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屆:海外佛教見聞與思考(淨因法師)▪P2

  ..續本文上一頁視佛教教育和人才培養是分不開的。首先從他們的社會教育來看,每一個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畢業都要學習佛學課程,並且要參加考試。我曾經陪同一位中國朋友參觀寺院,當時那個寺院裏大約有3000多名學生在學習。這位朋友很奇怪,問我這麼多學生在寺廟裏幹什麼?我說,和我國的政治思想教育一樣,這是他們的道德教育。斯裏蘭卡政府一般委托寺院開設“星期天學校”,在周六、周日爲學生進行佛學培訓,我們去的那天碰巧是周末,所以正好看到了那一情景。

  我們再來看看他們的僧人教育。在斯裏蘭卡,出家的年齡一般是在8至10歲左右,往往是小孩子一出家,就被送到僧人中、小學校去接受教育。這種僧人學校是政府特別設立的,被列入國家教育體系的一部分,學習內容主要是佛學,也有自然科學。學僧同樣可以參加統考,考試通過了照樣可以到大學讀書。出家人的升學率很高,在大學校園裏看到僧人是不足爲怪的,一所大學大約有10%的在校生是僧人。僧人入學後,一般偏重選修文科,像曆史、地理、梵文、巴利文、佛學,也有學法律、管理的。我在校時就有一位僧人攻讀法律,畢業時他考了全系第一名,按規定他應該分到最高法院當法官,司法部門爲此很傷腦筋,一個僧人當法官,若判死刑是不是不太慈悲呢?開了幾次會後,司法部門才對他說,如果當法官就請他還俗,結果他堅持當他的和尚。

  大學畢業以後,僧人還可以考研究生院。一個特別的現象是,在研究生院研究佛學的不僅僅是佛教徒,我在校時,同學中就有不少基督教徒、天主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他們爲什麼學習佛學呢?他們認爲宗教是每一個民族文化最優秀的部分,學習其他宗教不僅可以豐富和提高自身,也可以彌補本民族宗教文化的不足;當然也有的人動機不純,他們學習佛學是要挑佛學的毛病,將來批判佛教時可以更有力一些。而在我們國家,一個出家人如果去研究基督教是不可思議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的教學是開放的而且是成功的。正因爲他們的僧人知識層面高、學識範圍廣,信徒才敬重他們。

  叁、斯裏蘭卡的佛教聖物

  斯裏蘭卡的佛教聖物有佛牙舍利和菩提樹等,這些聖物在斯裏蘭卡人和佛陀之間起了一種紐帶的作用,把人與佛之間的距離拉近了,通過這些聖物,人們可以感覺到佛陀的存在,而不是遙不可及。

  據曆史記載,釋迦牟尼佛火化以後,留下叁顆佛牙,一顆在天上,一顆在中國北京,還有一顆在斯裏蘭卡。所以目前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只有兩顆,這是很珍貴的。這兩顆佛牙分別都記有“佛牙史”,從佛陀火化後取出佛牙,一直到今天的整個經過,包括它所經曆的各種磨難,都有完整的紀錄,是真實不虛的。在斯裏蘭卡,佛牙被供奉爲國寶,每五年才開放一次,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斯裏蘭卡人都親眼見過佛牙。在古代,佛牙是鎮國之寶,誰控製了佛牙,誰就是真命天子。到了今天,斯裏蘭卡人仍然有這個習慣,總統就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朝拜佛牙,第二件事就是去朝拜菩提樹。

  斯裏蘭卡的這棵菩提樹非常可貴。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在菩提樹下開悟成道的。到了公元前叁世紀,爲傳播佛教,阿育王把佛陀成道的那一棵菩提樹上的一個枝頭移植到了斯裏蘭卡。這棵樹現在仍然活著,而原來的那棵菩提樹已經沒有了,因此,這棵菩提樹當前成爲佛陀悟道的唯一見證。同樣,這棵樹也有一部“樹史”,記載了從它移植到斯裏蘭卡以後的生長過程,以及某年某月哪位國王、哪位總統來朝拜過它。換句話說,這棵樹是有曆史記載的壽命最長的一棵樹。佛牙和菩提樹這兩大聖物,爲堅定斯裏蘭卡人的信仰起了很大的震撼作用。另外,佛陀的舍利子在其他寺院裏還有許多,同樣起了很大的說服作用。我們中國人很幸運,也有許多東西與佛陀聯系在一起,最重要的還是佛牙,供奉在八大處二處;其次是目前供奉在陝西扶風法門寺的佛指舍利,曆史上也有記載,唐朝時一度供奉在地宮裏,每30年才開放一次。另外,佛陀的舍利子也有不少,我知道的就有兩個,一個是在四川的寶光寺,一個是在浙江的阿育王寺。

  有人要問,舍利子到底是什麼東西?簡單地講,舍利子是修行人(特別是靜坐的人)精氣血的凝聚體,火化以後它變成一種晶瑩透明的物質,視每個人的根機不同而現不同的顔色。在我國,除了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子以外,還有許許多多其他人的舍利子,這也是真實不虛的。我給大家講一個不久前剛發生的事,蘇州靈岩山有一位名叫法音的老和尚,他臨去逝時知道自己要走了,就告訴小和尚說:我就要走了,有幾件事你們要記住,我火化後舌根不壞,會變成一種晶瑩琉璃體,因爲我一輩子誦《法華經》,一輩子不說謊話;還有我全身都是舍利,除去腦袋頂部是黑的,因爲我修行還沒有到家。一個星期後,老和尚圓寂了,火化後果然舌根不壞,還有好多舍利子。這些你們今後去蘇州靈岩山都可以看到。新加坡有一位法師,他也是發了大願的,他心腸特別好,結果他火化後心髒不壞。再比如我國曆史上的六祖慧能大師、憨山大師,幾百年來他們的肉身不壞,他們的肉身像至今仍供奉在廣東南華寺。

  這些現象如何解釋?我們可以解釋爲願力或者道行或者其他,但是無論怎麼解釋,要達到那種境界,都要靠我們自己去實踐、去修證。有的人習慣用邏輯推理和定量的方法來作分析,這種方法是有偏差的。有這麼幾句話:“蚊不知有人,人不知有神,神不知有佛。”我覺得這對我們理解神秘現象會有所幫助,不過,什麼境界都要靠我們自己親身去體驗。

  上面我講了斯裏蘭卡佛教興盛的原因,接著談一談我的感受。在斯裏蘭卡,一個人信仰宗教是很自然的,一個人如果不信仰任何宗教,反而是不正常的,人們會懷疑他大腦是否有問題,甚至婚嫁都成困難。而在我國,一個人如果信仰宗教卻被看作不太正常,不信仰宗教的人才是正常的。我出家前最大的顧慮就是社會偏見,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爲我是怪物,還要查查我有沒有什麼辛酸的曆史,爲此我猶豫了很久,直到有一天我爺爺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我才堅定了信心。故事是這樣的,傳說有一個人到深山裏去求法,走進一個與世隔絕的部落。他發現部落裏的人都沒有耳朵,而部落裏的人也發現他頭上多了兩塊怪怪的肉。部落醫生經過診斷,認爲那是腫瘤,必須馬上切除。求法的人告訴他們,外面的人都有這兩塊肉,這是正常的。部落的人覺得他瘋了,于是利用武力把他的兩個耳朵切除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意義呢?我們可能就是那個求法的人,社會上的大多數人可能就是那個部落裏的人,他們存在著偏見,卻要將其意志強加給別人。在我國,社會上對待信仰宗教的人多少有那麼一點意思。這個故事使我釋然,僧人畢竟是少數,能認識真理的人畢竟是少數,大衆輿論並不一定代表絕對真理。

  有一次我在火車上,一個自稱無神論者的旅客把我說成是神職人員,要和我這個有神論者辯論辯論。我心想,他連佛教是有神論還是無神論都不知道,還跟我辯個什麼?于是我對他說:就算我是個有神論者,如果有兩個人,一個信神,一個什麼也不信。信神的人如果信河神,那麼他在河上不做壞事,信山神他在山上不做壞事,信樹神他在樹下不做壞事……不管他信什麼,至少他不做壞事。而什麼也不信的人,則天不怕地不怕,壞事做絕。那麼,你喜歡哪一個?他不好回答了。

  還有一次,我的鄰居向我訴苦,他母親和他的媳婦老合不來,把他夾在中間很不好辦。我就讓他把老太太請過來,教她念佛、學佛。一個月後,我問他家裏是不是好多了,他說是好多了,可惜老太太卻迷信多了。我的這位鄰居是當老師的,他對我的出家本來就深感惋惜,但是從他母親念佛以後,家庭矛盾自然化解了,老人家每天心平氣和,安享晚年,他也只好承認學佛的這種社會效果。

  從上面兩個故事來看,有的人對佛教並不了解,卻往往根據一些表象以及長期形成的社會偏見來批判佛教是迷信,這只能說明他的無知,或者他是別有用心的。

  英國佛教情況

  目前,西方國家對佛教的學習、研究和傳播越來越呈上升趨勢,最爲興盛的要數美國,當然它是以藏傳佛教爲主;德國也有不少佛教研究中心,主要著重于語言文字,有不少梵文專家,法國、英國也非常重視推廣佛教。英國有40萬佛教徒,美國、中國的香港和臺灣在那裏都建有自己的佛教組織,但最大的佛教組織是英國人自已辦的,叫作西方僧團。西方僧團的人才是一流的,要求也非常嚴格,他們對自己的研究成果感到非常自豪。他們有著語言、科技和經費上的優勢,已在歐洲很多國家建立分部,使佛教得到廣泛傳播。他們不單純是爲了學習佛法而學習佛法,而是把佛法運用到社會生活中去,産生了一批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經濟學方面的專家,用佛法來解決各種社會問題,這是他們的一大特色。

  初到英國,導師跟我開玩笑說:佛教你要麼不接觸,只要一接觸,那麼一輩子也別想躲掉了。當時有不少同學在場,他們感到不能理解,一個學期下來都紛紛說:導師的話確實沒錯。爲什麼呢?因爲佛教博大精深,只要深入進去,就會發現它的教理、教義是科學的、可信服的。充滿了智慧,令人受益無窮。特別是西方人,從基督文化突然接觸到佛教文化,完全換一個角度來看人生、看宇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強大的沖擊。下面我僅從英國這一國家以點帶面地來講一講西方國家是怎樣對待佛教的。

  一、中小學佛教教育的推廣情況

  四年前,英國國會立法規定每一個中小學,無論是國立的還是私立的,都要開設宗教課程,而且必須學習兩門宗教,高考時都要列入考試。基督教是英國的國教,是必選的,另一門在世界五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其余四個中任選一門。國會雖然立了法,但不撥經費,因而教育的推廣就由宗教團體自由去競爭。伊斯蘭教、印度教馬上采取了行動。佛教也做過一些努力,但是畢竟耗資巨大,如在一個郡內作普及推廣,一年的經費就要100萬英鎊,效果一直不太好。1993年,教育部開會,決定由國家出一部分資金來推動宗教教育。1995年我到了英國,在廣大佛教徒的鼓舞和支持下,我們成立了英國佛教基金會,向全球的佛教組織發出呼籲,獲得了廣泛的資助。目前,我們已經將教材編印好,正准備向各大中小學校發放下去。

  二、推行宗教教育的原因

  英國爲什麼如此重視宗教教育?爲什麼會支持佛教的普及?我曾經和他們教育部門的官員以及學校老師、學生家長討論過這個問題。首要原因是英國青少年犯罪率不斷升高,普及宗教教育于是被視爲製止犯罪的有效方法,用道德力量將邪惡念頭消滅在萌芽狀態,從而達到預防的作用。有人會問:加強法製教育難道不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嗎?我們要知道,法律不是萬能的。假如某甲仇恨某乙,並且計劃殺掉乙,乙告到法院,法院能對甲有所製裁嗎?當然不能。只有當犯罪行爲發生了,法院才能發揮作用。雖然法律製裁有很大的威懾作用,但是完全靠強製方法並不能解決社會問題。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佛教可以彌補法律之不足。”道德的力量可以抑惡揚善,比如佛教的叁歸依,它本身就是戒,勸導人們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當惡念出現時,歸依者從內心就産生一種力量將它消滅在萌芽狀態。

  英國推廣宗教的另一個原因,是爲了讓國人了解異族文化,這一點他們的心胸是開闊的。因爲無論哪一個宗教,都是人類思想文化的精華,也是人類社會共有的財富。那麼,佛教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爲佛教獨一無二的特質——包容性。這一特性的根源在于,雖然佛陀創立了佛教,但是佛陀並沒有創造任何真理,他僅僅是把他認識的客觀真理以及修證的過程告訴大家。真理只有一個,智者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去認識它。在印度有一石柱上刻著阿育王的一段著名的碑文:我們不可以因爲尊重自己的宗教而廢除其他的宗教,應當如理地尊重他教,這樣做不僅有助于自己宗教的成長,而且也對其他宗教盡了義務;反之,不但替自己的宗教掘了墳墓,而且也傷害了其他的宗教。凡是尊重自教而非難他教的人,雖然是爲了忠于自教、光大自教,但是,相反的他更嚴重地傷害了自己的宗教。所以和諧是好的,大家都要心甘情願地聽聽其他宗教的教義。我們知道阿育王推崇的是佛教,甚至把他的兒女也送去出家,但從這段碑文來看,阿育王對所有的宗教是包容的。佛教正因爲它的包容性,才能夠在全世界廣泛地傳播。

  下面還是談談我的感受。在我國,佛教總是和封建迷信、落後愚昧聯系在一起,我經常就被人們問起有沒有上過學,會不會讀報紙,老家是不是窮得沒有飯吃等等。而人們談到西方國家,都禁不住祟拜人家的文明和發達。我到了英國以後,常常反思:爲什麼這些文明發達的西方國家,恰恰要把我們國人視爲“垃圾”的佛教,當作寶一樣地揀起來呢?他們學習佛教、研究佛教、推廣佛教,是爲國家穩定和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那麼,我們中國人是否也應該認真思考一下佛教的積極作用?

  中國佛教前景展望

  中國社會到底要不要宗教,要不要佛教?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爲什麼?中國人一個可悲之處在于文化大革命破舊立新把舊的東西破掉了,而新的東西卻沒有立起來。一個沒有精神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有人認爲日本、南韓之所以能夠騰飛,靠的就是佛教與儒教相結合而産生的民族自豪感。那麼,我們中國人以什麼爲我們的民族之魂呢?我們能不能將我國的傳統文化——儒釋道有機地利用起來,形成一種特有的民族精神,來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呢?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社會需要宗教,只要社會需要,它就有發展的可能。

  現代人的迷茫彷徨、憂郁煩躁是當今社會人們的通病。如果一個人身體累了,那麼他需要休息;如果一個人心累了,那麼他就需要淨化。宗教可以擔當這個責任,它就像一個精神家園,讓人們的心靈在這裏得到安甯和休憩。有一個特別的現象,我國南方經濟比北方發展快,信仰佛教的人南方也比北方多。尤其是沿海地區,漁民出海打漁之前,要到廟裏去燒香,原因就是他們風險大,內心需要支撐。隨著經濟的發展,現代人承受的壓力和風險會越來越大,那麼社會對宗教的要求就會越來越強烈。

  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我對佛教的發展前景充滿了信心。

  

《四屆:海外佛教見聞與思考(淨因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