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屆】淨慧大和尚小組討論開示
(2001年7月23日)
淨慧大和尚:
我們這一、二組平均年齡最小,年齡最小意味著希望最大,你們有許多時間,有時間就意味著有希望。但是有時間要知道珍惜,如果有時間不知道珍惜,就好像有財富的人一樣,有財富的人不知道珍惜,財富很快就沒有了。有時間的人,如果不知道珍惜,一切好的機遇會擦肩而過,就抓不住。年輕人有財富,時間就是財富;年輕人有財富、健康的體魄就是財富;年輕人有財富,智慧就是財富。但是,這些東西是有不穩定性,別以爲財富就牢牢掌握在手上,所以,你們一定要非常珍惜,非常愛護,否則的話,這個財富很快就被無情的光陰消耗掉,光陰是無情的。
今天上午馮老師的講課我沒聽完,因爲到了九點鍾後就有事情,我覺得馮老師講的“叁化”、“叁氣”講得很好,叁化指的是美化、優化、強化。從學佛角度來看,這是做人的口訣,口訣就是指要點、要領、要害、訣竅,做人從這幾面去作就是訣竅,怎麼樣從氣質、智慧、力量這方面去做就是訣竅。做人的內容太多,一定要找到要害的地方,把這些東西消化了,這一輩子就受用無窮。這些東西如何消化呢?結合實踐是沾了點邊,是學理化的語言,用一般的話講,是在做人的過程中來消化,在消化的過程中來做人,可能還要循環往複,要不斷地消化,不斷的升華。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是一輩子的事,年輕的同學一定要記住,記住這些口訣,你做人就有一個目標、一杆尺、一杆稱,自己來量自己、自己來稱自己、自己來要求自己。這比廟堂氣、山林氣、英雄氣還要具體,這叁化做到了,叁氣就自然而然就有了。馮老師也是從做人當中總結出來的,不是憑空的。什麼叫做人呢?做人就是修行,修行就是做人,我們千萬不要把修行看成天天去大殿拜菩薩,拿著念珠天天念阿彌陀佛,這僅僅是修行的一種形式,或者是一種方法。在做人中修行,可能是最實際的修行。第一天開場白,我已給各位講過,修行修身、口、意叁業,身、口、意叁業就表現在我們生活當中,也表現在我們一輩子做人當中,我們的一切活動離不開身、口、意。我看一組、二組裏的同學們一個個都很精神,面孔很聰明,這裏面將來也許會出幾位學者、專家、政要,有對政治有興趣的吧,當到省委書記算得上政要。年輕人要有這種抱負,沒這種抱負,廟堂氣、英雄氣哪裏來,山林氣講的是個人修養,不是指躲在山林裏面,講的是在物質生活上甘于淡泊,而在做人方面有英雄氣概,有英雄氣概才能做英雄事業,有英雄氣概才是大丈夫,是大丈夫是真夫子。世間人往往把學佛的人看成是很消極的事情,以爲是遁入空門,是跳出叁界外,不在五行中。這些在中國過去的社會,所爲英雄末路投入空門,是返樸歸真,不能說有錯,但總帶有幾分消極意味,這不是積極的東西,積極的東西應該是英雄沒有末路。因爲成佛是不能消極的,菩薩是不能消極的,行菩薩道講的是難忍能忍、難行能行,要永遠保持那種英雄氣概,克服一切困難,排除萬難,奮勇前進,這才是菩薩精神。
年輕人走到佛門來,與我們架起了這個橋梁,希望讓佛法來關懷大衆,讓大衆來認同佛法,絕不是把各位引向一個消極末落的思想,是讓大家真正象菩薩那樣救苦救難的精神,具有英雄氣概,“但願衆生都離苦,不爲自己求安樂”,就是英雄氣概。所以,我感覺這次夏令營雖然人數比往年少一、二十人,平均年齡比往年低很多,營員裏年輕人多,但都很純、很真,在這個年齡段,能夠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引導大家能真正得到健康成長,健康的完成自己的學業來步入人生的旅途。今天晚上我沒有別的什麼東西來貢獻大家,希望各位本著向善、向上的精神來美化自己的人格氣質,優化自己的智慧。優化自己的智慧就是把邪見排除掉,由于人的思想是多方面的,歪點子多,年輕人要有點聰明歪點子才想得出來,所以就需要優化、要根據向善、向上來優化。光向善不行,光向上也不行,光向善可能走到消極,光向上可能成了希特勒,一定要向善與向上結合起來,我思考了很久,才提出這個問題來。優化自己的智慧,強化自己的力量,不論是美化、優化、強化,向上、向善這個原則不能動搖。由于各種文化背景不同對于什麼是美化、優化、強化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釋,但一定要把向善、向上包括進去,成爲衡量我們一切是非、善惡的標准。我就講這些,希望聽聽各位的發言,這樣我們可以多了解各位,可以多進行溝通。(鼓掌)
某營員:我在生活中經常出現障礙,自己的心經常不平靜,煩惱燥,請問法師有什麼辦法?
淨慧大和尚:給你一把扇子,煩燥的時候用扇子扇一扇。(衆笑)年輕人正處在煩燥的歲月裏,要不煩燥,這個人就沒有希望了,有煩燥才有希望,如果不煩燥就會死水一潭,那有什麼用。如何面對煩燥?要積極引導它,使這個煩燥慢慢得到化解,使煩燥沿著向善、向上這個方向支發展,有許多東西就是在煩燥中成就出來的。想一想,煩燥就是動,不煩燥就是靜,有許多事業、智慧,可能就是煩燥的那一刻,忽然心裏開竅也不一定,所以不要害怕,爲了不煩燥確確實實應該按照八正道來做,那是我們人生生活中的准則,正則不邪,道爲能通,按照八正道一條一條落實,應該就會使煩燥的心慢慢行到平靜。
某營員:我有些朋友去國外的時候,人家問他信仰什麼,他說沒有信仰,人家很岐視他,而有一個朋友說信仰東方教,這東方教泛指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結果人家很尊重他,處處照顧他,他們發現那地方人們很重視信仰。我來柏林寺,在和同學們談話當中發現也很重視信仰,我想請問我們爲什麼要重視信仰?
淨慧大和尚:我第一天在講課中講到,“信仰如手”,人是有只手的;“信仰如杖”,當我們過一條河流不知道水的深淺,我們在爬一座山坡,上面沒有東西可攀附,這個時候,拐杖的作用當然很重要;“信仰如船”,我們走到河邊,不知如何過河,來了一只船,我們便上去了,可以順利過到彼岸;還有“信仰如衣”,“信仰如根”。孫中山講過一句話:“信仰就是一種力量”,我們需要力量,這就是講,爲什麼要有信仰。世間上一切事情的成就,有許多人能夠出生入死,克服一切困難追求一個目標,九死一生在所不惜,就是要達到他的信仰目標,所以世出世法,一切的文化無不談到信仰的重要性。一個沒有信仰,沒有信心的民族、社區可以說就是一個沒有秩序的地方;就是一個沒有道德的地方;就是一個生活沒有目標的地方;就是一群沒有靈魂的人。所以,信仰對每個人來講是我們一生中的頭等大事。全世界五六十億人當中只有一個人標榜自己是無神論者,是不是有無神論者存在,我還很質疑,比如說這屋子裏一堆人突然都變成了一堆死屍,我們去請一個無神論者晚上來照管一堆死屍,看他敢不敢,他肯定不敢,沒有人來做這樣的事情。當然這是個假設,真正的無神論是絕對不存在的,這是人的根本,生命的本源。我也還在思考一個問題,比如美國幾年選一次總統,總統竟選時候相互揭短,簡直要把對方罵得狗血淋頭,老百姓在選舉時,也好象瘋子似的各爲其主,但整個社會秩序不會亂,靠什麼力量?因爲他們社會有一個精神支柱在支撐著這個社會,那便是基督教文化、基督教信仰,維系了這個民族,不管哪個總統上臺,信仰不會改變,精神支柱是穩當的,而且這個國家的法製是健全的。法製健全,信仰不動搖,這兩條是最根本的,法製健全保證了社會秩序不會亂,大家就依法行事;宗教信仰不動搖,社會就有希望。社會就兩條,一個是良心有保證,一個是社會秩序有保證,這個社會就會持續、穩定地發展。一個也許很不成熟的想法,用這樣一個標准去衡量所有國家,都有共同點,所以,信仰這個力量是任何東西代替不了的,任何力量摧不垮的,它比原子彈還要厲害。我們一定要相信信仰的力量,堅定一個信心,在信仰的問題上,任何時候不會動搖,一動搖,這個就成了無頭的蒼蠅,到處亂碰,那我們這個浮躁的心永遠都定不下來,因爲心理面沒有可以平靜的東西。
某營員:聽法師講信仰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但對我來講,我找到自己的信仰是有些困難的,不知道應該信仰基督教,還是信仰佛教,請法師在這方面作些開示。
淨慧大和尚:我在中國佛教協會工作的時候,文革剛剛結束,有位辦公室主任性黃,是位老革命,他講你賣什麼東西就吆喝什麼東西,你今天問到我,我也就賣什麼吆喝什麼。我是一個出家人,是佛教的傳教師,今天以夏令營這種形式架設一座佛法關懷大衆,大衆認同佛法的橋梁,我希望你通過這座橋梁回歸到佛陀,回歸到自性叁寶這個精神家園,不要再彷徨。
某營員:佛教講福慧雙修,我覺得自己目前還沒有機會,請法師講講它的內涵。
淨慧大和尚:修慧向上,修福向善;覺悟人生修慧,奉獻人生修善,這便是福慧雙修。福慧雙修的機會多的很,一天二十四小時,每分每秒都有機會,你不必耽心自己修福沒有機會,舉手投足都有修福,修慧的機會。你不要有所選擇,以爲某人現在需要錢,我給了他一百元錢,我修福了,這固然是,但地下掉了塊紙屑,你撿起來也是在修福。往往拿出一百塊容易,讓你彎腰在地上撿塊垃圾的紙卻不容易,因爲作爲知識分子高貴的腰不易彎下去。我覺得修福隨時隨地都有機會,不要去找機會。
某營員:用科學可以解釋佛法,用佛法也可以解釋科學,佛法與科學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請問法師科學與佛法之間是什麼樣的關系?
淨慧大和尚:在西方世界或中國,有許多大科學家同時也是虔誠的宗教徒,他們是如何把兩者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其實這不矛盾。科學是解決具體的問題,佛法是解…
《九屆:淨慧大和尚小組討論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