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之法相;二、依師之方式;叁、弟子之法相。
丙一(上師之法相)分八:一、善知識之總法相;二、善知識之功德;叁、殊勝法相;四、以比喻贊頌;五、相合意義而贊頌;六、攝義;七、視上師勝過佛陀;八、依師之功德。
丁一、善知識之總法相:
善知識法相中,首先宣說總的法相或者依照外顯宗而言:
若問上師之法相,爲引世間與衆同,
超世間故與衆殊,叁門諸行較衆勝。
《華嚴經》雲:“何爲善知識?爲引導一切有情,故見無有不同;超越世間故與衆皆不同;所作所爲具義故饒益無量有情。”
丁二、善知識之功德:
若問:善知識有何功德?
威儀寂靜身無過,善巧遣疑語無垢,
遍知慧藏意調柔,廣聞大悲德無邊,
大智意行如虛空,事業無量利緣衆,
仁慈無厭恒精進,衆生導師當依止。
善知識以其衆多身語意之功德利益有情,智慧密意深廣如虛空;以廣大的事業令凡與之結緣者均播下解脫之種子;以大悲心恒時如獨子之母般觀照衆生;因圓滿通達聖教而應機廣轉各乘*輪。《經觀莊嚴論》雲:“當依調柔極寂靜,具德精進通聖教,證悟實相語善巧,慈主離厭善知識。”
丁叁、殊勝法相:
在總的法相基礎上,具足其他功德之內密宗上師的法相:
尤其密宗上師相,戒誓言淨具灌頂,
精通如海續竅訣,念修事業皆自如,
見修行果獲證相,以慈善巧之方便,
令所化衆成熟解,傳承加持雲不散,
當依如是成就者,具有功德之上師。
大阿阇黎布瑪莫劄于其所著的《幻化網如鏡疏》中雲:“上師即圓滿獲得內外壇城之灌頂,戒律誓言清淨,精通續部各自之義,念修儀軌(息增懷誅)諸事業等義皆運用自如,因證悟見解而不愚昧,已獲修行之體驗,各種行爲與實證相聯,以大悲心引導所化衆生,具足此八種法相。”我的上師(大持明革瑪燃匝尊者)說:“在此八種法相基礎上,尚需具足無垢傳承與加持之缭繞雲霧,共九種法相。”
丁四、以比喻贊頌:
若問:如是上師具何功德:
具足無邊功德者,一切衆生之至親,
于此略贊善知識,令渡有海如大舟,
令入正道如商主,遣除衰敗如意寶,
熄業惑火甘露水,清涼法雨妙雨雲,
令衆生喜如天鼓,除叁毒疾如藥王,
一切有情安樂源,猶如茂盛摩尼樹,
遣愚癡暗如明燈,自成衆願如寶瓶,
大慈日光無有量,除惱利樂皓月光。
《華嚴經》雲:“嗟!善男子,能令他衆渡過輪回海,故如大舟;令入解脫道,故如商主;遣除叁有衰敗,故如摩尼寶;熄滅業惑之火,故如河流;普降大法雨,故如妙雲;令衆生歡喜,故如天鼓;遣除煩惱之疾,故如藥王;遣除無明黑暗,故如明燈;滿足衆生所欲,故如摩尼樹;成辦一切所願,故如妙瓶;慈心無量,故如日輪;遣除煩惱酷熱,故如月輪;賜與圓滿功德,故如多聞天子。”
丁五、相合意義而贊頌:
密意廣如淨虛空,光明等持如星辰,
智悲無量如大海,慈心奔騰如瀑布,
不外散亂如雪山,毫不動搖如山王,
住有不染如蓮花,等慈愛衆如父母,
功德無量如寶藏,引導世間如佛陀。
《大方廣華嚴經》雲:“嗟!善男子,如是善知識所生功德無有量。即悲心廣大如虛空;具諸多總持、等持如星辰;大悲無量如大海;悲心無量如河流;不爲散亂所動如雪山;于真如性中不動搖如山王;雖住于叁有中然不爲過患所染如白蓮;慈心無垢平等如父母;功德無量如珍寶之源泉;救度輪回諸衆如善逝。如是善知識具無量功德。”
丁六、攝義:
具德上師即法王,住于何處等諸佛,
令凡見聞念觸者,悉皆摧毀諸輪回,
事業廣大任無量,諸衆所依如大地。
若佛陀出于世間,則令凡是見聞憶念的一切衆生行持善法。同樣,上師也能作到這一點。上師以相應方式之事業利衆,所以等同佛陀,上師又是佛的化身故說等同佛陀。《大鼓經》雲:“阿難莫哀傷,阿難莫哭泣,我于未來時,化爲善知識,利益汝等衆。”《金剛鏡續》雲:“金剛薩埵壇城主,上師等同一切佛。”上師如大地般無有厭倦地成辦他利,不曾見過他們爲尋求自利寂樂,唯見其爲他利而承受大苦行。《致弟子書》雲:“一切大士精進而利他,縱爲劣種亦勤令衆樂,猶如七馬無厭駕馭日,大地不畏沈重撐世界,毫不利己大士同此等,一心一意利樂世間界。見爲無明雲煙籠罩衆,墜于痛苦火中無自在,精進之心如頭燃烈火,彼等即是大士或智者。利他縱入遍火無間獄,亦如清涼月光雪極喜,利己縱是綻放蓮花海,亦如熊熊火舌極酷熱。利益他衆一切諸智者,縱住劍葉林中亦輕松,利己刹那相處諸天女,于樂園中歡悅亦不爲。爲度無有依處諸有情,亦能反複入于無灘河,利己依于樂觸之自性,熱氣騰騰天河亦不爲。如是謹持寶飾之飾戒,明中光明寂靜甘露定,喜中喜慧報恩人方得,依吉祥之吉祥寂樂因。恒時依止佛語之花朵,藥樹鮮花中生廣大果,當依善逝花語善知識,且觀蜂于蜜中極歡喜。”
丁七、視上師勝過佛陀:
上師即佛第四寶,壇城主尊黑日嘎,
調伏濁世難化衆,所化之前勝諸佛,
叁門無僞敬依止,悉地根本金剛師。
《佛雙合續》雲:“佛法僧叁寶,上師第四寶。”《廣大密續》雲:“壇城主尊黑日嘎,即是勝師悉地源。”《無垢虛空經》雲:“阿難,諸如來非于一切衆生前顯現,而現爲善知識宣說佛法,令播下解脫種子,故善知識勝于一切如來,當銘記此理。”又《多哈道歌》雲:“諸悉地根本,金剛阿阇黎。”《如意大莊嚴續》雲:“叁門具敬畏,恒奉諸供品,真實依上師,令其生歡喜。”
丁八、依師之功德:
除以上所述之外,上師還有其它哪些功德呢?
上師可阻惡趣道,利樂現後善趣梯,
加持相續示真義,令入成熟解脫道,
故以穩固不變信,恒時無厭依上師。
上師開示阻塞惡趣道、開啓善趣門的妙法,引導我們趨入佛地,並且是一切功德的源泉,如果我們無有狡詐、恒時穩固、誠心誠意、毫無厭倦地恭敬承侍,則今生便可獲得殊勝功德。《智慧鑲嵌續》雲:“恒時無谄诳,于具諸德師,雖作微供養,今長壽無病,受用豐悅意,來世得解脫。”《無盡藏竅訣歌》雲:“嗚呼空行之密語,能示諸法爲一義,即是猶如天鵝喙,殊勝至尊之上師,當以淨心敬頂戴。能诠心性唯上師,所诠法器即弟子,證悟此義刹那間,摧毀諸苦源師恩,現見實義爲報恩,當恒視師爲藥王。深廣輪回大海中,能渡寶舟唯上師,依此大船得大樂,真敬大力舟子師。以如日之智慧光,能遣無明殊勝士,如點金劑法成樂,恒依善巧輪王師。以如河心壓二執,未舍一切具淨智,未改自心住本地,皆由師言甘露生。心與心所諸名言,假立此法成助緣,源于勝師之語蓮,即皆來自善知識。誰亦不知續隱義,名言以及諸佛密,竅訣眼見享法味,禮師足塵證智慧。空箭射中諸實法,以現方便證空性,以智慧見所量現,彼慧源于無上師。方便令惑轉道用,任何妄念無法轉,由此竅訣藏所生,定依至尊力獲得,故以方便恒依止,具有傳承加持師。”
丙二(依師之方式)分二:一、依師方式之比喻;二、如同患者依醫師。
丁一、依師方式之比喻:
若問:如何依止上師呢?
如同患者依藥王,黎民百姓依君主,
客人依止護送者,商人依止大商主,
舟子依賴于船槳,爲滅煩惱離過害,
因畏生死成二利,爲渡有海當依師。
爲滅除惑疾,當如患者依止醫師般依止上師;爲擺脫罪過的恐怖,當如百姓依賴國王般依止上師;爲解脫生死怖畏,當如客人依賴護送者般依止上師;爲成辦自他二利,當如商人依止商主般依止上師;爲越過輪回大海,當如船夫依靠船槳般依止上師。
丁二、如同患者依醫師:
首先當如患者就醫般依止上師
上師名醫教言藥,自爲患者作此想,
精進修持如服藥,得寂樂果如病愈。
其余依法以此推,當以清淨四想依。
《華嚴經》雲:"善男子,汝當于己作患者想;于法作妙藥想;于精進修持作療病想;于善知識作名醫想。善男子,汝當于己作庶民想;于法作無畏想;于精進修持作滅害想;于善知識作國王想。善男子,汝當于己作客人想;于法作無畏施想;于精進修持作救畏想;于善知識作護送者想。善男子,汝當于己作商人想;于法作商品想;于精進修持作獲利潤想;于善知識作商主想。善男子,汝當于己作舟子想;于法作船想;于精進修持作趨彼岸想;于善知識作船槳想。善男子,汝當想善知識無厭擔負一切如大地;不爲一切所害如金剛;不違一切教言如弟子;惟命是從如奴仆;毫無傲慢如斷角牛。”《入行論》雲:“精通大乘義,菩薩勝行爲,爲命亦不舍,恒時依上師。”
丙叁(弟子之法相)分二:一、應舍弟子之法相;二、應攝弟子之法相。
丁一(應舍弟子之法相)分二:一、劣法器弟子之法相;二、未觀察之過失。
戊一、劣法器弟子之法相:
劣緣弟子諸過根,無信慚愧悲心微,
種姓行爲緣皆卑,妄念業惑五毒粗,
混淆善惡法非法,違犯學處破戒律,
不守誓言無對治,愚癡慧淺難知足,
增長嗔心多粗語,師作野獸法麝香,
自爲獵人修射箭,獲得法果售他人,
以五倒想依師者,無誓言故今來苦。
劣緣弟子是諸多過患之器,信心微薄,無有慚愧,悲心微弱,種姓卑賤,性格惡劣,妄念紛紛,煩惱粗重,善惡不分,違犯學處,失毀戒律,不守誓言,不護惑門,不知對治,智慧淺薄,難以知足,嗔心增長,常出粗語,勤于非法之事。如此之人是出賣佛陀靈魂者,乃正法之亵渎者,僧衆之敗類。此等弟子若向上師求法,則不調自心,損害他衆,輕蔑有情,如同獵人;心想:我只…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 第五品 依止善知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