如无我,称子的是谁呢?若然不知则当面错过。所以,如不著相,相即是空性,如不相外别求,则一切法当下即是。即是条条大路通净土,所以每个佛教徒定位自己,站稳脚跟,即是香蕉就做香蕉,是苹果就做苹果,不要胡思乱想。在生活中了脱生死,并在了脱生死中生活。
此品以舍力弗一念心起求食为契机,启显众香佛国的香积如来,因众香而大作佛事,原因是香积佛国里的众生鼻根锐利,于众香之味,能够明明历历,了然自知,因香有生灭,嗅觉常恒,觉不著香,香即空性;香不障觉,觉性自然清净,虽香臭有别,觉无两样,虽嗅众香,却与香臭不相干,虽不相干,却又法住法位,即变即常空,如是则心清净无染,何妨万物常常围绕,娑婆世界众生耳根锐利,所以佛陀说法度生,即是契机,同闻香目的相同。
【经文】于是舍利弗心念:日时欲至,此诸菩萨当于何食?时维摩诘知其意而语言:佛说八解脱,仁者受行,岂杂欲食而闻法乎?
【经文意思是】正当妙吉祥菩萨赞叹维摩诘所示的不二法门境界时,舍力弗心中打起了妄想,中午将至,眼看就要过午,而比丘戒律过午不食,那么这些与会的菩萨比丘等在哪里用餐呢?当时,维摩诘以他心通知道舍力弗心中所想,就对舍力弗说,佛陀世尊说八解脱法,即:1,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2,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3,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4,超空无边处解脱;5超识无边处解脱;6,超无所有处解脱;7,超非想非非想处解脱;8,超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对此八解脱法,你已经受持奉行,如是则净心,即而应以禅悦法喜为食,怎么可以掺杂想要吃饭的念头而来听法呢?
【经文】若欲食者,且待须臾,当令汝得未曾有食。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以神通力,示诸大众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净大菩萨众。佛为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时彼佛与诸菩萨,方共坐食,有诸天子皆号香严,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供养彼佛,及诸菩萨,此诸大众,莫不目见。
【经文意思是】你舍力弗想要吃饭,姑且等待一会儿,我一定要让你得到从来没有见过的食物。讲完这话后,随即进入三昧之中,以他的神通力量,展示给大家:上方世界经过四十二恒河沙数那么远的佛土,在那里有世界称为众香,众香国有佛称为香积。因众香国中的万物都是众香所成,香积如来与众菩萨,也都是以八万四千种香积聚而成。截止至今,众香国中的香气,比较于十方诸佛世界,天上,人间之香更为殊胜。进一步说,香积佛土中没有声闻和辟支佛名号,只有清净无染的大菩萨众,常随香积如来听闻众香启示的妙法,在此佛土中,亭台楼阁,经行之地,花木园苑等都以众香积聚而成,香气四溢,他们所吃的食物,香气更是周遍流满十方无量世界。当时,香积如来与诸大菩萨,正一同就座共进午餐,旁边围绕着很多都称为香严的天子,这些天子都已经发起了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在此设斋供养香积如来和诸大菩萨。而这一切情景,维摩丈室众的与会大众都如看实况转播一般没有一个不亲眼所见!智者大师读《法华经》以为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属于自己的缘分,已然够我们莫名的了,现在就只好目瞪口呆了。佛度有缘人,“临渊羡鱼,何如退而结网。”
【经文】时维摩诘问众菩萨:诸仁者,谁能致彼佛饭?以文殊师利威神力故,咸皆默然。
【经文意思是】这时维摩诘问众菩萨,各位仁者,你们谁能够到香积佛土化斋饭来供养大众呢?因为维摩诘是丈室主人,又是当机者,所以不便喧宾夺主,所以妙吉祥菩萨就以自己的威德和神通之力,使大众都沉默不语。
【经文】维摩诘言:仁此大众,无乃可耻。文殊师利曰:如佛所言,勿轻未学。
【经文意思是】面对众菩萨德沉默,维摩诘就说,你们这么多的大菩萨,竟然没有一位敢到众香国中请饭供众,实在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意即给释迦牟尼佛脸上抹黑,对此,妙吉祥菩萨以众中之首回答维摩诘:如佛陀所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与众生即平等无二,那么你维摩诘就不应该轻视初学佛者。
【经文】于是维摩诘不起于座,居众会前,化作菩萨,相好光明,威德殊胜,蔽于众会,而告之曰:汝往上方界分,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与诸菩萨方共坐食,汝往到彼,如我词曰: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愿得世尊所食之余,当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
【经文意思是】维摩诘室中空无侍者,即无人招待客人,而此时客人又不愿多事,所以维摩诘只好自编自导,即正在这时,维摩诘于法会中不起于座化作菩萨(即意生身),此化菩萨相好庄严,威德殊胜,超过于会的天人及二乘,维摩诘就告诉化菩萨说,你从此向上方世界经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佛国称众香,佛号叫香积,正与诸菩萨共坐进餐,你到那里,代表我说:维摩诘顶礼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候世尊起居安康,少病少恼,气力还好吧?愿意得到香积如来香饭之外,香积如来能到娑婆世界大作佛事,使那些乐于小法的(佛教徒)人们回小向大,得以弘传大乘的妙法,也能够使香积如来的洪名普闻于娑婆世界。
为什么要向香积如来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否?是因以娑婆礼节来恭敬如来,即是恒顺众生,否则,少病少恼之类,于佛何干。
【经文】时化菩萨,即于会前,升于上方,举众皆见其去,到众香界,礼彼佛足,又闻其言: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愿得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使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
【经文意思是】当时化菩萨就在于会前,于一念顷,升于上方众香佛国,于会大众都抬头看见化菩萨到了众香佛国,顶礼佛足,又听到化菩萨说:维摩诘顶礼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候世尊起居安康,少病少恼,气力还好吧?愿意得到香积如来香饭之外,香积如来能到娑婆世界大作佛事,使那些乐于小法的人们回小向大,得以弘传大乘的妙法,也能够使香积如来的洪名普闻于娑婆世界。
【经文】彼诸大士,见化菩萨,叹未曾有,今此上人,从何所来?娑婆世界,为在何许?方何名为乐小法者?即以问佛。
【经文意思是】当时众香国中的众菩萨,见化菩萨的所行及所说,知是他方来客,感叹从未有这样的事情,就问香积如来,今天的这位菩萨是从哪里来的呢?娑婆世界又在哪里呢?什么是乐于小法的人呢?
要知道,众香国中的诸菩萨不可能不知娑婆世界和乐于小法之人,只是为启法益,故作不知,以此开演佛法利益更多众生,或者也有净土中的菩萨因受安乐,不留意于变化,即于神通有见有不见。
【经文】佛告之曰:下方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今现在。于五浊恶世,为乐小法众生,敷演道教。彼有菩萨,名维摩诘,住不可思议解脱,为诸菩萨说法,故遣化来,称扬我名,并赞此土,令彼菩萨增益功德。彼菩萨言:其人何如?乃作是化,德力无畏,神足若斯。佛言:甚大!一切十方,皆遣化往,施作佛事,饶益众生。
【经文意思是】香积如来就告诉诸菩萨,从此下方过四十二恒河沙数佛土,有世界称为娑婆,彼土有佛,号释迦牟尼,此时的现在于五浊恶世,为乐于小法的人们开演入道的法教;那个娑婆世界有一菩萨称作维摩诘,已经证得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以居士身助佛扬化,正在为娑婆世界的诸菩萨等说法,所以派遣化菩萨来,称扬我名,并称赞香积佛土,使娑婆世界的菩萨声闻等增加成佛的功德。对此,香积佛国的诸菩萨又问香积如来:维摩诘这个人怎么样?竟然有如此神通,显现化身,并能有如此无畏的功德力量,悠忽间就以其神足到了香积佛国!香积如来说,提起维摩诘,那来历非同一般,他是古佛金粟如来,因悲心所致,倒驾慈航,化作菩萨称维摩诘,住于娑婆东方妙喜世界,彼土有佛称阿閦佛。释迦牟尼佛应化于娑婆世界,维摩诘就化身此土助佛扬化,不仅如此,一切十方世界,都能遣而化往,目的是:施作佛事,饶益有情众生。
【经文】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满香饭,与化菩萨。时彼九百万菩萨,俱发声言:我欲诣娑婆世界供养释迦牟尼佛,并欲见维摩诘等诸菩萨众。
【经文意思是】香积如来介绍了维摩诘的经历之后,即吩咐侍者,用众钵盛满香饭交给化菩萨。当时香积佛国有九百万菩萨生起稀有之心,都一同发出声音说:我要去娑婆世界,亲近供养释迦牟尼佛,并借此机,拜访维摩诘等诸菩萨众。
【经文】佛言:可往。摄汝身香,无令彼诸众生起惑著心,又当舍汝本形,勿使彼国求菩萨者,而自鄙耻;又汝于彼莫怀轻贱,而作碍想。所以者何?十方国土,皆如虚空。又诸佛为欲化诸乐小法者,不尽现其清净土耳!
【经文意思是】香积如来说,可以去。只是在你们去的时候,要注意三点:一,因娑婆世界是五浊恶…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一 香积佛品第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