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一屆:第二次普茶

  第二次普茶

  7月23日

  

  明奘法師: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坐在前面的各位法師。中間這位老法師,是1988年剛一落實宗教政策就來我們柏林禅寺住的慧林老法師。今天他也跟我們一起去行腳了,大家應該看到了。他左邊這位是常仁法師,今天大家也見識到了。我們行路難、行路難,多虧常仁法師跟司機班協調,才讓我們能夠順利地回來,他是我們後勤方面的總負責,也是監院法師。這邊這位大癡法師大家都認識了吧,就不介紹了。這位是我們老維那師,悟勝法師,兩個月前剛剛從法國回來。在巴黎我們有個潮州會館,有個佛堂,他和幾位法師在那邊住了半年,留洋回來。我們整個殿堂的佛事,相當于樂隊的指揮是他,如果一會大家想聽真正的梵唱,別客氣。第叁位是典座法師——印培法師。所謂典座,典是掌管,掌管座位的,吃飯的座位,所以多來個人要吃飯,都是由他管,要他統理。今天是夏令營的第四天了,還有叁天,我們要想吃得好,吃得開心,一定要把他的關系維系好。大家一起唱首歌來供養他,唱得嘹亮一點,我們就能換來包子吃。(衆笑)這位是明谷法師,他也是我們的老維那師,是我的老師兄,曾經在2000年到尼泊爾的中華寺住了一年,現在是我們的堂主。堂主的地位是什麼?我一下糊塗了,四大班首之一,反正比我高就是了。坐在最邊上的那位是負責僧人生病起居這方面的寮元法師——覺遠法師。這邊的大和尚明海法師大家都認識了,淨慧老和尚還在路上。挨著的是明契法師,她來自瑞士。她在瑞士講授臨濟禅法,我們有些營員前年座談的時候就認識她了,等一下我們再來領教她的機鋒棒喝。那位是來自蘇州寒山寺的演一法師,大家都聽過一首著名的詩:“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就在他們那裏,所以以後到他那兒就有飯吃了,有鍾聽了。讓我看看,常照法師,大家都認識了,挨著的那位就是大緣法師了,然後是果輝法師,大家一直是久仰其名,未見其人,今天終于得見真面目于眼前。那位是利生法師。坐在前排的有常住的法師,也有佛學院的學僧,坐在後面的大家都知道是我們營員。那麼,下面我們先喝杯茶吧!別客氣,柏林寺的趙州茶。今天是第四天,只有今天才是我們所有的柏林禅寺的僧人,佛學院的老師、法師、同學、和我們所有的義工,營員們真正是一起活動的。因爲前面叁天法師們都忙于自己的事情,所以難得有這樣一個機會,大家一起來聊聊家常。你想知道比如說那個法師,他出家前做什麼呀?他來這之後具體負責什麼呀?會不會有煩惱啊?這些非常微細的都可以了解。當然,如果有佛法上的問題也同樣不要客氣。我們先請老首座給大家作個開示。

  慧林法師:各位營員,看到你們滿面春風,我也隨著大家高興。人,都是隨著環境而行動,高興都高興,說一個不高興大家都不高興。我們青年營員們,你們正是七八點鍾的太陽,蒸蒸日上,心裏所想的,也是偉大的理想,到底有多麼偉大,你自己也可以說還不知道。有說有笑,有蹦有跳,帶著笑容,可以說現在真是幸福加幸福,不愁吃,不愁喝。可是未來的事情,愁的很多,你現在感覺幸福是真幸福是假幸福?你們都來學習“生活禅”,什麼是生活禅?生活就是我們吃穿住行,白天黑夜,一年四季,過了一年又一年,在家、工作、親戚、朋友、同學、父母等等關系就是生活。這個生活怎麼來的?這“生”字怎麼寫的?你們都是大學生,有的是博士、有的是碩士、也有教授在這裏邊,我和你們差得相當遠。不過有些事是你們知道,有些是我知道。“生”字怎麼組成?一個牛站在地上。什麼叫地?我們現在認爲是一個地球。佛教講“成,住,壞,空”,在形成這個世界的時候,地球是水,整個星球都是水。那人是怎麼産生的?你們看到觀音殿上畫的人都會飛,那是兜率天的人,都會飛,不饑不渴,不冷不熱,飛行自在——想到哪去,一想就到了。現在科學發展了,坐飛機、輪船、火車,離飛行自在還差得遠呢。我們是從那個時候,從兜率天上到有水的地方,用舌頭嘗一嘗水很甜,越甜越嘗,越嘗越甜。嘗得多了,就飛不動了,就成了陸地上的人。那個時候從天上剛下來的人,“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心是善的。我們的現在的人,也可以說“人之初,性本惡”,爲什麼這樣說?你想一想,看一看,我們每個家庭剛出生的嬰兒,他都有貪嗔癡。我們人所做的不如法的地方,就在這個“貪、嗔、癡”。所以我們人光想幸福,什麼叫幸福?幸福就是遭罪。幸福怎麼是遭罪呢?你們自己躺在床上好好想一想。

  我們生活禅,“禅”裏有一個“單”字,所以我們修禅要獨修。可是我們營員們也好,其他同修們也好,一個人感覺寂寞,人多一點你說我笑,就感覺高興、舒服,這就不叫禅了。爲什麼要禅?這個禅一說就不是禅,不是禅你還說?我們是凡夫,我們不是聖僧。一個東西得用語言去表達,一說就錯,不說還不行,所以這是一個矛盾。我們汗衫上印著“覺悟人生”,什麼叫“覺”,上面是個穴字頭,下面是見,你看見誰了,你看見你自己才能叫“覺”。我每天照鏡子就能看見自己,我怎麼沒“覺”啊?你照鏡子看見的自己,那是假的。怎麼是假的,你擰一下我就疼,這不是我是誰啊?錯了,因爲你對佛法的知識還不了解。你就認爲我每天照照鏡子,梳梳頭,今天穿一個這個,明天穿一個那個,這就是我。其實錯了,回到天的時候,飛行自在的時候,那才是我,是看不見的。我們現在看見的我,生老病死,現在你每年照一個照片,過了30年,把照片一對,我怎麼會變成這樣?不知不覺,自己已經變得難看了,哎呀,受不了了,就感歎這個人生不容易啊。這就像我們今天坐車去蒼岩山一樣,坐車顛簸,上山坎坷不平,這就是人生,這就是幸福,這就是生活。你想的就像肥皂泡。你們營員們大學生畢業了,我想幹什麼工作,找什麼好對象,我想成什麼什麼家,想起來沒完沒了,最後怎麼樣?自己總結吧。是肥皂泡,不是肥皂泡,你自己慢慢就知道了。人生就是吹了一個肥皂泡,又一個肥皂泡。

  人生究竟是爲了什麼?你在幸福中體驗吧。你光想幸福,你就在幸福中體驗吧!我這句話挺簡單,你到了我這個歲數才能品到它的味道,現在你還體會不到,你還想你的美夢呢。所以“覺”,你能看見自己,這就叫覺。“悟”,一個豎心一個吾,你知道自己的心,明心見性。什麼叫明心見性?很難很難解釋!只有你自己修到一定層次,明心見性了,你就知道了,叫你說你也說不出來。這不是用語言形容出來的,也不是用文字寫出來的。我們人生如夢一場,相信嗎?不相信。不相信是還不到時候,等你活到六七十歲,到那個時候你才會知道“覺悟人生”。你這一生究竟爲了什麼?爲了爸爸媽媽,爲了愛人,爲了兒女,爲了國家,對不對?都對。要是從佛教來講,都不對。那這個佛教還有什麼意思?有意思,沒意思,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觀點。什麼是人生?什麼是生活?自己慢慢去體悟吧。

  明奘法師:謝謝老法師。我覺得老法師講得特別生動的就是“平路是顛簸的,山路是坎坷的”,到了我們能夠體會的時候,就知道這杯茶是什麼滋味了。下面我們請常仁師給大家表演一段口技。(掌聲)

  常仁法師:大家今天行腳,感覺怎樣?

  (營員:好!)

  常仁法師:好在那兒呢?回答不上來了。不好在那兒呢?是不是堵了車了,上山時磕磕碰碰,這就是不好?其實你只要把它看穿了,都一樣。什麼是開始?是不是咱們到了蒼岩山,行腳才開始了?其實並不是。本來並沒有始,如果強給它安一個始,出山門算開始?上汽車算開始?那就勉強這麼說,咱們開車的時候算開始。其實這時候你應該調整心態,把握當下,你可以看看周圍的風景,山川河流,即使堵車了,你感覺不好,其實也是好,別人出去不堵車,偏偏我堵車,別人想嘗堵車的滋味還嘗不到呢?這不就圓滿了?我們又有順利,又有不順利,這在生活中就圓滿了。所以碰到生活中的不順利,你也把它當做順利去看,那麼你生活中每分鍾每秒鍾都很紮實。今天大家在路上,高興也好,不高興也好,都很正常。還有一句話,你現在可能還在回味,哪個地方風景好,下次有機會我再來,那咱們這次行腳結束了嗎?也沒有結束。所以生活就是這樣,禅味很濃呀,大家喝茶。

  (常仁法師表演口技――――(老式蒸氣火車)嗚~~柏林寺到了!)

  某營員:我近水樓臺先得月,先說幾句。這是我第叁次來柏林禅寺,依舊是清風明月、禅語叢叢,心裏很自在、安詳。我有一些感悟與大家分享,無論你將來從事什麼工作,都要把柏林禅寺學到的東西爲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因爲只有在這個心靈空間中,才能把我們的事業或生活作爲我們生命的果實來真正的品嘗。

  某營員:我還沒來得及回味自己的一些感受,因爲我是來這裏求法的,我還有很多很多問題,所以我抓緊時間再提一個修行的問題。佛教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也分爲八大宗派,但是過去很多的高僧大德都強調要一門深入,作爲我們初學佛的年輕佛子,有沒有必要在參禅打坐之外,也去聽經聞法、禮佛拜忏、誦經念佛甚至做義工等種種修行的法門呢?請明海大和尚慈悲開示,謝謝。

  明海法師:剛才我起身了,問題我沒有聽清楚,請大癡法師代我回答一下。

  大癡法師:大和尚慈悲,剛才我也沒有細聽(衆笑),不過說到讓我代爲回答,我倒想起來了。修行要是真修的話,還是一門深入。弘法的時候呢?是八宗共弘,或者說你弘這一門,不否定其他門。至于在修行的過程中,你誦經拜忏,乃至到寺廟作種種的功德,都是你專修那一個法門的助行,何以故呢?我們修禅你靜不下來不行;修頓悟,你悟不了不行,你不能于言下“識自本心”不行。什麼是識自本心?原來我們這個心是妄心,是心實妄,見自本性,見性如如。你要達不到…

《十一屆:第二次普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