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之法相;二、依师之方式;三、弟子之法相。
丙一(上师之法相)分八:一、善知识之总法相;二、善知识之功德;三、殊胜法相;四、以比喻赞颂;五、相合意义而赞颂;六、摄义;七、视上师胜过佛陀;八、依师之功德。
丁一、善知识之总法相:
善知识法相中,首先宣说总的法相或者依照外显宗而言:
若问上师之法相,为引世间与众同,
超世间故与众殊,三门诸行较众胜。
《华严经》云:“何为善知识?为引导一切有情,故见无有不同;超越世间故与众皆不同;所作所为具义故饶益无量有情。”
丁二、善知识之功德:
若问:善知识有何功德?
威仪寂静身无过,善巧遣疑语无垢,
遍知慧藏意调柔,广闻大悲德无边,
大智意行如虚空,事业无量利缘众,
仁慈无厌恒精进,众生导师当依止。
善知识以其众多身语意之功德利益有情,智慧密意深广如虚空;以广大的事业令凡与之结缘者均播下解脱之种子;以大悲心恒时如独子之母般观照众生;因圆满通达圣教而应机广转各乘*轮。《经观庄严论》云:“当依调柔极寂静,具德精进通圣教,证悟实相语善巧,慈主离厌善知识。”
丁三、殊胜法相:
在总的法相基础上,具足其他功德之内密宗上师的法相:
尤其密宗上师相,戒誓言净具灌顶,
精通如海续窍诀,念修事业皆自如,
见修行果获证相,以慈善巧之方便,
令所化众成熟解,传承加持云不散,
当依如是成就者,具有功德之上师。
大阿阇黎布玛莫札于其所著的《幻化网如镜疏》中云:“上师即圆满获得内外坛城之灌顶,戒律誓言清净,精通续部各自之义,念修仪轨(息增怀诛)诸事业等义皆运用自如,因证悟见解而不愚昧,已获修行之体验,各种行为与实证相联,以大悲心引导所化众生,具足此八种法相。”我的上师(大持明革玛燃匝尊者)说:“在此八种法相基础上,尚需具足无垢传承与加持之缭绕云雾,共九种法相。”
丁四、以比喻赞颂:
若问:如是上师具何功德:
具足无边功德者,一切众生之至亲,
于此略赞善知识,令渡有海如大舟,
令入正道如商主,遣除衰败如意宝,
熄业惑火甘露水,清凉法雨妙雨云,
令众生喜如天鼓,除三毒疾如药王,
一切有情安乐源,犹如茂盛摩尼树,
遣愚痴暗如明灯,自成众愿如宝瓶,
大慈日光无有量,除恼利乐皓月光。
《华严经》云:“嗟!善男子,能令他众渡过轮回海,故如大舟;令入解脱道,故如商主;遣除三有衰败,故如摩尼宝;熄灭业惑之火,故如河流;普降大法雨,故如妙云;令众生欢喜,故如天鼓;遣除烦恼之疾,故如药王;遣除无明黑暗,故如明灯;满足众生所欲,故如摩尼树;成办一切所愿,故如妙瓶;慈心无量,故如日轮;遣除烦恼酷热,故如月轮;赐与圆满功德,故如多闻天子。”
丁五、相合意义而赞颂:
密意广如净虚空,光明等持如星辰,
智悲无量如大海,慈心奔腾如瀑布,
不外散乱如雪山,毫不动摇如山王,
住有不染如莲花,等慈爱众如父母,
功德无量如宝藏,引导世间如佛陀。
《大方广华严经》云:“嗟!善男子,如是善知识所生功德无有量。即悲心广大如虚空;具诸多总持、等持如星辰;大悲无量如大海;悲心无量如河流;不为散乱所动如雪山;于真如性中不动摇如山王;虽住于三有中然不为过患所染如白莲;慈心无垢平等如父母;功德无量如珍宝之源泉;救度轮回诸众如善逝。如是善知识具无量功德。”
丁六、摄义:
具德上师即法王,住于何处等诸佛,
令凡见闻念触者,悉皆摧毁诸轮回,
事业广大任无量,诸众所依如大地。
若佛陀出于世间,则令凡是见闻忆念的一切众生行持善法。同样,上师也能作到这一点。上师以相应方式之事业利众,所以等同佛陀,上师又是佛的化身故说等同佛陀。《大鼓经》云:“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金刚镜续》云:“金刚萨埵坛城主,上师等同一切佛。”上师如大地般无有厌倦地成办他利,不曾见过他们为寻求自利寂乐,唯见其为他利而承受大苦行。《致弟子书》云:“一切大士精进而利他,纵为劣种亦勤令众乐,犹如七马无厌驾驭日,大地不畏沉重撑世界,毫不利己大士同此等,一心一意利乐世间界。见为无明云烟笼罩众,坠于痛苦火中无自在,精进之心如头燃烈火,彼等即是大士或智者。利他纵入遍火无间狱,亦如清凉月光雪极喜,利己纵是绽放莲花海,亦如熊熊火舌极酷热。利益他众一切诸智者,纵住剑叶林中亦轻松,利己刹那相处诸天女,于乐园中欢悦亦不为。为度无有依处诸有情,亦能反复入于无滩河,利己依于乐触之自性,热气腾腾天河亦不为。如是谨持宝饰之饰戒,明中光明寂静甘露定,喜中喜慧报恩人方得,依吉祥之吉祥寂乐因。恒时依止佛语之花朵,药树鲜花中生广大果,当依善逝花语善知识,且观蜂于蜜中极欢喜。”
丁七、视上师胜过佛陀:
上师即佛第四宝,坛城主尊黑日嘎,
调伏浊世难化众,所化之前胜诸佛,
三门无伪敬依止,悉地根本金刚师。
《佛双合续》云:“佛法僧三宝,上师第四宝。”《广大密续》云:“坛城主尊黑日嘎,即是胜师悉地源。”《无垢虚空经》云:“阿难,诸如来非于一切众生前显现,而现为善知识宣说佛法,令播下解脱种子,故善知识胜于一切如来,当铭记此理。”又《多哈道歌》云:“诸悉地根本,金刚阿阇黎。”《如意大庄严续》云:“三门具敬畏,恒奉诸供品,真实依上师,令其生欢喜。”
丁八、依师之功德:
除以上所述之外,上师还有其它哪些功德呢?
上师可阻恶趣道,利乐现后善趣梯,
加持相续示真义,令入成熟解脱道,
故以稳固不变信,恒时无厌依上师。
上师开示阻塞恶趣道、开启善趣门的妙法,引导我们趋入佛地,并且是一切功德的源泉,如果我们无有狡诈、恒时稳固、诚心诚意、毫无厌倦地恭敬承侍,则今生便可获得殊胜功德。《智慧镶嵌续》云:“恒时无谄诳,于具诸德师,虽作微供养,今长寿无病,受用丰悦意,来世得解脱。”《无尽藏窍诀歌》云:“呜呼空行之密语,能示诸法为一义,即是犹如天鹅喙,殊胜至尊之上师,当以净心敬顶戴。能诠心性唯上师,所诠法器即弟子,证悟此义刹那间,摧毁诸苦源师恩,现见实义为报恩,当恒视师为药王。深广轮回大海中,能渡宝舟唯上师,依此大船得大乐,真敬大力舟子师。以如日之智慧光,能遣无明殊胜士,如点金剂法成乐,恒依善巧轮王师。以如河心压二执,未舍一切具净智,未改自心住本地,皆由师言甘露生。心与心所诸名言,假立此法成助缘,源于胜师之语莲,即皆来自善知识。谁亦不知续隐义,名言以及诸佛密,窍诀眼见享法味,礼师足尘证智慧。空箭射中诸实法,以现方便证空性,以智慧见所量现,彼慧源于无上师。方便令惑转道用,任何妄念无法转,由此窍诀藏所生,定依至尊力获得,故以方便恒依止,具有传承加持师。”
丙二(依师之方式)分二:一、依师方式之比喻;二、如同患者依医师。
丁一、依师方式之比喻:
若问:如何依止上师呢?
如同患者依药王,黎民百姓依君主,
客人依止护送者,商人依止大商主,
舟子依赖于船桨,为灭烦恼离过害,
因畏生死成二利,为渡有海当依师。
为灭除惑疾,当如患者依止医师般依止上师;为摆脱罪过的恐怖,当如百姓依赖国王般依止上师;为解脱生死怖畏,当如客人依赖护送者般依止上师;为成办自他二利,当如商人依止商主般依止上师;为越过轮回大海,当如船夫依靠船桨般依止上师。
丁二、如同患者依医师:
首先当如患者就医般依止上师
上师名医教言药,自为患者作此想,
精进修持如服药,得寂乐果如病愈。
其余依法以此推,当以清净四想依。
《华严经》云:"善男子,汝当于己作患者想;于法作妙药想;于精进修持作疗病想;于善知识作名医想。善男子,汝当于己作庶民想;于法作无畏想;于精进修持作灭害想;于善知识作国王想。善男子,汝当于己作客人想;于法作无畏施想;于精进修持作救畏想;于善知识作护送者想。善男子,汝当于己作商人想;于法作商品想;于精进修持作获利润想;于善知识作商主想。善男子,汝当于己作舟子想;于法作船想;于精进修持作趋彼岸想;于善知识作船桨想。善男子,汝当想善知识无厌担负一切如大地;不为一切所害如金刚;不违一切教言如弟子;惟命是从如奴仆;毫无傲慢如断角牛。”《入行论》云:“精通大乘义,菩萨胜行为,为命亦不舍,恒时依上师。”
丙三(弟子之法相)分二:一、应舍弟子之法相;二、应摄弟子之法相。
丁一(应舍弟子之法相)分二:一、劣法器弟子之法相;二、未观察之过失。
戊一、劣法器弟子之法相:
劣缘弟子诸过根,无信惭愧悲心微,
种姓行为缘皆卑,妄念业惑五毒粗,
混淆善恶法非法,违犯学处破戒律,
不守誓言无对治,愚痴慧浅难知足,
增长嗔心多粗语,师作野兽法麝香,
自为猎人修射箭,获得法果售他人,
以五倒想依师者,无誓言故今来苦。
劣缘弟子是诸多过患之器,信心微薄,无有惭愧,悲心微弱,种姓卑贱,性格恶劣,妄念纷纷,烦恼粗重,善恶不分,违犯学处,失毁戒律,不守誓言,不护惑门,不知对治,智慧浅薄,难以知足,嗔心增长,常出粗语,勤于非法之事。如此之人是出卖佛陀灵魂者,乃正法之亵渎者,僧众之败类。此等弟子若向上师求法,则不调自心,损害他众,轻蔑有情,如同猎人;心想:我只…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第五品 依止善知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