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叁有中不欲的痛苦。二是很多未能修行的人在身強力壯、青春美滿之時心情很快樂,而于年邁腐朽之時的老苦,雖然不欲感受,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不斷地的衰竭,就必須一步步邁向老年,如同豔麗的鮮花遭受冰霜的襲擊般必須承受衰邁的痛苦。叁是對于身體感受的劇烈而難忍的病苦,法未修成之人,誰都不願意感受,雖然不欲感受病苦,但卻如在熱沙中彈跳的魚一般必定要承受業力所感的痛苦。四是未能修行之人,無論自己別離親密相處的他人還是他人離別自己,誰都不願意感受此等愛別離苦,雖然不欲,但也必須面臨悲歡離合這一難抹掉的事實,如同駱駝失子般必定會承受這無常定律所致的痛苦。五是未能修法之人誰都不願意遭受怨魔的加害,都希望自己一生平安,快樂無憂,但在業力現前之時也必須接受這一痛苦的事實,如同雛雞被鹞鷹捉走般必須承受痛苦。六是未能修持佛法之人,誰都不願意感受被死神強烈奪走生命之死苦,都想健康長壽或長生不老,但四大假合之軀,必定會有肢體分解的時候,如同風中的殘燭般必須承受生死交關時那種氣息瓦解的痛苦。思維此等無常的真理以後,我們應當以此來鞭策自己精勤修持佛法,積累善法功德,以資徹底解脫一切痛苦的困擾。
雖欲無法擺脫之六法:家人親友雖欲恒不離,
相依相伴然卻定別離;美妙住宅雖欲恒不離,
長久居住然卻定離去;幸福受用雖欲恒不離,
長久享受然卻定舍棄;暇滿人身雖欲恒不離,
長久留世然卻定死亡;賢善上師雖欲恒不離,
聽受正法然卻定別離;善良道友雖欲恒不離,
和睦相處然卻定分離。今起該披精進之铠甲,
詣至無離大樂之寶洲。于諸深生厭離道友前,
無有正法乞人我勸勉。
當知雖欲持執而又無法擺脫的六種無常法:一應了知對家人、親友的和樂歡聚,我們雖欲天長地久、永不分離,爲此亦曾海誓山盟地要患難與共、相依相伴,然而無常的猛力襲擊卻是誰也無法抗拒或擺脫的,無論您們情誼多麼深厚、相聚多麼的和睦歡樂、如何的難分難舍,都必定有別離的這一時刻現前,不是陰陽兩隔,就是天各一方,這樣的愛別離苦是所有凡夫都必須接受的事實。二是對美妙悅意的住宅,很多人心裏雖欲長久居住,永不離開,然而計劃沒有變化快,無常一來臨,您就不得不接受這無情的事實,只能是滿懷悲愁地離開美好的樂園。叁是對一切幸福的受用、美滿的生活,很多人心裏雖欲永遠擁有,且少許也不願離開,然而無常來臨之時卻一定要舍棄。佛經中也說:“一切有漏的財富是自己、盜賊、水、火等五家所共用之物。”四應了知暇滿難得的人身是憑借千百萬劫中的福德因緣而獲得的,凡是得此美好人身者,都欲長久留存世間而不願別離,但是脆弱不堪的軀殼不可能持續很長的年月,生死存亡無不取決于自己造作的善惡業緣,一旦無常來臨,就必定會死亡,將如野狗般獨自漂泊于中陰那恐怖的狹道和曠野之中。五應了知淒苦可憐的衆生對自己的賢善上師具有強烈的依賴心,他們心裏雖欲永遠跟隨上師、恒時不離左右,一心承侍上師,依止上師聞思正法而修行,然則不期而至的無常是毫不留情的,總有一天師徒定會含淚別離,各奔東西,故只能珍惜、抓緊依師修行的美好歲月。六是對于善良的道友,有些人心裏雖欲永不分離,願在菩提道中恒時相伴、和睦相處、攜手並進,然而無常來臨之時卻一定要分離。當我們了知無常的真理後,就應立下堅定的誓言,從今日起披上精進的铠甲修持能獲得解脫安樂的正法,勇往直前直至大樂的殊勝寶洲——清淨刹土。在這裏無垢光尊者很謙虛地說,于輪回深生厭離心的諸道友面前,自己雖然是無有正法的乞人,但也真誠地以此教言勸勉。
不想自然而得之六法:抛棄無有必要輪回法,
涅槃安樂不求自然得;以無偏信精勤行善法,
幸福安甯不求自然得;所爲皆依上師言教行,
甚深教授不求自然得;以四無量修煉自相續,
利衆事業不求自然得;斷除貪心盡力積資糧,
受用財富不求自然得;修持無離無合佛密意,
迷現我執自然而然滅。依教修行自然得如是。
不用妄想而自然會獲得所欲之法有六種:一是只要我們能徹底抛棄無有任何必要的輪回法(貪嗔癡等分別心所攝之法),則于寂滅的涅槃安樂不用強力執求,也能自然獲得。二是若我們能以無有遍計的大信心精勤行持一切善法,則于一切幸福安甯等快樂不用執求也會自然獲得。叁是只要我們能謹依上師的言教而行持,則于甚深的教授竅訣不用執求也會自然獲得。四是若我們能經常以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來修煉自心相續,則于弘法利生的廣大事業,不用刻意執求也會自然獲得圓滿。五是我們若能徹底斷除一切貪欲之心,盡心盡力地修積善法二種資糧,則于一切財富、受用等均不用執求也會自然獲得。六是若我們經常修持無離無合之佛陀密意——心性本體,則一切由迷亂習氣顯現的我執均能自然而然地滅盡。凡是能如理依教修行之人都自然會獲得如是殊勝功德。
善加思維應當之六法:于此輪回迷現法厭惡,
當如見到屍糞般反感;警惕一切不善諸惡業,
當如新媳入門般小心;于非法業生起後悔心,
當如服毒之人憶痛苦;斷除煩惱具有懾服力,
當如獅子神威具對治;所生妄念能夠自解脫,
當如鹽入水中自溶解;了知法與非法之差別,
當如天鵝之喙具智慧。具此六者相應諸正法。
善加思維後應當生起的感受有六種:一是若人思維萬法的本性,則于輪回中由迷亂習氣成熟而顯現之法會深生厭惡之心,其限度當如見到屍糞泥般生起反感,這樣才能生起真實無僞的出離心。二是若我們能了知苦性與其來源,則一定會警惕身口意叁門的一切不善業,無論是自性罪還是佛製罪都會一並清淨地受持,不令毀損,其限度當如剛進門不久的新媳婦般小心謹慎。叁是我們應于前所造作的惡業生起後悔心,發誓不再造惡業,其限度當如服過毒藥之人,每每憶及當時的痛苦,心裏便恐懼萬分,是故從今以後再也不會有這種愚昧的行爲。四是我們若欲獲得永恒的快樂,則于對治無明煩惱要具有一定的懾服力,其限度當如雪山雄獅在一切野獸中具有大威神力般,不論生起什麼煩惱,皆能以強而有力的對治法一一摧毀。五是對自相續中所生起的一切分別妄念,我們若能依教了認其本性則能自然解脫,當如鹽傾入水中般自然溶解。六是我們應通過聞思的智慧來了知法與非法之間的差別而正確取舍,當如天鵝之喙能于水乳相融的汁液中無誤分取純奶般具足大智慧以明辨取舍善惡之法。凡能具足此等六法之人必定會相應一切正法,乃至獲得殊勝成就。
大瑜伽士所需之六法:見解如王故需持本地;
行爲如臣故需知行時;戒如門衛故需能應付;
智慧如仆故需具全能;妄念如雲故需自消失;
德如倉庫故需恒充滿。若具此六任運成二利。
大瑜伽士所需要之法有六種:一是彼之見解應如國王執政一般需要持執本地,國王如果舍棄了自己的權勢和地位,則有萬民起義之厄。同樣我們密乘行者所樹立的究竟見解一定是心性真實的面目,故需持本地。二是大瑜伽士的行爲應如大臣一般,即大小諸事需要逐一行持,並且要相應機緣。首先要了知何時應行共同解脫法、何時應行不共同方便法等,並且時時處處以悲心護念衆生,不令生起邪見而契時契機地示現相應見解的行爲。叁是大瑜伽士的戒法應如同保護國王的門衛一般,需如理應付一切非法敵賊。正如蓮花生大士所雲:“是故見比虛空高,取舍因果較粉細。”四是當如同家中精明能幹的奴仆般,大瑜伽士需要具足世出世間全能的智慧。五是大瑜伽士相續中生起的妄念當如同空中的浮雲一般,需要令其在智慧陽光下照射而自然消失。六是大瑜伽士的功德應如倉庫般需要恒時充滿。大瑜伽士若具足此等六法之相則能任運成辦自他二利。
欲成國王善修之六法:欲成長官王勸自修法;
欲成勇士王摧煩惱敵;欲成人王下達教法令;
欲成威力王伏我執魔;欲成富王積二資糧財;
欲成醫王除自過痼疾。知此理者則成人天師。
凡是欲成爲佛法國王的人都應當善修六種法要:一是若人欲成爲衆生的長官,甚或長官之王——佛法的傳揚者,則應勸勉自己修持佛法,令自己具足一定的內證功德和殊勝法相等很重要。二是若人欲成世出世間的真正勇士,甚或勇士之王,則應徹底摧毀煩惱的怨敵,如是方能名副其實。叁是若人欲成爲人中之王,則應負起責任,爲一切衆生下達教法的令箭,引導衆生走向解脫。四是若人欲成爲具大威神力之王,則應降伏一切我執之魔。五是欲成富翁之王者,應精勤修積福慧二種資糧之勝財。六是若人欲成爲衆生的大醫王,則應徹底斷除自己的一切過患和煩惱痼疾。若人能了知此等道理,就一定會成爲人天之殊勝大導師。
謹慎提防怨敵之六法:于法起信心生出離時,
親友情感之敵易出現;斷除一切輪回瑣事時,
貪戀纏綿自敵易出現;行持正法布施食財時,
他人傳誦慢敵易出現;實際修行甚深教言時,
叁心二意疑敵易出現;顯現覺受增上暖相時,
喜執有緣之敵易出現;開啓種種功德之門時,
貢高我慢之敵易出現。提防易現之敵極關鍵。
作爲修行人,我們應當謹慎提防容易出現之六種怨敵:一是當我們于正法生起信心,對輪回生起出離心時,往往容易出現來自于親友情感方面之怨敵魔障,以致阻礙自己生起對上師叁寶的信心和厭離輪回的出離心,是故我們一定要認知此諸違緣的本性,立斷對親友情感等的牽連,堅持自己的志願,履行自己的選擇。二是當我們欲斷除一切輪回的瑣事時,則于父母、妻兒等親友的貪戀之情容易纏綿不斷地出現,有些人往往會因此墜進這種親情眷戀纏綿的幻網之中難以自拔。自方情感的怨敵就會這樣來阻礙…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