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茶羅修法
——積累資糧之殊勝方便
今天我們講五加行的第四個修法——曼茶羅修法。
一、供修曼茶羅的意義
曼茶羅是什麼意思呢?曼茶羅是梵文滿紮納的音譯,“滿紮納”在梵文中有很多種含義,在這裏就是壇城的意思。爲什麼要供修曼茶羅呢?是爲了證悟大圓滿,也就是爲了獲得無上的智慧。爲什麼要證悟大圓滿呢?因爲我們要從輪回中尋求解脫,並且要有足夠的能力去度化衆生,所以必須要有大智慧。
如果沒有大智慧,我們就無法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而生老病死,卻是每一個人都要面臨的,而其中的絕大多數人,還是在沒有任何准備的情況下面臨的。除了專門救度衆生的菩薩以外,一般人都是不由自主地投胎于世、迫不得已地飽受病痛、無可奈何地衰弱變老。沒有一個凡夫,能夠在沒有任何後顧之憂的情況下,滿懷希冀地翹首盼望死神的光顧。但迫于業力的牽引,最終還是不得不命喪黃泉。
爲什麼六道衆生有著迥然各異的命運呢?這肯定是有某種因緣的,世界上沒有無因無緣的事。從古老的外道宗教,到現代的新興學科,千百年來,盡管各種論著層出不窮、汗牛充棟,卻從來沒有提出過足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唯一能夠給出正確答案的,只有佛陀所宣說的佛經。如何面對生老病死?解決這個千古之謎的方法也只能來源于佛教。
一提到佛教,有些人就會與燒香、磕頭、念經等等聯系在一起,以爲這些方式就是解決生老病死的良方。究竟是不是這樣呢?事實並非如此。雖然燒香、磕頭、念經、拜佛還是有一定的功德,但僅僅依靠這些,是不可能推翻輪回的。因爲這些形式上的東西,與輪回的根源沒有什麼沖突和矛盾。要想徹底斷除輪回,就必須尋找一種與輪回之因針鋒相對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證悟空性。
修五加行的最終目的,就是爲了獲得證悟空性的智慧。爲什麼一定要獲得這種智慧呢?從小乘的觀點來看,爲了了脫自己的生死,需要有這樣的智慧;從大乘佛教的境界而言,不是爲了解決個人的生老病死,而是爲了解脫天下所有衆生的生老病死,所以我們要獲得這樣的智慧,這是大乘菩薩的發心。
修習從外加行人生難得開始的這一系列加行的最終目的,就是爲了獲得這樣的智慧。修行的標准,不是以數量來衡量,而是要在質量上達到一定的要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證悟空性的智慧,才能輕松地斷除我執。
什麼叫做我執呢?我執分兩種:俱生我執和遍計我執。其中的俱生我執,是先天而來的一種我執,比如說我要吃東西啊,我不要痛苦啊,我要快樂啊等等,這是包括畜牲在內的所有衆生都具有的東西,我們所有的煩惱也都是來自于這個我執。之所以平時我們只管自己而不管其它人,就是這個我執在作怪。有了這個我執以後,我們就只愛自己,而不愛其它生命,一切行爲都是爲了自己打算。只有在這個我執徹底消滅了以後,我們才能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另一份事業——度化衆生的事業當中。比如說,現在很多人放生、念經、磕頭、燒香、拜佛,只是爲了自身的健康長壽,工作上沒有違緣等等,在這些發心當中,都有非常濃厚的自私心。如果想消滅自私的成分,全心全意地度化衆生,就必須把我執推翻。
要推翻我執並非輕而易舉之事,必須依靠證悟空性的殊勝智慧。但這種智慧也不可能是無因無緣得來的,而是需要聚集産生這種智慧的各種因素。比如說,如果希望豐收,就必須要去種地,並千方百計地創造出種種能夠豐收的因素;要種一朵花,就需要具備潮濕、溫度、種子、土地等等條件,在全部條件具備了以後,花才能夠生根、發芽,並最終吐露出醉人的芳顔。
同樣,解脫智慧也不可能從天而降,必須依靠因緣。什麼樣的因緣呢?就是皈依、發菩提心、金剛薩埵、供曼茶羅、修上師瑜伽等等。要想證悟空性,就必須通過以上方式來積累必要的條件,這些條件也叫做資糧。現在我們是凡夫,雖然在流轉輪回的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資糧,但我們所積累的資糧還不夠成就,所以,讓相續中的資糧不斷增長是必不可少的。
布施、持戒、忍辱等等都屬于積累資糧的方式,但這些方式都不如供修曼茶羅殊勝,這種修法像金剛薩埵修法一樣,是密宗特有的修法,依靠這些訣竅,就能迅速積累不可思議的資糧。顯宗雖然同樣是大乘佛法,同樣是尋求度衆之方的修法,但因爲具體的修法不如密宗,所以成就的速度會慢一點。爲了以最快捷的方式積累資糧,獲得佛果,我們就需要供修曼茶羅。
二、曼茶羅的具體修法
(一)前期准備
所謂曼茶羅,包含外在曼茶羅和內在曼茶羅兩種。外在曼茶羅就是這種用金屬或其他原料製成的有形曼茶羅,這種曼茶羅在很多佛具店都可以請到,它能起什麼作用呢?我們可以打一個比方來說明,在西藏有一種習慣,如果要替人帶口信,爲了怕把捎信的事情忘掉,很多人會在手指上栓一根線,當看到這根線的時候,人們就會想起所帶的口信。同樣,外在曼茶羅所起的作用,也就是一種提醒和觀想的工具。外在曼茶羅,又包括修曼茶羅與供曼茶羅兩種。
內在的曼茶羅是什麼呢?就是要將我們普通人看來是由幾塊金屬與一些供品組成的曼茶羅,觀想爲五方佛的壇城,或者其他化身、報身刹土等清淨與不清淨的世界。這不同于小孩子玩耍的想象,因爲依靠念誦皈依偈,以及觀想的緣起力,的確可以産生不可思議的效果。所以,在兩種曼茶羅中,最重要的是內在曼茶羅。也就是說,內心的觀想是最重要的。外在的曼茶羅是不是不重要呢?並非如此。外在的曼茶羅還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二者的相輔相成,才是修好曼茶羅的必要保證。
供的時候,首先需要曼茶羅盤;其次需要供修曼茶羅的供品。曼茶羅由曼茶羅基、鐵圍山和曼茶羅寶頂組成。如果以製作材料爲標准,也可將曼茶羅盤劃分爲高低不同的檔次:黃金、白銀是最上乘的,青銅之類的金屬是中等的,鐵板、木板是下等的,石板是最低檔的。供品也分上中下等:上等的包括珍珠、瑪瑙或者水晶之類的珠寶,中等的爲藥材,下等的是糧食,最劣等的是沙石。
如果條件允許,就一定要用上等的供品。雖然在佛的境界中,一切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的分別心,但我們的分別心卻會認爲,黃金、白銀、珍珠等是珍貴難得的物品,如果能用這些物品進行供養,從我們的角度而言,就是給佛供養了非常珍貴的供品,那麼我們也必將由此而積累極大的資糧。
當然,如果是不名一文的苦修者,只要發心清淨,用沙子也可以代替供品,但必須是在自己的確無能爲力的情況下,才能有這樣的開許。如果以自己的財力可以提供上等的供品,卻因爲吝啬而將下等的供品用來供養,就不但不能積累資糧,反而會有過失。所以,在供品和曼茶羅的選擇上面,都有一定的講究,盡量采用好的原料,才是明智之舉。
在供修之前,應將曼茶羅基盤與供品擦拭清洗幹淨。即使用的是類似大理石、花崗石之類的石板,也應擦拭得幹幹淨淨、一塵不染。用來作爲供品的糧食、藥材或者水晶,首先也要挑選出雜質,然後在水裏面洗幹淨。如果是糧食,還需要染色。染色所用的顔料,是由藏紅花等藥材浸泡而成的香水。藏紅花在中藥市場都可以買到,藏紅花的功效除了可以染色,它還具有一種天然的香味,將藏紅花、紅檀香、白檀香木、冰片、肉蔻等藥品泡在水裏,就可以製成有顔色的香水,這種香水首先可以給糧食染色,另外還是噴灑供品不可或缺的香水。這種噴灑供品的香水,是不能用商場出售的普通香水代替的。如果是水晶、瑪瑙等珠寶,就不需要染色,只需在洗幹淨以後,灑上香水,然後曬幹即可。這樣,曼茶羅盤與供品就准備好了。
供的時候需要兩個同樣的曼茶羅盤。其中一個曼茶羅,稱爲所修曼茶羅,在修曼茶羅期間,它就應該一直放在供桌上面。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修十萬遍曼茶羅需要叁個月,那麼在這叁個月當中,它都應該一動不動地放在供桌上。另外一個曼茶羅,是用來每天供修的,稱爲供曼茶羅。
這些素材准備好以後,如果有單獨的佛堂,就應當將佛堂打掃幹淨,並灑上上述的香水,然後要設置叁層的供桌(見圖)。
供桌分叁層,最上面的一層置放佛像、經書以及佛塔。佛像表示佛身,經書表示佛語,佛塔表示佛意。佛像就用釋迦牟尼佛的像,最好是裝過藏、開過光的;經書可以用《金剛經》、《心經》或其他《般若經》,上面再置放大幻化網或大圓滿的經書;佛塔也是要用裝過藏、開過光的佛塔,如果沒有佛塔,用金剛鈴也可以代替。
第二層置放所修曼茶羅。所修曼茶羅的供置方式如下:首先在曼茶羅盤的中間放置一堆供品,然後將朝向自己的方向觀想爲東邊,並在東、南、西、北各方分別放置一堆供品,這五堆供品既可以將中央一堆觀爲毗盧遮那佛,由佛部尊衆圍繞;東方一堆觀爲金剛不動佛,由金剛部尊衆圍繞;南方一堆觀爲寶生佛,由珍寶部尊衆圍繞;西方一堆觀爲無量光佛,由蓮花部尊衆圍繞;北方一堆觀爲不空成就佛,由事業部尊衆圍繞。也可以像觀想皈依境一樣,將中央一堆觀爲與根本上師無二無別的蓮花生大士以及傳承上師;前面一堆觀爲釋迦牟尼佛,由賢劫一千零二尊佛圍繞;左右兩側觀爲大小乘的聖者僧衆;後面一堆觀爲經函。供置完畢以後,就將所修曼茶羅放在供桌上不動,直至規定數量修完以後,就可以收回。
第叁層置放供品。第一種供品是食子,如果不會做食子,或者因爲在氣候炎熱的季節,食子容易變質,就可以用餅幹、水果之類的食物來代替。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居士都喜歡把供佛的供品拿來自己享用,甚至想當然地將這些供品視爲加持品。但是,依照密宗外密以下的要求,這些供品是不允許自己吃的。雖然在密宗內密中沒有這些要求,但內密所要求的境界也是很高的,我們在具體行持的時候,最好遵…
《慧燈之光之二 曼茶羅修法——積累資糧之殊勝方便》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